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是油田废水中氨氮测定的经典方法,纳氏试剂的配置和校准曲线绘制是主要影响因素。文章比较了两种纳氏试剂的配置方法,得出HgCl2法纳氏试剂虽然配制麻烦,但含汞量、空白吸光度均较低,灵敏度、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较高,是氨氮测定的首选纳氏试剂。分别以氨氮的质量和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两组校准曲线,得出以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的校准曲线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较小,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2.
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娜 《青海环境》2009,19(3):151-152
文章就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时试剂性状、试剂的配制方法、实验用水、过滤滤纸以及反应条件对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氨氮受多种因素干扰,直接影响分析结果。针对此情况,结合环境监测工作实际,通过纳氏试剂配制、水样存放时间、稀释方式、显色条件4个方面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这些干扰因素的消除进行了讨论,为确保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废水中氨氮的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废水中的氨氮时,水样显色后稳定时间短,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对主要影响因素I-和OH-的浓度变化进行了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选用所配的Ⅲ型纳氏试剂(KI含量为7.5g),可获得稳定的有色胶体,也可采用Ⅰ型纳氏试剂(KI含量为7.0g)、在中和硼酸后再多加2mLNaOH(1mol/L),也可获得稳定的有色胶体。  相似文献   

5.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富含还原性物质的氨氮水样时,还原性物质会消耗次溴酸盐氧化剂使得氨氮的转化率变低,从而导致测定结果偏低,单一的提高次溴酸盐用量效果并不明显。考察了双氧水、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三种氧化剂对氨氮测定的影响;并对最佳氧化剂添加量进行了分析;对比了添加重铬酸钾后,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与纳氏试剂法测定12个不同类型水样和3个质控样的相对误差(RE%),并用SPASS软件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饱和重铬酸钾为最佳氧化剂;最佳添加量为0.1mL;添加重铬酸钾后,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与纳氏试剂法相对误差最小,相对误差(RE%)从1.7%~86.2%下降至0.64%~16.2%;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为:t=1.956,P=0.071 0.05,纳氏试剂法和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加抗干扰剂)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因此,重铬酸钾可作为《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 195-2005)测定含有还原性物质水样中氨氮的一种有效抗干扰剂。  相似文献   

6.
硼酸吸收液对含氨样品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用硫酸溶液吸收馏出液,对测定结果无影响;若用硼酸作吸收液,特别是微量测定,要将pH值调至10.0±0.5,才能达到溶液显色反应所要求的碱度,确保测定的精密度和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牟文  孙卫平 《四川环境》1997,16(2):18-20
本文对氨电极测定空气中氨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其平均变异系数为47%;平均回收率为998%,测定结果与纳氏试剂比色法无显著性差异,该方法适用于空气中氨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污水中氨氮含量,为了消除干扰物质对测定的影响,需根据水体受污染程度,对水样通过絮凝沉淀法或蒸馏法进行预处理.本文通过试验论证了即使对较清洁的水,也以蒸馏法预处理为佳,蒸馏法预处理后的测定值更接近真值.  相似文献   

9.
陈蕾  张益民  袁静  彭涛 《四川环境》2010,29(3):43-45
对经典的土壤全氮量测定方法进行改进,采用修正的凯氏法消煮-凯氏定氮仪蒸馏-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比色测定土壤全氮量,测定含氮量为0.2~0.8g/kg土壤样品时,RSD为3.72%~8.67%,加标回收率为85.7%~98.7%,方法检出限为0.0125g/kg,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纳氏试剂法测定废水中氨氮含量,其不确定度来源于标准曲线、取样体积和样品的重复测定,通过对测定过程涉及到的标准储备液、标准曲线绘制、标准曲线拟合、取样体积、移液管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产生的不确定度,进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废水中氨氮不确定度的评定,能够准确反映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的所有来源。  相似文献   

