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北运河水系水质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运河水系主要干支流2011年1~12月23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水质类别法和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特征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水质指标主成分以及水质差异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对不同干支流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由于排污量大,地表水污染严重,除城市中心区部分河流水质为Ⅲ~Ⅳ类外,城市排水河流、远郊河流水质均为劣Ⅴ类.水质由3个主成分组成,COD、CODMn、BOD5、NH3-N、TP等为第一主成分;汞为第二主成分;石油类为第三主成分.干支流水质分为4类:第1类为清洁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降雨地表径流、雨污合流管网溢流引起的非点源污染是影响其水质达标的重要污染源;第2类为再生水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上游河流,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水是其主要污染源;第3类为再生水与污水混合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下游河流及部分远郊区河流,由于城市下游排水管网不健全,远郊区污水集中处理率低,生活源和农业源的污染贡献率较高,水质污染严重;第4类为污水水源类河流,分布于远郊区县,农业污染占比较大,水质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2.
湟水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瑀  卢诚  徐泽  王玉秋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8):2829-2837
基于2012—2014年水质数据,综合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与一维水质模型(Qual2Kw),系统分析了湟水河水质时空变化及其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湟水河河流水质主要受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铜、六价铬、水温、溶解氧、总氮、氨氮等8项水质指标影响,且氨氮和总氮污染严重;湟水河水质时间上可划分为3个时段:时段1(6—10月)、时段2(5月和11月)和时段3(12月—4月),时段1水质明显优于时段2和时段3,湟水河水体受工业生活排放污水的影响显著,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低于点源污染;空间上可分为3大区段:湟水河上游、中游和下游,中游西宁市段污染较重;基于Qual2Kw模型的污染物贡献比例计算结果揭示了湟水河民和桥断面的氨氮负荷主要来源于扎马隆(S2)-西钢桥(S3),总氮主要来源于报社桥(S5)-小峡桥(S6),其中支流点源是氨氮的主要污染源,普通点源即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是总氮的主要污染来源,上游干流农田地表径流、畜禽养殖废水、农村生活污水等污染源氨氮、总氮排放也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可以为湟水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武河湿地为例,对注入到武河湿地的主要污染源陷泥河的水质进行调查取样,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对采样点的水质进行分析,通过陷泥河水中不同形态氮、磷含量分析引起该点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最后通过对比武河湿地入口和下游的氮、磷含量,分析武河湿地降解水体污染物和净化水质的功能.结果表明:武河湿地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同时表明武河湿地具有一定的降解水体污染物和净化水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 一、前言本研究是在污染源及河流水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沈阳“西部污水”系统水质污染负荷量;通过河流的自净作用的研究,提出环境允许污染负荷量与环境标准值,从而确定“西部污水”的污染负荷削减量;依据总量控制的原则及经济技术的可能性,进行污染负荷量的合理分担,从而提出“西部污水”综合防治最优化方案。本研究工作程序可概括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再生水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河流重要生态水源之一,但其高营养盐含量极易导致河流发生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河流水生态安全。以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流北京市凉水河为例,构建基于MIKE11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应用实测水文水质数据率定和验证河流水质模型参数。结合区域污染源特征设定不同情境方案,并通过模型模拟分析不同方案下水质改善效果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点源污染截流是改善凉水河水质的关键,可降低大红门闸断面氨氮浓度51.8%、TP浓度43.3%,其次为污水处理厂系统完善、生态河道建设和降雨面源控制。该研究提出在包括上述4项在内综合治理措施下,水质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大红门闸断面氨氮和TP年均浓度分别为0.969 mg/L和0.214 mg/L,满足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收集西安市污水处理厂近年来水质水量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统计分析污水处理厂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对不同生活污水污染源的现场监测,研究各类生活污水污染源的污染强度和污染特征,识别重点生活污染源。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主要污水处理厂近年来进水量逐年增大,且进水水质逐年恶化,其中COD、SS和NH3-N浓度逐年增加,TP浓度年际变化较小;城市污水的水质水量随季节波动变化,西安市城市污水水量以及COD、SS和NH3-N等水质指标在7-9月份及春节期间出现高峰,这与季节及年节导致的用水量变化有关,但年内TP浓度均在10 mg/L以下,波动较小;生活类污染源中污染物浓度因行业不同而异,餐饮业、学校、住宿业及生活小区是生活类污染源中的"高污染"行业,加强对上述行业的监管力度,从源头消减污染物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丰水期环太湖河流与湖区水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高永霞  蔡琳琳  赵林林  朱广伟 《环境科学》2011,32(10):2840-2848
鉴于环湖河流水质在汛期对太湖的关键性影响,以藻类对不同形态营养盐的利用程度为标准,2008年丰水期对太湖周边32条主要河流的水质进行了细化研究,旨在为太湖的外源河流综合整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样河流中望虞河水体的营养盐和悬浮物(SS)浓度都居于最高,水质为劣Ⅴ类;太湖北部河流水体除了营养盐浓度为劣Ⅴ类外,有机质污染在...  相似文献   

8.
