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研究污染物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趋势对于开展其环境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大连湾海域海水和沉积物样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含量数据,应用变异系数(Cv)分析了浓度分布的空间变异程度,应用逸度分数(ff)分析了PFASs在沉积物-水界面扩散趋势,应用响应系数(RC)分析了有机碳含量对扩散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连湾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9种PFASs的总浓度均为中等变异;在沉积物中的浓度空间差异略大,可能受历史排放污染物残留及污染事故的影响。在海水-沉积物界面扩散过程中,全氟烷基磺酸类和全氟烷基羧酸类化合物呈现相同的扩散特性,总体表现为ff值随PFASs链长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短链PFASs在大连湾海域倾向于存在于水体中,而长链PFASs倾向于扩散到沉积物中。有机碳是影响PFASs在沉积物-水界面扩散趋势的重要参数,且对长链PFASs的影响更明显。全氟辛烷磺酸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大连湾海域中主要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孙琳婷  赵祯  唐建辉 《环境科学》2020,41(9):4069-407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分析了我国重要的氟化物工业园区周边河流——辽宁细河(阜新段)、山东小清河(淄博段)和长江(江苏常熟段)表层沉积物中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污染状况.细河表层沉积物中,PFASs含量范围(以干重计,下同)为15.8~2 770 ng·g~(-1),全氟丁烷磺酸(PFBS)和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是主要污染物;小清河表层沉积物中,PFASs含量为12.2~7 853 ng·g~(-1),全氟烷基辛酸(PFOA)和HFPO-DA为主要污染物;长江表层沉积物中,PFASs含量为9.20~35.9 ng·g~(-1),全氟十四酸(PFTeDA)和6∶2氟调磺酸(6∶2FTS)为主要污染物.工业园区废水排放(点源污染)是本研究中3个区域PFASs的主要来源. 3个区域PFASs含量及组成差异明显,与工业园区生产规模和产业类型有关.PFASs含量及各组分含量与TOC、沉积物粒径没有显著相关性,PFASs各组分间相关性也有差异,说明PFASs在沉积物中的富集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国海上油田区域附近PFASs(多氟或全氟化合物)污染状况,本文针对我国渤海油田区所在海域采集了92个海水样品,并对其中19种PFASs及其新型替代品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油气区周边海水中总PFASs浓度范围为9.33~113ng/L,与中国其他海域相比,渤海油田区周边海水中总PFASs含量较高。传统PFASs中,全氟辛酸(PFOA)是大部分样品中的主要PFASs。新型替代品中,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的浓度相对较高,浓度中位数为1.82ng/L,而在所有样品中6:2氯代多氟醚磺酸(6:2Cl-PFESA)均未检出。从区域分布来看,总PFASs浓度较高的油田位于渤海西部。总PFASs含量与离岸距离等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渤海油气区附近海水中总PFASs含量与离岸距离显著相关,说明陆源是渤海油气区中PFASs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全氟化合物(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在长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通过多介质扩散和远距离迁移等方式进入环境中.本研究分析了乌梁素海流域丰水期及枯水期采集的地表水样品中17种PFASs,探讨了该地区PFASs的时空分布特征、潜在来源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PFASs在所有地表水样品中均有检出,浓度范围为4.00~263.45 ng·L-1;研究区地表水中PFASs空间分布格局受当地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在空间上表现为两个主要特征:一是PFASs浓度较低的黄河水和干渠水,以全氟丁酸(PFBA)为主要组分;二为接纳了河套灌区的工业、农业和生活等废水的总排干水和湖区水,PFASs浓度较高并以全氟辛酸(PFOA)为主要组分.受到短链PFASs产量增加与引黄河水量变化影响,枯水期水样中PFASs含量较高于丰水期的样品.PFOS/PFOA、PFOA/PFNA和PFHpA/PFOA结果表明,研究区PFASs为大气沉降与点源污染混合来源.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目前PFOA与全氟辛基磺酸(PFOS)的风险值均较低,但由于全氟化合物的累积特性和长距离传输能力,其长期的累积效应依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对拉萨河27个采样点、拉萨污水处理厂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进行水样的采集,并用双三元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GLC-MS/MS)首次对水样中的17种全氟化合物(PFASs)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PFASs在拉萨普遍存在,拉萨河表层水中平均Σ13 PFASs浓度为322pg/L,范围从60到1724pg/L.