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成亮通 《环境》2003,(2):42-43
电池产品可分一次干电池(普通干电池)、二次干电池(可充电电池,主要用于移动电话、计算机)、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三大类。用量最大、群众最关心、报道最多的是普通干电池。就体积和重量而言,废电池在生活垃圾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的害处却非常大,电池中含有汞、镉、铅等重金属物质。汞具有强烈的毒性,铅能造成神经紊乱、肾炎等;镉主要造成肾损伤以及骨疾——骨质疏松、软骨症及骨折。若把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渗出的重金属可能污染地下  相似文献   

2.
废电池是宝贵的二次资源。据测算,我国每年产生的废电池可回收12万吨锌、2万吨铜、以及大量的可利用物资。目前,我国电池生产企业约有1400多家,每年生产电池150亿节,居世界第一位。国内消费量约70亿节,平均每个中国人一年要消耗5节干电池。我国生产的电池中96%为锌锰电池和碱锰电池,其主要成分为锰、汞、镉、锌、铅等重金属。碱性干电池中,锰汞含量达1%~5%,中性干电池为0.025%,含铅量一般高于25%。废电池无论裸露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属成分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的食物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废电池无论从其资源的二次利用,还是对环境的危害方面来说,其回收的意义都非常重大。然而,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废电池的回收率却极低。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相应的回收运营机制是根本的症结所在。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做初步探讨。1.建立生产基地首先,要改变电池生产企业小而散的状况,按照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划定若干个区;每个区域集中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的骨干企业建设一个较大型的电池生产基地。国家可对上述建设项目在政策上给予适当扶持,如银行贷款、融资等。政府部门在审批立项等程序上...  相似文献   

3.
倍受社会关注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近日由国家出台专门政策予以确认。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对废电池的分类、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储存和处理处置以及相关设施的规划、立项、选址、施工、运营和管理进行指导 ,引导相关环保产业的发展。该技术政策规定 ,废电池污染控制的重点是废含汞电池、废镉镍电池和铅酸蓄电池 ,也就是人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池、纽扣电池和可充电电池 ,而五号、七号电池由于基本实现低汞化 ,对环境影响不大。值得关注的是 ,这一政策首次提出了“生产者责任制” ,也就…  相似文献   

4.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置现状与再生铅清洁生产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废铅酸蓄电池属危险固体废物,若不妥善处置,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本通过对国内外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与处置现状分析,结合国家废电池污染防治政策,提出了利用废铅酸蓄电池生产再生铅的清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5.
有关废电池环境政策法规有望出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配合政府部门制定废电池环境管理法规政策,中国危险废物管理培训和技术转让中心举办的“废电池环境管理研讨会”日前在清华大学召开。与会代表一致呼吁,加强废电池的环境管理刻不容缓,国家应尽快出台有关的法规和政策,推动废电池的回收、再生、处理和处置,使废电池做到资源化和无害化。我国是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1998年电池的产量和消费量高达140亿只,但锌锰电池、镍镉电池的回收基本上还是空白。另据清华大学聂永丰教授介绍,我国每年干电池生产所耗费的锌达13~14万t,占我国年锌产量的13%左右,而废电池再生利用每年能回收锌皮4万t。…  相似文献   

6.
阎军 《环境导报》1997,(6):42-43
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主要发生在废旧电池丢弃后或随垃圾焚烧时。焚烧时电池中的有害物质将进入空气或随残渣埋入地下进而流入水源。美国CarnegieMellon大学曾对废电池危害环境问题做过深入研究,否定了把电动汽车看作未来绿色希望的主张。他们认为,电动汽车需要大量的电池,可能造成比普通汽车更严重的铅污染。尽管此说法受到广泛的批评,但是毕竟揭示了废电池对环境构成威胁的事实。镍镉电池是目前最通用的可充电电池。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镉的危害,但目前还没有能取代它的材料。最近欧美的发达国家开始采取集中回收处理废电池办法,此外…  相似文献   

