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九条明确要求针对重污染天气政府需要制定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文章根据各地已推出的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研究发现,我国在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体系构建以及预案评估方面存在不足,并从提高预案实施效果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制度设计完善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前,各重污染区域专门针对大气重污染事件建立了应对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提出重污染天气时的各项强制性和建议性应急措施,但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对采取的应急措施进一步评估、完善。  相似文献   

3.
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是减轻重污染天气危害的必要举措,也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抓手.本文总结了重污染天气大气环境容量大幅降低、容易生成二次污染物两个重要特点;分析了当前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存在预警管控提前时间不足、预警方案针对性偏弱、源解析能力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提出提前预警发布和响应时间,继续加强监管、确保应急预案落实,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大力提升源解析和预测预报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型固定源是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管控的重点。2018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工业源应急清单的企业要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方案,实施"一厂一策"污染管控思路。本研究基于X市的调研和实践,提出"一厂一策"实施机制的设计,应遵循"责任企业预案提交—资质单位预案审核—政府部门依法监管"的思路。企业需基于实际生产排放和技术可行性,聘请有关资质单位重点分析企业应急减排成本,制定符合企业实际、兼顾成本—效益的"一厂一策"应急减排方案(措施);资质单位对企业提交预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核;政府部门除对资质单位的审核准入以外,还需以排污许可证的监测记录报告为守(违)法依据,三管齐下,严防"一刀切",做好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5.
王斌  谢金开 《环境保护》2013,(22):26-28
2013年10月17日,北京市正式颁布实施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本文分析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发布的背景、注意事项、支撑措施,为我国其他省市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空气重污染应急措施对北京市PM2.5的削减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模拟了2013年1月10~14日一次典型的大气严重污染过程,并利用同期气象和污染物浓度的小时观测数据验证了NAQPMS的模拟结果.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重污染期间,当仅实施《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一级预警中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时,可削减北京PM2.5小时平均浓度4%~10%;当仅实施工业限产减排30%的措施时,可削减北京PM2.5小时平均浓度1%~6%;当同时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和工业限产减排30%的措施时,可削减北京平均PM2.5小时平均浓度6%~12%,并且PM2.5小时浓度与削减率的变化趋势呈反相关,即该措施对污染较轻时段PM2.5浓度削减率高于污染峰值时段;若京津冀地区两市一省同时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和工业限产减排30%的措施时,可削减重污染期间北京小时平均PM2.5浓度20%~35%,且污染严重的区域和时段削减效果更加显著,空气质量可提升一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当北京发生重污染时,仅靠北京本地限排限产并不能有效减轻PM2.5浓度,若要有效控制北京重污染,应根据污染物区域输送特征,京津冀地区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减排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估长三角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减排方案的效果,依据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的2015年长三角区域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设计了3级减排方案,利用本地化的WRF-CMAQ模式对长三角区域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了模拟验证,并评估了各减排方案的效果.结果显示:①如各城市单独进行减排,在一级、二级和三级减排方案下ρ(PM2.5)分别降低0~7.2、0~20.6和0.1~34.8 μg/m3,降幅分别为0~11.7%、0~19.5%和0.2%~28.0%,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优良率未见明显上升.②如进行区域协同减排,在一级、二级和三级减排方案下ρ(PM2.5)分别降低0.5~10.0、2.7~30.2和4.3~51.8 μg/m3,降幅分别为1.8%~12.8%、9.3%~23.5%和14.7%~37.0%.对于多数城市,区域协同减排效果比单独减排效果显著,其中舟山市、连云港市和常州市的区域协同减排效果最突出.在三级减排方案下的区域协同减排会使空气质量优良率明显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的城市从6个升至10个,中度以上污染城市从12个降至2个.③工业源减排是应急减排的重点,其减排效果可占整体减排效果的50.0%~93.0%.研究显示,要在重污染期间达到较好的减排效果,需要进行区域协同减排,但针对不同城市需要协同进行污染控制的范围具有明显差异,因此,为实现精准管控,未来在开展重污染应急区域协同控制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同控制关系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市政府2015年3月30日发布新修订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新修订的《预案》将按照"预测污染持续时间每增加一天,预警响应相应提升一个级别"的原则,提前预警、提前启动、提前减排,减少重污染对市民健康的不良影响.《预案》规定,空气质量指数在200以上为空气重污染,依据空气质量预测结果,综合考虑空气污染程度和持续  相似文献   

9.
