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市大气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解辉 《灾害学》2001,16(4):13-17
本文对天津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论述了大气污染特征及导致大气污染的原因。从综合防治煤烟型污染、解决风沙尘侵袭、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三大方面,提出了改善天津市大气污染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1-2016年关中地区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识别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研究表明,关中地区PM2.5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城市PM2.5浓度升高将加剧中心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关中地区环境规制对本地大气污染的减排效应以及地区间“逐顶竞争”的空间联动效应不足以抵消城市人口、能源结构以及城市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PM2.5排放的促进效应,并且工业发展、城市交通使得关中地区城市之间存在跨界污染“转移效应”,不利于区域整体大气质量改善。落实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做好区域内城市经济、产业以及交通的协同发展规划,提升“逐顶竞争”空间联动效应、规避跨地区污染“转移效应”才能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复杂的有机体,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少灾害已经威胁着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阐述了城市建设所带来的人为的衍生污染灾害现状,并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简单剖析了我国城市衍生污染灾害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由于工业废气的排放,使西安市已成为全球污染严重的城市之一。据西安市监测站1979年以来在全市24个(后为18个)点的大量监测资料表明,西安以煤烟型污染为主,以飘尘、颗粒物污染最重。本文着重阐述西安市大气污染物的分布、变化以及与城市布局和气象因子的关系,为寻求环境对策和进行环境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曹艳丽  吴先华 《灾害学》2023,(4):114-120+149
基于文献计量技术和知识图谱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对数据库中有关大气污染灾害联防联控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从文献的时间分布、主体机构特点等方面,对我国大气污染灾害联防联控研究的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和战略坐标图等方法,揭示发展趋势和动态。主要发现:(1)政府和学者们对该主题的关注度高,但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核心作者群或研究机构;(2)中心度排名前5的关键词依次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大气污染”“京津冀”“政府治理”“PM2.5”;(3)主要研究话题为:国内外的联防联控、严重污染区域和山区城市的冬季联防联控、城市雾霾与联防联控等;(4)以下类团很可能转变为未来研究的核心类团:大气污染、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大气污染防治、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域大气污染、京津冀地区。  相似文献   

6.
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中旬时段内,处于不同发展程度的上海、济南、福州、西安、武汉和长沙等六大中心城市PM2.5指标值进行统计;分析了各个城市PM2.5污染特征,并对比研究了导致该类污染的内外原因。结果表明:内在因素方面,城市PM2.5污染程度与其发展速度呈倒U型关系;特别是产业结构对城市PM2.5污染的影响尤为显著;外在因素方面,充沛的降水量对区域该类污染的改善作用明显,地形因素是导致地区PM2.5严重超标的重要原因,来自区域污染源的影响解释了相邻城市该指标变化规律相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正>在人居环境经历"噪音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危害之后,目前正在遭受着以"室内空气污染"为主的第三种污染。有数字表明,目前,家庭绿色环保产品使用率还不到0.03%,有92.3%的家庭对装修污染缺乏正确认识,70%以上的家庭装修污染超标。据中国疾控中心2010年5月16日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因室内污染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100万是5岁以下幼儿。有关数据显示,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高出室外污染的5—10倍,全球4%的疾病与室内空气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非线性时序法在城市大气污染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城市大气污染预测模型是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工作。在简述时间序列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系数为变量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截断ARMA模型,和残差为自回归综合滑动平均(ARIMA)的半参数方法等城市大气污染预测模型。以法国某城市为例,分别采用AR模型和系数为变量的AR模型对大气污染进行了预测。通过比较预测结果可知,基于非线性时间序列方法的城市大气污染预测模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降低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继续提高,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城市环境质量却不容乐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密集、机动车数量增加、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都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严重威胁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统计数据显示,至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4亿辆。环保专家表示,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来源。机动车排放的污染中,含有已被证实能致癌的物质100  相似文献   

