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瑛 《干旱环境监测》2011,25(3):160-162,166
应用柴窝堡湖2005—2009年的监测数据,对其水质进行评价,并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分析了湖库总体富营养化水平,利用水质N/P比值和叶绿素a的相关分析,探讨了湖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并对改善水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柴窝堡湖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水系的近期状况,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了湖水富营养化的程度,对改善其水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柴窝堡湖水质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雪冬  刘彦林  邢健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4):225-226,232
描述了柴窝堡湖的水质恶化现状。讨论了湖水水质被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削减污染的管理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根据Landsat遥感数据,利用二分法提取了近十余年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水面变化数据,分析了湖面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柴窝堡湖泊面积变化分4个阶段:2000—2009年、2009—2012年、2012—2014年、2014—2017年,其面积变化率分别为-0.06、-1.27、-8.12 km2/a和7.86 km2/a。水面变化呈先逐渐萎缩后缓慢恢复的趋势,湖泊面积萎缩由缓到急,并在2014年出现干涸,湖周生态环境有所恶化;2014年后湖泊面积缓慢恢复,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所缓解。影响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以后,由于多年超采地下水,地下水补给减少,湖泊的水量平衡被打破,导致了柴窝堡湖干涸;2014年采取退耕、关停农业灌溉机井等措施,使入湖补给水量有所增加,水面增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疆湖库“十一五”期间水质变化趋势的分析,结合五年间地方政府采取的综合污染防治措施,分析了水质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推进新疆湖库水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根据“七五”期间全国14个城市湖泊富营养化调查拟定和筛选出的总氮、总磷、生化耗氧量、透明度和叶绿素a的含量五个评价参数,用评分法对我区三个主要湖(库)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柴窝堡湖和红岩水库已达富营养水平,乌拉泊水库达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元回归理论的太湖湖泛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湖宜兴段藻源性湖泛高发区设立4个监测点,以湖泛发生的物质基础"藻类生物量"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对监测点的藻类生物量、水质、气温等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以藻密度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结合往年太湖藻源性湖泛发生时的气象条件等历史资料以及相关藻密度阈值的报道,构建了太湖宜兴段藻源性湖泛高发区监测预警模型系统,该模型能够基于监测点的实时水质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对监控区域湖水在未来某时间段内发生湖泛风险的可能性进行分级预警。  相似文献   

8.
通过2017年1月—2018年7月在坡豪湖布设11个采样点,监测TN、TP等8项水质指标,并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营养指数法分析该湖的综合水质级别及营养状态.结果表明:坡豪湖综合水质标识指数为2.610,综合水质评价级别为Ⅱ类,总体水质良好.坡豪湖综合营养指数为44.90,为中营养状态,坡豪湖营养状态程度受限于T...  相似文献   

9.
对宁波市11个湖库水质进行了调研,包括浮游藻类和理化指标。从浮游藻类的生物量、优势种以及藻类群落组成等指标评价了水质;还用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了水质。结果表明,部分湖库已经出现富营养化。用浮游藻类评价与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这些湖库,结果不完全一致,对此做了原因分析。同时提出防止湖库受污染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9—2018年鄱阳湖15个监测点位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基于熵权改进的综合水质指数(WQI)法研究10年间该湖水质年际、季节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鄱阳湖WQI多年平均值为78.41,水质总体处于差等级,其中氮、磷污染较为严重;该湖水质空间分布差异较小,各湖区WQI较为接近,湖区西北部和东南部污染相对较为严重;该湖夏季水质较好,水质与降水量及湖面风浪强度紧密相关;该湖污染物主要来自入湖河流周边的工、矿、企业的废水及采砂造成的污染物释放,建议控制、治理入湖河流水质,提高鄱阳湖较重污染区水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1998年度环境质量状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1998年度的环境空气质量,酸雨,主要流域水质,近岸域海水水质,地下水水位与水质,城市声环境、射环境质量,典型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进行了综述了与分析,指出了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城市空气污染,地面水体污染和城市噪声污染。  相似文献   

12.
王灵  郑江  杨永红  张江丽 《干旱环境监测》2012,26(3):145-148,192
通过对乌鲁木齐河近十年(2001—2010年)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乌鲁木齐河上游水质较好,为Ⅰ类或Ⅱ类水质,中下游均受到较为严重的有机污染,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各监测断面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水质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水污染治理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与"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间乌鲁木齐河水质明显改善,综合污染指数进一步下降,跃进桥断面水质类别由Ⅱ类水质变为Ⅰ类,英雄桥断面水质类别由Ⅲ类水质变为Ⅱ类。根据分析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太浦河界标断面2020年水质考核目标以及区域水污染现状。指出,界标断面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DO和TP,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处理相对滞后、内源污染、部分黑臭河道河段清淤不彻底是导致区域水污染的主要因素。提出,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强区域性污染物控制以及生活污染源整治,促进河湖生态系统恢复,加强自动监测站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周边地区河道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市周边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经成为遏制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通过详细调查北京市周边地区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从时间、空间的角度分析了河流水质的变化规律。分析发现:(1)污水收集管网的雨污合流以及初雨带来的面源污染严重影响了丰水期的水质,故丰水期的水质较枯水期差。(2)北京奥运会之后,许多关闭的企业相继开张排放污水,导致河流水质迅速变差,另外奥运旅游转为农家乐休闲自助游,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水质污染。(3)10个监测点的水质状况不达标率超过60%,已经成为河道水质治理和改善的重点关注对象。研究表明,河流非点源污染对河流水质影响日显突出;点源污染与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正相关性,故合理调整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中游水质污染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2、2003年塔里木河中游水质现状的分析及上下游水环境质量对比和污染因子对比,得出塔里木河中游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因子及形成污染的原因。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活性污染指数法评价微污染水体的环境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环境质量的均值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的缺点,提出了利用活性污染指数法来评价微污染水体环境质量。随后在实例中对此方法进行了运用,并与均值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比较,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7.
周华荣  谢伯龄 《干旱环境监测》1992,6(3):176-178,182
研究分析了柴窝堡水源地引水工程对周围地区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影响,提出了若干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官厅水库入库断面水质多指标评价与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质量状况及其污染特征是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治理措施制定的前提和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等10个不同类型的监测指标,综合评价了官厅水库入库断面八号桥2006—2017年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年际变化特征,识别了不同阶段关键污染指标。结果表明:各年份丰水期(9月)大多数水质指标均优于枯水期(5月),特别是粪大肠菌群和氨氮,但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差异较小。根据水质指标年际变化情况,可将研究期分为污染严重阶段(2006—2007年)、污染改善阶段(2008—2015年)和污染全面好转阶段(2016—2017年)。大部分水质指标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特别是粪大肠菌群、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但总磷仍是官厅水库入库河流的重要污染指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流域水污染事件的频发,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平台的科学建设成为流域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预警平台数据感知层、数据管理层、业务感知层的总体架构,综述了国内外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平台的建设现状。从水质监测技术、突发事故预警模型、预警平台整体构建4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平台的研究进展与不足,以期为流域突发性水污染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第二松花江面源污染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松花江流域作为松花江干流的主要产水区,其污染年负荷关乎下游水质的安全。面源污染是第二松花江的重要污染来源,采用输出系数法估算面源污染年负荷量,通过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社会经济信息等因素,利用有资料年的统计数据,进行面源污染年负荷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展布,探寻第二松花江流域面源污染年负荷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水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