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重庆市360个贫困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阶段模型对农户感知气候变化及其适应性行为决策进行回归分析;同时构建MNL模型,分析农户在感知气候变化的前提下,适应性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均收入、耕地面积、气候因素等对农户感知气候变化及适应性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均收入、人均农业补贴、耕地面积、借贷的获得、农业技术培训、气候因素等对农户适应性行为的选择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适应性政策帮助农户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岛养殖户台风灾害适应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是保障粮食安全、提升适应力需要关注的关键部门之一。农户层面的灾害适应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增强养殖户灾害适应能力,确保养殖户生计安全、海岛可持续发展和渔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海岛水产养殖户调查数据对养殖户灾害全过程适应性行为进行研究,并运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较多地采用无悔反应和低悔战术,很少采用预先应对策略、更容易的早期策略以及未来获益策略使得大多数养殖户适应行为的成效不太显著。(2)同一因素对养殖户选择的多种适应策略有正负不同方向的显著影响,不同适应策略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互补和替代效应。(3)年龄、家庭劳动力、5年遭灾次数是养殖户适应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投入、健康状况、灾害感知强度、收入、教育程度、社会资本都对养殖户采取的适应行为有显著影响。(4)海岛地区养殖户灾害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向具有特殊性。研究识别了海岛养殖户台风灾害适应行为的关键影响因子和薄弱环节,结论可为政府和养殖户灾害适应策略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农户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基质化循环利用行为进行实地调研,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统计噪声的影响,测度农户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为的绩效,并对各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进行分解,分析农户循环利用效率较低的主因.结果表明:规模效率较低是导致当前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具体来看,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统计噪声的影响后,农户对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行为的综合效率均值仅为0.4089,存在59.11%的可改进空间,纯技术效率均值高达0.9701,表现良好,规模效率均值仅为0.4215,成为导致农户循环利用行为效率较低的主因.投入量调整前后样本农户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绩效存在明显差异,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对样本农户的行为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在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过程中,环境变量的变化与投入松弛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改善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过程的环境变量、适度增加投入要素,以抑制投入变量松弛,提高农户对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气候异常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大范围持续性干旱成为农业生产的最严重威胁,特别是近年来南方稻区季节性干旱问题日趋严重,已严重危害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如何适应季节性干旱已成为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微观决策主体,其适应季节性干旱行为选择如何,其影响因素有哪些?此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科学减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论文利用南方稻区江西省41个县755份农户调查样本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上分析了季节性干旱农户适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统计结果表明:面对季节性干旱时,68.6%的农户会采取相应的适应行为,并且补种(苗)、改种其他作物、调整播种和收获日期是农户最优先考虑采用的适应措施,而资金和劳力是农户采取适应行为措施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利用Probit回归模型、Poisson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季节性干旱农户适应行为措施选择、采用规模和采用强度的影响因素,计量结果表明:社区资本、干旱发生频率、防灾信息的可获性等因素对农户适应行为采用意愿、规模和强度有正向影响,而所在村距最近公路远近和所处的地形特征对农户适应行为采用意愿、规模和强度有负向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丰富社区资本、加强农户防灾信息可获性以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以促进农户采纳适应措施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适应性演化理论框架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转型及适应演化路径是乡村可持续发展领域重要研究内容,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多元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国家制度(战略)变迁关键时间节点,梳理典型案例乡村发展阶段,明确案例乡村转型适应的体制演化特征。在乡村适应性演化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基础上,以体制转换明显的乡村为实证案例,结合农户调查与深度访谈数据,评估乡村适应演化下系统适应能力(结果)及农户生计响应效果,并基于归纳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揭示乡村体制转换与微观农户生计关联的适应演化路径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农业体制乡村向旅游体制转换后出现乡村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社会矛盾风险并存局面,农户生计适应选择对乡村转型响应呈现多样化。(2)不同适应路径农户生计恢复力存在显著差异,升级型、扩张型生计恢复力相对较高,维持型和更替型较低。(3)乡村体制转换(R1到Rn)与农户生计适应(P1到P5)呈现协同且分化的演化路径,基础设施、政策扶持以及生态环境因子是乡村转型与农户生计关联适应演化的关键影响变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江西省36县346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气候变化感知及其适应行为决策的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文化程度、与村民交流频率、来往亲戚数、赶集频率、看电视频率、距离市场远近及气象信息服务等因素能显著影响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而户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可借款人数、来往亲戚数、赶集频率、看电视频率及气象信息服务等因素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农户采用气候变化适应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用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巍  刘双双  张可  孔伟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8):1326-1339
