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助力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行业,安防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探讨了油气资源型城市南充化学工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建设方案及若干建议,为油气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科学发展及我国油气城市创新转型、可持续发展工作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城市湿地是指分布于城市核心区和近郊区,与城市形成、发展息息相关,为实现城市建设目标提供保障的各类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目前,城市湿地面积日益缩小,水质不断恶化,面临着功能退化的威胁。植物是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卫星、航拍等资料进行的研究表明,城区大面积湿地或植被的区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杭州市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契机,以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为目标,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借力"城市大脑",按照"一张图"理念建设应急指挥"智慧中枢",以期实现横向贯通、纵向比较、在线监测和智能预警的安全城市。  相似文献   

5.
<正>通常意义上,市政工程就是指城市道路、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换言之,市政工程是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保证整个城市正常运转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未来国家在市政工程上的投资力度也将不断加大。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城市都非常注重自身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正在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工程建设项目自规划到竣工都需要经过可行性分析、立项、设计  相似文献   

6.
<正>一、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与特点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每年有近千万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大量人口流入引发的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城市病"问题日益严重。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各地城市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有超过600个城市进  相似文献   

7.
<正>一、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现状环保一般指生态环保,解决的是人群与自然的矛盾关系;环卫一般指环境卫生,解决的是人群内生活污染及其危害,二者虽分属不同的管理机构,但站在整个城市管理及发展角度,二者又相互影响、交错关联,都有着一致的目标。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诉求日益提升,  相似文献   

8.
张昌国 《中国安防》2023,(12):68-71
<正>数智时代,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创生态等技术为核心形成的数智化产品技术、方案不断赋能智慧城市诸业务场景数智化转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驱动内核的新发展阶段,并迎来数智安防规模化应用发展关键期和新一轮技术创新期,在这个过程中,AI成为城市数智化转型的基础。诸如天地伟业这样有高度前瞻性战略眼光的企业早早谋划并快速实现场景落地,抢占了AI数字化先机。  相似文献   

9.
康剑  王月雅 《中国安防》2011,(10):63-6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管理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提升城市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的要求变得日益迫切。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城市管理手段的升级带来了新的解决路径,利用感知技术、物联网等手段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推动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使城市发展最大程度地惠及民众。此外,还有利于缓解资源压力,促进生态环境发展,不断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因此,在全球智慧风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北京、上海、广东、南京、宁波等省市已经把智慧城市列入重点研究课题,纷纷加入"智慧城市"、"感知中国"建设的赛跑中,希望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布局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智慧城市有哪些具体建设内容?智慧城市建设将为安防企业带来哪些机遇?本文对此做些简单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金鹏正经历从国内优秀的安防系统集成商向国际领先的智慧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服务企业战略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技术创新始终是第一驱动力。金鹏提出"以创新创业为原动力,以领先技术为牵引力"的口号,依托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智慧城市研究院等优势技术研发平台,在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自我,陆续推出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  相似文献   

11.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在城市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政  刘川平  沈京武 《安全》2007,28(2):1-3
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城市交通、社会治安、人口管理、公共卫生、重点区域的安全防范和紧急突发事件等城市安全管理问题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城市安全管理方式很难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因此必须采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手段实现对城市安全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2.
日前,由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等单位主办的“2015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博览会以“互联网+智慧城市”为主题,旨在建立中国权威智慧城市展示平台,推广智能化技术应用,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经验,提升社会创新和政府治理能力,实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务实带动作用. 通过一天对展会的观摩,我感到在我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政府试点如火如荼.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在蓬勃展开,已有300多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此次参加展会的就包括了北京市、南京市、福建省晋江市、吉林省延吉市等近百家地方政府.如北京市通过多年的建设,已基本形成了社会服务网格化体系,实现了城市管理网、社会服务管理网、社会治安“三网融合”,目前正在结合网格化建设基础全面提升智慧城市的构建水平;南京市大力促进“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活、智慧教育”的建设,并建立了智慧南京城市运营中心,形成了智慧城市发展的基本框架;延吉市通过“智慧民生”提升民众幸福指数,通过“智慧政务”构建服务性政府,通过“智慧产业”促进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综合性生态工业园区特点的基础上,从企业、园区和循环社会3个层面,构建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安塞工业园区为例,构建了工业园循环经济产业链系统,提出了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一、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现状随着全球城市化发展的不断衍进,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城市运行与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中国为例,城市化发展尤其迅速,1978年中国城市化率为17.8%,2017年已达到59%,快速的城市化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比较典型的诸如:二元社会变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病"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安全隐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破解"城市病"困局,智慧城市应运而生。平安城市作为智慧城市公共管理的一部分,相比其他城市信息化系统来说,起步早、发展快,成为目前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也是最成熟的智慧应用之一。从平安城市到智慧城市,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变化,但对于安防行业却有着深远的  相似文献   

16.
<正>平安城市建设自从2005年在珠三角城市群拉开大规模建设的序幕开始,已经走过了13年。到目前,其高速发展的车轮完全看不到放缓的迹象,反而随着科技进步在持续演进,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今年深圳安博会,金鹏和海康威视都提出了平安城市3.0的概念,金鹏提出的是智慧型平安城市3.0,海康提出的是新型平安城市3.0+。那么什么是平安城市3.0,企业如何迎接智慧型平安城市3.0的到来,本文将从市场、投资、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7.
目前,安防行业的发展在规模上和市场上都相当成熟,涉及前端、中端和后端三个核心板块的产品在市场上也经历了几次蜕化,跟随环境需求和科技发展的脚步不断迎合着市场发展的脉搏。目前安防的发展是以视频监控为主体,报警、楼宇、消防、边界等为支撑,以公共安全、平安城市、企业监控需求为基础,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推进节奏加快,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多,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建设好智慧城市、落实做好社区治理工作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社区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新的发展诉求。在智慧城市体系建设过程中,智慧社区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单元,近两年各地兴起了一股建设浪潮,这将会是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演进及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完善,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精细化的治理已逐步渗透各个领域。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用好各类数字化技术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新质生产力成为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株洲市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国家循环经济试验区.也是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人口380万,从业人员216万人。近几年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株洲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自年初启动创建工作以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强化工作措施,不断优化创建环境,全力推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把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