海河流域河流富营养化程度总体评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洪  林超  雷沛  单保庆  赵钰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8):2336-2344
以海河流域2009年地表水水质现状数据为基础,分别运用河流水体富营养化潜势和浮游植物表征河流富营养化水平.结果显示,流域河流水体中富营养盐含量相对较高,河流水体中TN、NH3-N平均含量分别为8.13、4.34 mg·L-1,分别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限值(2 mg·L-1)4倍、2倍以上.北三河水系(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子牙河水系和海河干流中TN浓度超过9 mg·L-1;海河流域河流水体中TP平均含量为0.87 mg·L-1,超过地表水Ⅴ类限值(0.4 mg·L-1)2倍以上.北三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和黑龙港运东水系水中TP平均含量均超过1.0 mg·L-1.主要河流3%处于中或贫营养,44%处于极富营养化水平,主要分布在北三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和漳卫河水系,表明流域河流总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平原段河流富营养化严重.河流治理要兼顾耗氧污染控制和营养盐控制,以改善河流水质.  相似文献   

9.
利用Streeter-Phelps方程进行一维河流水质模拟要求河段流量、流速及其它参数保持衡定,对于一条天然河流,我们可以利用分段的方法来满足这一要求,即根据注入污水,引走河水及河段参数(K_1、 K_2)等来进行分段。对河段长度L满足下式:  相似文献   

10.
官厅水库入库河系主要有洋河、桑干河和妫水河.洋河发源于山西、内蒙,流域中的工业区和较大城镇集中于下游段的张家口市和张家口地区.洋河纳入宣化区、下花区和沙城的污水后受到较大污染,对官厅水库的水质影响较大.桑干河的污染源偏居上游,河水经册田水库蓄调后流入工业污染很小的张家口地区,在朱官屯与洋河汇合,一并入官厅水库.下游水质较好的桑干河水,稀释了洋河的污染物.妫水河流量仅占入库水量的4%左右,对官厅水库的影响甚微.调查中,我们发现,官厅水库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洋河下游段,即由宣化区排放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使河水有机物含量大增而且逐年加重,据1986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2000~2007年的水质监测资料,9296个监测数据,对贵州省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全省地表水水体总体以Ⅰ~Ⅲ水质为主,污染较重的河流集中在乌江水系和南盘江水系;污染严重的断面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下游河段;超标断面以劣于V类为主,氨氮为主要超标项目;重金属总镉和总铅超标断面少,均大多为劣于V类;生活污水已成为贵州省最大的水环境污染源;文章还对入库河流污染防治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流水环境容量研究是保障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的科学依据。以银川市灵武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灵武东沟入黄口断面水质达标要求,建立"控制单元划分-水环境问题诊断-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关系建立-水环境容量核算与分配-污染管控"系统体系,进行河流水环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1)综合考虑研究区水文、行政区划及污染源分布情况,划分3个控制单元; 2)水环境问题诊断结果显示氮浓度超标严重,枯水期污染物浓度高,工业为主的点源为重点控制污染源; 3)首要超标污染物NH_4~+-N的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模型结果显示,控制单元NH_4~+-N的许可排放量为384. 32 t/a,小于入河排放量,需进行入河排放总量控制; 4)采用污染贡献分析法进行总量分配并基于分配结果提出"污染源系统控制-河道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水量保障与优化-综合监管"的污染减排方案,最终实现了水环境容量体系在研究区的建立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ACF吸附法处理苯酚泄漏造成的河流突发污染事故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突发污染事故给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研究污染物泄漏造成的河流污染的应急处理方法十分必要.实验以苯酚为研究对象,选用吸附容量大、密度与水接近的活性炭纤维(ACF)为吸附剂,在自制的河流模型中,研究了ACF对苯酚进行吸附的过程,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苯酚浓度、吸附剂比表面积、吸附剂投加方式、水流速度与水质等对吸附速率与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CF能以较快的速率吸附苯酚;ACF投加量是影响吸附速率最重要的因素,当ACF投加质量之比为1:2:4时,吸附速率常数之比近似为1:2:4;苯酚浓度对吸附速率的影响显著,苯酚浓度较低时吸附速率较高.苯酚初始浓度为7mg·L-1时.经过86min的吸附,苯酚浓度可以达到地表水V类水中挥发酚的限值要求(0.1mg·L-1);在吸附11min左右追加适量的ACF,能够明显提高吸附速率;河水流速和水质对吸附速率影响不大;在实际河水中,ACF对苯酚的吸附过程与在模拟河水中相似,吸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中心城区普陀区为例 ,通过对主要河流水质及污染源现状的调查 ,剖析中心城区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结果表明 :普陀区河流水污染属有机污染型 ,主要水质指标氨氮、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劣于V类水的断面达 78%以上 ,其中氨氮的污染尤为严重。经分析 ,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河及泵站雨季排放是导致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 ,据此提出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地表水中含氮化合物变化及迁移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上海某污染河道污染断面及其下游断面河水中几种含氮化合物及其底泥中总氮的含量变化,初步探索含氮化合物的转换规律及迁移。