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旅游本土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如何在接受西方生态旅游新观念的同时;又保持自己的本土特色,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的一个课题。生态价值观是人类如何看待同自然关系的一种整体意识,中西方生态价值观在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相异的特点:西方主张人地分立.中国力求“天人合一”,但这一特点在当代又有所变异.受此影响,西方生态旅游资源强调其自然属性.而中国则以自然和人文融合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因此.西方生态旅游市场呈现出一元特征,而中国则必须同时考虑市场的消费和培育双重功能,构造高端和大众二元结构的市场。大众生态旅游是现阶段朝向西方式严格生态旅游的一个有益过渡.注重本土化色彩的生态旅游认证体系的推行,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以及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发展中国生态旅游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香格里拉在人们心中代表着永恒、宁静、和平。香格里拉具有以下特点 :(1)以大自然为背景 ;(2 )强调人与人及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3)以生态学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4)是一种特殊的生态旅游地。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 ,认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业开发是自然和人文保护事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积极保护香格里拉的有效手段。最后 ,结合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香格里拉生态旅游资源特色 ,按照保护为主、科技引导、适度开发、保护与开发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提出了构建生态旅游决策支持系统、加强旅游区规划、开展科学研究、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生态旅游人才队伍、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制定适当的地方性旅游政策法规等开发本区生态旅游的一些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香格里拉及其云南中甸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香格里拉在人们中代表着永恒、宁静、和平。它具有以下特点;(1)以大自然为背景;(2)强调人与人及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3)以生态学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4)是一种特殊的生态旅游地。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业开发是自然和人文保护事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积极保护香格里拉的有效手段。最后,结合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香格里拉生态旅游资源特色,按照保护为主,科技引导,适度开发,保护与开发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构建生态旅游决策支持系统,加强旅游区规划,开展科学研究,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生态旅游人才队伍,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制定适当的地方性旅游政策法规等开发本区生态旅游的一些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流域系统复杂性与适应性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源、环境与生态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在分析我国面临的流域性水危机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一方面,从复杂系统角度对流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进行分析,揭示了流域管理面临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导致其必定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结合我国重点流域治理历程对现行流域管理模式进行剖析,总结现行管理模式在管理范式与手段、政策与规划制定、社会参与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域性问题。进而通过对适应性管理的分析及其与现行管理模式的比较,强调了适应性管理是完善流域综合管理的有效策略。最终,从管理环境、管理体系、决策机制、管理手段以及科学研究职能等五个方面对我国流域管理转型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参与生态旅游经营已成为保护区周边社区家庭重要的生计,生态旅游经营收入是社区家庭重要的收入来源。本文基于中国7省40个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家庭参与生态旅游经营对人均纯收入以及人均非农收入的影响,以期能为生态旅游经营的家庭收入效应提供新证据,为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完善生态旅游发展政策提供实证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了家庭选择性偏差后,估计出参与生态旅游经营对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收入效应为20%左右,而对人均非农收入的收入效应为47%左右。使用多元线性回归高估了生态旅游经营对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大致高估了8%左右,使用Heckman模型也高估了生态旅游对家庭人均非农收入的影响,大致高估了17%左右。2户主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为村干部、身体状况、家庭负担比以及耕地面积对农户家庭参与生态旅游经营行为产生显著影响。3结合当前的生态扶贫政策背景,政府以及社会可能高估了生态旅游经营对周边社区家庭收入的影响,追求立竿见影的扶贫效果往往在短期内会获得一定的收效,但是缺乏长期驱动力,最终导致治标不治本的扶贫。因此,政府要合理规划地方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创建一个更有利于社区参与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一方面,让周边社区家庭参与到生态旅游经营的管理和决策工作中,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拥有自主权和决定权;另一方面,建立生态旅游参与的外部约束机制,保障周边社区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们参与环保运动的动机,"资源动员理论"认为,人们更多的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不要污染我的居住环境,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则认为,人们参与环保运动是为了提高人类整体的生活质量,是为了减轻和遏制污染对整个人类环境造成的破坏。西方理论界的普遍观点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西方,人们参与环保运动主要是受"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厦门PX事件深入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当代中国,人们参与环保运动的动机更多的是个人利益的算计,而非西方社会认可的全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本文并对人们在环保运动参与程度上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①社会发展状况,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②传统文化对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影响。③制度原因:自上而下的环境政策造成了公众的政府依赖性;地方行政干预影响了公众环境意识的发展;政策法规的缺位使公众的环境意识难以转化为具体的环境行为。④民间环保组织发展不完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回溯国家规划矿区划定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归纳了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对国家规划矿区的相关管理规定,提出我国国家规划矿区存在的问题,建议归口由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国家规划矿区的统一规划和宏观管理,在对历史上划定的国家规划矿区进行清理,并将清理结果公告社会的同时,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应明确国家规划矿种的选取原则和范围,部署国家规划矿区划定工作,建立国家规划矿区名录制度。  相似文献   

8.