11.
纳氏试剂光度法是污水中氨氮测定广泛采用的方法,文章通过实验分析讨论实验室环境、水样预处理、酒石酸钾钠和显色温度、显色时间、pH值等实验条件对氨氮测定精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善实验室环境,在2025℃、显色15min、显色后pH值为13的条件下,用滤膜代替滤纸,向酒石酸钾钠中加入NaOH煮沸浓缩定容能显著提高氨氮测定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氨氮的国标推荐方法 HJ/T 195—2005《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进行了改进实验,提出用氨氮标准使用液绘制标准曲线更客观,验证了国标方法改进后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0.61%)满足实验室质控要求;通过对氨氮传统人工监测方法纳氏试剂法和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的比较,认为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适用于油田废水氨氮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废水中的氨氮,对其工作曲线、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以及加标回收率进行了实验,测得该生活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浓度分别为1.176,0.181mg/L,7次重复测定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448%,0.674%。在两种实际样品中分别加入0.5mg/L的标准浓度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测试,回收率分别为99.54%,99.58%。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简便、快捷、易操作、准确度及精密度良好。与纳氏试剂法相比较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定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简讯     
六月二十七日,风和日丽,省环保局纳家山绿化基地充满着节日的气氛,全省政协委员及工作人员300多人云集在昔日荒山秃岭,今日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纳家山,视察纳家山绿化工作.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纳滤膜(NF90)过滤自配含砷水,研究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纳滤膜对水中砷去除效果的影响。本实验探讨膜进水浓度、水的pH值、膜进水温度、操作压力、水中天然有机物浓度等对膜除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对水中五价砷(As(Ⅴ))的去除率很高,最高去除率能达到99%,在实验的前2.5个小时内,砷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但是,纳滤膜除砷效率随着时间变化,去除率会降低。不同的操作条件对纳滤膜除砷的影响很大,研究不同条件的影响对应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纳滤膜分离技术在安全饮用水保障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旭东  王磊 《四川环境》2005,24(4):26-28,39
纳滤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制备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保障安全饮用水生产的有效方法。本文详细综述了国内外纳滤膜技术在饮用水生产中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纳滤膜对地表水或地下水中存在的各种无机、有机污染物的分离特性。  相似文献   

17.
测定挥发酚的4—AAP 法是迄今为止用的比较多选择性高而又稳定的比色分析法。在萃取比色法中,要求试剂空白,氯仿的参比吸光度应在0.10以下,经多次试验,认为4—AAP 的纯度是影响吸光度的主要因素。通过用氯仿萃取4—AAP 试剂,萃取后的4—AAP 试剂性能稳定,能保持较长时间,用提纯后的4—AAP 试剂参加1988年自治区监测站的质控考核测得值与保证值相符,而且快速、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8.
张晗  董秉直 《四川环境》2011,30(3):104-108
如何有效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医药活性化合物等有机微污染物的研究逐渐增加,其中,纳滤膜由于其较高的去除率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纳滤膜去除这些物质的分离机理较为复杂,有时并不明确,给实验带来较大困难。文章总结了纳滤膜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医药活性化合物的典型应用及其三种分离机理——筛分作用、电荷作用、吸附作用,并对去除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加以总结。为今后纳滤膜去除内分泌干扰物/医药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无菌条件下研究了伯克氏菌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初生幼苗耐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伯克氏菌D54能在含500mg·L^-1Cd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显示出极强的耐镉能力。在50 mg·L^-1的镉胁迫下,接种伯克氏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萌发率,但在其他镉处理下,接种伯克氏菌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接种伯克氏菌对水稻种子的发芽指数没有影响,但在10 mg·L^-1Cd处理下,接种伯克氏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活力指数和初生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总数和耐性系数。接种伯克氏菌对初生幼苗的芽鲜重无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根鲜重。在50 mg·L^-1和100 mg·L^-1的高浓度镉处理下,接种伯克氏菌对根系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HACH公司制造的COD测定仪,使用方便,但试剂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我们经过反复试验,开发出仍适用于该仪器的替代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