2015年12月北京市空气重污染过程分析及污染源排放变化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2015年12月,北京市及周边地区连续多次出现重污染天气.在此期间,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两次发布红色预警.为厘清该月重污染的发生过程、生消变化,测算了应急措施下的污染源排放变化情况,并采用数值模拟和地面观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重污染的形成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同时对应急措施的环境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虽然2015年12月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排放强度仍然较大,是重污染过程的内因;气象扩散条件不利是重要的外因,地面风速弱,大气稳定度高,相对湿度高,边界层高度降低,源排放及气象因素共同导致了此轮重污染过程.2红色预警应急措施可实现污染物日排放强度减少36%左右,PM2.5浓度下降11%~21%,预警的应急措施不能扭转重污染的态势,但对于缓解PM2.5污染加重趋势有明显的效果.3在重污染天气下,污染物仍在大气中累积,应急措施最明显的效果发生在实施后的48~72 h后,因此建议在PM2.5浓度快速上升前36~48 h实施减排措施,从而对空气质量预报准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谢庆裕 《环境》2014,(3):26-29
正"根据珠三角多个站点在典型污染季节开展的一些PM2.5成分监测与源解析的研究发现,汽车尾气、燃煤源、工业源是PM2.5的主要来源,控制难度也最大,初步结果显示三者贡献率分别为28%、21%和17%。"一年之计在于春。继1月30日备受关注的《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公布之后,广东今起四年的空气污染治理也有了行动纲领——《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以下简称《方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省政府")印发并于2月14日在省政府官网公布。  相似文献   

11.
部委     
《环境》2014,(10)
正环保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须逐步完善9月16日,在环保部召开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编试点工作现场会"上,环保部副部长翟青表示,虽然我国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初见成效,但应急管理还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应急预案尚不完善。据介绍,目前,各地重污染天气预警方案还存在定位不准、重要概念含糊,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2.
郑秀亮  闫怀强 《环境》2022,(2):64-65
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启动后,企业是否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落实停产限产等应急减排措施?"以往都是靠执法人员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去检查,不仅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而且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广州市黄埔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介绍说,为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对企业打扰,该部门委托广州市中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耕信...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天津市不断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的能力建设,将应急工作作为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民心工程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抓手。通过持续优化、严格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狠抓责任制和工作落实,为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回顾了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体系建设历程,总结了应对工作经验,为进一步提升重污染应急工作水平,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08,(9)
北京市环保局8月20日发布消息透露,8月77日的预测显示,奥运会开幕当日,空气质量介乎达标与不达标之间。为此,市环保局当晚召开紧急会议,连夜启动空气质量保障监管应急预案,包括增加暂停多家污染企业和污染工序,增加减排力度。同时,环境保护部还紧急协调天津、河北启动应急预案。在这些应急措施启动后,8月8日北京的空气质量最终达标。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刻污染减排对北京市PM2.5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气质量模式Model-3/CMAQ及京津冀地区高分辨率排放源清单,针对有代表性的污染时段(2012年2月7~16日),设置了5种不同时刻的减排方案(在污染峰值提前4d、提前3d、提前2d、提前1d及当天减排),对比在同样的减排比例下,不同时刻开始减排的效果差异.研究发现,提前采取减排控制措施比污染峰值当天开始减排对降低PM2.5浓度的影响更为明显,而且提前采取应急减排的时间越早,PM2.5浓度下降越明显.提前1d、2d、3d减排海淀站和城六区峰值浓度下降率分别为23%和22%、31%和30%、39%和38%,均明显高于当天减排的峰值浓度下降率10%和9%.但随着提前天数的增加,PM2.5峰值浓度进一步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小,减排效益较之前显著降低.提前4d减排海淀站和城六区峰值浓度下降率分别为40%和39%,提前4d减排和提前3d减排对降低污染峰值日PM2.5浓度的效果已没有太大差别.