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不良环境效应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乌江流域梯级开发是我国一项较大的流域开发系统工程,20世纪60年代国家规划在乌江干流建立11个梯级电站,装机容量达834万kW。目前普定,东风和乌江渡水电站已建成,其余的正在建设或筹建中。乌江流域梯级开发在促进该流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带来水良环境效应。结合乌江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从五个方面分析流域梯级开发将产生的不良环境效应,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的把国家可再生能源规划分阶段的落实到各个省市,做好二者之间衔接工作,研究考虑了我国在从发展中国家过渡到中等发达国家时所需要考虑的如何平衡公平与效率之阀关系的问题,结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际特征,提出一种基于行业增长曲线的可再生能源阶段目标分解模型.模型首先求解出中国不同的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增长曲线.然后给出可再生能源发展阶段目标函数.结合区域发展规划,给出了各省的阶段目标,为了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以风电、水电和太阳发电为代表能源,结合国家可再生能源整体规划和资源需求分布状况,分阶段提出了各省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目标分解参照两个原则(1)可分解原则.国家总量目标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在不同地区、部门和行业进行分解,由全社会共同完成发展目标.(2)公平性和区域差异的原则.考虑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各地总量目标有所区别.研究对于可再生能源规划的整体实施和监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凡是到过芬兰的人,都发现芬兰空气清新、水清林秀、恬静宜人,整个国家就象一个天然的大公园。这和芬兰政府重视环境保护,芬兰人具有环保意识息息相关。本文仅就芬兰的环境政策、法规和组织做些介绍。一、环境改策环境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芬兰制定环境政策基于人类和自然和谐以及民主原则,同时考虑国际环境政策的尺度,并且保证和其它社会政策相协调,还要有明确  相似文献   

11.
在理解生态旅游涵义,综述当前生态旅游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文探讨如何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和管理生态旅游,并以山西省平遥县为例,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途径,即注重生态旅游区规划和景观生态设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工程,加强生态管理等措施,促使平遥县由农业大县转变为生态旅游大县。  相似文献   

12.
Reviewing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Western China,we find that:in time sequence,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western environmental policies shift from"development drive governance"to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and in spatial sequence,the ecological,social,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reach to coordination through the nature reserve setting,ecological migrants,fiscal transfer payment and differentiat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olicies.Du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ies and projects,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trends in the wester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re alleviated significantly,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farmers and herdsmen were improved,and many successful experiences were explored.However,fu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in Western China requires further improvement in integrated planning,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and policy assessment.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such as drawing up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planning,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and incentive mechanisms,improving policy assessment and scientific support,enhanc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pacity,improving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and refining the environmental policies for key areas.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从前科学(无范式)到科学(以范式为标志)的历史过程.认识LUCC研究范式及其转变的内涵和实质对其理论和应用的发展与完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有助于提高解释和预测能力.本文以库恩的“范式”和“范式转变”为基本脉络,剖析了LUCC研究中的实证主义范式、科学人文主义范式、结构功能主义范式以及复杂性范式,并指出范式及其转变主要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表现出来.实证主义范式强调决定论以及主客体分离,认为应把经验与逻辑分析作为客观地认识现实的基础,它贯穿1UCC不同发展阶段,在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主导着LUCC研究;科学人文主义在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的基础上强调了人的主体性,修正了它们的片面性;结构功能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系统分析方法,在宏观层面的许多重要理论见解和研究方法,值得LUCC研究者关注和借鉴;复杂性范式强调土地系统的非线性、自组织、连通性等特征,为LUCC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利用复杂性理论研究具有非线性特征的复杂土地系统,体现了当前LUCC研究的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项目的可持续设计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基于我国目前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可持续旅游的观点提出了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四个基本准则,同时讨论分析了生态旅游项目可持续设计应遵循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二重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是自然生态关系和社会经济关系的有机统一,两种关系并存于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中,成为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生态旅游经济关系在实践中出现了严重的变形,利益关系的冲突,正在使生态旅游经济越来越多地出现不和谐的现象,突破利益关系制约的瓶颈,重建和谐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正是解决生态危机的着眼点.因此,本文对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二重性进行深入辨析,指出无论是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还是生态旅游经济过程,都具有自然生态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相统一的二重性,这些都决定了生态旅游经济关系二重性的协调统一.针对生态旅游经济关系在实践发展中的扭曲变形,只有变革传统经济学的发展观,以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为平台,对失调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进行修正,还原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本来面貌,即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协调、自然生态关系与社会经济关系统一的理想状态,才能实现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的时代背景下.