2016年中国农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60%以上,水资源成为国家农业安全的重要保障,而影响农业用水量的因素较多。论文首先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度1998—2015年中国30个省份(西藏、香港、澳门、台湾缺少资料,未计算)的农业生产效率,再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演示主要年份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用水量的动态变化,然后借鉴Hansen的门槛模型检验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用水量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呈倒“U”型走势,省际间差异性减弱;农业用水量先下降后上升,省际间差距存在扩大的趋势。2)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降低农业用水量的有效途径,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用水量存在显著的“门槛抑制效应”,抑制强度呈“N”型走势。3)扩大粮食作物种植比例、增加农村劳动力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均能有效抑制农业用水量增加,而水资源禀赋、水利投资和耕地灌溉面积与农业用水量呈正相关性,农民受教育水平回归结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人群感知是气候变化适应行为形成的重要信息基础,基于对中国北方草地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沙地、农牧交错带等地区1292个牧户的问卷访谈,分2轮调查研究了不同草地类型地区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气候实值比较分析,并研究了牧民气候变化感知的偏差途径,结果表明:1980~2009年间研究区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63℃/10a(P0.05);温度较强的趋势性与牧民对其感知的分歧存在偏差,降水无明显变化与不同地区牧民感知明确的趋势性判断存在偏差;受草场变化等环境信息的传导是气候变化感知偏差形成的重要原因,其中,降水感知与环境感知之间具有较强的关系,存在明显的传导过程,而温度感知的传导性不明显;通过Probit模型分析显示,气候变化传导感知与否主要与牧户距离行政中心距离、户主年龄、教育背景、载畜水平、草畜资源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明确脱贫山区农户生计转型的低碳效应对实现乡村绿色发展、建设低碳乡村至关重要。基于陇南山区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利用碳排放清单法分析了2014—2019年农户的生计转型路径及其低碳效应。结果表明:(1)陇南山区农户的生计策略分为传统农业主导型、经济作物主导型、务工主导型、经商主导型和综合型;2014—2019年有26.97%的农户生计策略发生了转型,最主要的转型方式是由综合型转向务工主导型;(2)因人均生活碳排放增加量高于人均生产碳排放减少量,陇南山区农户的人均家庭碳排放呈增加趋势;(3)农户生计转型路径中,由经济作物主导型转向传统农业主导型的人均家庭碳排放降幅最大,为41.45%,综合型转向传统农业主导型的增幅最大,达208.86%。  相似文献   

10.
引言 大气中温室气体(GHG)浓度不断升高已使气候出现可以察觉的变化。未来将导致全球气候出现进一步变化。气候变化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水资源、农业、敏感的沿海和森林生态系统。反过来,这些影响叉会对加州的经济、公共卫生、农业生产和娱乐业造成严重冲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If no timely measures are taken to adapt Egyptian agriculture to possible climate warming, the effects may be negative and serious. Egypt appears to b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because of its dependence on the Nile River as the primary water source, its larg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base, and its long coastline, already undergoing both intensifying development and erosion. A simulation study characterized potential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decreases on two reference crops in the main agricultural regions with possible future climatic variation, even when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increased CO2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On-farm adaptation techniques which imply no additional cost to the agricultural system, did not compensate for the yield losses with the warmer climate or improve the crop water-use efficiency. Economic adjustments such a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water-use efficiency of the agricultural system, soil drainage and conservation, land management, and crop alternatives are essential. If appropriate measures are taken, negativ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ther major resource sectors (water and land) may be lessen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中国黄淮海农业区小麦生产影响模拟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首先利用1980-2000年黄淮海农业区10个站点的农业数据对CER ES-W heat动态机理作物模型进行详细的验证,然后将CERESW-heat模型与两个全球气候模式(G ISS和H adley)结合,同时考虑到CO2对小麦的直接施肥作用,模拟了黄淮海农业区10个站点在IPCC SR ES A 2和B2两个气候情景下雨养和灌溉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变化趋势。得到如下结论:在不考虑CO2直接肥效的情况下,黄淮海农业区雨养小麦全面减产,空间分布特点是西部减产幅度大,东部减产幅度小;在充分灌溉的情况下,灌溉小麦产量维持了现有水平,但灌溉水量增加。因此,在未来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将成为黄淮海农业区主要面临的问题。在考虑CO2直接肥效的情况下,雨养和灌溉小麦产量都全面增产,雨养小麦的增产幅度明显偏高,灌溉小麦约增产10%~30%,但CO 2的肥效能否充分实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前我国在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方面的概况,气候影响研究采用的方法多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 第二工作组提出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方法。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是在大气中CO2 浓度加倍,或气温、降水变化的情景下,进行未来农业、林业、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海平面上升等方面的潜在影响研究,其中有模型研究、实验室研究、宏观研究和适应对策研究等。这些研究采用的未来气候情景多为GCM 模型预测的气候情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介绍了目前我国在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方面的概况,气候影响研究采用的方法多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提出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方法。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是在大气中C02浓度加倍,或气温、降水变化的情景下,进行未来农业、林业、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海平面上升等方面的潜在影响研究,其中有模型研究、实验室研究、宏观研究和适应对策研究等。这些研究采用的未来气候情景多为GCM模型预测的气候情景。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孙杨  张雪芹  郑度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7):1153-1162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气候资源变化如何影响农业是该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论文根据西北干旱区1961—2007年77个气象站点均一化气温数据和日照时数数据,采用5 d滑动平均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各农业气候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表明,霜冻日、暖日、生长期、无霜期、≥0℃与≥10℃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显著且区域特色鲜明。