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职业安全》2005,(12):I0013-I0015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大煤矿事故查处力度、加快事故批复结案工作进度,并规范煤矿特大事故报告和上报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及格式,近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出《关于规范煤矿特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关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主体、内容和程序没有统一的、规范的法律规定.这些问题不明确,直接影响事故信息的报送以及事故应急救援的展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关于事故报告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不仅要依法报告事故信息,还要同时实施事故应急救援、现场保护与犯罪嫌疑人控制等措施。为了保证及时开展事故抢险救灾、控制事态发展和组织事故调查,《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上述问题作出了规定。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6月1日起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是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步入法治化轨道的重要标志。而后出台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程序》《重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办法》《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试行)》等相关配套制度,以及各行业、各地区出台的相关制度文件,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协同配合,对于完善我国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法律体系、强力震慑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促进事故防范及整改措施落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法治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6月2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出关于做好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有关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落实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14﹞16号)。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确保防范和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就做好重特大生产安全事  相似文献   

6.
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调查组应当提交事故调查报告,有关人民政府应当作出事故处理批复。这是在事故调查阶段和事故处理阶段形成的重要法律文书。  相似文献   

7.
《安全与健康》2007,(8):61-6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严格追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正确适用事故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8.
关于重伤事故的处理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规定不相一致,给基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本文结合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实践,从重伤事故的认定、处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日前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根据条例,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同时,条例对事故发生后的上报时限和具体内容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确定事故调查组的法律地位,严格履行法定的事故调查职责,建立和谐高效的工作机制,维护事故调查组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对于查明事故情况、认定事故原因和性质、实施事故责任追究和防范事故,十分重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应当认真执行.  相似文献   

11.
《安全与健康》2007,(6):25-25
国务院日前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条例为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操作规程,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可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相似文献   

12.
《江苏劳动保护》2011,(8):51-52
为严肃查处瞒报谎报生产安全事故的行为,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人员依法依规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国家安监总局日前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瞒报谎报事故行为查处办法》,明确了瞒报、谎报事故行为的认定标准,并规定单位主要负责人对事故报告负总责,并对瞒报、谎报事故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调查组应当提交事故调查报告,有关人民政府应当作出事故处理批复。这是在事故调查阶段和事故处理阶段形成的重要法律文书。确认调查调查报告和事故处理批复的法律属性,对于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性质、分清事故责任、实施责任追究,减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劳动保护》2007,(8):117-117
最新公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实施后,我厂发生了一起设备事故,没有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约为2.0万元,应该由谁来负责调查?  相似文献   

15.
《安全》2008,29(2):53-5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11月22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有关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了对《规定》的制订背景、总体思路、适用范围等有一个更加详细的了解,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支同祥。记者(以下简称"记"):支司长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规定》出台的背景。支同祥(以下简称"支"):自2007年6月1日《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以来,对于加强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事故调查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事故调查程序不够规范、调查周期过长、调查报告落实不够到位等问题,影响了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快速反应、运行有序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机制,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近日,国家安监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工作进一步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强化《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493号令)对事故管理及其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笔者在论证了关于提出事故分级新方法的必要性后,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安全事故特点,初步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和环境污染"四个指标的系统化事故分级新方法。该事故分级理念及方法能更好地切合生产安全事故定义,对新时期下事故分级理念中事故影响多样性内涵的引入是一种积极和有效的探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林业劳动安全》2007,20(2):3-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4月9日签发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以下简称《条例》)第6条规定,“工会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工会组织在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