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湟水西宁段污染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湟水是黄河流域的干流之一,流域面积1610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1.7亿立方米,西宁段位于湟水中游.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开县南山桥沟小流域2013—2017年降水、径流、输沙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年内/年际变化幅度、变差系数、年内不均匀系数及相关分析法研究各指标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①雨季径流占全年的79.1%—91.1%,径流不均匀系数在0.802—1.254,年内径流过程稳定性较弱;河道径流变差系数为0.158,年际差异不大。②雨季输沙量占全年的86.7%—98.4%,年内输沙量分配不均且差异较大,不均匀系数为0.961—1.613;随着植被覆盖增加,年输沙量由3826.5t下降到594.It,变差系数为0.841,年际差异大;输沙随季节的变化与降水、径流一致,均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③观测期降水、径流和输沙均有减小趋势,输沙量较明显,其线性拟合方程在P0.05水平上显著;2015年后,河道输沙趋于稳定,输沙与降水、径流表现为在P0.01水平极显著幂函数关系。④不论是全年尺度还是季节尺度,径流、降水、输沙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径流是河道泥沙输移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西北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为例,研究玛纳斯河流域上游近50年径流与气候的变化趋势。根据玛纳斯河流域上游肯斯瓦特水文站(1959-2010年)和煤窑水文站(1980-2007年)系列径流量及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五年滑动平均以及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玛纳斯河流域上游气候及径流量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玛纳斯河流域上游气温、降水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煤窑水文站增加趋势比较明显;2由于受气温和降水量增加趋势的影响,近50年玛纳斯河径流量也呈现出明显增加趋势;3径流量从1997年开始发生突变,在2002年达到显著性水平,即进入丰水期,表明近50年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呈现由冷干向暖湿转变。  相似文献   

4.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太湖概况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属典型浅水蝶型湖泊。在正常水位条件下,太湖水面积为2340平方公里,水深15——2.5米的面积近1700平方公里,占全湖的72.6%,湖体蓄水量46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净入湖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蒸发量约22亿立方米,水体更换周期大约为300天。太湖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1994年流域内总人口34689万人,人D密度950人/平方公里,是全国人口平均密度的7.5借。1994年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4410亿元,占全国总数的14.0%。流域内城镇密集,拥有大、中城市7个,城镇27个,城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5.
建立种植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函数,确定了种植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为降水径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河流域降水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前8年,海河流域降水量呈现明显的逐年代下降趋势,累计下降16.5%;受降水量下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径流量的下降幅度更大,累计下降64%。从地区分布来看,降水径流由太行山、燕山迎风坡分别向西北和东南减少。由于降水径流逐年减少,海河流域种植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影响也将逐年下降。在一般的年份(除丰水年以外的年份),种植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影响微乎其微;如果发生全流域洪涝灾害,种植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污染构成威胁。海河流域汛期易发生暴雨,在发生暴雨的局部地区,种植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污染构成局部威胁。徒骇马颊河平原是海河流域最重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单日降水量可达100 mm,为平原区最高,因而发生种植业非点源污染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6.
以西枝江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GIS技术,建立了AnnAGNPS模型数据库,对流域内非点源污染主要影响因素的特征以及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降雨侵蚀力、径流深、土壤侵蚀和沉积负荷的年际问变化很大,降雨侵蚀力月问分布极不均匀,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后三者的变化趋势都与平均降水量表现出较好的对应关系,但是又并不完全一致;流域内的径流深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而土壤侵蚀、沉积负荷空间变化相对不是十分明显,三者都有沿河道向两边逐渐递减的趋势,在人口密集地区及河塘密集地区,径流相对其他区域比较大。本文为西枝江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平台,也为该模型在整个东江流域的合理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盆地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青海湖盆地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青海湖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东南侧,由日月山、大通山、阿木尼尼库山及青海南山所环绕形成一个闭合的盆地,地处东经97°50′—101°13′,北纬26°20′—38°20′,面积达(含青海湖)39661平方公里,青海湖位于湖盆中部,湖水面积434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4米,湖水平均深16.5米,最大水深27米,总蓄水量约778亿立方米。周围山地平均海拔3500—4000米,最高峰5200米。盆地水系发达,共有大小河流40余条,呈不对称状分布。其中常年性河流有7条,径流量大于0.11亿立米/年的河流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水资源概况1.北京市的水资源量北京市的水资源主要靠山区侧向补水、降雨等。1996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5.8亿立方米。多年来,水资源量不断减少,市平均降水量626毫米,而1980~1984年平均只有464毫米,全市可供水资源量平水年为42亿立方米,枯水年仅有35亿立方米。北京的水资源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北京属华北地区干旱少雨气候,水资源严重不足。年际变化大。如1959年年降水量达1406毫米,而1993年却只有40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6~8月,往往形成地表径流,不易补充、涵养地下水。由于上述原因,北京成为严重缺水的特大城市之一,全市…  相似文献   