10.
对太原市城市滨水区的建设治理工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增强城市灾害防御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论述.提出在人口集中的城市滨水区进行大面积的生态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环境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民防苑》2014,(11)
正又到秋冬季,当很多人还在为去年和今年初的几次严重污染天气心有余悸时,雾霾又一次袭城而来,再度给人们的生活环境拉响了警报。今年10月19日北京马拉松开跑当天,PM2.5指数高达331,空气已达到严重污染程度。实际上,这几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为重点的污染治理,在削减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燃煤污染等各方面连出重拳,采取了综合措施,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关停搬迁重污染企业,大规模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不断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加紧淘汰老旧机动车,全面展开PM2.5监测,实时发布空气质量数据,等等。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居室卫生日,旨在引起人们对室内卫生环境的高度重视。根据中国国内一项调查,中国城市居民每天在室内的时间将近22个小时,室内环境如何至关重要。专家研究发现,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室内空气污染是有害的化学性因子、物理性因子和(或)生物性因子进入室内空气中并已达到对人体身心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近期或远期,或者潜在有害影响的程度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李崇绩  王尧坤 《灾害学》1992,7(1):71-75
本文根据历年的监测资料,分析了陕西省酸雨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指出:受煤烟型大气污染的影响,酸雨以硫雨型为主,从北而南频率逐步增大,pH值介于4.5~5.6之间的占90.5%。并探讨了酸雨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继续提高,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城市环境质量却不容乐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密集、机动车数量增加、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都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严重威胁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统计数据显示,至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4亿辆。环保专家表示,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钱新 《防灾博览》2015,(1):56-59
光污染已经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之后的第五大污染,是21世纪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的又一环境杀手!不少科学家认为,长期疲劳、偏头疼、视觉障碍、偶发性情绪波动、内分泌失调等疾病都与光污染有直接关系。光污染直接威胁环境及人类的健康:视力下降,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人工白昼破坏人体正常生物钟,人工白昼伤害鸟类和昆虫,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繁殖。然而,人们对"光污染"这个隐形的健康"杀手"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防范措施还非常有限,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隐性危害,应该引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部2012年5月11日发布的《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国200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在4727个水质监测点上,水质呈较差级、极差级的占55%"。另据调查,全国655个城市中,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约占城市总数的61%。地下水污染直接影响居民饮水安全,在自来水水质是否达标引发热议之时,被污染的地下水源同样值得关注。随着环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地表水水质有了明显改善。然而,潜伏在地下的水资源污染却  相似文献   

17.
《防灾博览》2013,(6):36-37
防治大气污染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我国日益突出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治理好大气污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城市内涝灾害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滞缓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顽疾",内涝灾害防治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首先从排水管网建设、城市蔓延、"信息孤岛"三个维度分析了城市内涝灾害防治所面临的困境,而后引入数据治理理念;在建立数据治理模型并对其原则框架、范围框架及实施和评估框架作出解读的基础之上,提出管网建设智能化、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19.
闫绪娴  刘杨  王俊丽  范玲 《灾害学》2024,(2):201-207
智慧应急既是城市减灾治理现代化转型的一个前瞻性概念,也是智慧城市在风险社会中需要不断探索的理论前沿。该文从城市减灾的视角,系统阐释智慧应急的技术内涵、治理内涵和价值内涵,实现智慧应急赋能城市减灾的本土建构;通过全景式观察智慧应急赋能城市减灾过程中所存在的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与共享难题、技术驱动与制度变革间衔接问题以及技术与权力滥用引发“数字利维坦”之恶等现实困境;尝试从建立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和协调价值主体利益诉求等维度探索提升路径,以期为智慧应急在城市减灾应用与实践中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20.
博庸 《防灾博览》2015,(2):62-63
"化肥施用过多问题确实存在,它导致土壤酸化严重,最明显的是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有机质单一,通俗地说,就是土壤营养不良。"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施卫明说,根据多年来对水稻主产区的调查发现,我国稻田氮肥施用量比日本和韩国多20%,与泰国、越南相比,施用量就更高了。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但如今,在我国很多地方,庄稼这枝花,几乎全靠"化肥"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