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炼化企业原油罐、成品油罐及污油罐定期清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罐底油泥。罐底油泥含油量大,处理成本高,环境危害严重,是炼化行业关注的重点。有效回收油分和降低处理成本是近几年罐底油泥处理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介绍了以调质-分离、化学法和生物法为主的罐底油泥处理技术及各技术对罐底油泥的处理现状,总结了3种处理方法存在的优缺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污水处理场废渣的减量和资源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一些油厂污水处理场废渣量大,难处理、废渣脱水效果差和焚烧最终处理费用高等问题,对池底油泥、浮渣和剩余活性污泥三种废渣分别提出了减污措施,确定了按质分流收集、脱水处理和资源化方案,并论证了用炼油厂延迟焦化装置的焦碳塔直接回炼痈水浮渣及油泥以取代焚烧处理法的可行性和工业化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油田及石油化工行业每年油泥(砂)的排放量达到80多万吨,已严重制约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油泥(砂)中石油含量达10%~30%,还含有多环芳烃、重金属等污染物,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国内外已广泛开展了油泥(砂)处理技术的研究。油泥(砂)处理技术包括资源回收技术、无害化处理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本文简述了水洗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和热解气化焚烧工艺,并对不同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应结合中国国情及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实现油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清洁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对陕北某大型石油集团油泥来源、性质分析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将油泥与煤掺配制备水煤浆进行气化处理后实现对油泥的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结果表明,油泥可质量分数1%~15%掺配制备良好成浆性的水煤浆,通过物性分析及气化模拟实验表明该含油泥水煤浆气化性能优良,对气化工艺、设备及后续工艺无不良影响,能够实现对油泥的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油田含油污泥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污泥一般含油15%-50%,且泥中污油老化严重。而且油泥中原油、泥砂组份比例变化较大,从而影响油泥处理工艺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油泥成分分析研究了大庆油田采油八厂含油污泥的特性,并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爆破制浆工业化生产产污源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在工业化生产条件下爆破制浆产物源强,分析了不同加碱量对产污源强的影响。确定在工业化生产条件下最佳加碱量(石灰)为25 kg/t(折CaO12.5 kg/t),此时可溶性COD产生量为332kg/t。在此条件下,采用生产废水污污分流,提取黑液蒸发浓缩燃烧或综合利用,中段水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生化工艺处理,使废水排放COD浓度达100mg/L。  相似文献   

7.
针对炼油厂油泥浮渣处理难题,采用微波-超声工艺对油泥浮渣进行预处理,并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通过L25(52)和L16(43)正交试验分析了微波-超声共同作用对油泥浮渣去除率的影响,优化了微波时间、微波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波-超声对油泥浮渣中石油类的去除率较高,在微波时间为4 min...  相似文献   

8.
油泥主要是指在石油开采、贮存、储运和冶炼等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危险性废弃物,堆放过程中所含毒害物质会迁移进入大气、土壤、地表径流及地下水体,对暴露受体造成极大危害。生物堆技术用于油泥处置具有环境扰动小、成本低和无二次污染等优势,该研究以添加秸秆、营养盐、秸秆+营养盐和空白对照 4 个不同环境因子下运行 5 a 的油泥生物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了平均吸光度指数、Shannon 指数、TOC、TN、C/N、δ(13)C_(org)和 δ(13)C_(org)和 δ(15)N_(TN)等参数。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可显著提高秸秆堆和联合堆油泥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多样性及数量,过量投加营养物质会对营养堆油泥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多样性形成抑制效应;生物堆运行 5 a后,秸秆堆和联合堆油泥石油烃降解率显著提升,TOC 含量降低明显;随秸秆堆和联合堆油泥有机质中微生物源有机质占比的增大,致使油泥 δ(15)N_(TN)等参数。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可显著提高秸秆堆和联合堆油泥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多样性及数量,过量投加营养物质会对营养堆油泥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多样性形成抑制效应;生物堆运行 5 a后,秸秆堆和联合堆油泥石油烃降解率显著提升,TOC 含量降低明显;随秸秆堆和联合堆油泥有机质中微生物源有机质占比的增大,致使油泥 δ(13)C_(org)值呈变轻趋势;联合堆油泥微生物主要利用 CO(NH_2)_2营养盐作为生命活动的氮元素来源,新合成的微生物源有机质有较重的氮元素组成。  相似文献   

