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2019年珠三角地区臭氧污染趋势   总被引:12,自引:21,他引:12  
研究基于2006~2019年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Sen斜率法等统计方法计算了珠三角不同区域臭氧年际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①2006~2019年珠三角平均臭氧浓度上升趋势显著(P<0.05),平均增长速率为0.80 μg·(m3·a)-1.2016年之后,臭氧平均增长速率为2.08 μg·(m3·a)-1,臭氧浓度增速加快.②珠三角臭氧浓度变化趋势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差异.中部地区臭氧年均浓度增加趋势显著,外围区域臭氧增加趋势不显著;臭氧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他季节变化趋势不显著.③珠三角臭氧变化趋势是由前体物和气象条件共同造成的,特别与NOx的浓度变化密切相关.2006~2019年珠三角中部区域NO2浓度明显下降,滴定效应减弱导致臭氧浓度增加;边缘地区NO2浓度变化较小,臭氧浓度未发生明显的改变.④随着前体物浓度的变化,珠三角臭氧生成敏感区的特征正在发生改变,VOCs控制区面积不断减少,协同控制区和NOx控制区面积逐渐增加,区域臭氧污染防治需要加强对前体物的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2.
李睿  魏巍  王兴锋  王晓琦  程水源 《环境科学》2023,44(10):5400-5409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夏季臭氧(O3)体积分数仍居高位,轻中度污染频繁发生,相关反应机制研究亟需开展.利用WRF-Chem模式对该区域2018年夏季代表月O3浓度进行模拟,并基于Brute-Force方法探究了区域层面前体物减排的O3变化.O3在不同排放情景的变化表明,该区域O3反应机制以VOCs控制区与非敏感区为主,VOCs控制区主要聚集京津冀中部,呈南北带状分布,面积占比15.60%~26.59%.区域各市城区的O3浓度对前体物排放的相对响应强度(RRI)具有很大的空间差异性,对于VOCs,RRI_VOC在0.03~0.16范围内;而对于NOx,RRI_NOx在-0.40~0.03范围内.纬度越高的城区,RRI值越剧烈,表明了越为显著的区域输送影响.前体物排放强度高的城区,RRI_NOx值越低,暗示RRI_NOx对当地NO2浓度的负向依赖;但RRI_VOC与NO2水平无明显关联,更依赖于对前体物相对丰度(VOCs :NOx).RRI_VOC与RRI_NOx比值在多数城市表现为负值,VOCs协同减排以抑制O3浓度恶化十分必要;该比值的绝对值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的城市远低于普通中小城市,意味着这些城市VOCs协同减排的要求将更高.然而,即使在前体物50%减排下,区域各城市O3浓度改善仍然有限,毗邻省份的区域外联合治理也依然重要.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是我国首个发现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城市,其盆地地形、特殊的气象条件及较高的石化工业产业的排放,使得近年来臭氧浓度急剧上升.本论文基于兰州市2016—2019年4年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以及中国气象网站提供的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参数,对兰州市大气臭氧(O3)和其前体物(NOx)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城关城区和西固工业区的VOCs物种组成进行研究;利用HYSPLIT模型,通过大气的扩散、传输过程分析造成臭氧污染特征的原因;利用OZIPR模型绘制出臭氧等浓度曲线(EKMA),对西固工业区和城关城区的敏感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关城区的EKMA曲线的脊线VOCs/NOx比值约为15∶1,臭氧敏感性属于VOCs控制区,而西固工业区EKMA曲线的脊线VOCs/NOx比值约为25.6∶1,敏感性与历年的NOx控制区不同,转变为VOCs控制区.同时,基于MIR法和Prop-Equiv法两种方法估算了各VOCs物种对臭氧生成的贡献,结果显示在夏、冬季烯烃均为主要的贡献物种.并识别出高反应活性VOCs物种,初步解析来源.最后针对城关城区和西固工业区分别提出了详尽的臭氧防控及其前体物的减排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中国地区在高气溶胶污染下臭氧形成的问题。过去对臭氧污染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臭氧前提物(NOx, CO和VOCs)的讨论。并根据其各自的排放量研究臭氧形成在本地区是由NOx 还是VOCs控制的。然而,在中国高气溶胶频发的条件下,太阳辐射被强烈压抑,极大减少了臭氧形成的光化学过程。因此本文建议,除去臭氧形成的NOx及VOCs控制条件,还应有一个太阳光子控制条件。而中国由于高气溶胶污染,目前臭氧的形成应是受太阳光子控制条件的影响。因此压抑了臭氧的形成。然而,随着气溶胶污染的治理和改善,光化学活动的增强,臭氧污染会成为中国将来的严重问题,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以2019年3—4月臭氧(O3)污染小高峰为例,应用空气质量模型CAMx-DDM法分析了成渝地区O3浓度对人为源前体物排放敏感性,并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及生产恢复导致的污染排放同比变化情景进行模拟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成渝地区O3对NOx的敏感性为负、对VOCs的敏感性为正,其中,重庆市主城区、主城区以西地区、川南城市群和成都平原西部地区敏感性较高,与其自身污染排放源分布密集有关.以典型城市重庆市主城区为例,2019年3—4月O3小时浓度对NOx和VOCs的敏感性平均值分别为-19.14 μg·m-3和7.25 μg·m-3,两者表现出相反的日变化规律,且主要受到本地及周边区域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所有区域VOCs排放均削减25%的情况下,3月和4月月均O3日最大8 h浓度分别下降2.62 μg·m-3和3.59 μg·m-3.敏感性模拟得到2020年3月四川省和重庆市NOx排放量同比下降8.00%和22.40%,VOCs同比下降1.00%和7.92%;4月NOx排放量同比上升5.00%和9.50%,四川省VOCs同比持平,重庆市上升3.63%,与同期"新冠"疫情防控及生产恢复导致的实际排放情况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6.
