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十一五"期间李沧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中SO2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五年间SO2浓度的月、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对SO2浓度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李沧区SO2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月际变化呈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污染较严重,夏季污染较轻。通过对产生现状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呼市TSP大气污染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呼市TSP污染从2003年以来得到控制,"十五"较"九五"期间有明显的改善,采暖期TSP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并提出消除呼市大气TSP污染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1985~2003年渤海湾水质氮磷生源要素的历史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丙辉  秦延文  孟伟  张雷  万峻 《环境科学》2007,28(3):494-499
通过对渤海湾表层海水生源要素的现场调查以及相应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渤海湾生源要素的现状、历史演变趋势以及富营养化状态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表层海水处于较为严重的氮污染状态.北塘口、大沽口是渤海湾无机氮、磷的2大污染源.DIN、DIP的历史演变趋势与人海径流量息息相关,尤其是大沽口近岸海域,DIN、DIP与人海年径流量呈现显著正相关性,显示了渤海湾无机氮、磷污染的陆源输入性.受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无机氮含量持续增长的影响,1985~2003年期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85年的"氮限制"状态转变为"磷限制"状态,这将对这一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造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对湖南省“十五”期间降水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角度研究了全省酸雨污染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通过预测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酸雨污染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伟亮 《能源环境保护》2012,26(2):59-60,58
分析了萧山区锅炉大气污染物的拓放特征和污染趋势,评价了"十一五"期间对锅炉脱硫除尘改造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运用生物学指标评价嫩江“十一五”期间水质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底栖动物、着生生物指标对嫩江"十一.五"期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嫩江水体污染总体在轻污染和中污染之间;各断面污染情况为拉哈、浏园、江桥、富上逐渐加重;2006年至2010年期间水质变化不明显,但平水期略重于丰水期。  相似文献   

7.
对"十一五"江苏省地面水域水质状况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地表水水质总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河流水质呈现较为明显的有机污染特征,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等;主要湖库氮、磷污染较为突出,湖库富营养化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质污染总体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受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地表水质呈现一定的区域流域差异,经济较发达地区水质污染也相对较重。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由于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与污染防治力度,江苏省地面水域水质污染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根据抚顺市"十一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抚顺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原因。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抚顺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有所改善,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各年均达标,可吸入颗粒物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达标。采暖期的空气污染明显重于非采暖期,工业区的污染重于其它区。抚顺市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受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气象条件及汽车尾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黔东南州凯里市“十三五”期间水源地水质数据,确定出地表水型水源地中影响水质不能稳定达到Ⅱ类水质的污染因子为总磷,影响地下水水源地不能稳定达到Ⅱ类水质的因子主要为硝酸盐等6个污染因子。经分析,总磷和氨氮等指标呈逐年向好趋势,预计随着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将能实现地表水型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质以上,地下水型水源地因污染因子类型广泛,且硝酸盐类污染因子不呈逐年向好趋势,预计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将持续在Ⅱ类与Ⅲ类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10.
1以高锰酸盐指数为代表的有机污染为其主要污染特征 "九五"期间,黑龙江黑河-逊克江段水体仍以有机污染为其基本特征,有机物在污染物的构成中占有绝对比例,其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构成百分比分别为76.28%、23.72%.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全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5):209-211
通过对“九五”期间上海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回顾,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污染源排放情况和污染物分担率的分析,总结了取得了成效和主要存在的问题,着重提出了今后一个阶段上海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十一五”期间老边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情况,采用环境空气污染负荷系数法综合指数法,通过污染物负荷系数的计算,确定老边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和次要污染物,并对老边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简评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城市之一,经济迅速发展,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形势不容乐观。研究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和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探讨了未来天津市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机动车保有量及施工面积等的增加与大气复合污染防治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重点涉及控煤、控尘、控车、加强保障等方面,为促进天津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噪声污染作为城市的四大公害之一,随着城市规模、交通运输和娱乐业的发展,噪声污染的信访案件也在不断的增加。近几年,佳木斯市的噪声污染问题也在不断突显,以佳木斯市“十一五”期间的噪声监测数据为基础,介绍了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并通过对道路交通、社会生活等声环境监测结果来反映道路交通、社会生活等声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声环境污染特征及声质量变化趋势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佳木斯市噪声污染防治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晓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B06):58-60
根据昆明市“十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了主要特征污染物变化趋势。“十五”期间降尘、PM10是市区主要污染物,SO2、NO2亦呈上升趋势,市区空气污染特征属于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对此。提出了改善空气质量的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颗粒物是影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和排放控制现状,总结分析污染分布特征,评估重点行业和主要领域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情况及存在的不足。以此为基础,从管理体系、控制手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十二五"期间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回顾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把握"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方向,需要对已完成的规划进行回顾性评估。滇池流域历经"九五"、"十五"、"十一五"阶段的投资与治理,共计投入222.3亿元,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滇池流域规划投入的资金用途进行了归类,其中58%用于污染治理。通过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拟,可见规划执行以及环保投资对滇池的BOD5,CODMn和Chla等水质指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此外,还分析了近年来滇池水质相对于昆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变化趋势。最后,对规划的污染控制、生态修复、资源调配、技术示范、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评估,并给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费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定量评估“十一五”期间COD、SO2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综合绩效,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对COD、SO2的减排费用和减排效益进行了计算.减排费用的计算主要基于现有的统计数据,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投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3部分.减排效益的计算思路则为:由于污染减排的直接效果体现为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而污染排放量的减少将导致环境污染损失的减少,因此,将由于实施污染减排政策减少污染排放而降低的“环境污染损失”来等同“污染减排效益”.经过计算可知,“十一五”期间,COD、SO2的静态削减率分别为12.45%和14.29%,动态削减率分别为59.05%和86.83%.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十一五”期间全国污染减排的总费用为6324.87亿元,总效益为33284.86亿元,净效益为26959.48亿元,费用效益比为5.26.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全国2项污染物减排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资料的霾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MODIS、CALIPSO卫星观测的气溶胶产品和地面空气质量、气象资料,并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探讨了2013年12月1~9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次持续性的严重霾污染过程的形成、特征及其可能来源.研究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中长江三角洲地区8个代表城市大部分时间处于霾污染的状况下,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显著增长,空气质量指数(AQI)均达到或超过污染限值,且以中度以上污染为主.污染发生时,气溶胶主要存在于地面至2km的大气层内,尤其是850m以下.根据体积退偏比和色比得出球形气溶胶出现频率高于非球形气溶胶,大粒径气溶胶出现频率高于小粒径气溶胶,进而得到污染期间气溶胶的主要类型为“污染型”气溶胶.污染物的近距离的输送和持续小风,无降水的静稳气象条件而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稀释而累积在本地是造成长江三角洲区域污染范围广、时间长、程度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