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通过对某石化企业乙二醇装置机泵机械密封使用中故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机械密封的主要失效形式和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保证企业安稳长满优运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大型储油罐一次机械密封结构改造为一次机械镀锌钢板加内隔膜弹性耐腐蚀橡胶软密封后,一次机械密封与二次机械密封之间的可燃气体浓度由原来的80%LEL以上下降至10%LEL以下,大型储油罐防雷击火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潍坊输油处所辖东营-黄岛、东营-临邑两条原油长输管道承担着进口原油输送的任务,年输量约2000×10^4t。两线共有用于为原油加压用KDY型输油泵15台,泵两端均采用多弹簧机械密封。从使用情况看,这种机械密封故障率较高。由于输送进口原油黏度小、闪点低,易燃易爆特性突出,从而增加了输油生产的危险性。正确分析机械密封的故障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已成为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多起石化行业因果设备机械密封泄漏引发的重大火灾事故原因,研究表明:机械密封泄漏的诱发因素多是泵轴承严重故障后,机械密封过度磨损导致密封失效,使高温油料泄漏。为有效防范机械密封泄漏事故,提出防范措施:一是要加强泵轴承的监测,及时发现泵轴承存在的问题,避免泵轴承长期带病运行;二是要加强机泵组的联锁控制,当轴承出现严重故障后,能使机泵组及时停车,避免机械密封过度磨损导致泄漏。  相似文献   

5.
龚碧颖  徐峰  龙云飞 《装备环境工程》2012,9(3):111-114,124
堆芯中子注量率测量系统是30万千瓦核电厂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系统中的密封段要在工作温度不大于100℃、设计压力为17.16 MPa条件下满足长期密封要求。根据Arrhenius定律及《机械密封试验方法》,计算出了保证密封段正常工作5 a不泄漏需在240℃条件下进行加速寿命试验所需的试验时间。同时还制定了密封段加速寿命试验方案并进行了加速寿命试验,对试验测量参数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密封段满足正常工作5 a不泄漏的要求。密封段加速寿命试验是密封段型式试验的重要步骤,还可作为其它密封设备加速寿命试验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GA123A泵的高温波纹管式机械密封的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证实热油泵的密封故障是由于波纹管内侧水垢和积碳引起。针对现场实际,从安全、环保的角度对机械密封的机构和辅助系统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7.
密封组合形式对结构密封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密封组合形式对结构密封性能的影响。方法开展密封性能试验,从密封形式、装配形式和涂覆形式的3种组合形式开展试验研究,找出结构密封性能影响因素,筛选密封最优组合形式。结果结构密封3种组成形式分别为有无贴合面的密封形式,干涉装配、湿装配形式,部分涂覆、全涂覆形式。开展2种应力水平下8种密封组合形式的密封性能试验,在保证密封工艺质量条件下,按照飞机结构和受载特点选取合理密封组合形式能有效提高结构密封性能。结论在飞机应力较高、不常拆的密封部位应选择贴合面密封、干涉装配、部分涂覆的密封组合形式,在飞机结构设计要求间隙装配、常拆卸的密封部位选择贴合面密封、湿装配、部分涂覆的密封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长期贮存下涡轮泵端面密封变形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安全使用的影响,对端面密封在长期贮存条件下的变形情况和失效机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长期贮存的端面密封静环组件最大变形量,对端面密封泄漏率进行了理论计算.为开展地面漏气和漏液试验设计,加工了模拟变形静环组件,通过试验建立了静环组件变形与漏气和漏液关系数学模型.研究表明长期贮存条件下涡轮泵端面密封变形导致的介质泄漏会给发动机安全使用造成隐患,研究结果将为长期贮存条件下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安全使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实现T型密封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ABAQUS建立液压系统用T型槽密封结构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分析计算密封结构中过渡圆角、槽宽、倾斜角度等对密封圈应力分布、接触应力的影响,通过设计密封圈老化寿命试验,验证分析结论。结果随着过渡圆角(R0.5~R2)的增大、倾斜角度(10°~3°)的减小,密封圈的局部应力最大值和接触应力均减小。随着槽宽(10~18mm)的增加,密封圈的局部应力最大值逐渐增加,接触应力逐渐减小。分析用密封结构的接触应力均大于密封介质压力0.7 MPa。最终通过试验证实了分析用密封结构均满足密封性能,且不合理的设计会降低密封圈寿命。结论在密封介质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建议选用较大的过渡圆角(推荐值为R2),较小的倾斜角度(推荐值为5°~6°)及槽宽(推荐值为密封圈截面直径的1.2~1.5倍)。  相似文献   