9.
原油储罐中油泥的存在不仅会减小储罐的有效容积,影响低液位时液位计测量的准确性,还会加重储罐底板的腐蚀、影响浮盘低液位运行安全性,油泥在线检测成为指导储罐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收集整理了国内外现有油泥检测技术,对比了各检测技术的差异、特点、适用性。通过分析热成像、多波束声呐等技术的特征,提出声呐技术将成为储罐油泥在线检测发展趋势,并指出技术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0.
胜利油田的油泥(沙)现状及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胜利油田的油泥(沙)来源、产生量及处理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对油泥(沙)处理的先进工艺及发展趋势,探讨了胜利油田油泥(沙)处理工艺的选择,并预测了可带来的经济主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原油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深入,油泥的产生量迅速增长,国内外对油泥处理技术及设备的开发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介绍了油泥的来源、性质及现状,阐述了国内外处理油泥的重点方法及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对油泥处理的相关标准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石油开采炼制企业油泥的来源、基本成分、国内外处理油泥概况,重点论述了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目前油泥脱水脱油后焚烧的应用与实践,提出了今后此类油泥处理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3.
落地油泥污染及油土分离处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落地油泥的组成、性质及其对环境的污染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落地油泥油土分离小型试验的结果,进行了0.5t/h油土分离的放大试验。  相似文献   

14.
倪栋 《环境科学》1989,(2):40-45
一、概述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第一冶炼厂,为我国早期建成的大型铜冶炼厂,同时生产硫酸等多种产品。厂内除冶炼外尚包括制酸、电解及综合利用车间。白银冶炼厂所排放的工业废水主要是含酸浓度较低的酸性废水及含酸浓度较高的污酸液。由工业废水中每年要排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株洲市神农城水资源利用工程的总体概况,对水资源循环及梯级利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提炼。神农城水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包括湖水资源的循环与梯级利用、雨水的收集及综合利用,以及污废水的综合处理与回用等技术。为充分发挥节能潜力,对湖水、雨水、中水、湘江水及空调冷却回水等"五水"实行了联调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6.
前言炼油厂废渣—油泥(含浮渣)中含有多种有害的重金属元素,为了了解这些金属元素在油泥中的含量,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分析方法。对有机试样的消解主要有干法和湿法两种。采用通常的干法处理油泥试样,可能会使铅、铜、镍等金属的挥发损失。本文以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对深度干化含聚油泥的热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微波作用下深度干化含聚油泥的热处理过程分为4个阶段:快速升温干化区,烃类物质微波蒸发区,微波热解区和微波焚烧区。深度干化含聚油泥的质量对微波热处理过程特征没有影响。随着含水率增多,含聚油泥在100℃左右存在明显的水蒸发过程,其热处理过程特征发生变化。增大微波功率,可以加快深度干化含聚油泥的微波热处理过程,热解温度相应提高。在微波热处理过程中,回收的液相油品的主要成分为汽油、柴油和重油三部分组成,回收油的品质较好。微波加热至800℃时的残渣完全符合排放标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含聚油泥在微波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不凝气为可燃性烷烃、烯烃类物质,可以进行焚烧利用。对于微波加热技术处理油泥,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落地油泥污染及油土分离处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落地油泥的组成、性质及其对环境的污染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落地油泥油土分离小型试验的结果,进行了 0.5t/h油土分离的放大试验。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期间总磷成为长江经济带水体首要污染因子,长江流域的总磷污染开始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我国“三磷”〔磷矿、磷化工(含磷肥、含磷农药、黄磷制造等)、磷石膏库〕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江经济带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等7省市,企业分布与长江总磷污染程度呈正相关.介绍了我国“三磷”行业产业发展现状,全面梳理长江经济带7省市“三磷”行业环境污染现状,进一步指出现阶段“三磷”行业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①磷石膏库防渗不到位、渗滤液无法有效收集;②磷肥企业雨污分流不完善、初期雨水收集设施不规范;③黄磷企业“点天灯”、无组织废气排放控制不严;④含磷农药企业母液处理回收难度大;⑤磷矿矿井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贮矿场雨污分流不彻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规范化整治建议,即完善企业雨污分流以及加强黄磷尾气综合利用、含磷农药母液处理、磷石膏综合利用等.结合国家层面宏观管控要求,剖析了现阶段“三磷”行业环境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①完善“三磷”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②继续强化“三磷”排查整治专项行动;③加强环境综合监管力度及效能;④政策层面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钢渣对油泥热解产物的影响,以京津冀地区典型罐底油泥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热重分析仪对油泥热解条件及反应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设计考察了热解终温、升温速率、停留时间和钢渣添加量等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GC-MS)、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等对热解气体、热解回收油和热解焦表征,并对反应后固体残渣采用磁选的方式回收钢渣及分析物相组成(XRD)。热重分析(TG)表明:添加钢渣有利于油泥失重率增加。热解动力学计算表明,油泥单独热解和添加钢渣的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8.32,7.43 kJ/mol。固定床实验表明:当热解温度为550℃,升温速率为40℃/min,停留时间为30 min时,钢渣添加量为15%时,油泥热解回收油产率最高,达到16.03%。通过17组响应面实验设计,预测回收油产率最高可达16.12%。热解产物分析表明,添加钢渣提高了气体中H2和CH4产量增加,降低了CO2产量。焦油的GC-MS分析表明,添加钢渣提高了焦油中低碳原子数成分含量。这证明了油泥和钢渣协同处置的可行性,可为热态钢渣与油泥的协同处置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