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溢油海水环境化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海上溢油风化过程的研究是预测海上溢油归宿和影响的重要基础。溢油指示物(或指标)对溢油鉴别而言,就是如何选择那些能表征溢油图谱指纹的数据处理信息点,以便于准确地辨别溢油来源,气相色谱法(GC-FID)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文中从溢油指示物和海水环境化学指标的角度对溢油海水环境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溢油的指示物和海水环境化学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由“大庆50”溢油事故论宁波港溢油应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品 《交通环保》2000,21(4):32-35
以介绍1999年10地宁波港发生的“大庆50”轮碰撞溢油事故及油污清除行动为基础,分析了宁波港溢油应争反应能力及存在的问题。意图通过溢油应刀事件的实践分析、讨论和总结,达到完善了宁波港溢油应急反应体系、提高宁波港溢油应急反应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世界及我国发生多次海上溢油事故,在处理海上溢油事故过程中,学习、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技术和经验。但是对海上冰区溢油应急处置研究较少,而我国北方海域在冰区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较高。冰区溢油的扩散与漂移和一般海上溢油有着众多不同之处,从而影响溢油的有效围控与回收。冰区溢油处于海面上的原油受水温的影响多为固态,扩散较为缓慢。溢油的漂移与冰区的特征有着重要关系。在浮冰区域,溢油会随浮冰一起漂移而不会与浮冰区域相分离,在大面积块状厚冰区域,溢油进入冰层下部后,扩散与漂移较为复杂,不利于溢油的围控与回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庞大的能源需求促使了我国海上石油运输业和开采业的井喷式发展,也加剧了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一次严重的溢油事故往往会给海洋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给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开展海上溢油行为与归宿数值预测技术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海上溢油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海上溢油行为与归宿数值预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包括溢油物理扩展模型、溢油漂移与扩散模型、溢油风化模型以及溢油预测模型系统,为未来海上溢油应急响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初步给出了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的总体框架,并介绍了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溢油信息收集子系统、溢油模拟子系统、环境与资源信息数据库、溢油应急指挥中心、溢油应急处理子系统。该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具有功能综合、结合GIS和RS、决策支持等特点,可为建立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如箱 《交通环保》2000,21(4):15-17
在溢油模型模拟溢油扩散、漂移的轨迹及其归宿的基础上提出溢油反向运算既反推的发展设想,扩展其功能,增加其应用,形成完整的溢油模型,并将该溢油模型运用于海事管理工作中,为海事管理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7.
有冰海区溢油清理技术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有冰海区溢油行为的特点,中国海水监测、海冰数字预报和冰区溢油监测、溢油行为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介绍了有冰海区溢油的清除技术,并提出今后有冰海区溢油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Visual Basic6.0将“3S”和GSM有机集成中的关键技术以及系统实现的溢油面积、溢油量的计算,接收定位,溢油定位连续动态显示,信息查询,联机之间、控制中心与应急单位互相预警等功能。该系统不但为溢油应急提供指导,同时也为溢油事故的仲裁和索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5日,秦皇岛海域溢油应急反应联席会议暨《秦皇岛海域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发布会在石家庄市召开,发布了《秦皇岛海域船舶溢油应急计划》。  相似文献   

10.
海上溢油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根据溢油扩展的动力学过程,对溢油处理方法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并对不同类型溢油分散剂的性能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1.
肼与苯肼对斑马鱼胚胎和仔鱼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际新推出的鱼类长效应测定技术对水中肼与苯肼的毒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胼对鱼类具有很大毒性,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影响,最低影响浓度(LOEC)为0.049mg/L,无影响浓度(NOEC)为0.0245mg/L,对仔鱼存活的最低影响浓度为0.0035mg/L,无影响浓度为0.00175mg/L。苯肼的毒性比肼大,对斑马鱼鱼卵孵化的LOEC为0.0078mg/L,NOEC为0.0039mg/L,对仔鱼生存的LOEC为0.00098mg/L,NOEC为0.00049mg/L.结果表明,仔鱼比鱼卵对肼及苯肼的毒性更敏感.笔者认为斑马鱼胚胎和仔鱼毒性实验方法是一个能反映毒物对鱼类长期毒性效应的快速实验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对污泥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及条件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中多环芳烃中的萘、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在 800℃温度条件下的去除率分别为66.28%,73.7%,100%,30.7%和100%;多氯联苯在300~400℃之间含量急剧减少,1000℃时其单体PCB28、PCB52、PCB101、PCB118、PCB153、PCB138和PCB180的去除率分别为89.35%、90.66%、89.43%、93.97%、99.1%、84.7%和95.22%. 2种物质迁移规律与处理体系温度变化直接相关,2种物质从污泥中转化释放的温度条件分别为:多环芳烃300~750℃(90%以上),多氯联苯350~900℃(85%以上).处理过程中2种污染物的不同单体间存在复杂的转化反应.  相似文献   