9.
以湟水流域为例,利用土地利用数据,测定该流域各类生态系统重心轨迹。从局域—全域景观变化嵌套关联的视角出发,引入合作博弈论中的Shapley值,构建重心移动贡献指数,分析湟水流域景观敏感度分异格局。结果表明:①湟水流域各类生态系统重心区间相对独立,沿"西北—东南"的河谷走向移动,人居和水域重心移幅较大。②景观敏感度空间分异明显,上游和支流地区敏感度更高。③矿产和水电开发、城镇用地扩张、生态保护与治理行动是影响湟水流域景观敏感度的三大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水预算分析是研究一个流域的供水和径流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本项研究力图用诺思怀持(Thom-thwaite)水预算方法来计算田纳西州诺克斯县(以下简称“诺县”)的供水和径流量。该流域提供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即各流域由石灰岩构成,其地表上部分河流消失为地下水系的一部分。随着诺克斯书尔(以下简称“诺市”)城市化的加快,增加了该区域水文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河流受降雨径流面源污染的影响,在2016年和2017年共监测了8场次降雨事件,结果发现:(1)成都市中心城区非渗透性下垫面径流中的COD和TN浓度基本高于地表V类水质标准; TP高于Ⅲ类水质标准的频次为41. 8%,重金属指标基本在地表Ⅲ类水以内,近年来成都市中心城区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有所缓解,但污染程度总体与上海市近似,但显著高于美国大中城市监测结果;(2)除屋顶外(30%),各下垫面固液分配比例基本表现出初期的颗粒态冲刷效应。马路和小区路面TP颗粒态比例大于50%,COD颗粒态比例为60%左右;(3)相关性分析表明,颗粒态物质是降雨径流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且大多源于有机耗氧物质。  相似文献   

