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龙眼胚珠多胺含量变化与胚胎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龙眼胚胎发育与多胺(PAs)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正常发育的胚珠中多胺含量在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均高于败育胚珠.多胺含量在花后d10最高,其中腐胺(Put)约占多胺总含量的65%;以后各发育阶段多胺含量逐渐下降,其中d31~38下降幅度明显.不过,亚精胺(Spd)除d10外在正常胚珠中含量也大于败育胚珠.(Spd Spm)/(Put)和(Spm)/(PAs)比值变化与龙眼胚珠的发育有直接关系,表现为较高比值有利于胚胎发育,反之则抑制胚胎发育.多胺合成高峰先于核酸和蛋白质,推测多胺可能通过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和调节.图3表1参12  相似文献   

2.
饮水的化学组分与地氟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法华  张景荣 《环境化学》1996,15(5):457-462
饮水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地区居民饮用水中的氟含量pH,Na^+,HCO^-3,As,B和矿化度呈正相关关系,与K^+,Ca^2+,Al^3+,Ba^2+,Si^4+呈负相关关系。地氟病的发病率不仅与饮水的氟含量密切相关,而且受饮水中其它组份的制榴,饮水中Ca^2+,Al^3+,Sr^2+,B,Si^4+,K^+,Ge^4+等组分的增高可抑制或减缓地氟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微型薯诱导的激素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虎头(H)、克四(K)和Favorita(F)3个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品种的无病毒再生植株进行的微型薯诱导实验表明,微型薯的诱导与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浓度有关:3个品种的微型薯诱导都需要BA,但0.05mg·L-1的IBA能缩短H微型薯诱导所需的时间,而0.05mg·L-1的NAA有利于K在形成的微型薯上再产生新的微型薯,即形成二次微型薯.另外,0.05mg·L-1的IBA能够明显地提高F微型薯的生长量.对此3个品种而言,在1.0mg·LBA+0.5mg·L-1IBA的激素溶液中预处理后的微型薯,在有菌条件下,比对照组更容易萌发形成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4.
成熟蕃茄匀浆后,经硫酸铵盐析,DEAE-SephadexA-50离子交换层析,SepadexG-100凝胶过滤和Melibiose-Agarose亲和层析,获得了α-D-半乳糖苷酶(C.E.3.2.1.11)。酶制剂经PAGE检测为一条带;SDS-G-PAGE测得酶Mr为34000;比活力52.9U/mg·;提纯倍数为52901产率为45%.酶专-催化以α-D-半乳糖为末端a-(1,3)连接的糖苷键,以PNPG(对硝基苯-α-D-半乳糖昔)为废物,酶催化反应的Km=0.11mmol/L,Vmax为67μmol·mg1-·min-1.t稳定范是0~35℃;PH稳定范围是4.0~7.0.最适pH为5.1.半乳糖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Cu2+、Zn2+、Mn2+、Fe3+、Ag+和EDTA对酶活性无影响.纯酶制剂可作为B型血向O型血转化的工具酶液.  相似文献   

5.
以来自2 个水稻杂交组合的后代遗传群体为材料,研究了蜡质基因( Wx) 微卫星标记(CT)n 多态性与稻米表观直链淀粉质量分数( w(AA)) 之间的相关性. 第1 个群体是浙农8010 与嘉育293 的杂交F6 代育种品系,双亲均为籼稻,w(AA) 分别为8 .7% 和25.6 % ,Wx 基因型为分别为(CT)18(CT)18 和(CT)11(CT)11 .另一群体为CM101 与IGRA409 杂交F5 家系,亲本CM101 为一个粳型糯稻,Wx 基因型为(CT)18(CT)18 ;IGRA409 为籼稻,w(AA) = 27.5% ,Wx 基因型为(CT)11(CT)11 .结果发现,在2 个杂交组合的后代群体中,高w(AA) 材料Wx 基因型均为(CT)11(CT)11 ,低w(AA) 及糯稻的均为(CT)18(CT)18 ,中等w(AA) 材料的则为(CT)18(CT)11 的杂合体.统计分析表明,Wx 基因型与w(AA)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浙农8010×嘉育293 和CM101 ×IGRA409 两个群体中相关系数分别达0 .9509 和0.9704.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isella oxytoca)SG-11菌株的培养条件对其IAA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生长到稳定期时才开始大量产生IAA;在基本培养基中,该菌对不同氮源的利用有别,在以(NH4)2SO4为氮源时,IAA的产量最高,作为碳源的葡萄糖当加入浓度为6g/L时,游离态IAA的产量最高;在LB培养基中,当p(O2)由正常值降低1/4时,IAA的产生量陡然下降,灭菌前,把  相似文献   