7.
废旧电池的合理加工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欧许多国家不仅在商店,而且直接在大街上都设有专门的废电池回收箱,将收集起来的废电池先用专门筛子筛选出那些用于钟表、计算器及其他小型电子仪器的“钮扣”电池。它们中一般都含有汞,可将汞提取出来加以利用,然后用人工分拣出镍镉电池。法国一家工厂就从中提取出镍和镉,再将镍用于炼钢、镉则重新用于生产电池。其余的各类废电池一般都送往垃圾场掩埋在地下,同时还得使其有害物质不会污染地下水质。这种做法不仅花费太大(例如:在德国掩埋一吨废电池费用达1700马克),而且仍造成浪费,因为其中尚有不少可作原料的有用物质。瑞士…  相似文献   

8.
2003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了《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该技术政策对我国废电池的生产与使用、收集、运输、贮存、资源再生、处理、处置以及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做出了相关的规定。然而,该技术政策已不能适应日益紧迫的电池管理需求。因此,环境保护部于2013年将开展《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修订及审定工作。针对我国近年来电池使用种类的变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池处理工艺的进步等,结合多个部委出台的废电池管理相关政策文件,分析了旧版《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不足,总结了修订《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日本废电池再生利用简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一)前 言电池被人们称为“电的罐头”,它可产出光、声、力、热和信息处理等5种能量,给人们的生活以很大方便。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池的使用量和废电池的产生量亦随之大幅上升。以干电池为例,我国年用量约20亿支,它的废品中既含有镍、锰、锌等有用金属,又含有铝、铜、汞等有害金属。抓好废电池的再生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亦有利于改善环境,故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早在“七五”期间,在原国家经委和有色金属总公司的支持下,由中南工业大学和北京冶炼厂共同完成了“从废电池及镀锌渣中综合回…  相似文献   

10.
废电池的环境污染问题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废电池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日益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该文分析了废电池中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污染途径,以及主要的污染危害;探讨了如何防治废电池污染的方法,提出了加强电池生产过程污染防治的控制,加强废电池管理法规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废电池回收体系以及环境无害化管理体系,开发环境无害化处理技术,加强废电池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小型废电池填埋焚烧处置的健康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废电池采取填埋、焚烧处置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采用3种模型,分别研究了废电池随城市固体废物一起完全填埋处置,一起完全焚烧处置,一起部分填埋处置和部分焚烧处理时,可能引起的健康风险,由分析可知,镉镍电池焚烧过程将引起不可接受的致癌风险,填埋废电池也会引起重金属非致癌风险,提出在现阶段没有单独收集分类管理的条件下,对于小型废电池应采取填埋焚烧联合处置的办法,但应避免镉镍电池的焚烧,在建立了收集体系后,应该分类进行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便携式电池包括一次电池和二次可充式电池,含有多种有色金属成分,如Ni,Cd,Mn,Li,Co,Cu,,Ag等。我国已成为世界电池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电池的生产消耗了大量的有色金属资源,其中包括国内紧缺的镍、钴金属等。分析了不同废旧电池的成分,介绍了废旧电池处理的主要方法。通过了解发达国家或地区,如欧盟、日本、美国、加拿大,以及国内在废旧便携式电池管理方面的立法和循环利用现状,发现国内废旧便携式电池的回收管理和循环利用工作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收集设施,还没有建立基本的回收体系,法律监管力度不够,责任明细不清,公民回收意识薄弱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现状及管理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城市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的飞速增加,报废的铅酸蓄电池呈惊人的速度增长。本文总结了中国铅酸蓄电池的主要回收处理现状及生产工艺,并对相关企业进行了地理分布分析。结合中国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及铅酸蓄电池企业的主要分布特点,提出了宏观管理布局与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锂电池以其优异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废弃量也在逐步增加.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回收,不仅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也会造成钴、锂、镍和锰等有价金属的极大浪费.综述了国内外对废旧锂电池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比较了不同回收途径的优缺点,讨论了回收技术的发展方向,着重介绍了共沉淀法在废旧锂电池有价金属回收中的应用.此外,随着锂离子电池生产技术的发展,新的电极材料将会出现并取代过渡金属氧化物,同时也需要相应的电解液与之匹配,这将向废旧锂电池回收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动力电池流向、回收管理体系和回收模式等管理现状,总结提出了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第三方综合利用企业和产业联盟为回收主体的四种动力电池回收模式;考虑建设成本、运行维护成本、收集成本、贮存成本、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税收成本、管理成本等8个构成要素,构建了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成本模型;核算了四种回收模式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成本和利润情况.核算数据显示,回收1万t/a的废旧动力电池项目,在年总收益均为8500万元的条件下,四种回收模式的利润区间为-461~401万元.结果与趋势分析表明,我国可优先推广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为回收主体的回收模式,便于迅速布局;市场成熟后以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综合利用企业为回收主体的模式将进入市场,专业性和技术性将大幅提升;当市场更加成熟,以产业联盟为主体的回收模式将更具优势,回收成本降到最低.综上,建议从避免重复建设,缩短资金周转周期,探索创新模式,构建绿色供应链以及完善回收法律体系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相似文献   

