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河道水体生态净化剂及修复技术是目前河道治理中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综述了当前国内外污染河道水体生态净化技术特点、应用及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近自然河岸带、生态滤坝、生态浮岛、生物膜净化和水生植物修复等河道原位水体生态净化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指出了河道水体生态净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初步探讨了城市内河生态修复的技术对策,并以2012年度慈溪市城区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为实例,分析了生物膜技术、水生植物净化技术、微生物循环驯化技术、河道造流曝气技术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内河生态修复,慈溪市城市内河在水质指标、水体净化、景观生态等方面都有所改善,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组合型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对城镇黑臭河道水体治理效果的工程应用,基于“原位生态修复、截污控源、营造景观、水动力改善、生物多样性”的修复理念,以生物修复方式为主,结合河道黑臭的成因与水质检测分析,构建了“微生物载体缓释+曝气复氧+水生植物+循环泵设备”组合型生态修复系统,对上海市地区某黑臭河道进行工程试验研究。工程实践表明:试验进行56 d时,河道上、中、下游COD、NH3-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1.25%、84.10%和89.94%,水体黑臭现象基本消除;水体DO质量浓度由1.1 mg/L上升到4.5 mg/L。河道水质修复得到明显改善,符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标准。该组合型生态修复系统可以有效消除水体黑臭现象,增加水体溶氧量,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对城镇黑臭河道生态修复具有较好的净化和景观效果,同时其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4.
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文章论述了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机理,并按不同生活型综述了不同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指出了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选择依据,并展望了其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昆山市凌家浜河道作为原位生态修复的试验对象,综合运用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生物膜技术等,改善水质。结合水生动物,平衡水体内浮游生物种类结构和数量,促进降解和转移水体中有机物质,达到河道生态系统原位修复的目的。研究表明:在有部分外源污染的情况下,采用该技术修复河道,水质改善显著,水体透明度、COD、TP、TN、NHN、叶绿素a等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6.
大型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以往的物理及化学修复不仅投资巨大而且效果不甚理想,而利用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是一种低廉有效的处理方法。文章综述了利用大型水生植物植物修复重金属水体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4种生活型水生植物(挺水、漂浮、浮叶和沉水)对重金属的蓄积效果;并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影响因素如植物生活型、生物量、株龄以及重金属的类型、初始浓度和水体的理化性质等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筛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超蓄积能力、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机理机制研究以及应用多种类型植物的组合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展望,并且提出了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食藻虫技术、水生植物优选和改良技术对苏州城区东北街河道进行了生态修复试验,通过定期水质实测数据及现场观测分析,得知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项技术对于水体透明度提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景观水体的特点,依据生态修复的目标,结合相关水质改善工程案例,围绕水底地形塑造、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水体微生物生态系统构建四个方面,浅析城市景观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要点及难点,以期为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瑞安丰湖河生态修复工程为例,探讨了组合型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效果。该项目采用生态浮床、微孔曝气、微生物菌剂等多种生态技术相结合的模式对受污染的城市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河道中的污染物首先可作为生态浮床中挺水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挺水植物的根系则可为微生物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微孔曝气则大幅度提升河道水体的溶解氧(DO)浓度,从而进一步改善水体的透明度,促进挺水植物的成长、增强微生物的活性,最终整体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并使其形成良性循环。运行结果表明,主要目标水质指标COD_(Mn)和DO的改善程度分别为28%和292%,水体清澈度和透明度大大增加,黑臭消失,水体感官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国内外对河道水体修复的几种常用处理技术,分析了生态—生物、物理和化学3种方法的分类及其在我国城市河道水体恢复和水体保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蒲河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建设目标,对蒲河流域水生态特征和受控因素进行了解析,探讨了具有北方地域特征河流的水生态修复对策和途径,总结了河道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实用技术的研发方向和应用的前景,为突破城市河流水生态修复的瓶颈问题提供了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水生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效果,选取芦苇、黄菖蒲、美人蕉、千屈菜、狐尾藻、黑藻、眼子菜、铜钱草、睡莲9种水生植物进行净水小试。结果表明:9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均具备较好的净化效果,其对TN、NH4+-N、TP和COD去除率分别达49.97%~97.89%、75.66%~99.92%、55.91%~95.87%和57.19%~67.87%。基于小试实验结果,在滴水湖C港引水河开展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对修复前后水体进行理化指标监测,结果表明,TN、NH4+-N、TP和CODMn指数分别下降了25.87%、56.60%、18.42%和29.25%,叶绿素降低了60.1%,溶解氧和透明度分别增加了45.73%和28.68%。生态修复后,示范区由中度营养化降低为轻度营养化,表明水生植物群落构建技术配置合理,对生态修复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滇池水生植被恢复规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了浅水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措施,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生态恢复工程物种设计;(2)水生植物群落优化配置设计;(3)水生植物群落区域布置设计。提出滇池先锋植物的种类和建种类,水生植物配置以沉水植物群落和挺水植物群落为主,并在滇池草海,外海东西岸对水生植物恢复区进行了区域布置。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期间,沈阳市蒲河的污染控制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同步实施。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水资源调控、生态廊道建设和河道水质改善技术示范等工程建设,实现了水质改善和水生态功能修复的目标。文章对重点工程的实施和功效进行了解析,总结了同类河流整治的科学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黑臭河道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黑臭反复,长效性难保持问题,以某内源污染严重的重度黑臭河道为例实施原位生态修复。第1阶段采用超微气泡富氧(移动式曝气船+定点式曝气设备)和生物活化技术进行水体和底质修复,削减内源污染,改善生境;第2阶段应用定点式曝气设备、生态浮岛、水生植物净化、水生动物多样性调控进行生态修复,营造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经过近4个月的治理,治理区水质由重度黑臭稳定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标准,水体COD、NH3-N和TP含量分别为28.79,0.36,0.19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45%、98%和85%以上,治理后水体澄清,可见多种水生动物和沉水植物,河道底质呈现自然泥土色泽,在未进行清淤处理的情况下即达到了泥水共治的效果,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长效治理。  相似文献   

16.
镜泊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为营养物质的过量输入,其次是温度、光照、水动力条件等物理因素,第三为生态失衡.通过对其水质系统分析与评价,得出镜泊湖水质初期的处理措施合理,并逐年变好趋于稳定,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为进一步改善镜泊湖水质,共提出三大措施,一为建立污水处理厂,二为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生态浮床措施,三为辅助人工湿地、生物操纵等生态修复方式,减少二次污染,使镜泊湖水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