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耿凤华  张书武  宫磊 《化工环保》2018,38(2):217-221
选取甲苯、乙酸乙酯为目标污染物模拟印刷有机废气,采用生物滴滤塔对其进行处理。从某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活性污泥中筛选出3株能够高效降解甲苯、乙酸乙酯的优势菌种,经鉴定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实验结果表明:增大乙酸乙酯配比对VOCs去除率影响不大,而增大甲苯配比导致VOCs去除率下降明显;在进气VOCs质量浓度为约800 mg/m3(甲苯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1∶1)、气体空床接触时间为300 s、菌液喷淋量为800 L/h、菌液温度为25 ℃的条件下,VOCs去除率可达约99%。生物滴滤塔运行一段时间后,对菌种进行再鉴定,结果与处理前一致。  相似文献   

2.
生物滴滤塔处理甲苯废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以生物陶粒和聚氨酯泡沫为生物滴滤塔填料,对甲苯废气进行处理,考察不同生物滴滤塔挂膜启动时间以及气体流量和甲苯质量浓度条件下生物滴滤塔对甲苯废气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生物陶粒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塔所需要的挂膜启动时间更短;在气体流量为450L/h时,以生物陶粒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塔甲苯去除率稳定在72%左右,聚氨酯泡沫为填料时甲苯去除率稳定在65%左右。以聚氨酯泡沫为填料时,随甲苯质量浓度提高,甲苯去除率下降幅度较小,甲苯质量浓度为1.80g/m3时,甲苯去除率仍在72%以上。  相似文献   

3.
用生物滴滤床处理H2S和挥发性有机物混合废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沙昊雷  陈建孟 《化工环保》2007,27(2):152-155
用生物滴滤床(BTF)处理某化工厂污水站的H2S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混合废气,当废气中H2S质量浓度为120~400mg/m^3、VOCs质量浓度为115~340mg/m^时,运行稳定后H2S和VOCs的去除率为95%和85%。考察了影响BTF运行的循环水水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加入Na2CO3可使循环水pH控制在3~6;循环水中含盐量、Cl^-质量浓度和SO4^2-质量浓度分别为2200~3300,600~800,1200~1400mg/L,均未达到抑制微生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将活性污泥培养及驯化后接种于生物滴滤塔中,挂膜启动后处理模拟氯苯废气(简称氯苯废气),考察了生物滴滤塔在挂膜启动阶段及稳定运行阶段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接种41 d后生物滴滤塔成功挂膜,此时氯苯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生物滴滤塔稳定运行阶段,随着进气中氯苯质量浓度由303.82 mg/m3逐渐增至1 489.05 mg/m3,氯苯去除率从85.1%降至70.1%。处理氯苯废气适宜的工艺条件为:空塔停留时间超过45 s,喷淋液流量31.8 mL/min,氯苯负荷23.97~128.01 g/(m3·h)。生物滴滤塔对喷淋液的酸性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喷淋液pH的变化对氯苯去除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生物滴滤现场中试装置,处理某生物发酵类制药厂生产车间和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混合废气。该装置28 d挂膜启动成功,对废气中恶臭和VOCs组分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能适应现场废气浓度和气量波动的变化。总体而言,喷淋强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较小,处理气流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较大。当处理气流量大于2 845 m3/h(对应空床停留时间40 s)时,对恶臭和VOCs的去除效果不理想。当处理气流量为2 000 m3/h时,VOCs的最大去除负荷为2.003 g/(m3·h),对应的进气负荷为2.119 g/(m3·h)。对该装置中填料上的微生物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发现金属杆菌(Metallibacterium sp.)、硫单胞菌(Thiomonas sp.)、黄杆菌(Fluviicola sp.)、支气杆菌(Cloacibacterium sp.)和嗜酸菌(Acidiphilium sp.)为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滴滤塔去除废气中的H_2S。研究了进气量及进气浓度对H_2S去除率的影响,同时对生物滴滤塔填料表面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营养液喷淋量为6 L/h、进气量为0.8 m~3/h左右、进气H_2S质量浓度在0~70 mg/m~3之内随机变化时,生物滴滤塔对H_2S的去除率能稳定达到90%以上。此时生物滴滤塔的最高负荷为5 400 mg/(m~3·h)。通过高通量测序得出H_2S去除中起主导作用的细菌为硫杆菌。  相似文献   

7.
在常温条件下,采用生物滴滤塔处理模拟甲硫醚废气,考察了气体空床停留时间(EBRT)、容积负荷、喷淋密度及营养液pH对生物滴滤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EBRT为90 s、进气甲硫醚质量浓度为150 mg/m~3、喷淋密度为0.65 m~3/(m~2·h),营养液pH为6.8时,甲硫醚去除率为90%;容积负荷高于15 g/(m~3·h)时,对生物滴滤塔的性能产生抑制作用;EBRT为90 s及60 s时,最佳喷淋密度分别为0.56~0.65 m~3/(m~2·h)及0.65~0.75 m~3/(m~2·h);降解甲硫醚的微生物对pH的变化较敏感,最适营养液pH为6~7。  相似文献   