7.
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串叶松香草两个品种4个生育期的茎、叶产量均以A型>B型,在3a内串叶松香草产量随生长年限增加,且以A型品种产量高.串叶松香草3个生育期叶片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高于茎,并以A型品种现蕾期为最高;两个品种氨基酸组分以Asp、Glu、Leu和Lys含量高,各生育期氨基酸组分含量变化规律不同.串叶松香草的粗脂肪、Ca、P和灰分含量以叶>茎,而粗纤维和可溶性糖含量却以茎中较高.除粗纤维外,其余饲用成分含量均随生育期的出现而呈递降之趋势.串叶松香草现蕾期N、K含量和莲座期P含量达最高.种植3a后串叶松香草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明显降低土壤有效N、P和K含量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锦蛇属团花锦蛇(E.davidi)、绿锦蛇(E.prvsina)和三索锦蛇(E.radiata)3个种的核型和Ag-NORs,团花锦蛇的型2n=36(8V+6sV+2I+20M),绿锦蛇的核型2n=36(7V+7sV+2I+20m),三索锦蛇的核型2n=40(6V+3sV+2sI+5I+24m);①团花锦蛇和绿锦蛇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与此属大多数咱的相似,;②此种为雄性,未见染色体异型。③Ag  相似文献   

9.
H2O2对抗旱性不同玉米品种愈伤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玉米品种愈伤组织经10-4molL-1、10-3molL-1和10-2molL-1H2O2处理3h后,电解质泄漏率加大;H2O2和MDA含量增加;AsA和CAR含量的减少.10-4molL-1的H2O2处理对愈伤组织产生的氧化伤害较小.抗旱性较强品种PAN6043愈伤组织的抗氧化酶(SOD、POD、AP和GR)活性高于抗旱性较弱品种SC701,AsA和CAR含量的下降程度低于SC701.PAN6043愈伤组织具有较强的抗H2O2能力,与含高活力抗氧化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化学诱变结合结构类似物法选育高苯丙氨酸解氨酶菌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EMS诱变结合结构类似物法提高含PAL出发菌株红酵母Rhodotorula sp.CIBASA1401100 生物转化能力阳性率为35.5 % ,部分突变株PAL转化能力提高1 倍以上,其中E105,E240 具有快速转化能力,反应3 hLPhe累积浓度达到1 gL左右.φ10% 甘油和30 gLGlu 对PAL转化具有明显的稳定作用.用含φ10% 甘油和30 gLGlu 的反应液进行生物转化制备,E105 和E240 在24 h 期间LPhe 质量浓度大于20 gL,转化率达80 % .  相似文献   

11.
荔枝花发育过程中雌雄蕊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荔枝花性别决定中雄蕊和雌蕊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结果发现 :雌蕊的发育与较高浓度的IAA和iPAs相关联 ;GA和ZRs的含量在较低浓度时有利于性器官发育 ,而较高浓度则抑制了对应性器官的发育 ;在败育的雄蕊或雌蕊中都含有较高浓度的ABA ,但从激素平衡的角度分析 ,促进生长物质与抑制生长物质的比值相对高时 ,即雄蕊的ABA浓度相对较低 ,雄蕊发育正常 ;当该比值相对较低时 ,即雌蕊的ABA浓度相对较高 ,雌蕊发育正常 .提出调节荔枝雌、雄花的发育不是某一种激素单独作用的结果 ,而是各种激素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效果 .图 2表 2参 17  相似文献   

12.
模拟酸雨对龙眼幼果纤维素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酸雨胁迫后,龙眼幼果IAA、GA1 3、ZRs、DHZRs、iPAs含量下降,ABA含量升高,生长抑制物ABA和生长促进物(IAA、GA1 3)的比值提高,酸雨胁迫还使纤维素酶活性上升,促进幼果脱落.易脱落幼果的纤维素酶活性和ABA含量高于正常幼果,而IAA、GA1 3、iPAs、ZRs、DHZRs含量低于正常幼果.图6表1参14  相似文献   

13.
荔枝花雄蕊和雌蕊发育过程中碳氮化合物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比较分析了荔枝花性决定中碳氮化合物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C/N较大有利于雄蕊分化,反之则有利于雌蕊分化;氨基酸含量较高有利于雌蕊分化,雄蕊的氨基酸含量仅为雌蕊的一半。脯氨酸与花粉育性存在着密切相关关系。另外,探讨了雌蕊或雄蕊败育的生理意义,在长期的进化中,败育的雌蕊或雄蕊“废物”重新被利用,为同一花中迅速发育的雌蕊或雄蕊提供能量和物质的需求,表5参13。  相似文献   