拉萨河PFASs的浓度水平低于其他大城市流域,但高于南北极表层水体.拉萨河中的主要化合物为全氟丁酸(PFBA)(25%)、全氟戊酸(PFPeA)(22%)、全氟辛酸(PFOA)(14%)、全氟辛烷磺酸(PFOS)(14%)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13%).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拉萨河中全氟化合物的排放还存在一些点排放源,拉萨市产生的污水并未完全汇入到拉萨市污水处理厂中处理.基于PFBA和PFBS的全氟产品使用比较广泛,而基于PFOA和PFOS的全氟产品只在某些区域或行业有相对多的使用量或排量.PFASs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浓度水平和组成特征有显著的差异,拉萨全氟化合物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模式受季节影响较大.污水处理厂是PFASs排放到拉萨河中的一个重要点源.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到拉萨河中的全氟化合物约为37mg,拉萨河排放到雅鲁藏布江的物质荷载约为292t/a.在未来,所有的废水都应严格地纳入污水处理厂经达标处理后再排放.尽管PFOA和PFOS在拉萨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了一定的转型,但是基于全氟化合物的产品的限制应进一步系统地执行和强有力地落实.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典型岩溶区PFAS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全氟化合物)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采用超高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都安县地下水、地表水及污染源中PFASs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①PFPeA(Perfluoropentanoic acid,全氟戊酸)是该地区检出率最高的PFASs污染物,检出率为100%,ρ(PFPeA)检出范围为0.067~1.021 ng/L.ρ(PFASs)平均检出情况满足污染源(2.592 ng/L)>地表水(0.737 ng/L)>地下水(0.340 ng/L),污染物检出种类的平均值满足污染源(7.1个)>地表水(4.4个)>地下水(2.9个).②研究区内仅有G2、S9、S13、P3采样点ρ(PFASs)可能受点源类污染源的影响较大,整个研究区PFASs分布特征及质量浓度受大气沉降影响较小.地表水及地下水ρ(PFASs)较高的采样点基本集中在人类活动聚集区;由于岩溶作用影响,东南部地下水中ρ(PFASs)相对较低.③地下水、地表水及污染源中PFASs的来源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PFOS(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全氟辛烷磺酸)为主产物的五金电镀、消防、采矿、电子等行业,另一类可能主要与农业活动相关,来源于农用塑料品及其降解产物.④在利用当前已有参数进行评价时,都安县水环境中ρ(PFOA)(perfluorooctane acid,全氟辛酸)和ρ(PFOS)尚未达到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风险的水平.研究显示,西南岩溶区水环境中ρ(PFOA)和ρ(PFOS)尚未达到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风险的水平,但鉴于岩溶区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仍需加强产氟工矿企业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陈清武  张鸿  柴之芳  沈金灿  杨波 《环境科学》2012,33(6):1795-1800
为探究深圳市沿海岸表层海水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hemicals,PFCs)的残留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应用固相萃取分离、富集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深圳市沿海岸18处表层海水中15种PFCs的残留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深圳沿海岸表层海水中PFCs总的残留水平(ΣPFCs)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位于珠江和东宝河入海口下方的西部沿岸表层海水中PFCs残留显著高于开发程度轻、人口稀疏的东部沿岸(P〈0.05);而自然条件下,表层海水中ΣPFCs残留呈湾内高于湾外的规律.沿海岸表层海水中PFCs的主要残留种态为中、短链的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ate,PFOS)、全氟辛酸、全氟己酸和全氟戊酸,其相似的环境行为(P〈0.05,P〈0.01)可能与PFCs相关产品的生产过程有关;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PFOS(R2=0.409 2)残留可作为评价深圳沿海岸表层海水中PFCs污染状况的典型参数.  相似文献   

8.