秦皇岛市区大气臭氧生成过程及前体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3生成速率与前体物VOCs和NOx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决定了明确当地的光化学属性是制定有效臭氧污染控制策略的重要前提.为掌握秦皇岛市O3污染状况,探究秦皇岛市区O3生成过程且明确秦皇岛市区臭氧生成与其前体物的敏感性关系,本研究对2015—2019年O3污染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于2019年5月和9月分别选取天气晴朗的3 d对O3生成过程及影响O3生成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应用VOCs的OH消耗速率(LOH)和臭氧生成潜势(OFP)评估了VOCs对O3生成的贡献,并利用基于观测的箱化学模型对观测日期的O3生成与前体物关系进行了敏感性计算.研究发现,秦皇岛市O3污染天数自2015年后显著增加,2015—2019年间O3月均浓度最大值发生在夏季6月份左右.5月和9月加强观测期间O3日变化明显,呈单峰型,高值出现在12:00—18:00,大部分观测期间O3浓度峰值与温度峰值同时出现.加强观测期间日O3浓度最大值出现在5月24日为277 μg·m-3.两个月份各类别VOCs浓度排序均为烷烃>炔烃>烯烃>芳烃.VOCs各类别中烯烃的OH自由基反应活性总量最大,烷烃和烯烃的臭氧生成潜势相当,其对O3生成的贡献均较大.基于观测限制的箱模型对O3生成的前体物敏感性计算表明,观测期间秦皇岛市区处于VOCs控制区,且O3生成对烯烃的变化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石家庄东部郊区交通干线附近O3生成光化学敏感性,利用2019年1月1日—2020年10月31日在线观测的NOx、NOy和O3等数据计算并分析了O3生成效率(OPE)及O3光化学敏感性的NOx临界浓度.结果表明:1交通干线附近O3光化学敏感性存在季节差异,春季主要受VOCs控制,整体OPE为2.6±0.3,夏、秋季节主要受NOx与VOCs协同控制,整体OPE分别为5.3±0.4和5.1±0.8;2NOx体积分数>11×10-9时,O3生成主要为VOCs控制;NOx体积分数介于6×10-9~11×10-9时,O3生成主要受VOCs与NOx协同控制;NOx体积分数<6×10-9时,O3生成主要为NOx控制;3O3生成敏感性存在日变化特征,10:00之前O3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10:00—11:00是O3生成由VOCs控制转变为VOCs和NOx协同控制的过渡时段,12:00之后O3生成主要由VOCs和NOx协同控制,且午后14:00—16:00之间NOx对O3控制比例凸显.因此,石家庄O3治理不但要重视NOx与VOCs排放源的协同管控,尤其午后还需要对NOx排放源进行分时段精细化管控.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冬季一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裴成磊  谢雨彤  陈希  张涛  邱晓暖  王瑜  王在华  李梅 《环境科学》2022,43(10):4305-4315
为探究广州市2020年冬季(1月)一次臭氧污染过程,分析了气象条件对臭氧污染产生的影响;运用臭氧生成潜势(OFP)和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分析了影响臭氧的主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物种和来源;通过经验动力学建模方法(EKMA)识别了臭氧生成控制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前体物减排策略.结果表明,本次臭氧污染过程中同时出现了NO2超标,并且PM10和PM2.5浓度也处于高位,体现出和夏、秋季不同的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夜间边界层高度低(<75 m)和大气稳定度高加剧了臭氧前体物和颗粒物的累积,日间温度升高约5℃、太阳辐射增强约10%和水平风速小(<1 m ·s-1)等气象条件加剧了光化学反应,促进了臭氧和颗粒物的生成.冬季VOCs组分以烷烃为主(占比为68.2%),且烷烃和炔烃占比较其他季节更高,但芳香烃(二甲苯和甲苯)和丙烯是臭氧生成的关键VOCs物种;源解析结果显示,VOCs的主要来源为汽车尾气(22.4%)、溶剂使用(20.5%)和工业排放(17.9%),其中溶剂使用的OFP最高;臭氧本地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前体物VOCs和NOx按比例3 :1进行削减较为合理.研究探索了冬季臭氧污染的成因,为开展重污染季节O3和PM2.5协同控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9年五指山背景点、海口市和三亚市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海南省背景区域和重点城市O3及其前体物NO2污染特征;结合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五指山背景点VOCs的时间变化规律、O3浓度高值月份O3及其前体物VOCs和NOx的污染特征以及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O3是影响五指山背景点空气质量的关键污染物,五指山背景点O3日最大8 h浓度平均值与海口市和三亚市显著相关.背景点NO2月均浓度水平显著低于城市点,然而背景点和城市点O3月均浓度水平和变化趋势高度一致.背景点O3变化与风向密切相关,春夏季偏南风频率较高,O3浓度相对较低;秋冬季以东北风为主,易受内陆污染输送影响,O3浓度较高.五指山背景点春夏季VOCs体积分数低于秋冬季,但对应的OFP高于秋冬季;其中异戊二烯夏季体积分数显著高于秋冬季,且其夏季体积分数占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比例最高,对应的OFP贡献率可达70%以上,O3则表现出秋冬季显著高于夏季的特征.11月O3高浓度时段乙炔和芳香烃的体积分数较清洁日出现较大上升,同时其对应的OFP显著上升.VOCs优势物种和OFP主要贡献物种的分析结果表明,O3高浓度时段机动车尾气和油气挥发排放源对五指山背景点VOCs的化学组成和OFP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莆田地区一次臭氧污染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8年7月28日—8月5日莆田地区4个环境监测站臭氧逐小时浓度观测资料、莆田国家气象站逐小时资料、莆田地区风廓线雷达站逐小时资料对7月29日—8月4日的臭氧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7月30日臭氧最大浓度为193 μg·m-3外,其余日期莆田市监测站的臭氧浓度小时最大值均超过200 μg·m-3.