10.
在剖析外浮顶储罐一次密封、二次密封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一、二次密封间可燃气浓度超标的原因,结合国内常见大型外浮顶储罐的结构类型,从主动防雷措施和被动防雷措施两个方面来完善储罐密封系统,降低油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的可能性,并采用一系列的防雷防静电技术,消除浮盘与罐壁间产生火花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密封放射源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思想认识、工作人员以及工作内容这三个方面入手,简要分析了密封放射源安全与监管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详细研究了强化密封放射源安全及监管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完善措施:(1)实现对密封放射源“全链式”的通报与盘查工作;(2)引导废密封放射源返回生产单位或者是出口国,以保障废密封放射源的安全性.结合上述分析,希望能够为密封放射源的安全管理及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翁娜  徐峰 《装备环境工程》2014,11(2):106-111
目的研究某核电厂换料水池底部密封结构中密封元件的性能。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采用超弹单元建立换料水池底部密封结构密封元件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并运用接触单元模拟密封接触界面进行计算分析。结果经计算得到换料水池底部密封结构密封元件的预紧力-变形量曲线。结论计算结果为分析换料水池底部密封结构密封试验的泄漏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工程中密封元件预紧力的确定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原油储罐浮盘密封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通过分析当前浮盘密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提高密封装置的密封性能、延长密封使用寿命,提出了若干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外浮顶罐边缘密封损耗机理,介绍了二次密封的结构特点,通过二次密封与挡雨板对比,说明二次密封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密封放射源测井的贮存、运输及现场测井各个阶段进行分析,开展了不同阶段放射性水平监测调查,并对监测调查结果进行剂量估算,通过剂量估算掌握了两种类型密封放射源在测井过程中对环境及人员造成的辐射危害。经过监测与数据分析,在贮存、运输及现场测井等各个阶段其剂量结果满足国家标准限值要求。此次监测结果为今后开展密封放射源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研究外浮顶储罐机械密封雷击火花放电点和火花放电电流,加工制作了机械密封雷击实验装置,采用10/350冲击电流开展了机械密封雷击火花放电实验。当机械密封的4个弹片与金属密封板绝缘,冲击电流达到2.12 k A时,密封板与罐壁接触部位、伸缩架与密封板连接处都产生了火花放电现象。当机械密封只有1个弹片与金属密封板接触,冲击电流达到0.578 k A时,弹片与金属密封板之间产生了火花放电。冲击电流达到1.09 k A时,弹片贴合处、伸缩架与密封板连接处都产生了火花放电。由此可见,当储罐遭受雷击时,机械密封存在多处放电点,严重危害着储罐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障高压自紧式卡箍密封结构安全应用,对高压自紧式卡箍结构的受力进行分析,探讨了高压自紧式卡箍结构的密封机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以公称直径150 mm高压自紧式卡箍密封结构为例,进行了结构强度仿真。结果表明,高压自紧式卡箍密封结构呈双重密封结构,满足强度要求。密封环和管接头在管道轴向密封以及管道周向密封构成了双重密封结构,其中密封环和管接头接触压力远大于传统法兰结构的密封比压。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黄岛油库输油二队个别SH型输油泵接连出现轴套端面密封大量泄漏原油的情况,分析了轴套端面密封泄漏的原因,并从密封材料、密封形式等方面着手,寻找解决密封泄漏的方法,确保输油泵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9.
飞机密封防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针对我国飞机传统密封防水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道轨式密封带与胶体密封剂相结合的密封防水方法,并应用于3个机型9个关键对接部位的密封防水改进。密封防水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优良的密封防水性能,能达到“滴水不漏”的效果,适用于对飞机各种口盖、活动构件、连接部位、螺栓孔等存在缝隙的结构部位进行密封防水。  相似文献   

20.
防喷器是控制高温、高压、高含硫"三高"气井井喷失控的最后一道防线,但闸板防喷器的气密封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为了提升闸板防喷器的气密封性能,确保钻井过程的安全可靠,对闸板防喷器的气密封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气密性能的措施,通过实验室试验,现场使用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