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们知道,地球是被一层厚厚的大气所包围。通常根据大气中温度随高度垂直分布的特征,可分为对流层和平流层。对流层是靠地面最近的一层,它的厚度因纬度、季节和其他条件不同而异,在赤道地区约18公里,而到两极则只有约8公里。对流层的上面是平流层,其范围从对流层顶到距地面50公里之间。平流层上部则有一个臭氧浓度很高的臭氧层。臭氧是氧元素的一  相似文献   

2.
一、大气和大气污染在地球表面上包围着一层空气,称之为大气层。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使得大气密度分布随高度按指数规律减小。大气的上界严格的界限是没有的,一般是把离地面上一千一百或一千四百公里的厚度叫做大气层或大气圈。在大气圈外就是宇宙空间了。大气层结构在垂直方向可以分为下述各层:  相似文献   

3.
人为排放的臭氧和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近年来对流层顶高度增长约80%是由这一因素引起的.对流层顶是大气对流层和平流层的过渡层,上述估计是对决定对流层顶高度的因素第一次作定量分析后得出的.这一分析结果发表在2003年7月25日出版的“Science”上,表明对流层顶高度增长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又一标志,而人为臭氧排放是一个重要因素. 自1979年以来,研究人员观察到对流层增加了几百米.为了解这一现象,来自美国国立Lawrence Livermore研究所、Lawrence Berkeley研究所、国立大气研究中心、德国大气和空间研究中心和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家用复…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暖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地球表面测得的温度和高达约8km上层空气测量的温度有明显差异.在过去2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0.25~0.40℃,而卫星测量数据则表明,在对流层中下部只上升了0.0~0.2℃.气球观测数据倾向与卫星测量数据一致.全国研究委员会(NRC)组成的一个专家小组认为,过去20年显示的地表温度变暖“无疑是实在的,过去20年温度升高速率明显高于过去100年平均速率”.NRC的报告说,在这期间中下对流层变暧可能慢一些,因为有一系列火山爆发和导致平流层臭氧耗竭的人类活动,这使对流层上都变冷.专家小组认为只…  相似文献   

5.
大气圈是次生的,其成因有地球连续去气说和灾变去气说之争。后者主张地球形成早期由于天体的撞击,对地球大气圈的形成和演化有决定性影响。大气中(40Ar/36Ar)a比值的变化是判断地球去气机制的重要参数。根据对我国元古宙硅质岩中的古代大气Ar同位素的分析,发现在古-中无古代(40Ar/36Ar)。比值也存在一期突变,依此推测这期间地球可能遭受过天体的撞击,使地球内部大量40Ar逃逸到大气圈中,导致大气中(40Ar/36Ar)。比值的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6.
臭氧(O_3)存在于大气中,主要是由光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它基本上聚集于地表上空大气层的平流层内(16~30km),约占整个大气层 O_3总量的90%。O_3层有很强的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仅其最上部就可吸收太阳所投射紫外线能量的90%以上,从而太阳紫外线几乎全为高层大气所吸收,而不能到达地面。据最近研究表明,由于排放破坏 O_3的污染物,平流层的 O_3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其直接结果之一,就是地球上皮癌患者大量增加。可以说,平流层和对流层(O_3占总量10%)中的 O_3是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危害的  相似文献   

7.
地球中的大气约有95%存在于地球表面的8~12公里范围内,人们习惯称之为对流层。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中,表面看来是那样的透明和洁净,而实际上大气却是一种由许多的粉尘、灰埃、微粒及某些化学成份构成。造成这种状况有天然的原因,如火山及其它地热喷发、林火、植被散发的气体,风  相似文献   

8.
氮与环境     
氮是人们早就熟知的元素。在环境保护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氮的某些不被人们注意的部分——即在各种环境中氮的转换以及对生物机体的影响问题。大气圈中的氮在大气圈中,氮主要存在于对流层,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占75.51%(体积占78%),大部分是游离态,少量是氮的化合物。大气圈中氮的绝对含量在整个地壳中不是很大的。它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比空气略轻,对空气的比重是0.96。氮在大气中对人和生物的危害主要  相似文献   

9.
<正> 习惯上,地球的地幔可分为三大部分:浅地幔(Shallow mantle)、过渡区(transition region)和下地幔。高地震波速梯度从400km深处的过渡区顶部延伸到约800km深处。下地幔的相对均匀部分约从800km深处开始,向下延伸到几百公里厚的核-幔边界内。地幔矿物的主要变化发生在400km和650km深度附近。这些变化意味着均匀地幔中的平衡相界,还是意味着化学变化的问题,对地学中许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有大量证据说明,总体来说地球是一个分异的球体,因而在不同程度上  相似文献   

