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雾化电晕等离子体饮食业油烟净化技术与装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阐述饮食业油烟净化的必要性及其净化的难度 ,提出了接地放电极雾化电晕等离子体烟气净化技术 ,论述了该技术的原理 ,介绍了半湿式和湿式两种形式的接地放电极雾化电晕等离子体烟气净化装置 ,适用于单纯净化烹调油烟 ,或同时净化烹调油烟及燃烧柴油、木炭所产生的灶烟。  相似文献   

2.
模拟不同排放源排放颗粒及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再悬浮箱模拟得到不同粒径的烹调油烟、生物质和塑料燃烧烟尘、汽车尾气和发电机烟气等颗粒,并用GC/MS对不同粒径颗粒中18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烹调油烟中颗粒物存在0.44~1.0μm和2.5~10μm两个峰值,稻草和木材燃烧排放烟尘只有0.44~1.0μm一个峰值,塑料燃烧排放烟尘的峰值不明显,汽车尾气尘因含有大量的水汽导致其粒径峰值出现在2.5~10μm,而发电机排放的烟尘约93%集中在≤2.5μm的粒径范围.烹调油烟和汽车尾气尘中低环数PAHs在2.5~10μm范围内的峰值明显;随环数增加,0.44~1.0μm范围内的峰值变得明显;不同排放源亚微米颗粒中单一PAH占全部颗粒态中该PAH的比例都呈现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烹调油烟和燃烧排放颗粒中PAHs的组成以菲占主导,但汽车尾气和发电机烟尘中含量最高的PAHs分别是萘和苯并[g,h,i]苝.来源特征比值的比较显示,烹调油烟与生物质燃烧颗粒中PAHs的源特征较为接近,但两者都不同于汽车尾气和发电机烟尘.  相似文献   

3.
X33200701597室内多环芳烃污染源的化学组成特征研究/张利文…(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2006,19(6).-68~74环图X-6运用环境舱模拟源排放的方法采集了烹调油烟与环境烟草烟雾的样本,对18种PAHs进行  相似文献   

4.
以英国废弃烹调油的回收、处理和再生利用的产品为主线,结合与其相关的政策、法规及有效激励方法在废弃烹调油再生利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详细介绍了英国废弃烹调油再生利用的管理现状,以期对我国废弃烹调油及其他废弃物的循环经济实践提供具体的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5.
室内多环芳烃污染源的化学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环境舱模拟源排放的方法采集了烹调油烟与环境烟草烟雾的样本,对18种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了不同食用油与不同品牌香烟产生PAHs组成特征的差异,初步建立了2类室内PAHs来源的化学成分谱.结果表明:烹调油烟中3环以下的PAHs为主体,Fluo,Pyr和Flu相对含量较为稳定;香烟烟雾以3~4环组分为主体,Flu,Phe,InP和BaA较为稳定,Cor含量较烹调油烟而言显著增加.2类源的ρ(BaA)/ρ(Chy),ρ(BeP)/ρ(BaP)与ρ(InP)/ρ(BghiP)稳定且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用来解析室内PAHs以及PAHs暴露的来源.运用等效毒理学因子估算了其危害程度,结果表明:每100 g食用油在烹调过程(60 min)中释放产生PAHs的毒理学效应仅为吸烟过程中每g烟草所产生PAHs毒理效应的一半.   相似文献   

6.
烹调油烟气的成分及其分析方法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综述了烹调油烟气的历分及其分析方法,在烹调油烟气中检测到的成分至少3 300多种,具体尬发因熟钎条件不同而各异,主要有脂肪酸、烷烃、烯烃、醛、酮、醇、酯、芳香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等。测定油烟气的方法主要有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握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  相似文献   

7.
室内环境污染是指室内存在有害于人体健康的气体或其他物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注重室内环境舒适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室内环境污染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轻者感到头痛、恶心、呕吐或诸多不适感 ,重者可引发癌症及白血病。室内环境的好坏已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1 室内环境污染的来源室内环境污染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室外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燃料燃烧、烹调油烟及吸烟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GC-MS的烹调油烟VOCs的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万清  聂磊  田刚  李靖  邵霞  王敏燕 《环境科学》2013,34(12):4605-4611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PM2.5和臭氧生成的重要前体物之一,而VOCs组分不同,对大气反应的贡献也不同.烹调油烟排放的VOCs作为大气中VOCs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化学成分随所选用的食用油种类、食品种类、烹调方式、加热温度等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从对食用油的烧杯加热实验入手,简化模拟烹调油烟发生情景,以油温和油品为变量,采用Tenax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油品在不同温度下加热产生的VOCs进行组分分析,根据谱库检索和图谱解析,利用面积归一化的半定量法,对各条件下油烟VOCs的具体组分进行了初步的定性和定量.  相似文献   