13.
依据我国《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制定技术指南》(HJ 837—2017),通过对萘的非致癌毒性效应及第二、三和四营养级的生物累积系数分析,推导了同时饮水和消费水产品以及仅消费水产品的萘污染物人体健康水质基准.研究结果显示,第二、三和四营养级的最终营养级生物累积系数分别为248,533,406L/kg,同时饮水和消费水产品的萘的人体健康水质基准为16.6μg/L,仅消费水产品的萘的人体健康水质基准为18.9μg/L.  相似文献   

14.
2003-2007年广州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近年发展的用于定量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模型基础上,定量研究了广州市2003年-2007年五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规律和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五年间广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2003年1.701 6 ha,2004年1.930 9 ha,2005年2.039 3 ha,2006年2.095 8 ha,2007年2.247 1 ha;人均生态承载力依次为2003年0.263 2ha,2004年0.259 1 ha,2005年0.253 9 ha,2006年0.238 7 ha,2007年0.216 2 ha;生态赤字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03年的1.438 4 ha上升到2007年的2.030 9 ha,根据计算得到的广州市生态赤字的现状值,分析了生态赤字的成因,为广州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承载力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支持体系中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化学品环境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支持体系的构建原则及基本内容。着重论述了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支持体系中化学品测试标准、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标准、新化学物质危害评估标准、现有化学物质风险评价标准和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等5个重要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意义、作用、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结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研究的进展,提出了持续性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Wastewater stabilization ponds generate low cost by-products that are useful for agriculture. The utilization of these by-products for soil amendment and as a source of nutrients for plants requires a high level of sanita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 to maintain acceptable levels of soil, water and air quality. In this study, two aquacultur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recirculating system and a floating plant bed system were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rrigation water in local communities with low income. In both systems the grass species Lolium perenne Lam was used as a plant biofilter while vegetable specie Amaranthus virid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and the suitability of the phyto-treated water for irrig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harmful material removal rate for recirculating system was 88.9% for TAN (total ammonia nitrogen), 90% for NO2--N, 64.8% for NO3--N while for floating plant bed system 82.7% for TAN, 82% for NO2--N and 60.5% for NO3--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fficiency of waste element removal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revealed that both systems performed well, however, plant growth was not robust for floating plant bed system while recirculating system is energy consuming. Although both systems did not attain sufficient levels of TN (total nitrogen) and TP (total phosphorus) load reduction, the treatment with L. perenne remarkably improved the irrigation water quality. A. viridis plants irrigated with the phyto-treated discharge water had lesser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their tissues compared to those irrigated with untreated discharge. The control plants irrigated with untreated discharge were also found to be highly lignified with few stems and small leaves.  相似文献   

17.
气溶胶中烃类有机物居里点热解析-GC/MS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居里点热解析(CPP)-GC/MS联用法对气溶胶中有机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445℃箔片并保持60s加热、GC-MS 30psi脉冲无分流进样的条件下,目标化合物的分析达到了最佳效果.新建立的CPP-GC/MS联用分析方法中,C16~C26烷烃的检测限为0.04~0.08ng,C27~C34烷烃的检测限为0.1~0.5ng,PAHs的检测限为0.01~0.1ng,藿烷类物质的检测限为0.08ng.标准物质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20.6%,PM2.5样品的RSD在3.6%~21.3%,70%的目标化合物的工作曲线的线性(R2)在0.99以上.实验表明,CPP-GC/MS联用的方法能较好地替代传统的溶剂提取法来分析气溶胶中的烃类有机物,尤其是可用于分析颗粒物负载量很小的样品,如多级采样器采集的气溶胶粒径分布样品.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黄河故道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山东省黄河故道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六六六、滴滴涕等难降解农药和有机质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重金属元素的纵向分布、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背景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Cu、Pb、Zn、Cr、Hg、As、Co、V、Mn、Cd和Ni的背景值含量分别为13.46、16.23、42.31、30.97、0.090、3.90、8.01、36.42、426.83、0.063和18.71mg·kg-1,有机质含量为0.74%,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60%,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11种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其中10种重金属元素(Hg除外)土壤背景值低于全国水平、山东省及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元素Hg在表层土壤存在富集现象, Cd有向下层迁移的趋势;元素Hg、Cd和有机质在0~20cm和20~40cm土层呈显著差异,其它元素无显著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背景值无显著差异;有机质与Cu、As、Mn、Pb、Zn、Cr、Co、Ni等元素有极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河流污染治理任务路线图制定方法及其在海河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河流水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要求,参考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原则和一般步骤,吸纳制定重要领域科技路线图的系统方法,从需求分析、任务布局、特征目标界定、实施阶段和技术重点等方面,建立了制定河流治理路线图的一般方法,并在海河流域开展应用研究,分析了海河流域河流水污染治理的问题和需求、确定了治理的战略任务,确立了水污染治理的特征目标,提出了海河流域河流水污染治理的路线图,为流域河流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前瞻性的战略指导和支撑.  相似文献   

20.
湿地泥沙环境动态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Ⅰ)理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类比相邻学科近年来发展的水体快速生物评估的思想,根据湿地泥沙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湿地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湿地(泥沙)沉积物环境动态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湿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评价,其最大特色是可以对那些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快速的动态评估。快速评估的目的在于加速环境质量评估过程,同时促进后续的管理决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