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五 《环境导报》2002,(2):43-43
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人士日前在发布消费警示时说,目前我国粮食安全主要存在四方面隐患。面粉中添加的增白剂超标 目前各地面粉厂家普遍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为主要成分的增白剂。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过氧化苯甲酰用量不得大于  相似文献   

2.
用酸化后的粉煤灰去除造纸污水的色度,研究了粉煤灰的细度、用量及作用时间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试验表明,每升造纸污水用重量35g、细度在200~300目的粉煤灰,处理20min,污水色度去除率能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3.
XB—Ⅳ复合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B—IV是一种复合型无机絮凝剂,兼备化合反应、电中和、吸附架桥作用,对各类印染废水均有一定的絮凝作用。其主要成份为某废渣和废液,制作、使用简便。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给出了通常情况下的最佳投加量、搅拌时间和PH值,并分析了它与常用市售混凝剂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消毒剂中花青素对水体色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pH示差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双质谱连用(UPLC-MS-MS)检测茶多酚消毒剂中花青素总量和花青素种类,选择花青素标准品探索其在茶多酚消毒过程中对水体色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茶多酚中花青素总含量仅为0.011%;其中花青素大多数以不稳定的色苷形式存在,研究所用茶多酚消毒剂中六种花青素分别为飞燕草-3-半乳糖苷、矢车菊-3-半乳糖苷、矢车菊、天竺葵-3-芸香糖苷、飞燕草-3-葡萄糖苷、矢车菊-3-6-丙二酰葡萄糖苷;花青素使水体产生的色度值占茶多酚产生色度值的14.3%,对茶多酚消毒剂产生的色度有较大影响;可以利用花青素的不稳定性去除部分茶多酚作为消毒剂对饮用水色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为探究茶多酚消毒时的色度问题,采用茶多酚中具有抑菌作用的主要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catechin gallate,EGCG)为消毒剂,在不同条件下(消毒剂投加量、接触时间、水样p H、光照条件),测试EGCG氧化聚合反应对水样色度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非酶促氧化聚合反应主要受EGCG的投加量、水样p H的影响,其影响色度的方式是通过影响反应平衡进而控制聚合物的生成量;酶促氧化聚合反应的条件是存在多酚氧化酶(PPO),水中细菌可提供PPO,而光照条件是影响PPO活性的主要因素,水样p H的变化对于二聚醌(dimer quinone)进一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无曝气内电解技术预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在pH4~5、固液比0.8g/mL、停留时间60min、铁炭质量比3∶1时的最佳条件下,COD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1.6%和87.5%,BOD5/COD值从0.09提高到0.19,达到了较好的预处理效果。同时,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内电解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内电解技木对高浓度化工废水的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无曝气内电解技术预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在pH 4~5、固液比0.8 g/mL、停留时间60 min、铁炭质量比3:1时的最佳条件下,COD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1.6%和87.5%,BOD5/COD值从0.09提高到0.19,达到了较好的预处理效果.同时,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内电解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Fenton法处理中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Fenton氧化技术对中药废水进行实验处理,对主要操作条件及其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考察了废水pH、H2O2投加量、Fe^2+投加量及温度等对废水中CODcr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pH=3.0,H2O2投加量为4/5Qth,Fe^2+浓度为7.9×10^-3mol.L-1,20℃的情况下反应80 m in后CODcr去除率可以达到71.40%,Fenton氧化反应对中药废水有比较好的处理效果,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进一步进行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托实际处理工程,针对酱油废水处理难点,开展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的中试研究,分析了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pH和MLSS对出水水质的影响。在确定膜生物反应器适宜运行条件的基础上,对比了MBR和实际运行的二级SBR+气浮工艺的处理效率。研究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0h,ρ(DO)为2 5mg L,pH为7 8,ρ(MLSS)为8~9g L的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稳定达到一级排放标准,避免了在SBR中存在的CODCr和色度不能同步去除的问题。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相研究表明,菌胶团、丝状菌、原生动物等构成膜生物反应器更为复杂的生态系统,使膜生物器的抗冲击性负荷的能力更强,在高、低负荷时都有稳定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