8.
涤纶厂聚酯废水的生化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涤纶厂聚酯废水的特点,介绍了对这种废水的三种生化处理方法(活性污泥法,生物塔滤-生物流化床法,氧化沟-厌氧-生物接触氧化法)及其优缺点,并较详细地介绍了氧化沟-厌氧-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
以蜡质芽孢杆菌DL-1降解邻二氯苯,研究不同浓度的鼠李糖脂、Fe3+、Mg2+对邻二氯苯生物降解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优化法获得最适加入量,并考察添加鼠李糖脂、Fe3+、Mg2+的生物滴滤塔中邻二氯苯废气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鼠李糖脂、Fe3+、Mg2+的最适加入量分别为120,4.0,2.0 mg/L;在最适加入量下培养48 h后,邻二氯苯降解菌DL-1能够保持菌体完整,培养72 h后邻二氯苯去除率可达98.3%;在鼠李糖脂、Fe3+、Mg2+加入量为最适加入量、空床停留时间为60 s、进气中邻二氯苯质量浓度为1 000 mg/m3时,生物滴滤塔对邻二氯苯的去除率达到90.0%。  相似文献   

10.
嗜热菌生物过滤技术处理高温废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馨月  王灿  季民 《化工环保》2011,31(1):34-37
介绍了嗜热菌的特点及其潜在优势,针对高温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硫化氢气体、芳香族挥发性有机物(VOCs)、脂肪族VOCs),详细阐述了嗜热菌生物过滤技术对高温废气的处理性能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嗜热菌生物过滤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并展望了嗜热菌生物过滤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中VOCs的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述了近十年来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现状及其主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大气环境中VOCs的主要处理技术(包括吸附、冷凝及膜分离等回收技术和燃烧、等离子体、光催化降解和生物降解等销毁技术)的适用条件、经济性、可操作性和净化效率.提出要对VOCs的吸收和生物降解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催化机制、材料的性能及微生物活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春平 《化工环保》2019,39(3):273-277
石化企业中间罐区VOCs排放量较大,多采用吸收、冷凝、膜分离及其组合工艺进行处理。本文采用AspenPlus软件分别对高、中、低浓度中间罐区VOCs废气应用上述3种工艺及其工艺组合的处理效果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中间罐区的VOCs经过不同组合的二级处理后,尾气VOCs质量浓度约为9~50 g/m~3,后续仍需采用深度处理工艺以满足新的国家及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同时,对比3种工艺能耗情况,冷凝法最低,膜分离法次之,吸收法最高,约为冷凝法能耗的5~10倍。以上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工况数据基本符合,证明采用Aspen Plus软件进行石化企业中间罐区VOCs治理工艺选择与流程优化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现代煤化工行业存在的VOCs管控相关产业政策、标准要求与产业发展不匹配,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推进缓慢、VOCs排放量核算不准确和VOCs治理工作难开展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在LDAR工作方面,重新认识LDAR工作、源头控制和增加泄漏情况数据统计环节;在VOCs排放量核算方面,全面识别企业VOCs排放源项、准确收集VOCs核算所需参数和控制采样分析误差;在VOCs治理方面,尽快制定VOCs排放有关标准、识别VOCs管控重点和开发VOCs过程及末端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水中VOCs的各种分离方法,重点分析了渗透蒸发分离技术的技术优势;提出了渗透蒸发膜的选择标准;归纳了渗透蒸发过程的传质机理与模型;探讨了原料液浓度、温度、流量,渗透侧压力、添加剂、膜组件型式等因素对渗透蒸发效率的影响;简要预测了渗透蒸发过程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相似文献   

15.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催化燃烧是有效的VOCs处理技术,而非贵金属催化剂是催化燃烧技术研究的热点。综述了多种结构形式的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种类、活性组分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水含量、杂质气体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指出:将催化剂的制备和机理研究与实际应用中的工艺计算和设计相结合,开发用于VOCs催化燃烧的高活性、高稳定性、价格低廉的催化材料和工艺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The development of treatment technologies to limit the discharge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into the atmosphere has proceeded apace with the increasing use of soil venting for the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This article surveys the commonly-used emission control systems that have developed under air pollution control regulations in California. Emphasis is on equipment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typical performance results (destruction efficiencies of VOCs), and operating costs. A recently commercialized process for treating halogen-containing VOCs is described, and some operating and cost data are included.  相似文献   

17.
添加剂对喷雾-喷动床半干法烟气脱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添加剂(NaOH、CaCl2、NaCl)对喷雾-喷动床半干法烟气脱硫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添加剂增进脱硫效果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3种添加剂都能显著提高脱硫率,NaOH的效果最佳,CaCl2次之,NaCl较差。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吸附回收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李婕  羌宁 《化工环保》2008,28(1):24-28
活性炭吸附法是目前使用范围最为广范、技术最为成熟的回收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方法。该法与冷凝法联用,可达到经济、高效回收VOCs的目的。介绍了变压吸附和变温吸附等常见的活性炭吸附回收VOCs的工艺,分析比较了各工艺的特点,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预测了活性炭吸附回收VOCs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楼峥芳 《化工环保》2018,38(5):494-498
综述了VOCs的来源以及我国VOCs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介绍了冷凝、吸收、吸附-脱附、膜分离、生物法、等离子体法、光催化法、热氧化法等主要的VOCs治理技术各自的特点。概述了中国石化合成橡胶装置尾气VOCs治理项目建设情况。中国石化在“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6亿元,实施合成橡胶装置尾气治理项目14个,到“十三五”末,所有合成橡胶装置的尾气均能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