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江西省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和生态建设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西生态安全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1)生态资源锐减;2)生态破坏;3)水土流失;4)土地沙化;5)环境污染;6)生物入侵;7)灾害频发;8)生物多样性降低;9)食品安全面临挑战;10)其他问题,如贫困、人口素质偏低、疾病和公共卫生存在诸多问题等.为确保新阶段江西生态安全,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并采取以下具体对策和措施:1)开展植树造林,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2)加强水利建设,增强抗灾能力;3)采取综合措施,整治生态环境;4)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做到以法维护生态安全;5)加强生态教育,提升生态素质;6)建立激励机制,实行有偿保护;7)增加经费投入,加强队伍建设;8)强化科学研究,确保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的原则,在优化经济发展、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环评管理、规范环评行为,保障环评制度有效执行。加强环评管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在深化环评体制改革、推动环评管理转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磴口县生态建设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磴口县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探讨了构建磴口县生态文明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版)明确提出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在环境保护法的提出是加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生态红线、优先保护生态空间的重要法律依据,是强化生态保护的强制性规范性手段,将对维  相似文献   

5.
罗玉卿 《环境与发展》2020,(4):12-12,14
在环境法中,要了解生态修复的属性。目前,业界关于生态修复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掌握生态修复的含义,了解生态修复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探讨生态修复的环境法属性。在生态修复上,政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使生态修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并严格依据环境法的要求及时追究侵害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邵国 《劳动保护》2024,(2):40-42+5
<正>德国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又是大陆法系的典型国家,其法制建设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应急管理法制方面更是有先进的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在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借鉴和学习。本文通过介绍德国应急管理法制建设的历程、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主要内容,分析了德国应急管理法制建设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针对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应用为支点,以政府干预为手段,以制度创新为导向,以法制完善为保障,以意识提高为导向的生态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包头市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土地沙漠化、土壤侵蚀和土壤盐渍化为包头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以此建立包头市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根据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理论及景观生态学技术方法,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角度,对包头市进行生态脆弱性分析。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区域布局提供科学支持,使之更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对维护包头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省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行动纲领-《江苏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年)》近日相继"出炉"。据悉,《江苏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参照《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据生态功能和生态脆弱区域分布特点,结合该省自然地形格局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分布,提出构建以长江和洪泽湖-淮河入海水道两条水生态廊道、海岸带  相似文献   

10.
生态用水和社会经济用水的竞争状况使得研究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安全状况、有效进行生态缺水条件下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调控十分必要.从宏观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化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提出了构建流域主要指标为状态变量的生态经济系统演化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系统安全性分析.以潮白河流域为例,构建了人口数量、人均GDP、生态系统指数以及生态用水比例为状态变量的生态经济系统演化模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如果不加以调控,该流域将无法提供生态经济系统的安全保障.提出了提高生态用水比例、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和积极进行生态建设、控制水土流失的对策,为实现潮白河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安全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11.
<正>引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历经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后更先进、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永州市地处湖南省南部,是湖南母亲河湘江的源头,属国家生态功能屏障区,其生态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湖南生态质量与"四化两型"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当前尽管永州生态环境极其优良,但要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必须紧紧围绕顶层设计,狠抓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在"策"与"决"两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是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优先保护生态空间的重要法律依据。通过回顾生态红线的提出与内涵,提出了生态红线实施中的主要问题,总结了生态红线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践应用,提出了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创新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权威机构权威背景:中环国投生态文明研究院是中环国投控股有限公司成立的一家专门从事生态文明与生态保护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权威机构。高端资源:中环国投生态文明研究院组建了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与生活》2023,(5):14-15
<正>4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王志斌介绍,2022年我国生态保护监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顶层设计不断强化,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工作深入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修复监督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持续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成功举办。王志斌表示,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生态环境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常州市生态环境现状,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理论,构建基于城市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和人文环境响应3个类别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以常州市2000—2007年发展过程中的人口,经济、环境等相关指标建立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常州市的城市生态安全总体水平在中等偏下,多数城市生态指标处于较低水平,影响常州城市生态安全整体水平的提高。利用P-S-R模型对于常州市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为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任务。生态环境保护三大红线的划定,即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资源开发利用上线,有助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深化开展,成为环评审批的重要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阻止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为严守生态红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为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任务。划定生态红线必须实行严格保护,不能越雷池一步。在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新形势下,划定生态红线必然会有助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深化开展。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将为严守生态红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在生态保护和恢复方面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在环评、设计、施工阶段对工程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比较重视,相应的生态保护设施和恢复管理措施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我国铁路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发展将全过程秉承生态保护理念,加强施工期监理、监督检查和运营期的跟踪调查,在临时用地的复垦或恢复、生态景观和动物生境的连通性保护和恢复、长大隧道施工的环境影响及生态防护、湿地和淡水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与恢复等方面开发研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景观设计的“人文性”与河道生态整治修复工程的“生态性”存在天然联系,二者的互相融合与协调不仅能保障生态环境的良好建设,也进一步提高城市的人文性与美观性。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景观设计在城市河道生态整治修复工程中的价值体现,并针对性提出总体方案设计思路。旨在为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生态建设状况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林业局提出的评估生态建设状况的量化方法,结合内蒙古生态建设的现状,选取了森林、荒漠、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湿地、草原、农田、城市生态状况等8项指标来判断内蒙古的生态建设状况.在运用专家打分法和生态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确定各指标权重和计算其生态综合指数的基础上,对自治区近5 a的生态建设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内蒙古生态综合指数经计算为1.05,表明自治区的生态建设形势和全国一样,处于生态治理与生态破坏的相持阶段,且其判断指标大多处于相持状态,有的已处于治理大于破坏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