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某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场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及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噪声防护设施及控制效果基本合格,化学毒物防护设施需改进。结论该企业在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并运行正常,个体防护用品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调查某石油化工企业橡胶生产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加强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体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基本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化学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部分噪声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在确保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运行、并采取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前提下,超标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卫生评价按其评价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及防护用品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等.  相似文献   

4.
以某催化剂生产厂为研究对象,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分析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作业环境状况等,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该生产厂的职业病危害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油田循环注气开发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取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化学毒物、噪声、照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对各职业病危害因素均采取了防护措施,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地下储气库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和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该地下储气库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烷、其他低碳烃类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噪声、工频电场和高温等,所有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项目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采油厂CO2采集处理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和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该某采油厂CO2采集处理工程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氨、二氧化碳、噪声等,上述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项目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8.
对油泥砂集中流化焚烧处理生产单位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的分布和来源、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现场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正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2个定点检查结果超标外,其余检测值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正常。结论: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该装置发生职业伤害的可能性较小,应加强非常情况下、检维修情况下应急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9.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对某铝厂熔铸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了识别、分析,提出了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某油田海上油藏开发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在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等方面基本符合卫生要求,在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提出了补充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某油田奥陶系油藏开发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标准,对该项目在生产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进行检测、分析评价。结果类比场所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本项目在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辅助用室等方面基本符合卫生要求,在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结论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从职业病防治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依据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标准,采用现场检测、检查表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经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场所中硫化氢、非甲烷总烃、甲醇、甲烷和噪声浓(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该项目在个人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面基本符合卫生要求,在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方面还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对某企业短丝生产工艺、主要设备、高噪声场所分布、作业人员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工作场所噪声强度和岗位个体噪声接触水平做了检测,并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基本发病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现场检测结果显示:主要高噪声作业场所为卷绕区、牵伸区,卷绕工、牵伸工等岗位的个体噪声检测结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要求。职业健康监护资料显示:噪声职业相关异常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卷绕工岗位近几年共检出3例职业性轻度噪声聋病人。提示企业应重视噪声的治理与防护,尽快开展相关噪声严重超标作业场所的噪声隐患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含硫区块集中处理站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和建议.方法:通过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确定其危险性,并评价其防护效果.结果:该高含硫区块集中处理站存在的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非甲烷总烃、硫化氢、一氧化碳、噪声和高温等,所有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集中处理站的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达到防护效果,需定期进行危险性评价和实行危险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识别和分析该项目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种类,评估其产生的部位、强度以及可能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及其程度,论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涉及职业卫生篇章的深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合理性.方法 选择与本项目类似的工程作为类比项目,采用类比调查法和经验法进行评价.结果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苯、甲苯、乙苯、苯乙烯、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工程选址、总体布局、采光与照明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具有较完善的职业危害管理措施,装置现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应急事故处理设施有待完善.结论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本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对某炼化企业循环流化床(CFB)锅炉装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项目化学毒物、工频电场防护设施及控制效果基本合格,粉尘、噪声防护设施需改进。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确保个体防护用品落实到位等措施的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原油含水化验操作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作业人员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职业卫生分析和评价,为进一步减少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减轻作业人员职业危害接触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显示蒸馏化验过程中溶剂汽油浓度较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样桶清洗过程中溶剂汽油浓度超限倍数超标;离心法化验时噪声较高,接近接触限值85 dB(A)。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效果,促进现场职业病防护,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方法:运用职业卫生检测法、现场调查法等方法对某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卫生学评价。结果:有毒物质检测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天然气压缩机处噪声达94.3d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改进噪声防护设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柴油加氢装置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关键控制点,对防护措施及职业健康体检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检查表法对职业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并用定点、个体采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的总烃(柴油)、硫化氢、噪声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防护措施完善,健康体检未检出目标疾病及疑似职业病。结论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关键控制点为硫化氢、噪声,以及采样及检维修过程,通过现有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维护作业人员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某石化企业质量管理中心实验室职业卫生状况及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途径,提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卫生隐患治理、职业健康监护、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等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