研究发现在污染断面,河水难以得到自净的机会,底泥中的总氮持续累积;在研究河流的下游断面,地表水中的含氮化合物含量变化与上游污染断面不完全一致,说明上游水体中的含氮化合物在向下游迁移,但迁移的同时,河道水质也受到其它含氮污染源的影响,并且由于水质的好转,溶解氧含量升高,同时发生了氨的硝化;而随着上覆水体的水质好转,底泥中的总氮含量也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标识指数法评价深圳市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5条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5条河流水质均为劣Ⅴ类,其中茅洲河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观澜河、深圳河,龙岗河、坪山河污染相对较轻。深圳市河流的氮磷浓度均较高,总氮浓度超过Ⅴ类标准2-8倍;水体中重金属浓度较低。河流以生活污染为主,但工业污染仍然不可忽视,尤其是茅洲河流域受工业污染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污水收集与处理效能直接影响合流制排水体制下的水安全和水环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解析评估的重要内容.以迁安市为例,建立覆盖"污染源—管网关键节点—污水处理厂"的监测网络,基于同步水量、水质监测结果,定量解析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系数和污水处理系统收集与处理效能,并定位问题管段具体位置和主要问题.结果表明:①合流制小区CODCr、NH3-N排放系数分别为43. 4、13. 3 g(人·d),分流制小区CODCr、NH3-N排放系数略高,分别为53. 1、14. 5 g(人·d).②受地下水、河水入渗的双重影响,生活污水从进入市政管网后污染物质量浓度大幅下降,保守估计下入渗率约为32. 5%,合流制管网截污干管至污水处理厂地下水、河水入渗量达到了14 471 m3d,分流制干管至污水处理厂地下水入渗量约为19 777 m3d.③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指标均远小于设计进水水质,还存在C源不足、一部分比例的污水可生化性较差的特征,进水BOD5TN〔ρ(BOD5)ρ(TN)〕变化范围为0. 47~4. 32,平均值仅为1. 68.研究显示,地下水河水入渗严重降低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建议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视对于污水收集处理效能的摸底评估,并从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和管网缺陷修复上大力整改.  相似文献   

18.
东江流域主要支流溶解性有机质污染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琦  江源  丁佼  侯兆疆  付岚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7):1231-1240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天然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分构成及含量能够反映河流污染特征。研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2014年3—4月东江流域8条一级支流下游DOM的荧光组分进行分析。通过寻峰法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识别出两种类腐殖质组分(Peak A和Peak B)和两种类蛋白质组分(Peak C和Peak D);并结合常规水质指标,探索各支流的主要污染源,为东江流域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东江流域淡水河和石马河两种类蛋白质显著高于其他支流,两种类腐殖质出现缺失现象。2)8条支流样点的DOM中,Peak C、Peak D与各常规水质参数相关性显著,说明东江流域DOM能够较好地反映水质情况。3)东江流域中上游支流自然生境良好,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强度低。中游支流受农业及工业的双重污染,类腐殖质及类蛋白质的含量较上游河流有显著增加。下游支流受人为活动影响剧烈,河岸带自然生境破坏严重,河岸固化,使得类腐殖质缺失;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大量排放,类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4)与国内外其他河流相比,东江流域各支流、珠江干流广州河段及河口、辽河流域太子河均呈现以类蛋白质为主要组分,与长江流域以及国外河流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东江流域人类产生的有机污染严重,亟须治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MIKE11模型入河水污染源处理措施的控制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入河水污染源不同处理措施的控制效能,以中国多闸坝重污染河流的典型代表—涡河为例,针对"引江济淮"工程涡河段的水质改善需求,以涡河主要污染物COD、氨氮为指标,应用MIKE 11模型建立能客观反映模拟河段水动力、水质时空演变规律的模型;结合情景分析方法对涡河流域入河水污染源不同处理措施的控制效能进行量化评估.模拟结果表明:截污是改善"引江济淮"工程涡河段水质的关键,可降低约18.9%~36.8%的COD入河负荷,以及13.9%~26.3%的氨氮入河负荷;提高污水厂的处理量是改善"引江济淮"工程涡河段水质的有效措施,可削减15.0%的COD和10.8%的氨氮污染;综合处理措施优于单一措施,通过截污、提高污水厂的处理量和排放标准可以使86%以上的河段达到IV类水体要求.本研究结果可为"引江济淮"工程沿线的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决策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2008,(5):26
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都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随意排放.直接进入河流,或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和井水。生活污水已成为目前我国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