同时针对另一个污染时段(2012年1月11~20日)进行了相似的敏感性试验,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因此,针对某些污染事件的应急减排,综合考虑减排成本和减排效果,根据气象条件的预报,在可能引起重污染事件的不利气象条件来临时提前2~3d采取减排措施效果最好,既能有效降低PM2.5浓度,也可以避免因盲目长时间减排造成的成本过大.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根据上海市《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和《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的减排措施细则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减排量进行了测算,利用WRF-CMAQ空气质量模式系统对2015年1月7-12日的一次典型PM2.5重污染过程进行了管控效果的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基于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修正。模拟结果显示,应急情景和"十三五"情景下,PM2.5的削减率分别为6%和14%,其中有机颗粒物的削减率最大为8%和23%,元素碳的削减率次之分别为5%和23%,硫酸根的削减率分别为4%和8%,硝酸根分别为2%和8%,铵根分别为0%和4%。污染物的区域传输削弱了上海市重污染的改善效果,开展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是进一步重污染削峰的重点。修正结果显示,应急措施下,污染预警从橙色降至黄色。在"十三五"措施下,污染预警从橙色降至蓝色。该研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典型城市群局地排放管控对重污染的改善效果,基于观测的修正方法有望推广于其他区域的管控措施评估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环境监测预警在重污染天气应对中的作用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秋冬季节频繁发生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的大范围、长时间、复合型大气重污染过程,引起全社会极大关注。环境监测与预警在重污染天气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目前对于京津冀区域重污染的过程预报准确率接近100%,区域重污染的程度预报准确率接近80%,为各级政府针对重污染过程提前采取预警应急和管控措施提供了关键信息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正式实施,意味着新增的30条罚则即将生效。重污染日企业拒不停产或限产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机动车违规排放最高罚3000元。此外,未来屡次违法处罚将"上不封顶"。不停产罚款高限由10万升至50万即将实施的大气条例规定,空气重污染日启动应急预案时,有关排污单位拒不执行市人民政府责令停产、限产决定的,北京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查封排  相似文献   

19.
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公布的大气污染数据及气象部门公布的气象资料,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空气污染指数大于200的大气重污染做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大气重污染可分为静稳积累型、沙尘型、复合型以及特殊型4个类型,2000~2010年各类型发生次数分别为69、53、23、6次.从季节分布看,北京大气重污染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冬季,其中春季以沙尘型为主,而秋冬季大部分为静稳积累型.从年际变化看,21世纪初期沙尘天气活跃,造成了北京大气重污染的高峰期,2003~2005年大气重污染有所回落,2006年受沙尘天气明显增多及大规模奥运建设的共同影响,北京大气重污染再次出现明显峰值;2007年北京沙尘天气明显减少,但静稳积累型重污染相对突出;2008年奥运减排措施效果显著,全市静稳积累型重污染降至历史最低,其后则呈缓慢上升趋势.大气重污染既呈现区域共性,也受局地环境影响.定陵站大气重污染全部为沙尘型;近年来随着首钢的减产、搬迁,石景山区古城站大气重污染明显减少;而受周边大规模城市建设影响,奥体站大气重污染表现相对突出.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频发,而在一些污染过程中PM2.5会呈现爆发式增长特征,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但现阶段针对PM2.5爆发式增长的成因仍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2015-2019年秋冬季(10月-翌年3月)大气重污染过程进行整理分析,并以2016年12月16-22日和2019年1月10-14日两次典型重污染过程中的PM2.5爆发式增长为典型案例进行成因解析,归纳得出PM2.5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对于北京市,PM2.5爆发式增长通常不是上述某一原因独立导致,而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主要由本地积累引起的PM2.5爆发式增长,应提前采取预警应急措施,降低ρ(PM2.5)峰值;对于主要由区域传输引起的PM2.5爆发式增长,应开展区域应急联动,降低传输通道沿线城市对ρ(PM2.5)累积的贡献;对于主要由二次转化引起的PM2.5爆发式增长,应通过一次颗粒物和SO2、NOx、VOCs等气态污染物的协同减排,降低高湿条件下污染物二次转化的影响.在2016年12月16-22日的大气重污染过程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通过采取上述应急管控对策,减少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效降低了ρ(PM2.5)峰值.建议可根据各地PM2.5爆发式增长的具体成因,通过提前采取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措施、区域应急联动和多污染物(一次颗粒物、SO2、NOx、挥发性有机物等)协同减排等应急管控对策,有效减少PM2.5爆发式增长的次数、降低PM2.5爆发式增长的速率,减缓大气重污染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