12.
湟水西宁段是湟水干流与其主要支流北川、南川、沙塘川的汇集河段,也是湟水流域(不含大通河)主要人口和工业集中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段的地表水资源受到污染日趋严重,水环境质量逐年下降.这不仅减少了湟水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量,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恶化了生态环境,而且还制约了西宁和湟水流域的经济发展.因而,综合评价湟水西宁段的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探讨其水污染综合防治对策,保护好湟水水资源,防治污染,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湟水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也是我省东部地区最主要的河流。境内流长300公里,流经7县1市。流域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流域居住我省67%的人口,集中全省70%的工矿企业,成为我省经济、文化最繁荣地带。但是,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湟水污染问题。据调查湟水年受纳1.58亿吨工业废水和7.02万吨的有害物质。各河段水质均达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3—4类。西宁——大峡段水质已不符合农田灌溉要求,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随着经济发展,水污染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以红水河流域1961—2011年9个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为基础,运用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和反距离插值法对流域50年的极端气温变化进行时空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平均温度、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的气候倾向率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和极端低温的气候倾向率均低于全国水平,而极端高温的气候倾向率高于全国水平。2流域极端高温的突变年为2002年和2009年,极端低温的突变年为1985年,平均温度突变年为1996年。3流域50年来极端高温存在着28年左右的震荡周期,极端低温在14—17年较大的时间尺度上经历了低—高—低—高的变化过程,中小尺度上6—8年的周期变化明显,而流域的平均温度存在27年左右的震荡周期。4流域极端高温变幅较大,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极端低温呈"冷—热—冷—热"的空间分布格局,平均气温总体上呈典型的经向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对水库水质中总磷、总氮的影响,以铁岭市入柴河水库的柴河流域集雨面积内的降雨径流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雨季汛期的三个时期(雨前、雨时及雨后)对柴河流域下游入库前的柴河堡断面采集水样进行分析,以期为铁岭市柴河水库的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志军  李飞  马燕  祁佳丽  陈冬勤 《青海环境》2013,(4):195-196,202
摘要:2013年8月,为全面掌握湟水流域河符区的开发建设活动情况,采用印度IRS—P5、法国Spot6、美国快鸟和同产资源02C等多源遥感数据对湟水流域河谷区的裸地状况进行监测,建立了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监测技术流程。结果表明:2012年冬季,湟源一乐都段裸地威块数为848块,面积为60.4888km2,与2011年冬季相比,斑块数增加了173块,面积增加了21.8891km2;2013年夏季,海晏一民和段裸地斑块数为1078块,面积为76.5562km2,与2012年冬季相比,斑块数增加了111块,面积增加了11.12km2,表明湟水流域河符区开发建设活动不断在增加。通过此次监测表明: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凋佥方法是监测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在青海省处于海北与海西州交界地带。青海湖流域介于北纬36°15′—38°20′,东经97°50′—101°20′。流域面积29661平方公里,海拔3196—5174米。青海湖是在流域最低的地方,东西长约109公里,南北宽约65公里(图1)。1988年平均水位海拔3195.59米,湖水面积4282.3平方公里,湖水容积738.8亿立方米。青海湖流域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黑马河、江西沟等地的黄土层中发现石器与木炭)。自古以来,羌、吐谷浑、藏等少数民族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文化。从考古出土的珍贵文物和古城池(海晏的三角城、尕海城,刚察  相似文献   

18.
拟建中的黑泉水库,位于大通县宝库河的黑泉。该水库是一座以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多年调节水利工程,本文主要讨论建库后,对下游石家庄、塔尔及桥头——黄家寨水源地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1.水资源概况 (1)降水降水是北川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北川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50—650毫米。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河谷地区降水量少,山巨区降水量多;上游降水量大,下游降水量小。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6.6%。降水量年间变化较大,变差系数Cv值为0.17—0.23,年最大降水量与最小降水量之比为2.2。北川流域各主要站多年平均降水量见表1。  相似文献   

19.
采用澳大利亚源流域水量水质模型模拟东山小流域内2001-2010年9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降雨径流及总氮和总磷的污染负荷,模拟结果为: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 150万m3/a,总氮输出负荷为270 t/a,总磷负荷为22 t/a。模拟结果表明:水产养殖塘和高地茶果树是东山地区主要的营养物来源。通过三个情景方案的模拟,说明当地环境管理方案可以有效地削减入湖的营养负荷,其中第二个情景方案的削减量最大,总氮和总磷负荷分别削减了18%和25%。  相似文献   

20.
湟水流域是我省的主要产粮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0.6—3.7℃,年降水量300—700毫米,年蒸发量800—1200毫米,无霜期65—205天,土壤肥沃,热量条件好,有利于小麦、豆类、蔬菜和林木的生长。全流域内可耕地面积309900公顷,其中水地69200公顷。属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降水少、蒸发量大,湿润系数仅为1.5—4。故湟水流域的农田,没有灌溉粮食产量就难以保证。多年来,虽然在各灌区兴建大量农田灌溉工程,可是多数灌区在考虑灌溉设计时,由于忽略了排水设施,造成有灌无排和大水漫灌、串灌,加上管理不善,渠道渗漏,以及人为经济活动等影响,使地下水位以每年0.2—0.5米的速度上升,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加快。据1990年调查,全流域灌区盐碱地5733公顷中的小麦、蔬菜生长受到很大抑制,农产品质量差,产量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