16.
The main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how LCA can be used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for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Two lithium-ion batteries, both based on lithium iron phosphate, but using different solvents during cell manufacturing,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The general conclusions are limited to results showing robustness against variation in critical data. The study showed that it is environmentally preferable to use water as a solvent instead of N-methyl-2-pyrrolidone, NMP, in the slurry for casting the cathode and anod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Recent years’ improvements in battery technology, especially related to cycle life, have decreased production phas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lmost to the level of use phase impacts. In the use phase, environmental impacts related to internal battery efficiency are two to six times larger than the impact from losses due to battery weight in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ssuming 90% internal battery efficiency. Thus, internal battery efficiency is a very important parameter; at least as important as battery weight. Areas, in which data is missing or inadequate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is or may be significant, include: production of binders, production of lithium salts, cell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ight of vehicle and vehicle energy consumption, information about internal battery efficiency and recycling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based on lithium iron phosphate.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废铅酸电池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完整的回收体系。目前回收完全由市场利益驱动,环境监管部门无法获得回收、运输、集中与贮存各个环节的废物流向信息,也无法实现生产者责任延伸。目前深入地应用环保物联网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铅产业链,加强铅酸电池生产与再生的产业互补合作,同时配套积极的资源环境税与退税机制,对提高铅酸电池的全过程污染防控体系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市场上使用的蓄电池主要为锂离子电池和铅蓄电池,这两种电池在组成材料、技术成熟度、价格水平、生产使用过程及再利用过程等方面等皆不相同。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蓄电池环境风险,可以发现锂离子电池和铅蓄电池各自存在优缺点,要"取代"或"淘汰"铅蓄电池是不全面和不客观的,目前比较切合实际的是实现两者的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废旧电池污染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结合目前国内废旧锂电池回收概况及区域废旧锂电池回收的实地调研情况,了解废旧锂电池的回收再利用现状及人们对废旧锂电池的认识,分析锂电池的再利用价值.同时,结合电池品种羔异的特性,设计出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废弃锂池回收体系;通过分析锂电池工作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特性及电池材料组成成分,提出一些延长锂电池使用寿命、增加使用周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废铅酸电池的回收利用已成为铅酸电池行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了废铅酸电池回收制取铅合金技术及末端污染控制全过程的环境影响,并与废铅酸电池回收制铅锭再制电池材料和利用原生材料生产电池材料的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论表明废铅酸电池回收直接制取铅合金过程中铅膏熔炼和合金配制环节在各环境影响指标中的贡献较大(其中全球变暖潜值中占60%和33%,酸化潜值中占33%和54%,人体毒性潜值中占28%和57%),主要为辅助材料及能源动力带来的间接影响;利用原生材料生产电池材料过程的环境影响相对另两个过程更大,归一化的环境影响指标结果中人体毒性潜值、富营养化潜值及酸化潜值最大(分别为2.42×10~(-11)、1.26×10~(-11)和1.08×10~(-11)),其中铅原料生产的贡献比例占绝大部分.废电池回收直接制取再生铅合金与废电池回收制铅锭再制电池材料相比,环境影响表现更优,有利于形成电池生产企业的闭环循环过程,值得应用推广.未来应鼓励以废铅酸电池回收代替相应原生材料生产新电池,同时进一步减少回收过程中使用的资源能源环境影响,以带来更大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