电镀是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目前关于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的PFASs污染特征报道较为缺乏. 为了解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PFASs的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水平,选取全氟烷基羧酸(PFCAs)、全氟烷基磺酸(PFSAs)、磺酸调聚物以及1-氯-全氟烷基醚磺酸钾(F-53B)等26种典型PFASs为对象,调查其在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的污染特征,探讨其污染来源并开展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估. 结果表明: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PFASs浓度范围为93.3~1 334 ng/L,其中大部分地表水中∑PFASs浓度小于300 ng/L,污染最严重的地表水分布于金山区,∑PFASs浓度是背景值的14.8倍. 地表水中全氟辛酸(PFOA)为普遍的主要污染物,其次为短链PFCAs和PFSAs. 1H,1H,2H,2H-全氟辛烷磺酸钠(6∶2 FTS)和F-53B也普遍存在于地表水中,但只在少数地表水中具有较高浓度,尤其是F-53B,其中金山区采样点浓度高达968 ng/L,主要与镀铬业务有关. 这表明短链PFCAs和PFSAs、PFOA、6∶2 FTS及F-53B等均可能已应用于电镀领域. 据污染源特征分析,地表水中PFASs除了受电镀行业的污染外,同时还可能来源于表面处理工业、前体化合物生物降解等. 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上海市大部分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生态风险较低,但个别镀铬企业周边地表水中F-53B污染可能产生高生态风险. 研究显示,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存在一定程度的PFASs污染,污染水平与特征差异较大;其中PFOA是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普遍存在的主要污染物,但生态风险较低;而F-53B在个别采样点中具有高残留、高生态风险,需加强污染防控.   相似文献   

9.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中PFASs可以通过淋溶作用进入地下水影响水质安全,或者通过陆生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放大作用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关土壤中PFASs的赋存状况、浓度水平与行为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环境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土壤中可以准确测定的PFASs在含氟化合物总量中的占比不到1%,含量为ng/g水平.我国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氟化工厂周边地区,其组分以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等长链PFASs为主.不同类型土壤中PFASs的赋存特征主要受到物质种类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周边人类活动的影响.除了含氟化学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直接释放和大气传输以外,PFASs前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转化也是其重要来源.吸附-解吸是PFASs在土壤中的主要归趋方式,化合物碳链长度及官能团种类、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种类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能力.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壤中PFASs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关注新型PFASs在土壤中的变化趋势及行为机制,开展土壤中PFASs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进一步评估PFASs的生态与人体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全氟化合物(PFASs)在偏远地区的赋存水平及其来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18个点位表层土壤中12种PFASs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土壤中有11种PFASs检出,■范围为0.043~1.573 ng·g-1,平均值为0.398 ng·g-1,其中单体PFBA的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164 ng·g-1),PFHxA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005 ng·g-1),其他单体PFASs含量处于同一水平(平均值为0.011~0.057 ng·g-1),短链PFASs是该区域PFASs的主要贡献者. PFASs空间分布整体表现为西和北部较高,东南较低,PFBA存在高山冷凝效应.主成分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土壤中PFASs主要来源于PFASs及其前体物大气传输至此发生的沉降和降解,少数地区受点源污染直接排放影响,金属和矿产等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是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桑沟湾海域是我国重要的半封闭海湾规模化海水养殖示范区,重金属是一类具有严重危害的污染物,因此,探明桑沟湾表层海水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季节变化规律,对该区域的海水养殖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在桑沟湾海域布设21个调查站位,分别于2019年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冬季(12月)采集表层海水,调查Cu、Zn、Pb、Cd 4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规律、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结果显示,4种重金属的含量范围(μg/L)分别为Cu(1.14~2.88)、Zn(4.62~6.53)、Pb(0.38~1.55)、Cd(0.18~0.92),大致呈自西向东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污染程度依次为Zn相似文献   

12.
洪泽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调蓄湖泊,为了解洪泽湖表层水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污染状况,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测定了湖区和入湖河流的表层水15种PFASs的含量,分析比较了不同区域水体中PFASs的浓度与组成,运用HCA法解析了不同污染来源,并应用HQ法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洪泽湖表层水中检出15种PFASs,ΣPFASs浓度为63.4~218.0 ng/L(中位值92.9 ng/L),健康风险较低;(2)PFASs组分以短链为主,主要污染物为PFPeA,占60.8%;(3)PFASs在洪泽湖的空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洪泽湖湖心及过水通道区的PFASs浓度较高;(4)HCA方法表明,洪泽湖表层水中PFASs主要来自地表径流、橡胶品制造、食品包装和纸类表面处理的工业排放、纺织和金属电镀工业排放和生活污水.研究显示,洪泽湖表层水中广泛存在多种PFASs,以短链为主,健康风险对居民来说可接受.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为研究对象,选择人类活动强度大的中、韩滨海城市化地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126份水体及125份沉积物样品,通过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的方法,分析了水体及沉积物中的15种PFASs.结果表明,PFASs在水体和沉积物中全部检出,水体中PFASs总质量浓度范围为6.75~20982 ng·L-1,沉积物中PFASs含量(以干重计)范围为0.229~53.8 ng·g-1.区域对比发现,中国滨海城市化地区水体和沉积物中PFASs含量相对较高以长链PFOA为主,而韩国水体中则以短链PFBA和PFPeA为主,沉积物中以PFOS、PFBA和PFOA为主.PFASs在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分配系数与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PFASs碳链长度有密切关联,15种化合物中有9种化合物的分配系数与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r>0.21,P<0.05),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分配系数也平稳增加.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中、韩滨海城市化地区水体和沉积物中PFASs含量整体较低,尚处于较低风险水平,但存在严重局部污染问题,应当重视其对人体造成的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4.