本次污染过程在气象条件上臭氧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臭氧浓度与两者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大于0.77.边界层上的偏西风和西南风在此次过程中表现出有利于本地区臭氧污染的形成和维持.结合污染物排放资料和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污染主要成因以外来源输送为主,后向轨迹经过漳州、泉州排放区,本地区排放对污染的贡献较少.莆田市监测站的NOx与O3浓度呈正相关的特殊现象是海陆风和山谷风配合地形造成的O3和NOx共同堆积和扩散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噪声、放射性和电磁辐射三个方面对物理性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作了详尽的阐述,指出了物理性污染的形成及其诱发疾病的常见症状,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物理性污染的防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受铜、锌污染的河流水样、底泥、土壤及植物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选矿废水对河流水质造成较严重的铜、锌污染,铜超过地面水Ⅳ、Ⅴ类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锌超过地面水Ⅱ、Ⅲ类标准,河流底泥中铜、锌严重超标。生长于污染水体中的植物,其铜、锌含量显著地高于对照植物,即植物污染严重。在几种试样植物中,紫茎泽兰铜、锌含量最高,其次是光叶蕨。此外,研究表明,污染植物铜、锌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浅谈室内空气污染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室内空气污染的种类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针对污染种类,从6个方面提出了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室内空气污染状况日趋严重,会形成几种危害人体的症状,已成为对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之一。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装饰材料、家具和建筑物自身、室外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体挥发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应注重现代住宅的5项卫生标准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5.
光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分析了光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危害,探讨了克服光污染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浅谈铁路噪声污染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噪声包括机车辆辐射的稳态噪声和列车运动有亲的间歇声。综合铁路噪声的声级分析,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昆明,铁路噪声的平均值分别为70、71、72和68dB(A)为治理铁路噪声,除对新建铁路作好规划外,对既有铁路应采取加强声源控制,改善线路结构,提高机车质量,设置档声屏障和种植隔离林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污染治理已实现了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在生产过程中治理转变的跨越式发展。但新的环境问题如消费废弃物污染的面更广,内容更多和高新技术污染等相继出现。这些污染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云南空气中TSP的现状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云南省1990 ̄1996年17个城镇的TSP污染水平一直在0.20mg/m^3左右波动,比较平稳。将年平均浓度值与超标率相比较,历年来TSP的污染程度变化不大,但污染面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因此,为提高空气质量达标率,必须加强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中国北方某流域不同污染源的污染贡献,结果表明:COD贡献量点源为719.21 t,农业面源污染为7 488.02 t,农业面源污染是该流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农业面源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总量为8 359.44×106 m3/a.不同污染源污染贡献比例:农田化肥占49.24%、畜禽养殖占35.10%、农村生活占14.69%、农作物秸秆仅占0.97%.污染物贡献量比例.TN占56.46%、TP占39.06%、COD仅占4.48%.  相似文献   

20.
人类进入新世纪,开始越来越认识到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尤其对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室内环境污染与安全问题.文章从环境安全的概念以及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现在正被中国政府、社会和人们陪受关注的与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室内环境安全问题,并从室内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固本废物污染、房屋设计、选址等多方面多角度综述了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及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