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技术的CBR-MADM两步筛选法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时,需要在历史案例库和处置技术库的基础上通过筛选模型筛选出最适宜的应急处置技术.其中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是构建技术筛选模型的首要因素,目前尚无较为满意的解决方案.本文结合案例推理技术(CBR)和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模型(MADM)的优势,建立了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技术的CBR-MADM两步筛选法模型:第1步,先利用基于熵权G1法的CBR推理从案例库中匹配案例,再从相似度最高的几个案例中提取应急处置技术作为备选技术;第2步,利用MADM对备选技术进行筛选和决策.CBR-MADM两步筛选法既充分利用了历史处置经验,又极大地提高了应急处置技术的筛选速度和效率.将该方法应用于2012年底山西长治浊漳河苯胺泄漏污染事件中,成功筛选出“投加混凝剂-活性炭坝拦截”技术,同实际情况吻合,验证了其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事故频发,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危害。通过基于案例推理的结构化层次存储和搜索技术,构建应用管理案例库,通过快速搜索查找匹配历史案例,可为决策者提供相对优化的解决方案工具。探讨了基于案例推理检索技术的信息数据库的实现途径,研究了案例库内容,进行了结构设计和系统开发,建立了基于Web技术的环境污染事故案例检索查询系统,收集整理500余件事故案例系统采用最近相邻法在案例库中检索相似案例,具有检索、修正和学习,以及统计分析等功能,可为新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源地突发水污染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留水量需求估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紧急情况下的水资源非常规需求不可避免,要求配置适当的应急预留水量。应急预留水量需求估测是其优化配置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应急预留水量需求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风险分析的案例推理技术与定额法相结合的应急预留水量需求估测方法:根据故障树法分析水源地突发水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爆发的18条风险路径,以此作为案例推理特征属性,得出当前水源地突发水污染可能导致的供水中断时间,结合定额标准估测应急预留水量需求量。最后,以辽宁省大伙房水源地为案例说明应急预留水量估测方法的应用过程。该方法可以为今后应急预留水量的配置、储备等提供依据和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4.
突发水污染应急响应过程最为关键的需求是"应急处置",决策者需要快速准确地选择适宜的应急处置技术,制定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技术预案编制过程中只能依据典型污染情景提出应急处置工程实施操作路线,不可能穷尽所有可能情景,因此,有必要依据具体污染情景或工况动态生成处置技术方案.本研究将应急处置技术预案(方案)拆分为"案例-技术-材料"3个模块,系统地提出"相似历史案例筛选、应急处置技术筛选、应急处置材料筛选"三步筛选模式及决策模型,开发软件平台用于智能生成应急处置技术预案或方案.以2011年浙江建德新安江苯酚污染事件为案例进行验证分析,快速生成了基于吸附技术与混凝技术的处置方案.结果表明,该三步筛选框架、模型群组及决策支持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极大地提高了水污染应急处置技术筛选的效率和科学性,可为响应者实施突发水污染应急处置工程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在方法学上丰富了响应阶段的应急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5.
预警管理是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途径,找出影响预警管理的关键因素能够帮助政府部门提高预警管控的能力,从而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基于社会燃烧理论阐释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理,分析得出群体性事件预警管理能力主要受到诱发因素和政府预控能力两个维度中多个变量的影响,并通过对这些变量间内在关系的分析,构建了群体性事件预警管理的超网络模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解析各变量在超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采用程度中心性方法找出其中的重要节点变量。结果表明:当前群体性事件预警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是拓宽利益诉求渠道、有效管理舆情导向和提高应急部门的机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态势,审视发现政府有时缺乏道德担当容易导致危机失控。只有政府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政府"公民性",才能以此为支点撬动数量庞大的公民群体也积极投身于公民道德建设中,使公民的"政府性"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的共同治理水平。本文以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例,基于政府的"公民性"和公民的"政府性"及二者辩证关系,提出尊重民意创新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思路,即增进官民互信,实现政府的"公民性"和公民的"政府性"的和谐统一是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切入点。首先,发挥环境群体性事件在评价公共政策中的反馈器作用;其次,发挥环境群体性事件在分析社会矛盾中的切入点作用;再者,发挥环境群体性事件在考量社会稳定的晴雨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民航业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效能,以航空器飞行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情景构建理论与方法,研究了情景要素、应急任务内容以及绩效评估策略。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重大飞行事故调查报告、数据和资料,运用案例研究、分类、统计、筛选等方法,确定情景中包括的要素和事件链;分析我国民航业在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情景-应对"方法,构建了面向航空器飞行事故的"情景-任务-绩效"应急模型;随后通过案例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示范验证,结果表明各单位共享"情景"使得应急行动更加协调,"任务"覆盖应急处置能力的关键点,"绩效"评估反映应急的成本和效益状况。该模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为民航应急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总结群体性事件评价指标体系及对典型PX项目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环境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存在PX项目地区爆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问卷调查、利益相关方访谈及网络舆情收集分析的方式,对政府公共政策、应对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给出了对策建议,从而为政府预防、研判和应对PX项目环境群体性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评估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应急能力水平,促进企业应急体系建设。在统筹考虑指标因素关联性、评价过程模糊随机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测量-云模型(M-CM)的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方法(即简称M-CM方法)。首先,界定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内涵,建立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测量模型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云模型算法得到标准云和指标云参数;最后,通过云发生器绘制综合评价云图,结合云相似度确定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应急能力评价等级。应用M-CM方法对某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应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应急能力评价等级为较高,该评价结果与企业实际安全检查报告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M-CM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突发环境群体性事件处于高发态势,事件成因复杂,如何应对突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保障环境安全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本文针对当地的一起突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功调处,对事件的由来、处置进行了介绍,对造成该事件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预防该类突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几点警示,以供同类事件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