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四元主体模型”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是矿产资源开发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其关键是解决补偿主体缺位和研究补偿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四元主体模型”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主体进行了研究.四元生态补偿主体是指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矿产输入区、各级政府和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将矿产资源开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开发前预防性补偿阶段,第二阶段是以企业为主导的开发中即时性补偿阶段,第三阶段是开采后的修复性补偿阶段.具体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三个阶段的四元补偿主体变化过程及其主导补偿主体和辅助补偿主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依据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内涵,构建出四元城市创新体系模型,形成以四元创新主体为核心,集知识、技术于一体的网络创新体系,说明城市创新体系四元模型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其伴随社会的不同发展时期四元模型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过程中主导驱动元素扮演的角色、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由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服务的服务功能和人类健康状况构成的城市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鉴于城市生态系统安全概念的模糊性,建立了城市生态安全预警的模糊物元评价模型.用该模型对重庆市1998-2011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警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近14年来重庆市生态系统安全状况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仍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物流业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物流业将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生态位理论提出"物流生态位"的概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生态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模型,通过建立城市物流发展竞争力的生态位评价指标维度,对环渤海经济圈10个典型城市的物流发展的相互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生态位扩充、生态位分离和生态位共生,提出各城市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构建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及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河南省资源型城市2008—2017年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各资源型城市的生态与经济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耦合度于2017年均达到高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总体上不断增长。(2)资金投入、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对河南省资源型城市耦合协调度起显著的促进作用,环保意识、城镇化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生态足迹衡量居民对生态资源的需求,构建了包含社会经济、环境、人口、资源子系统的无锡市生态足迹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生态足迹系统的驱动作用和相互关系。基于模型预测了无锡市“十二五”期间的生态足迹数值,显示未来5年无锡市的生态足迹将继续呈现递增趋势,反映出居民对生态资源需求和对环境潜在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市政府需重视居民的生态需要,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复合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GIS对2005、2010、2015和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各城市发展质量普遍提升,空间格局由“京—津双核心”向“京—津—石弱三核心”转变,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发展差距明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其他方面发展不协调;(2)空间相关关系反映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水平相对较低,且京津冀南部与中东部发展差距较大。由此提出促进城市发展质量子系统协调、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坚持生态文明导向及同数字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不同出行方式的城市微观主体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城市微观主体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城市微观主体碳排放评测模型,探讨了城市微观主体土地利用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南京市某单位为例,采用交通周转量与连续逼近法,对研究单位园区间流通带来的碳排放进行了评测。结果表明,交通方式的选择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较显著,不同交通方式的碳排放量排序为:城市公交<综合交通<单位通勤<私人轿车。  相似文献   

9.
城市在人类非农活动的作用下不断发展进步.如今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实现或将要达到"文明城市"的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建设"生态城市"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性目标.在阐述城市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分析了文明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形态和评价要素,比较了文明城市与生态城市间的差别,并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分析和探索从文明城市到生态城市的发展道路,进而提出了惠州市实现这种转变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受推拉理论启发,构建旅游推拉模型,将此模型用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研究对象为区域内城市和地区,并着重研究推力、拉力在区域旅游空间上的作用.通过对环渤海主要城市和地区推力、拉力的研究,得出推力、拉力指数,并通过推力、拉力指数构建城市之间单向最大旅游流强度指数,由此深入探讨城市的推力、拉力在环渤海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海洋生态旅游主要涉及管理者、开发经营者、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四类利益相关者。通过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职能、利益诉求和相关者之间主要矛盾的分析,指出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必须统筹兼顾,追求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最大化,并从发挥管理者职能、加强社区参与、借助社会力量和产权改革四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不遭受破坏,为了解决旅游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对中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选择。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必须选择保护性模式,并根据中国各自然保护区的实际状况,结合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特色开发模式,达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生态旅游开发的首要问题。根据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构建了包括资源价值、景点模式与旅游条件在内的3个评价综合层、10个项目层和11个因子层所组成的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武陵源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重新审视。评价结果显示,武陵源生态旅游资源的等级为世界级,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异条件。  相似文献   

14.
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而经济转型时机对城市转型路径与转型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以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曲线为工具,尝试从资源开发时序、产业结构演进、空间结构演化和生态环境变化四个维度构建经济转型时机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大庆市为实证,探究大庆市所处的经济转型时机,以期为大庆市制定经济转型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国内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时机的判断提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当面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这一重大科学和实践命题时,生态补偿自然要同时解决人地关系中的区域关系,这就是区域生态补偿问题。地理运动构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而现实中的区域都具有产权区域属性,产权区域分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跨区域的地理运动演化为一个区域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即区域外部性问题。区域外部性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判断外部性的“作用区域”,从而讨论外部性的空间特性,包括作用方向、范围和空间格局,并最终得到关于区域分布和区域关系的更加深入的认识。区域外部性理论能从特定的角度回答诸如为什么要实施区域生态补偿,如何确定补偿中的责任主体,如何设计补偿方式和确定补偿标准等区域生态补偿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而成为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低碳技术对经济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建设低碳城市不仅可缓解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还可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总结了英国、日本、丹麦、美国等国家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的特点,分析了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针对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甘肃自然保护区因其资源的原生性和独特性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其景观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分析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结果表明,甘肃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优势明显,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据此对甘肃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合理的目标定位、强化科学规划、加强资源保护和加强合作、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突出品牌特色、发展高端旅游产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南充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对南充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并提出改进对策。采用城市空气污染指数API等23个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省第二座大城市南充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2010年南充城市的生态质量综合值P为0.67,达到Ⅲ级标准,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状况良好。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和人口激增,南充城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问题表现为:老城区交通拥堵、绿地面积小、建筑屋间距不够,城市环境指数低,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房地产开发占用较多土地,城市原生态的生态-地貌景观被人为过度的破坏与改造,城市经济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成为全世界的共同目标。海岛作为“人类开发海洋的远涉基地和前进支点”被大规模开发,其主要开发利用方式——海岛生态旅游也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协调海岛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海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能值理论对海岛生态旅游系统进行研究,构建海岛生态旅游系统能值指标体系,定量分析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旅游经济效益、生态效率和综合状况,为海岛生态环境资源和旅游经济活动的评估提供客观标准,并为海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型会展对提升举办地旅游形象效应成为旅游学界当前关注的热点。以上海世博会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在分析过程中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研究大型会展对旅游地的形象效应。研究表明,上海世博会主要通过聚焦作用下的旅游形象建设、光晕遮蔽作用下的网络宣传、世博宣传片与上海旅游形象联手营销、旅游企业的积极行为以及政府的支持与配合等5种途径提升上海都市商务会展、都市文化、都市休闲等旅游形象,提出利用大型会展的聚焦作用和光晕遮蔽作用提高举办地知名度,将大型会展宣传与举办地旅游形象宣传相结合,将大型会展建设融人到城市的旅游形象建设之中等3个方面提高旅游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