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目的调查矿石码头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提出防护对策建议。方法对矿石码头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矿石码头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的要求。结论矿石码头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治重点为粉尘、噪声、毒物、高温等。  相似文献   

2.
调查铁路轨道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对铁路轨道施工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铁路轨道施工现场部分岗位接触的矽尘/其他粉尘、水泥粉尘、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手传振动和噪声是职业病主要危害因素,建议加强铁路轨道施工作业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3.
温伟华  司惠胡 《安防科技》2012,(3):70-72,29
目的识别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硫化氢、氨、噪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结论建设项目存在硫化氢、氨属高毒物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基本达到国家相关卫生标准要求,职业病防治重点在于突发事故等非正常状态下的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4.
为了识别、分析河南省某30万t氧化铝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对其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了评价,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和检测检验法等多种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该厂工作场所空气中氢氧化钠和硫化氢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标准,个体粉尘接触浓度合格率57.5%,定点粉尘浓度合格率23.3%;噪声合格率40.7%;一氧化碳浓度合格率88.5%。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根据建议整改,加强粉尘和噪声的防护治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汇总基础数据和资料,对浙江省耐火材料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对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分析。分析表明耐火材料行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典型企业的检测数据显示,粉尘和噪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企业针对粉尘、噪声作业岗位已采取了职业病防护设施,但部分防护设施效果欠佳。采用先进工艺、进行工程设计和改造、配置合理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可改善职业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光气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和检测,分析确定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效果,做出客观、真实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主要存在其他粉尘、煤尘、矽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氢、光气、氯气、氨、氢氧化钠、盐酸、噪声、工频电场、高温;检测结果显示:生产场所各工种接触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均符合标准要求,其他粉尘不符合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仍需完善防尘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混合烷烃生产装置的职业卫生现状,我们对某公司混合烷烃生产过程进行了现场调查,对该生产装置5个有害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各岗位的有毒物质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噪声8h等效连续A声级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在正常工作环境中不会对操作工人造成健康危害。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齐全;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已建立;但仍存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工作人员防护意识薄弱,装置区没有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等不足。  相似文献   

8.
冯玉娟  付晓宽  杨倩 《安防科技》2012,(2):62-64,44
目的: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和经验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内容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有害化学物质、粉尘及物理因素,其中环氧乙烷在储罐投料(CSTEL1.0mg/m3—422.3mg/m3)及分析环节(CSTEL7.4mg/m3—438.8mg/m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冷冻车间定点噪声测量结果,反应外操、包装岗位、冷冻站操作工、动力车间操作工个体噪声测量结果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经综合评价分析,该项目可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认真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病防护设施情况下,可达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某港口干散货码头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检查表法评价某港口干散货码头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及其控制效果。结果该码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尘、其他粉尘(铁矿尘)、噪声、微波、电焊弧光、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三氯乙烯、二甲苯、硫化氢、氨和高温。清仓工接触的煤尘(总尘)浓度及皮带硫化作业接触三氯乙烯的超限倍数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有效,但在相关措施和管理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特征,评估其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效果,采用现场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特征进行调查,采用职业病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模型进行控制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该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劳动过程中危害和生产环境中危害;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焊烟尘、矽尘、NO、NO2、CO、CO2、噪声、振动、高湿等;隧道内工务、电务、供电三大线路作业场所的线路维护人员接触的噪声均为轻中度危害,氮氧化物(NO、NO2)为轻度危害,接触的CO为中高度危害,线路维护人员矽尘作业岗位为轻中高度危害,易导致职业病损的发生。提出应重点监控该铁路隧道接触噪声、CO和矽尘的作业岗位,采取科学综合防控措施,改善作业环境质量,强化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1.
对某石灰石采石场企业的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结果显示,该石灰石采石场企业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噪声,部分工作场所粉尘、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超标。该石灰石采石场企业防护设施不足,对此,提出了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以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2.
某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确定其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硫化氢、氨、氢氧化钠、氯化氢、氟化氢、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NOX、SOX、重金属(如铅、汞、镉等)、二噁英等有毒气体(或有毒粉尘)和噪声、高温等物理因素。项目除输煤系统4#皮带头作业点煤尘浓度和5#皮带头、5#皮带卸煤口、碎煤机(三楼)检测点的噪声强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外,其余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建议改进完善部分岗位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完善现场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调查,结合该碳酸钙粉体厂现状,运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以及职业病危害分级方法进行分析,粉尘、噪声是该碳酸钙粉体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该碳酸钙粉体厂职业病危害防控应从职业病危害工艺点着手,采取有效对策,特别应加强对粉尘和噪声的防护。  相似文献   

14.
使用罗马尼亚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方法对某浮式生产储油船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职业危害风险水平,为该类设施提供职业病危害控制和职业卫生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的方法,对熔模铸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其健康影响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该企业作业场所存在粉尘、噪声、高温、石蜡烟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已对作业人员健康造成损害。其中矽尘、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严重;制壳、熔炼、浇铸等岗位的职业病危害严重,需重点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大型水力发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采取多年现场实测数据与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相对比的方式,以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下属2家大型水力发电站为例,采集运行期间的职业病危害检测数据,以及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职业病危害程度和职业病危害产生主要途径;提出水电行业职业病危害综合控制措施和建议。结果表明:水电站现场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及工频电场;采取优化劳动时间、穿戴适合的防护用品、在设计阶段合理布局设备等控制措施,能够降低现场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减少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乡镇铸造行业职业卫生现状,为企业整改及政府监管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对乡镇铸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和高温等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乡镇铸造企业粉尘总合格率仅56.8%,其中矽尘浓度范围2.2~8.2,最高超限11.8倍;噪声作业岗位合格率仅达50%;化学有害因素和高温检测均合格;防护设施达不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职业健康检查确诊多例尘肺病患者。总结可知,传统铸造行业粉尘和噪声危害不容忽视,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和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某焊接车间焊接过程中使用移动式烟尘净化器前后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了解其净化效果。方法收集分析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调查资料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等。结果使用前各检测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C-TWA值超标严重,使用后各检测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C-TWA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使用移动式烟尘净化器能有效控制焊接工作场所的有毒物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乙烯、乙二醇、苯酐、顺酐、过氧化苯甲酰、二甲基苯胺、石灰石粉尘、煤尘、气相二氧化硅和噪声等。检测发现生产车间噪声强度合格率仅为60.0%,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发现8人存在岗位相关性异常。该企业应根据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应着重改善工作环境,加强防护,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浓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蔚华  董艳 《安全》2018,39(7):48-50
通过对某防水材料厂进行现场调查、检测,分析该防水材料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结果表明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沥青烟和噪声,其中配料间的滑石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4.21mg/m~3,沥青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5.58mg/m~3,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成型车间打卷岗位的噪声接触水平为94.34d B(A),均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针对存在的粉尘和噪声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