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絮凝技术处理镀铜废水中,研究了溶液的pH值、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电解时间、以及Cu2+的初始浓度等因素时电絮凝技术对镀铜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6.5~8、极板间距为50mm、电流密度60mA/cm2、电解时间为80 min反应条件下,电絮凝法净化低浓度镀铜废水效果较好,可以使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率达99.7%以上,COD的去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三维电极处理腈纶聚合废水的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填充粒状活性炭的三维电极处理腈纶聚合废水,考察实验条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废水处理前后可生化性的变化.阳极为Ti/SnO2-Sb2O3网状极板,阴极为网状钛电极,分别考察了停留时间、 电解电压、 pH值、 曝气量对废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电压和pH值对废水有机物的去除率影响较大,在最优实验条件:电解电压为15V,pH值为3,曝气量400 mL/min的条件下电解120 min,腈纶聚合废水的COD、 TOC和丙烯腈的去除率分别为32.59%、 22.17%和89.70%,并且经过电解处理,废水BOD5/COD值从0.02上升至0.42,可生化性显著提高,为生物处理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氯化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含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的兰炭废水,考查了NaCl添加量、外加电压、初始pH值等对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电化学氧化过程及污染物氧化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随着NaCl添加量、外加电压及电解时间的增加,废水中COD与NH3-N去除率逐渐增大.在NaCl添加量为60g/L、电压6V、极板间距10mm、废水初始pH值不变、电解时间3h的条件下,兰炭废水中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84.31%和95.77%,远高于不添加NaCl时的41.18%和34.10%.废水中COD和氨氮的降解主要归因于间接氧化,阳极反应产生的Cl2水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ClO-.电解过程中大部分NH3-N在ClO-的作用下转化为N2,而小部分以含氮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兰炭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以酚类物质为主,电化学处理后其含量大幅降低,部分会转化为醚类或者烷烃类物质.  相似文献   

4.
电解法处理活性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某化工厂活性染料生产废水高CODCr值、高浓度、高色度、高盐分、成分复杂、有毒有害物质多、可生化性差。实验确定了废水经AS剂絮凝和电解预处理的研究方案。主要考察了电极极板材料、电解pH值、电解电压大小、电解时间和电极极板间距对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 ,从而确定了最佳电解条件 :采用石墨板电极 ,pH =3,电解电压 6 5V ,电解时间 5 0min ,电极极板间距 5cm。最佳条件下经放大实验 ,发现CODCr去除率高达 70 %以上。  相似文献   

5.
铁碳微电解预处理ABS凝聚干燥工段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铁碳微电解系统对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凝聚干燥工段废水进行预处理,重点研究了不同进水pH值对铁碳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影响.为了研究铁碳微电解系统分解转化有毒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物的电化学作用,分别建立了活性炭对照实验和铁对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进水pH值条件下,微电解处理后出水的TOC去除率均在40%~60%之间;微电解能够分解转化废水中的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使废水的BOD5/COD值由0.32提高到0.6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在进水pH值为4.0的条件下,微电解处理出水的BOD5/COD值高达0.71,且进水pH值为4.0的条件下微电解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转化效率最高.因此,铁碳微电解系统的最佳进水pH值为4.0.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絮凝法处理PVC化工废水,研究了极板材料、原水pH值、反应时间、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絮凝法去除PVC化工废水中的浊度和COD时,在使用铝合金极板,pH值为8.0,电流密度为30 mA/cm2,极板间距为1.5 cm,反应20 min后出水浊度≤5NUT,COD≤60 mg/L。优于传统药剂絮凝对浊度和COD的去除率。电絮凝处理PVC化工废水的机理包括电絮凝、电化学氧化还原及电气浮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絮凝-电化学氧化协同工艺处理兰炭废水,探究了反应过程中絮凝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值、外加电压以及Na Cl添加量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去除的影响及絮凝-电化学氧化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和外加电压的增加,兰炭废水中COD和NH3-N的去除率逐渐升高.当PAFC投加量为50g/L、电压6V、反应时间4h,初始pH=9,NaCl添加量30g/L时,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82.37%和100%,更换极板进行二次电解COD去除率可达100%.兰炭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是苯酚类、醇类和酰胺类物质,处理后酚类物质含量大幅减少,酮类、醇类和酸类物质相对占比有所增加.絮凝-电化学氧化过程中,PAFC既是絮凝剂又是Cl-的提供者,其水解产生的Cl-与Na Cl引入的Cl-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定向迁移.阳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有效氯(Cl2/ClO-)将兰炭...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实验利用电化学氧化法法除垃圾渗滤液中部分难降解有机物,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条件。系统考察了温度、极板间距、氧离子浓度、pH值等因素对电化学处理垃圾渗滤液效果的影响,并通过GC-MS分析,探讨渗滤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包括渗滤液中典型有毒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电化学氧化结果。结果表明:温度升高,COD和NH2-N的去除率均提高;极板间距太大或太小都会降低去除效果,极板间距10mm,处理效果较好,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86%和100%;随着渗滤液中Cl^-浓度的增加,COD去除率明显提高,同时高浓度Cl^-和较高的电流密度对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有相当强的协同作用效应,可以明显提高处理效果;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条件下的电化学反应都不利于对COD、NH3-N的去除;在添加Cl^-4000mg/L,极板间距为10mm,电流密度为15A/dm^2,pH为8,初始温度为50℃的条件下,经4h的电化学氧化,COD、氨氮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88%、100%和98%,苯酚的去除率为82%,电流效率可达84%以上。可见电化学氧化法不仅可有效的去除COD、氨氮、色度,而且对有毒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苯酚等)有很好的去除作用,采用电化学氧化作为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的前处理,可大大改善后续生物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硅酸铝铁(PSAF)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混凝预处理后,再用电解法对其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电解时间、废水pH值和电解电压等因素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量为5mL/L、电解时间为40min、pH值为4.0、电解电压为4.0V时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最好,其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2.6%和93.8%,COD和色度均已达了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中渗滤液二级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电絮凝和化学混凝深度处理焦化生化外排水,研究了化学混凝pH、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助凝剂、反应时间和静置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以及电絮凝pH、电解质、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和电解电压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8,混凝剂投加量为0.3mL/L,反应6min后静置3min,化学混凝对COD去除率最高为32.9%;pH为8,极板距为3cm,电流密度为7mA/cm2,电絮凝对COD去除率最高为41.6%。  相似文献   