暖日、生长期、无霜期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特征,而霜冻日则相反;≥0℃、≥10℃的活动积温亦呈明显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80℃.d/10 a、77℃.d/10 a),且可分为6个空间差异显著的活动积温特征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生产影响利弊各兼。一方面,干旱区热量资源得以改善,作物生育期延长,天然植被气候生产力显著增加[增长率为15.6g/(m2.10 a)];另一方面,干旱区热害与冷害等极端气温事件增加,光照资源显著减少,水资源严重缺乏和分布不均,这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Current trends in Mediterranean agriculture reve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editerranean countries as related to population growth, land and water use, and food supply and demand. The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predicted by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for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will affect water availability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critically shaping the patterns of future crop production. Three companion papers analyze in detail future impacts of predicted climate change 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and maize (Zea mays L.) production in Spain, Greece, and Egypt, and test farm- level adapt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early planting and cultivar change with the aid of dynamic crop models.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assessment of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气候年型以及不同气候年型下作物的生产潜力,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1—2015年西南区域单季稻种植区316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和单季稻生产资料,利用异常度概念分析了单季稻生长季的10种气候年型,解析了不同气候年型下单季稻的气候生产潜力,并分析气候变化对单季稻生长季气候年型及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5年来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正常年型发生频次最高,平均21.5次,其次是少雨年型和多雨年型。从空间分布来看,正常年型多出现在云南南部和西北部、四川攀西和四川盆地南部的部分地区,少雨和多雨年型多出现在四川盆地大部和其他省市的部分地区,高温年型多出现在四川攀西地区、云南和贵州的个别地区,低温和寡照年型的空间差异不明显。(2)1961—2015年,西南区域单季稻气候生产潜力平均为7065.6 kg/hm2。与正常年相比,多雨年型气候生产潜力偏高超过10%,少雨年型偏低超过14%,降水是影响单季稻气候生产潜力的最主要因子。(3)气候变暖对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气候年型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与1961—1990年相比,1991—2015年暖年增加,冷年减少。近55年来西南各省市单季稻气候生产潜力均呈下降趋势,1990年代以来暖年的增加有利于气候生产潜力的提高,而少雨和寡照年的增加是气候生产潜力总体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Agricultural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troductionAdaptationreferstoeffortstoreducesystem’svulnerabilitiestoclimate.Amongthemostfrequentlycitedhumansystemslikelytobeaffectedbyclimaticchangeisagriculture.Itisespeciallysensitivetotheconsequencesofglobalwarmingasitreliesheavilyontheweatheran…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example of Tyumen Province, a federal subjec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o explore the role that policies play in hindering agricultural producers’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ts objective is to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aladaptation at the policy level. The 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explain perception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yumen Province and its impact on agriculture. The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assess agricultural policy in Tyumen Provi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roducers’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lthough agricultural producers and policymakers are acutely aware both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the resulting loss of agricultural output,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policy generally fails to encourage better adaptation by agricultural producers or to support their greater economic security. Instead, it primarily focuses on meeting food production targets and thus limits the producers’ own independent moves towards adaptation. The phenomenon of maladaptation at the policy level is discussed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general public’s and the authorities’ awareness of climate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the role of science in shaping this awareness.  相似文献   

20.
国外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的定量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的定量研究,有助于旅游业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SCI/SSCI文献数据库,梳理分析国外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的定量研究进展。结果显示,30余年来国外主要采用指标方法、需求模型与选择分析方法开展相关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指标方法是运用最早、最广泛的方法,主要用于旅游资源环境变化等研究,呈现由单项指标转向综合指标的应用趋势;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需求模型主要用于天气状况对旅游需求的影响等研究,呈现由时间序列模型转向累计需求模型的应用趋势;21世纪兴起的选择分析主要用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行为意愿等研究,呈现由描述统计转向离散选择模型的应用趋势。这些给我国研究的启示是:在研究方法与研究领域上,重点加强累计需求模型在旅游流相关研究中的运用,加强离散选择模型在旅游市场结构相关研究中的运用,加强系统科学方法与大数据技术在相关研究中的运用;在研究对象上,丰富中国境内气候敏感型旅游活动的相关研究,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及青藏高原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