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石油开采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面积的采区环境污染,严重降低了生态环境质量.为探索石油开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石油开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综合评价现状的分析,精选指标构建了石油开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调查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值,并构建了石油开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择胜利油田某采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的应用研究,对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从衡水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出发,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为框架确定该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构建了衡水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对其近9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未来10年生态环境质量作出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02 ~ 2020年的衡水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论文针对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从白然、社会、经济的角度,选取了20个单项指标,构建了大连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模型。并对大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定量地对大连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MapInfo软件生成大连市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图。结论为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中心城区、长海县生态环境质量为优,金州区、旅顺口区、瓦房店市、庄河市为良,普兰店市为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依据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适宜度模型,对滨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现状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综合指数为Ⅰ级,近五年波动提升趋势明显;但各指标发展不平衡,适宜度指数差异明显.针对生态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措施,提出相应意见及建议,从而为滨州及同类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于人类的生存,因而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评价环境质量必须有一个充分而全面和可靠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生态环境自身的复杂性,从而在不同的条件下,其环境质量就会有所不同。本文就资源型小城镇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一个初步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可为资源型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介绍了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方法步骤以及评价等级标准的制定,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等级划分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数量评价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了客观准确的评价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提出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复合模型,并以安徽省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为例,根据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资料,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明显的污染,并且各区域污染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芜湖市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优劣的关联序依次为:南陵县、芜湖县、繁昌县和城市郊区。   相似文献   

8.
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确定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介绍了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方法步骤以及评价等级标准的制订,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等级划分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数据评价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对欧式距离模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对矿山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以环境指标为轴,以Ⅰ等级环境质量水平为原点,结合不同因子权重求出待评价对象的变权欧氏距离。通过对某金属矿山生态环境进行监测,用变权欧氏距离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可知月恢复治理/破坏土地面积这一指标对环境影响最大,并得出了环境质量等级以及具体细化数值。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变权欧氏距离可以得出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和具体等级数值,能够精确地反映出矿山生态环境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东北黑土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及时快速地监测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状况,以拜泉县为例,选取1985年、1996年、2006年和2015年Landsat影像,反演得到能反映生态环境的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依据RSEI(遥感生态指数)对拜泉县1985—2015年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85—2015年拜泉县RSEI从0.645增至0.851,增幅为31.94%,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地区面积高于退化区域面积,总体上生态质量向好的方向发展;拜泉县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由3.78升至4.87,各乡镇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从空间分布来看,西南部和南部乡镇的变幅大于北部,中部基本保持不变,水土流失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的指标均为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标;绿度逐渐成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正向作用的重要指标,说明植树造林等生态治理措施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主导作用.研究显示,RSEI能够综合刻画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质量,同时拜泉县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不断改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本文以聊城经济开发区蒋官屯小城镇建设项目为例,结合小城镇建设项目的特点,就小城镇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从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重点、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外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分析、生态及社会环境影响分析、公众参与、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应特别关注的环境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小城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山区小城镇的生态化建设在中国山区的城镇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株洲市炎陵县山区小城镇生态化建设是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结合山区城镇特有的地形和生态特征,以株洲市炎陵县下村乡为例,尝试从生态城镇的三个结构构成部分: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山区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挖掘的发展优势,提出相应的山区城镇建设策略,来探讨山区小城镇生态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熵权模糊物元的辽宁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影响着辽宁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辽宁省生态环境的特点,选取18项指标,构建辽宁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划分各评价指标的等级。从近15年中选取8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熵权模糊物元模型,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并应用加权欧式距离对这8年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水平做出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可知:辽宁省近15年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从“一般”转变为“较好”,整体水平提高。结果与辽宁省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熵权模糊物元模型在评价问题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最后为辽宁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生态水位、地下水水质和地下水水源地是地下水环境的关键敏感属性,而现有关于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研究多侧重于污染风险评价,常忽视地下水生态水位作为环境要素综合风险的重要性.为突破以往地下水风险评价中以污染要素为主的现状,在区域尺度针对地下水污染及地下水水位变化导致地下水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失衡等问题,提出以地下水生态水位、地下水水质和地下水水源地作为风险受体,综合研究地下水系统对地下水风险源的暴露途径及响应关系,采用地下水防污性能指数指征地下水环境的空间差异性,构建了基于“生态水位-水质-水源地”协同作用的GERRM模型(地下水环境相对风险模型,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relative risk model),定量描述地下水污染和地下水水位突变耦合的地下水环境风险,并将建立的方法在下辽河平原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①Ⅳ、Ⅴ级风险区主要位于化工企业、危险废物填埋场周围一定范围区域及沈阳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和生态水位敏感性较高区,面积为2 107.33 km2,占总面积的8.93%.②Ⅰ、Ⅱ级风险区主要为农田种植区、林地种植区和农业城镇建设区,面积为17 704.51 km2,占总面积的75.01%.研究显示,GERRM模型适用于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下辽河平原区化工企业、危废填埋场周围一定范围区域以及沈阳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相对风险最高,需采取相应的管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利用环境容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目前全国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已经逐步实施了污染物总量控制,但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却仍然是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浓度控制法,即首先预测出拟建工程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物浓度贡献,然后与评价标准比对,如果超出了评价标准,就将污染浓度削减到评价标准之下即可。显然,这是不符合总量控制原则的。为此笔者提出了利用环境容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经验证该评价方法,既符合总量控制又具有简单易行、操作性强、准确可靠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我国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情况以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方法及应用,指出了现有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立足于土壤、水、气、生物等系统环境,提出了江苏省生态建设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17.
抚仙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抚仙湖流域近20a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人均GDP增长了近20倍,人口密度比重增长6.9个百分点,城镇用地比重增加1.6个百分点,耕地比重减少了1.41个百分点,化肥用量增加了近1倍。揭示出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区域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抚仙湖面临极大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生态文明社会,应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将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进行融入与结合。在思考当前中国大学生生态价值观,以及全面提高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分析环保观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和环保观念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的详细过程,结合过程主要包括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环保参与度、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生态主题活动的质量、塑造优秀的校园生态环境、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以及塑造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环境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必由之路,但小城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扬州市近几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文章从自然、经济、社会的角度,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2007年-2011年的扬州市生态质量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扬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级值由3.360 8增长到4.738 7,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也由"一般"变为"良好",总体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通过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了比较切合实际的结果,可以为其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