14.
铅迫胁下黄瓜幼苗期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伟  周娜娜  王刚  萧浪涛  张燕  李珍 《生态环境》2007,16(5):1446-1448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对植物造成伤害,在细胞内重金属离子会通过不同途径干扰和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植物激素能调节和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材料,通过人工模拟重金属污染环境,对不同质量浓度铅胁迫下黄瓜幼苗的叶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Z)、赤霉素(GA3)、脱落酸(ABA)的分离、纯化和测定。探讨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内源激素水平方面的变化的影响,进一步了解重金属污染对植物产生伤害的机制及抵御胁迫所发生的变化,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重金属污染的问题。结果发现:所测的几种激素均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GA3、ABA升高,IAA、Z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同时经比较分析得出,随着铅质量浓度的增大,IAA/ABA、Z/ABA及GA3/ABA之比下降,Z/IAA升高。结果表明黄瓜幼苗期抵抗重金属污染的能力与内源激素水平及内源激素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5.
长穗颈(eui)水稻上部节间伸长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含有诱变的长穗颈基因eui1、eui2和野生型基因Eui的水稻(OryzasativaL.)协青早保持系3个等基因系,通过供试植株在不同生育期的GA1和ABA含量测定及喷施GA合成抑制剂,并辅之器官删除试验等方法,探索长穗颈水稻上部节间伸长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抽穗期,含eui1的协青早保持系XeB1幼穗和剑叶里的GA1含量显著增加,分别约为对照协青早B的16倍和3.4倍,其GA1/ABA比值也明显增加;含eui2的XeB2幼穗和剑叶里的GA1含量显著提高,但仅在剑叶里GA1/ABA比值明显增加,其幼穗内的GA1水平显著低于XeB1.GA合成抑制剂S3307处理使XeB1和XeB2的株高生长均受到严重抑制.删除幼穗使XeB1最上节间伸长的受抑程度远大于XeB2和XB.由此推测,在抽穗期,eui1能使水稻自身产生GA1,高含量的GA1诱导了长穗颈水稻最上节间的剧烈伸长;在促进最上节间的伸长方面eui1强于eui2.图5表1参12  相似文献   

16.
铬胁迫下不同品种小麦萌发和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K2(CrO4)3溶液,设5个浓度,对3种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新麦19、矮抗58和豫麦18)进行萌发期胁迫处理,研究了幼苗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铬浓度的增加,发芽势、发芽率和芽长均基本呈"先升后降"趋势;(2)同一浓度铬处理下,发芽率、发芽势和芽长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新麦19、矮抗58、豫麦18,根长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豫麦18、新麦19、矮抗58;(3)150 mg L-1的铬胁迫下,IAA与ABA在小麦幼苗、幼根中含量降低,在籽粒中含量升高,其中新麦19籽粒和根芽中ABA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的;(4)不同浓度铬胁迫下,IAA/ABA值在新麦19中最低,变化幅度最小,新麦19表现出较强的抵抗铬胁迫能力.图3表1参20  相似文献   

17.
首先优化了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幼胚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calli,EC)体胚发生的条件,在附加5mg L^-1 ZT的高糖(60g L^-1)高琼脂(10g L^-1)的MS培养基上获得了荔枝高频率(100%)体胚发生;同时,对荔枝体胚成熟和成苗的关键问题作了分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荔枝体胚发生与再生系统,在附加10%椰子汁的高糖(6%)MS培养基上诱导体胚正常成熟,并在无激素MS培养基中诱导体胚萌发,为荔枝转基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受体系统.利用此再生系统对荔枝转基因抗性愈伤组织进行体胚发生与再生植株研究,获得了大量再生植株.图1表7参11  相似文献   

18.
荔枝花芽分化过程中多胺、核酸和蛋白质的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荔枝茎尖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时,多胺含量达到高峰(115.79nmol g-1,FW),该过程先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大量合成,表明多胺影响了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成熟秋梢叶片不含腐胺(Putrescine,Put),但含亚精胺(Spermind-ine,Spd)和精胺(Spermine,Spm),其F/L的比值维持在1~3;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顶芽或花(序)芽中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相关系数R=0.9294,表明叶片含氮化合物的代谢对荔枝茎尖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及其发育过程极为重要.图1表3参19  相似文献   

19.
ABA对米槠和格氏栲种子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 提取和测定米槠和格氏栲发育过程中果实内ABA含量,并用不同浓度ABA喂养,测定果实不同发育期对外源ABA的敏感性.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ABA对贮藏蛋白质的积累作用,结果表明:在米槠和格氏栲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ABA 含量逐渐上升,两者均在10 月5 日达到峰值,米槠为1648 ngg,格氏栲为1 468 ngg,随后ABA含量均逐渐下降.果实成熟采收时,c(ABA) 仅为高峰时的19.随着果实的发育对外加ABA的敏感性逐渐变小,c(ABA)=10-4 molL-1 可以完全抑制10 月25 日( 米槠) 和10 月15 日( 格氏栲) 前种子发芽,但对完全成熟的种子c(ABA)=10-2 molL-1 亦不能抑制发芽.ABA 对成熟前期胚的贮藏蛋白质合成无影响,但能促进成熟中后期胚的贮藏蛋白质的积累作用,ABA维持米槠和格氏栲贮藏蛋白质合成和积累作用表现在转录水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