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在Mapinfo系统辅助下的农用地分等技术方法,探讨了如何运用Mapinfo强大的数据采集存储、图形编辑、空间分析、地理分析功能进行农用地的分等参数的计算和成果图的输出等关键步骤的实现过程,并以洪湖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在Mapinfo辅助下进行县(市)级农用地分等过程中达到了图件和数据处理程序的一体化,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数据精度,是十分可行的农用地分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农用地分等在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农用地分等在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了两者的结合途径,探讨了将农用地分等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应用于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并研究了农用地分等成果在项目后期的应用方向。以黑龙江省海伦市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区域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区在基本农田建设后土地质量变化显著,农用地分等可作为基本农田建设质量调控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3.
以埇桥区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建立不同的地价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得到农用地综合质量和农用地价格之间的最佳关系模型,揭示农用地的综合质量和农用地价格的统计规律。研究认为,在市场交易案例很少的情况下,建立地价模型进行基准地价的评估是科学的,在此基础上对农用地基准地价进行评估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土甬桥区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建立不同的地价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得到农用地综合质量和农用地价格之间的最佳关系模型,揭示农用地的综合质量和农用地价格的统计规律.研究认为,在市场交易案例很少的情况下,建立地价模型进行基准地价的评估是科学的,在此基础上对农用地基准地价进行评估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GIS为平台,采用修正法和因素法相结合,对乐山市中区农用地定级进行了研究。通过确定因素权重、选择定级模型,计算出修正法和因素法两种定级结果。经过实地验证和模型模拟分析表明:修正法比因素法更适合县级农用地定级,同时修正法能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相衔接,比因素法适用效果更好。采用GIS技术,实现了系统、快速、科学的农用地定级,对其它地区开展农用地定级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农用地价值的综合分析出发,提出了农用地转用的景观生态补偿价格结构。为实现农用地景观生态价值的货币化,建立了以条件价值法为核心的农用地转用的景观生态补偿价格评估模型,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开展农用地转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运用景观生态补偿价格评估模型估算农用地转用的景观生态补偿价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张生根  王心源  田兵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70-1072,1138
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方法,对芜湖市1996—2005年的人均农用地生态足迹、人均农用地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进行了计算;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建立了芜湖市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预测模型GM(1,1),经求解、检验、预测,可得到今后数年该市人均农用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数据,并对灰色系统模型应用于生态足迹的预测作了可行性分析。结果显示,未来5年该区域的人均农用地生态足迹呈逐渐增大、人均农用地生态承载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人均生态赤字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番禺区2001-2007年来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有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多元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区内农用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番禺在研究期内农用地利用结构变化幅度大,耕地、林地减少,园地及其它农用地增加;对各类农用地变化产生显著影响的社会经济因素各不相同,其中经济密度、人口、人均粮食、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与农地利用结构变化关系密切,农用地利用结构变化是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作用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9.
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农用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针对现阶段我国农用地节约集约评价的空白,阐述了选取评价指标原则及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由3个子系统、6个二级指标和系列评价指标构成的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了评价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指标权重、标准值的确定方法和节约集约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0~2000年<徐州市统计年鉴>,建立了农用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数据库,并在统计软件SPSS支持下,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揭示出农用地结构变化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消费水平、农业投入、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法规在农用地利用类型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主要内容。以广东省五华县耕地定级为例,阐述了农用地定级的主要内容,重点对用修正法定级中因素的选择量化及权重的确定、修正因素分值计算以及耕地级别划分与校验等做了详细探讨,力争为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寻求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土壤环境对农业生产、人类健康和土壤资源的安全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随着土壤农业资源的持续开发,土壤环境受到的农药、化肥、石油等污染日益恶化。阐述了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和制备过程,同时提出了注意事项,并对土壤环境监测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宇浩 《四川环境》2022,(2):197-201
农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是新时代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推进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修复责任制度存在土地使用权人责任范围语焉不详、政府兜底责任立法缺位以及修复责任追究机制规定散乱的法律困境.对此,结合法学、环境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内容,同时借鉴域外立法实践与理论经验,主张明确土地使用权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农用地利用经济效率的DE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BC2模型,对黑龙江省1990—2007年和各地市2007年农用地利用的经济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用地利用的经济有效性存在一定的波动,2007年全省整体达到了DEA有效,但齐齐哈尔、大庆等5个地市处在DEA无效状态,这5个地市中大部分位于水土协调度和森林覆盖率较低的松嫩平原,且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需要不断提高区域内的水资源利用率,优化农业产生要素的组合,避免无效投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业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农地非农化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非农化规模越来越大,农用地的减少引发了我国粮食和生态安全等问题,“吃饭”与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此,国内外学者对农地非农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分析了我国农地非农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了部分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邹林  马宁 《青海环境》1998,8(4):179-185
以西宁市供水量各规划水平年值为基础,在分析原始数据序列的基础上,进行供水量的预测模型研究。提出两种供水量预测方法,即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灰色预测模型,并分别进行了实例计算与分析,同时与西宁市规划部门供水量预测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灰色预测模型较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优,可作为西宁市规划水平年的供水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长期以来一直是生态环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017年,对某镇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开展详查,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镉超标率为67.60%(Pi>1),基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57.30%的点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PN≥1.0);2018年,分别选取钝化修复和植物修复进行中试试验,经钝化修复后土壤有效镉和总镉含量分别平均降低32.73%和5.64%。经超富集植物籽粒笕种植一季修复后,土壤总镉含量降低15%以上。本次中试试验修复效果良好,能为下一阶段的土壤镉污染修复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全国农用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长期以来一直是生态环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017年,对某镇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开展详查,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镉超标率为67.60%(Pi>1),基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57.30%的点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PN≥1.0);2018年,分别选取钝化修复和植物修复进行中试试验,经钝化修复后土壤有效镉和总镉含量分别平均降低32.73%和5.64%。经超富集植物籽粒笕种植一季修复后,土壤总镉含量降低15%以上。本次中试试验修复效果良好,能为下一阶段的土壤镉污染修复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全国农用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根据2003—2012年广州市旅游业相关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广州旅游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广州市旅游总产值每增长1元,可带动GDP增长约6.83元。2广州市住宿餐饮业的旅游增加值最大,其次是交通、仓储和邮政业,社会服务业的旅游增加值最小。32003—2012年广州市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关联度:住宿餐饮业(0.8485)批发零售业(0.818)工业(0.7725)交通运输业(0.6949)邮电通讯业(0.6712)农林牧渔业(0.6249)。  相似文献   

20.
为进行航空装备典型舱室环境谱编制,需依据机场环境数据得到典型舱室环境数据。为此,本文通过实测航空装备典型舱室温、湿度环境数据与机场温、湿度环境数据,在对所测数据进行正态性与独立性检验的前提下,开展典型舱室温、湿度环境数据回归预测模型建模研究。研究发现,航空装备典型舱室温、湿度环境数据与机场温、湿度环境数据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建立的温、湿度回归预测模型健康,可用于后续典型舱室局部环境谱编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