江苏城市化发展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定位思考,提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五个科学发展原则。在此战略原则的指导下.回顾总结了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粗放式速度增长与内涵式演变的错位、地域不平衡性与城乡差异性的加剧、城市体系的功能发挥失衡、缺乏区域协调与合作、人与生态环境的不和谐五个方面的问题.并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维为视角.从科学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构筑城市经营效率机制、把握沿江开发契机等措施层面,就全面推进江苏城市化科学发展作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the idea of degrowth has emerged as a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crises. Realizing environmental limits to and failures of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of continual economic growth in terms of social progress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the degrowth paradigm calls for a downscaling of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for social equity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The call for economic degrowth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delimited to rich countries, where reduced consumption can save “ecological space” enabling people in poor countries to enjoy the benefits of economic growth. China, as one of the economically most expand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s dramatically improved its living standards, particularly along the Eastern coast, over the latest 30 years. However, China is absen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ebates on growth.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Western degrowth debates for China. Given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China’s development, the paper aims to enrich the degrowth debates, which have hitherto been dominated by Western perspectives. Based upon reflections on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moral dimensions of economic growth, the paper argues that limited natural resources may not continuously support universal affluence at the current level of the rich countries, a level that China is likely to reach within a few decades. Priority for growth in China should therefore be given to the poor regions of the country, and future growth should be beneficial to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In the last two centuries, developed nations have had an unprecedented generation of wealth showing a strong economic progress. Unfortunately, such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not been witnessed in all countries and it does not represent the holistic face of the social progress. The main reason stands in the ideological limitations of capitalism itself, often ignoring local communities and environment while focusing exclusively on profit maximization, market share, dividends and bonuses. This failure it is also because of the division between two basic entities: nonprofit and for profit sectors. The segregation created between the economic values and social values, has created a system where the two different entities have failed to capture and integrate the multi-dimensional nature of the human being to satisfy social needs. Because of this increasing tension, the society needs to find a common ground solution, wher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se two entities are merged together to generate an anti-fragile system. This research is an attempt to determine if the social business (SB) is capable to solve the problems arose from the free market idealogy, nonprofit philosophy, and the consequent social and economic inefficiency. Thus,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private, public and nonprofit sectors need to be changed. In addition, it is aimed to show that SB can solv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y using the entrepreneurial engine and the profit instrument, proving at the end to be by default a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that respects the triple bottom line approach.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 is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ory development from three different fields: economics, development studies, and nonprofi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9.
鲁南经济带"城市走廊"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走廊是区域发展的一种重要空间布局方式和发展策略.鲁南经济带规划的科学、高效实施对于鲁南地区加快发展,摆脱落后局面具有重大意义.规划建设鲁南"城市走廊"无疑是实施鲁南经济带规划的必然选择,更是关键措施.鲁南经济带"城市走廊"的空间结构基本呈"之"字形态,组团式发展,可以形成区域1个核心增长极、5个圈层型中小城市群、6个三角形特色小城市经济增长带;城市走廊的轴线发展趋势为"三纵两横".建设鲁南"城市走廊",需要优化产业分工,提升区域工业化水平;优化区域空闻结构,培育核心增长极,打造小城市群,尤其需要精心打造兖州-曲阜-邹城-滕州-微山-薛城-枣庄市中区-峄城区-台儿庄核心经济走廊,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发展的良好体系;尽快建设南部东西方向快速交通干线,建立区域共建互动机制,使鲁南"城市走廊"成为区域发展、产业振兴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西南喀斯特山区摆脱"贫困陷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喀斯特山区“贫困陷阱”的根本对策在于扭转人口生存领先掠夺土地的状况,生态旅游提供了这们的途径。西南喀斯特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优势,通过生态旅游开发,顺理成章地可转换成产品优势,“穷山恶水”就成为“青山绿水”,“穷乡僻壤”就成为“自然生态”和“特色民俗”。这不仅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也使当地的资源潜力得到发挥。而且把资源利用的方式从掠夺、耗竭型转换为可持续型。另一方面,要真正和持续地实现这些资源的价值。必须保护原生态、原文化,这就引入了保护的经济机制.保护与开发的两难悖论可由此突破。本文还以贵州省绥阳县为例,阐述了西南喀斯特山区旅游资源特色和开发生态旅游的目标.为摆脱“贫困陷阱”提供一个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