钟婷婷  林涛  刘威 《环境科学》2023,44(5):2613-2621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存在于地表水、自来水甚至商业饮用水中,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在以太湖为源头的某大型饮用水处理厂(DWTPs)中研究了14种PFASs的检出和转化.结果表明,共有10种PFASs在水样中被检测到,说明PFASs在饮用水中分布广泛.原水中的PFASs总浓度为127.4ng·L-1,其中最高浓度为全氟辛酸(PFOA, 49.8ng·L-1).预臭氧会导致PFASs的浓度反向升高,这可能是由于前体物的存在或由短链向长链进行转化导致.常规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PFASs, O3-BAC在DWTPs的处理过程中对PFASs的去除(20.74%)具有主导作用.O3-BAC作为DWTPs的主要去除工艺,其反冲洗水中含有浓度较高的PFASs,分布特征与原水相似.利用中试装置,对比了5种常见的滤池反冲洗水处理工艺,结果表明,GAC-超滤可以在保证浊度较高去除率(99.08%)的基础上,吸附并截留一定量的PFASs.从三维荧光分析可得,GAC-超滤也可去除大部分荧光微污染物,对于原水含有较高浓...  相似文献   

15.
孙雅君  王铁宇  彭霞薇  王佩 《环境科学》2015,36(7):2496-2503
选择集中分布氟化工相关企业的山东省小清河水系,自上游至莱州湾入海口采集10个表层沉积物样点(XQ1~XQ1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监测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分析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基础环境因子,提取细菌DNA并运用第二代Illumina Mi Seq测序技术分析其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小清河流域沉积物中12种PFAS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并以全氟辛酸(PFOA)为主,生产企业集中区下游样点XQ5的PFOA浓度在4、7月分别高达456.2 ng·g-1和748.7 ng·g-1.PFOA是小清河4月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与群落丰富度和均匀度呈显著负相关;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在低浓度PFOA条件下数量较少,但在高浓度PFOA下数量较高且成为优势菌种,初步证明硫杆菌属是PFOA污染响应的敏感物种,有作为指示微生物的潜质;PFOA在浓度较低时(100 ng·g-1)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描述草海湿地DOM(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探究其对PFAS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环境行为造成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开展DOM光谱学特性研究,分析ρ(DOM)与ρ(PFASs)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草海湿地中共解析出3类4种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腐殖酸[λEx(360 nm)/λEm(450 nm)]、长波段腐殖质[λEx(400 nm)/λEm(510 nm)]、类富里酸[λEx(330 nm)/λEm(400 nm)]和类色氨酸[λEx(280 nm)/λEm(350 nm)],贡献率分别为48.6%、23.6%、22.9%和4.9%,其中类腐殖质总贡献率高达72.2%.在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总荧光强度大致呈现从入湖区向出湖区逐渐降低、湖心区略高的趋势.②在草海湿地表层水中共检出了12种PFASs,ρ(PFASs)为233.18 ng/L,每种平均值为19.43 ng/L,PFBA(perfluorobutanoic acid,全氟丁酸)是主要污染物;草海湿地入湖区点源影响特征明显,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用水是主要的潜在污染源.③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荧光组分含量均与ρ(PFBS)(potassium perfluorobutanesulfonate,全氟丁烷磺酸)负相关;类色氨酸含量与ρ(PFHpA)(perfluororoheptanoic acid,全氟庚酸)负相关,与ρ(PFTriDA)(perfluorotrideanoic acid,全氟十三酸)则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草海湿地水体腐殖化程度高,外源特征明显,共检出12种PFASs,初步揭示了草海湿地水环境中ρ(DOM)与ρ(PFASs)的相关关系,其受水体性质及化合物结构等差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