9.
烹调油烟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何万清  田刚  聂磊  曲松  李靖  王敏燕 《环境科学》2012,33(9):2973-2978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大气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的关键前体物,而烹调油烟排放的VOCs作为大气中VOCs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其排放浓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食用油的烧杯加热实验入手,简化模拟烹调油烟发生情景,采用Tenax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定量检测分析,以加热温度和油品作为变量,对花生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调和油和橄榄油在不同温度下加热生成的油烟VOCs浓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初步估算了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典型食用油单位时间内油烟VOCs的排放强度.结果表明,5种典型食用油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排放的油烟中VOCs的浓度也随之升高;而在同一温度下加热5种食用油,调和油产生的油烟中VOCs的浓度最低;对不同温度下典型食用油单位时间内油烟VOCs的排放强度进行拟合,结果为二项式最优,其单位时间内油烟VOCs的排放强度范围为1.6~11.1 mg.(kg.min)-1.  相似文献   

10.
餐馆排放油烟气中羰基化合物浓度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餐馆排放的油烟烟气中羰基化合物的研究,发现在20种目标化合物中检测到18种,其中乙醛的浓度最高,其次是甲醛和丙酮。从分布上来看,直链的羰基化合物的浓度远远高于支链和环状的羰基化合物的浓度。因为无论是烹调油或者食物加热时都可以产生大量的羰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饮食业油烟净化工艺的新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萍  李德生  李安桂 《环境工程》2005,23(2):45-47,51
针对饮食业厨房油烟组成及污染特点 ,在比较现有净化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雾化湿法与过滤吸附相结合的油烟净化新工艺 ,且对油烟净化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试验结果表明 :雾化湿法与过滤吸附相结合的净化工艺对油烟的去除效率在 92 %以上 ,净化后的油烟排放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适合中、小型餐馆使用。  相似文献   

12.
餐饮业油烟的颗粒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谭德生  邝元成  刘欣  戴飞鸿 《环境科学》2012,33(6):1958-1963
利用显微镜照相技术和电低压冲击式采样器分别对餐饮业油烟中10μm以上和10μm以下的颗粒物进行分析,得出餐饮业油烟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厨房内油烟中可沉降颗粒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0~400μm之间,数量浓度峰值粒径集中在10~100μm之间;油烟中可吸入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1μm以下,数量浓度峰值粒径集中在0.063~0.109μm之间,质量浓度峰值粒径在6.560~9.990μm之间.通过对餐饮业油烟颗粒物物理特性的全面分析,找出特征值,确定油烟监测的标志物,为餐饮业油烟的治理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餐饮油烟排放是环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来源之一,严重威胁着环境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结合餐饮油烟VOCs的组成特征,总结近几年餐饮油烟VOCs净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难点,同时阐述了油烟VOCs净化组合工艺的优势和必要性。最后针对现有问题对油烟VOCs净化组合工艺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发展绿色高效油烟净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用油烟对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周亚美 《上海环境科学》1997,16(2):35-36,39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食用油烟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情况,目前有关食用油烟的研究重点是:体外致突变性试验;对肺癌(尤其是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油烟加热产物整体组分的实验研究等。现有的研究:为防治油烟的危害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如降低油温;避免煎炸油的反复使用;在食油精制过程中进行氢化和添加抗氧化剂;加强油烟排除设施等。作者认为,开展职业暴露人群的长期追踪调查,分离鉴定油烟中的致变物并寻找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油烟对环境的污染,分析了油烟中的主要污染物成分及油烟对人体健康的几种危害。讨论了五种油烟净化技术:惯性分离法、过滤分离法、液体洗涤法、静电沉积法、复合技术。分析了液体洗涤油烟净化技术的原理、水循环利用时对洗涤废液进行的油水分离,提出了采用流场分析喷淋,以了解其流场的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液体洗涤法去除油烟效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洗涤法净化油烟污染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油烟废气由泥浆和活性污泥2种洗涤液分别进行洗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洗涤液中泥浆和活性污泥的质量浓度愈高,其初始洗涤效率越高.在ρ(泥浆)和ρ(活性污泥)为1.2 g/L,烟气流量为2.8 m3>/sup>/h,油加热温度为160 ℃,洗涤液量为20 L条件下,运行15 d,泥浆的平均去除率为67.4%,油烟粒子粒径由0.2~75 μm变为0.2~42 μm,其液相油烟饱和浓度达95.77 mg/L;而活性污泥平均去除率为83.9%,油烟粒子粒径由0.2~75 μm变为0.2~5.5 μm,其液相油烟饱和浓度为50.00 mg/L.从活性污泥洗涤液中筛选出4株优势菌种,它们对油烟的降解效率大于60%,表明活性污泥洗涤液的洗涤效率明显高于泥浆,是由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对油烟污染物具有显著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饮食业油烟测试在具体操作中有许多共性的问题影响了油烟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为了更好地做好油烟测试工作,本文针对油烟测试标准中涉及的油烟采集、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结合长期的检测实践经验,提出了在油烟测试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希望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饮食业油烟的测试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