11.
硫化染料回收再利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染废水具有硫化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大、成分复杂等特点,为难处理的工业废水。试验从回收印染废水中的有用物质硫化染料的角度出发,通过混凝沉定法使染料与水分离达到回收再利用的目的。结果表明,浓硫酸的用量为1mL/L,其回收率达到91.3%,回收后的染料染色率达98.2%。回收后的废水经进行一步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印染废水由于色度高,处理难度较大.通过生化处理的印染废水,仍然具有一定的色度.本研究使用混凝剂和Fenton试剂对膜生物反应器(MBR)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分别考察了混凝沉淀法和Fenton试剂法中加药比、投药量、pH值及反应时间对印染废水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Fenton试剂法效果明显优于混凝沉淀法,色度去除率达到92%.Fenton试剂法的最优参数如下:加药摩尔比(双氧水:硫酸亚铁)为1:3.1,投药量为500 mL膜出水投加10 mL浓度为10 g/L的FeSO4+0.126 mL浓度为30%的H2O2,pH值为4.45,反应时间为5 min.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二氧化锰对罗丹明B、萘酚绿B、酸性络兰K等染料在不同pH值、温度、吸附时间、药品投加量等单因素条件下的脱色效果,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染料废水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各种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影响脱色率的主次因素次序为pH值〉药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同时通过对紫外光谱的研究.分析出二氧化锰对染料废水的基本脱色机理。印染废水是一类针对于生物降解的特殊有机废水,处理量大,治理困难,且多数染料为三致物质。对于控制废水的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开发和研究新型废水处理药剂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4.
磁流体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的排放给人类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印染废水,因此寻求有效的处理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种新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应用磁流体来处理印染废水,分别研究了Fe3O4磁流体在不同条件(如pH值、表面活性剂的投加量、搅拌时间、温度等)下,对降低印染废水的COD和色度两个方面的影响。实验表明当pH=11,表面活性剂量是亚铁量的0.16倍,磁流体与废水的比大于1:10时COD降低最多,脱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缺氧-好氧-亚滤-富氧生物炭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采用缺氧 好氧 亚滤 富氧生物炭工艺对上海某漂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进行技改的情况。处理量2 5 0 0m3 d ,进水CODCr6 0 0~ 12 0 0mg L、色度 30 0~ 6 0 0倍、pH 11~ 13。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结果说明了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 ,对难生化的印染废水处理及老工艺工程改造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聚硅酸硫酸铝制备及在染色废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硫酸铝制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制备出性能稳定,效果良好的产品。用该产品对染色废水进行处理试验,并同其它常用无机絮凝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聚硅酸硫酸铝对染色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是性能优良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相似文献   

17.
催化铁内电解-生化法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纺织印染废水水质变化大、色度高,直接生物处理难度大.采用催化铁内电解法对浙江某地区的印染废水进行预处理,有效地去除了对生物有抑制的有机物,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CODCr去除率达到85%;过去难以解决的色度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可去除废水色度90%以上.另外,简要探讨了金属粒径,pH,温度等因素对去除有机物的影响.近40 d的连续流试验证明,内电解-生化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工艺设备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等特点,是处理印染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富集法从印染厂的废水及污泥中分离出混和菌株,经培养后用于印染废水的脱色处理,在厌氧条件下有明显的脱色效果。其最佳条件为尿素0 45g/L、酵母膏0 25g/l、温度30℃、pH7、接种量1 25%。用活性炭作为脱色菌固定化的载体,在流速为6mL/min时,平均脱色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VUV/US耦合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尾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真空紫外(VUV)/高频超声(US)耦合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尾水,以TOC和UV254为污染物指标,比较了不同功率下VUV、US和VUV/US降解印染废水尾水的效果,以确定VUV/US的最佳功率组合;通过批式实验,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初始pH值对VUV/US降解印染废水尾水效能的影响规律,解释了VUV/US对TOC和UV254的降解动力学.通过分析降解产物,揭示了VUV/US对印染废水尾水中残余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VUV/US的最佳功率组合为VUV16W、US100W,VUV/US处理印染废水尾水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UV和US的情况,存在着协同增效作用,反应120 min后VUV/US对TOC及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7.68%和93.03%.反应温度、初值pH值对VUV/US处理效果的影响较小.VUV/US降解TOC和UV254的反应动力学分别符合表观二级动力学模型和表观一级动力学模型.VUV/US过程是VUV直接光解、超声空化气泡内的热裂解和羟基自由基的氧化等协同作用,印染废水尾水中以苯系物为代表的难降解物主要通过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去除.  相似文献   

20.
采用铁炭微电解法+A/O工艺对染料废水进行处理,对影响铁炭微电解处理效率的各种因素及MO工艺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法预处理染料废水的最佳初始pH值为3,最佳混凝pH值为7.5,最佳铁炭比为1:1.1,适宜的反应时间为30min,BODs/COD比值由0.19提高到0.37;生物反应池内pH值为6.5~7,水温35-40℃,厌氧段水力停留时间8h,好氧段水力停留时间20h。整套工艺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和95%,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