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李淑娟  王冉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2):235-238,258
国内已从宏观尺度研究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情况,但有关区域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中国第一个蓝色经济战略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选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284处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样本,利用蓝色经济区不同等级景区在各市区分布折线图得到不同等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差异。利用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包括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对其进行分析,辅以洛伦茨曲线对结论进一步验证,最终得到蓝色经济区的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呈现出集群分布、不均匀分布特点。采用聚类分析确定了旅游节点和旅游轴线,确立了以青岛为核心,向周围城市辐射发展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
黄华  付磊  明庆忠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5):461-463,413,F0003
近年来漂流旅游逐步成为我国夏季旅游的新兴热点,在各地发展迅速。以我国漂流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基尼系数等计量地理学方法和ArcGIS分析软件对其在全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表明,我国610处漂流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呈集中和空间凝聚态势,且分布的均衡度很低;而在地势第三级台阶内的山地丘陵地区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凝聚,多位于降水充沛的季风性气候区。同时,漂流旅游景区的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耦合关系,体现出明显的城市指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深入剖析,对大区域背景下县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最邻近距离指数R、基尼系数、通达度指数、β指数、γ指数、平均径路长等方法,对河南省新县旅游资源中3A级以上景区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空间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县3A级以上景区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状态,均匀度相对较低;景点间移动的难度较小,可进入性较高;南部各景点与县城之间的空间联系较弱。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和加快构建新县区域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度水平,整合和优化空间结构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2007年、2011年和2014年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A级旅游景区名单为研究样本,运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对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始终为凝聚型,且景区空间集聚范围在逐年扩大的同时,集聚程度也在增强,呈现出沿主要交通干线、河流、旅游中心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分布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省2007—2018年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实现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旅游景区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①近十多年来,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逐年增加,空间分布重心一直在娄底市境内,呈自娄星区向涟源市迁移的趋势,集聚主核呈张家界市→长沙市→长株潭城市群转换的特征。②全省低等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增加趋势明显,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较少,分布不均衡性突出。③资源本底、交通条件等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的主要因素。基于研究结论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湖南省旅游景区空间格局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武汉木兰天池景区的实地考察及调查、搜集资料,获得各种材料数据;在此基础上设置评价要素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经过一致性检验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各指标在不同区域单元上的隶属度,对景区内各区域单元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木兰天池景区的旅游资源处于中高级次,较高级次的资源缺乏,需要整体协调开发,进一步发掘旅游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集携程网2013—2016年间能表明访沪国内游客出游时间和完整行程的游记,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描述旅游资源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各季节游客偏好的资源类型,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游客到访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旅游资源季节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各季节游客偏好的资源类型大体一致;(2)游客到访景区整体呈"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中心城区密集、城郊分散,且中心城区和城郊内部分布不均衡,城郊景区在春夏季占比高于秋冬季;(3)游客到访景区存在明显的"一心多点"等级集聚特征,核心热点区位于中心城区,密度值由外滩等构成的最高密集区向四周递减,其他区域的集聚呈飞地式点状,未形成扩散和蔓延态势,且从春季到冬季,次核心区域数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等级旅游景区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理学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景区空间分布为凝聚型,其集聚强度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一阶热点区位于省会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②景区空间分布不均衡,环鄱阳湖城市群形成以南昌、上饶为核心,九江、景德镇为次核心"U"型带状景区空间格局,其他3个子城市群则分别形成以宜昌、武汉、长沙为中心的环状空间格局。③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主要受到经济和人口驱动,4个子城市群的影响因素呈现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以吉林省125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集群型分布,景区点密度布局不均衡。2旅游景区在各个行政区之间呈现非均匀的集中分布态势。3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经济腹地发展水平、民族文化、交通条件和政府行为决策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南岳旅游圈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和整合大南岳旅游圈旅游资源,以研究区域内47个旅游景区为样本,运用图表法、空间计量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南岳旅游圈的资源类型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大南岳旅游圈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现均匀分布特征,在距离衡山10—12.5km处出现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现象,旅游交通网络不完善、区域内旅游交通通达度和可达性较差、各旅游景区间联系强度较弱。针对大南岳旅游圈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空间集聚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旅游业集聚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旅游经济效益的发挥。运用变异系数、空间集聚指数分析了我国旅游业集聚化水平及演化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业集聚化水平空间差异显著,总体上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中心,空间形态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阶梯式空间格局。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集聚化水平表现出向西梯度推移的态势。旅行社空间非均衡性程度高,空间差异不断扩大,星级饭店、景区(点)空间非均衡性相对较弱,空间差异呈缩小趋势。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集聚化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耦合性,相关性显著。同时,就我国旅游业集聚化水平空间差异影响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限的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而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更加重了资源供需失衡.正确处理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就成为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为例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3.
黄龙溪古镇生态旅游开发初步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应成为大多数旅游区的发展模式。黄龙溪是成都八大风景区五大类型中田园古镇的典型代表,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有关部门在制定黄龙溪古镇旅游规划时应体现出生态的精神,开发与保护共举,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s have increasingly been considered to be essential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d a hierarchical approach for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by characterizing 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s across different hierarchical levels. The case study site is the Red Hills region of northern Florida and southwestern Georgia, well known for its biodiversity, historic resources, and scenic beauty. We used one Landsat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image to extract land-use/-cover information. Then, we employed 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 to help identify key class-level landscape metrics for forests at different hierarchical levels, namely, open pine, upland pine, and forest as a whole. We found that the key class-level landscape metrics varied across different hierarchical levels. Compared with forest as a whole, open pine forest is much more fragmented. The landscape metric, such as CONTIG_MN, which measures whether pine patches are contiguous or not, is more important to characteriz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ine forest than to forest as a whole. This suggests that different metric sets should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landscape patterns at different hierarchical levels. We further used these key metrics, along with the total class area, to classify and evaluate subwatersheds through cluster analysi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omising approach that can be used to integrate spatial patterns and processes for hierarchical fores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旅游黄金周部分景区超载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景区经营中旅游环境容量是规模经济性的度这个关系,景区超载即会产生规模不经济;并从规模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开发多元产品和调整产品线路结构等提高旅游环境容量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省A级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探究了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对不同类别景区的可达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集聚形态,呈现"南部多而密集、北部少而分散"的格局。(2)山西省A级景区整体可达性表现一般,平均可达时间为52min,可达性分布区域差异较明显,景区在县域单元内的整体可达性分布呈集聚状态。(3)可达性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城区和晋中市榆次区等省中部地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偏关县和河曲县等省界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17.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的乐清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阐述了雁荡山的地质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以及旅游景区建设与发展现状、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提出了雁荡山游览区开发、科学考察区开发、游息区开发和地质遗迹保护、生态保护和史迹保护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8.
包惠  周来东  周毅  张量  旷良义  惠仲威 《四川环境》2003,22(6):41-44,91
成都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大多以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特殊保护区的形式存在。随着经济社会、特别是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进入景区的游客大量增加,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导致了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成都市市委、市政府正在组织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行动,并已规划“全球环保500佳”的创建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因此加强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与建设尤为重要。市环保局为了贯彻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精神,为“创摸”提供决策依据,对市内特殊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本文根据调查成果对特殊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成绩、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化景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对国内外有关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进行综述.从文化景区开发、景区文化资源开发、城市文化与城市风景区建设、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四个方面对国内有关文化景区建设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发现目前国内有关文化景区建设展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尚为空白,有待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初步分析了万佛山丹霞风景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和旅游开发条件,并对其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五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