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前我国在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方面的概况,气候影响研究采用的方法多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 第二工作组提出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方法。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是在大气中CO2 浓度加倍,或气温、降水变化的情景下,进行未来农业、林业、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海平面上升等方面的潜在影响研究,其中有模型研究、实验室研究、宏观研究和适应对策研究等。这些研究采用的未来气候情景多为GCM 模型预测的气候情景  相似文献   

2.
“又到气候谈判时”。 近年来。每个岁末时节.联合国都会在不同的国家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如2008年波兹南气候大会(第14次缔约方会议)、2009年根本哈根气候大会(第15次缔约方会议)、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第16次缔约方会议)以及即将于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气候大会(第17次缔约方会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介绍了目前我国在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方面的概况,气候影响研究采用的方法多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提出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方法。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是在大气中C02浓度加倍,或气温、降水变化的情景下,进行未来农业、林业、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海平面上升等方面的潜在影响研究,其中有模型研究、实验室研究、宏观研究和适应对策研究等。这些研究采用的未来气候情景多为GCM模型预测的气候情景。   相似文献   

4.
新目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350PPM 全球气候变暖速度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等门委员会(IPCC)在2007年报告里所做的预测要快得多。报告的气候模型里没有涉及两极冰盖在夏季的快速融化,而那一直是多年来报纸上的头条新闻。  相似文献   

5.
碳市场的渊源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各国普遍认同必须“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的目标。于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GHG)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下简称“公约”)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6.
以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对生态系统气候脆弱性定义为理论基础,以西双版纳勐腊一尚勇保护区廊道为研究区域,通过建立生态系统气候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廊道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和未来变化做了评估,初步识别出不同历史时期研究区的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特征,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京都议定书及其灵活性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全球气候变化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1995年12月发表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SAR)中,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被确定为无可争辩的事实。据IPCC的结论,自19世纪后期至今的100多年中全球近地面气温平均升高了03...  相似文献   

8.
11月18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等9部门历时两年多联合编制完成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对于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气候融资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推动力量。本文系统总结了全球气候融资的发展演变,并在综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资金常设委员会评估报告、CPI以及OECD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当前气候融资的规模和组成。研究发现,当前气候融资总体呈上升趋势,私营部门是主要来源。同时,国际气候融资呈现出多边资金规模低于双边、适应资金占比较低、优惠度整体不高、亚洲系主要受援地区等特点。结合发达国家的出资承诺和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本文认为国际气候融资未来发展将呈现私营部门资金占比逐渐增大、多边气候基金发挥核心作用、双边气候资金占据主导地位、多边发展银行保持引擎效应等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1,(2):F0003-F0003
3月23日,我国与欧盟、加拿大通过视频形式共同举办第五届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作为中方联席主席主持会议并致辞,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出席会议并发言。黄润秋首先对各方代表在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中发挥的政治推动力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1.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后,气候变化受关注程度达到顶峰,科学、经济、政治等各界人士都开始从自身角度发表对气候变化的看法和质疑,尤其是近期出现的多次"气候门"事件,波澜迭起,使气候变化研究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和质疑。本文就当前争论最激烈的问题,包括气候是否在变暖、气候变暖的原因、气候变暖的影响及是否要发展低碳经济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龚已迅  杨丹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1):2966-2979
气候变化给当前中国农业生产转型带来严峻挑战,从效率视角分析农户适应气候变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养殖户气候适应性行为与养殖业生产效率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基于中国五省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与选择纠偏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Selectivity-corrected Stochastic Production Frontier model)相结合的实证思路,分析养殖户气候适应性行为对养殖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养殖户气候适应性行为能够提高养殖业生产效率,纠正可观测因素与不可观测因素造成的选择性偏差后,适应组养殖户平均养殖业生产效率为0.618,未适应组养殖户的平均养殖业生产效率为0.551。(2)若未考虑选择性偏差,养殖户适应性行为对养殖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将会错估。研究成果可为推进政府制定农户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与推动农业生产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凝练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脆弱性和风险,同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报告警示全球实现气候韧性发展的机会窗口正在快速缩小,需要迅速采取适应与减缓相结合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应科学认识并准确把握IPCC报告及主要结论,认识IPCC报告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潜在影响,为继续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我国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气候风险治理体系。其首要任务是在气候变化适应战略的框架下建立完善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世界各国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的发展现状以及英国和新西兰的范例,为我国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建立完善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最核心的依据;其次,建立适应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以及评估机制;再次,设立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的中心协调机构,保障评估的高效性以及可靠性;最后,在未来的气候变化综合立法中将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化,从而为这一制度提供最坚实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化的监测(续)DetectionofGlobalClimateChange(Continuatio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PWEP)2.上层大气温度除了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现代环流模型(GCMS)还可以预测由温室气体引发的上层大气温度变...  相似文献   

16.
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气候年型以及不同气候年型下作物的生产潜力,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1—2015年西南区域单季稻种植区316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和单季稻生产资料,利用异常度概念分析了单季稻生长季的10种气候年型,解析了不同气候年型下单季稻的气候生产潜力,并分析气候变化对单季稻生长季气候年型及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5年来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正常年型发生频次最高,平均21.5次,其次是少雨年型和多雨年型。从空间分布来看,正常年型多出现在云南南部和西北部、四川攀西和四川盆地南部的部分地区,少雨和多雨年型多出现在四川盆地大部和其他省市的部分地区,高温年型多出现在四川攀西地区、云南和贵州的个别地区,低温和寡照年型的空间差异不明显。(2)1961—2015年,西南区域单季稻气候生产潜力平均为7065.6 kg/hm2。与正常年相比,多雨年型气候生产潜力偏高超过10%,少雨年型偏低超过14%,降水是影响单季稻气候生产潜力的最主要因子。(3)气候变暖对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气候年型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与1961—1990年相比,1991—2015年暖年增加,冷年减少。近55年来西南各省市单季稻气候生产潜力均呈下降趋势,1990年代以来暖年的增加有利于气候生产潜力的提高,而少雨和寡照年的增加是气候生产潜力总体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IPCC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的最新评估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关于气候变化对地球系统,所产生影响的最新权威评估。其中大量事实令人确信气候变化已经对许多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系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2007,(6A):31-33
2007年4月6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第八次全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通过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二卷《气候变化2007: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决策者摘要及主报告。IPCC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其中,第二工作组主要负责对气候变化产生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评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田晨 《世界环境》2007,(2):34-41
气候变暖正在日益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2月2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所作的《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简称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有超过90%的可能性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到21世纪末,在多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估全球地表平均增暖1.8℃至4.0℃,海平面相应上升18到59厘米。[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引言 大气中温室气体(GHG)浓度不断升高已使气候出现可以察觉的变化。未来将导致全球气候出现进一步变化。气候变化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水资源、农业、敏感的沿海和森林生态系统。反过来,这些影响叉会对加州的经济、公共卫生、农业生产和娱乐业造成严重冲击。[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