10.
有机质在自然界(大气圈、水圈、地壳等)中分布十分普遍。有机地球化学是研究地质体内有机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它们在地球史中时间、空间上的分布、演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有机质的演化直接影响到大气圈、水圈、地壳能量的演化。由于有机质参与地质作用影响到元素分散和富集。有机质是组成可燃性矿产的物质基础,象石油、煤、油页岩等。有机质对沉积放射性铀矿床、沉积有色金属(铜、钴、镍、钒等等)矿床的形成以及对稀有、分散、放射性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类作为生物圈的特殊组成部分,生活在大气圈的最底层,与大气的对流层关系最为密切。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大气的任何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可以说,人类离不开大气;大气也正经受着人类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始生宙远太古代 1.45(50?)—≈44亿年 地球和太阳系从原始行星系星云中形成。行星内部物质强烈分异,形成各圈成份不同的同心圈状地球,包括局部为似花岗状成分(“初始花岗岩”建造)的地壳以及基本为氢组成的大气圈,这时的大气圈因受逃逸作用而不稳定。刚形成的地壳受  相似文献   

13.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长期增长趋势和长期降低趋势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个稳态平衡的地质记录,但这种稳态平衡可被非重现事件和地球内地热散失(可解释为约5亿年的造山运动、裂谷岩浆作用和地台沉积作用的一些旋回所致)方面的变化所间断。过去6亿年的详尽地质记录使我们能够构筑和检验一个板块构造幕的热驱动模式,重建显生宙的主要构造的、生物地球化学的和同位素的趋势。应用元古代地质记录,揭示了一些有关构造作用与地球大气圈、水圈和地壳的生物起源和发展历史之间关系方面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地球环境(大气圈、水圈)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撞击作用与地内核转变能是地球环境(大气圈、水圈)演化的根本机制。地球吸积形成期,原地球捕获太阳星云大气形成的原始大气经太阳风驱赶和星子撞击而逃逸,早期大规模的撞击过程又可能使地球上的矿物脱去挥发分,形成地球次生大气的一部分,也可使其次生大气部分脱离地球,地球形成期曾经历过撞击生气与气体逃逸的多次旋回,撞击作用决定其环境条件;地球形成之后.撞击作用仍起着使地球矿物脱去挥发分组成大气圈的重要作用,大气中CO2的演化,海水pH值的演化.各类沉积岩间的消长关系与地内核转变能计算所得的“幻数”──3.5×109年、(2.6+0.1)×109年、(1.9+0.1)×109年、(1+0.1)×109年、(0.6+0.1)×109年和(0.2+0.1)×109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地球内部核转变能的累积、释放过程所导致的构造、岩浆运动(火山喷发、板块运动等)制约着地球的环境演化,其间.显生宙以来,地外物质对地球的撞击作用在小时间尺度上(几千年到几万年)造成地球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生物演化的突变以致生物灭绝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当今世界对于同温层臭氧量的减少、地球变暖、酸雨、海洋污染、热带森林的消失、沙漠扩展等全球规模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着重论述同温层臭氧层破坏的机理以及南北半球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所谓同温层是距地面高度约10~50km之间的大气区域;距地面高度10Km之间为对流层。前者平均气温以3.8℃/Km上升,而后者则以6.8℃/Km下降。但同温层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臭氧吸收来自太阳紫外线的能量所致,所以说臭氧的存在对形成同温层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 化学演化模式的限制条件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关于地球原始大气圈的组成。虽然有论据证明早期的大气圈并不是强还原的,甚至可能是氧化还原-中性的(基本上是无O_2的大气圈),但关于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什么可靠的资料堪供应用。最近一些设想认为上地幔可能比以前所想象的更还原,这就更增添了混乱。对原始大气圈组成现有知识的最新分析表明,其组成范围从氧化还原-中性到强烈还原都是可能的。然而,后一种设想,似乎不符合有关早太古代的大多数地质模式,这些模式认为,当时的水圈和温度状态与今天的情况没  相似文献   

17.
人与生物圈     
地球是一个围绕太阳不断运转的行星。它的外壳是由一层坚硬的岩石所组成,称为岩石圈。岩石圈的表面有一层薄薄的土壤层。岩石圈的外部还有水圈和大气圈,它们同太阳的辐射能一起构成了地表的无机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又广泛地分布着各种生物种群,这些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总合就叫做生物圈。生物圈中生存着各种类型的生物,并且在生物圈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绿色植物是光合作用的工具,它像一座座加工厂制造有机物质。草食及肉食动物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分配,而微生物则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起源     
根据目前太阳系和其它星系的观测资料,结合高温高压物性测定、深部地球物理和计算机模拟结果,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地球的吸积模式及其早期大气圈的演化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地球化学     
<正> 地球化学是研究组成地球的化学元素以及产生和改变这些元素的化学反应的科学。因此,地球化学的首要目的是测定地球的主要部分(地幔、洋壳和陆壳,以及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圈)的化学组成。然而这只有通过测定组成地球的岩石、矿物和水的组成才可以达到。这样,地球化学的这个方面就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20.
国外动态     
日美联合进行地球大气观测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为了从太空探测地球温暖化等气候变化,2月23日决定推进综合观测地球大气的新的卫星系列“ATMOS”计划。由于美国等削减宇宙开发预算,人们将集中注意以日本为中心研制的大气观测卫星“ATMOS”。预定“ATMOS”卫星最早在2002年度冬季发射,高度约400km绕地球一周,对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