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并开展量化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前提。海螺沟景区是我国西部的典型景区之一,探讨其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并为景区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我国西部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对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参数(连接度、通达度与紧密度)计算结果表明,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连接度β指数为1.0、平均回路数为9、γ指数为0.4,整体连接度较差;旅游资源的平均通达度指数为46.9,节点平均径路长为3.8,通达度较差;旅游资源的紧密度为0.72,整体为中等。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优化对策,可为海螺沟景区乃至我国西部其他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游客旅游出行与体验的数字足迹信息,采用文本分析法系统分析了河南省4A级及以上景点(区)旅游流特征。结果表明:①河南省4A级及以上景点(区)旅游流存在明显的时空不均衡性,在时间维度上"季相"变化明显,偏好夏秋季。②在空间维度上,旅游流在各景点(区)分布不均衡,偏好南太行和伏牛山一带的著名景区。③景点(区)游客旅游体验整体较好,造成游客体验欠佳的主要原因涉及服务、收费、设施、卫生、交通和宣传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以吉林省125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集群型分布,景区点密度布局不均衡。2旅游景区在各个行政区之间呈现非均匀的集中分布态势。3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经济腹地发展水平、民族文化、交通条件和政府行为决策影响。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125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集群型分布,景区点密度布局不均衡。2旅游景区在各个行政区之间呈现非均匀的集中分布态势。3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经济腹地发展水平、民族文化、交通条件和政府行为决策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Stephen Smith总结和提出的旅游区域研究方法,以2007年江苏省旅游资源普查的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AreGIS空间分析的相关工具,对宁镇扬地区的优良级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作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扬州、镇江具有较典型的金字塔形旅游资源等级结构;宁镇扬3个城市的优良级旅游资源分布都属于集聚型分布,尤以南京的集聚程度最高。在阐述传统通达度计算方法缺陷的基础上,通过权距离修正和扩大网络范围修正之后的通达度分析结果显示,宁镇扬地区是江苏省旅游交通最为发达的区域,尤以南京的通达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6.
运用空间网络分析方法,对四川省1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空间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川古镇呈集聚分布状态,但空间联系较弱,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塑造古镇整体形象、增强区域合作是提升四川古镇旅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南岳旅游圈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和整合大南岳旅游圈旅游资源,以研究区域内47个旅游景区为样本,运用图表法、空间计量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南岳旅游圈的资源类型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大南岳旅游圈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现均匀分布特征,在距离衡山10—12.5km处出现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现象,旅游交通网络不完善、区域内旅游交通通达度和可达性较差、各旅游景区间联系强度较弱。针对大南岳旅游圈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李淑娟  王冉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2):235-238,258
国内已从宏观尺度研究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情况,但有关区域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中国第一个蓝色经济战略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选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284处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样本,利用蓝色经济区不同等级景区在各市区分布折线图得到不同等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差异。利用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包括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对其进行分析,辅以洛伦茨曲线对结论进一步验证,最终得到蓝色经济区的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呈现出集群分布、不均匀分布特点。采用聚类分析确定了旅游节点和旅游轴线,确立了以青岛为核心,向周围城市辐射发展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以泛长三角2001—2015年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空维度对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景区发展总体经历了2001—2004年的"低速增长期"和2005—2015年的"快速增长期",景区内部发展存在明显层级差异,15年间三省一市的3A级以上景区增幅差异显著;空间维度上,3A级以上景区总体呈集中分布态势,集聚的空间尺度范围逐年缩小,景区整体表现出核心—边缘扩散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且分布重心具有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迁移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以山西省A级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探究了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对不同类别景区的可达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集聚形态,呈现"南部多而密集、北部少而分散"的格局。(2)山西省A级景区整体可达性表现一般,平均可达时间为52min,可达性分布区域差异较明显,景区在县域单元内的整体可达性分布呈集聚状态。(3)可达性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城区和晋中市榆次区等省中部地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偏关县和河曲县等省界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11.
运用分形理论对福建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进行研究。聚集维数分析表明,该系统是分形的,处于有限扩散集团凝聚模型演化的中期阶段,空间集聚模式与自组织演化以向心化为主;各子系统发育成熟度不一,表现为:闽东北闽南闽西北闽西南。区系统自组织优化还未完全形成,大部分旅游景区以沿海各大城市为中心呈团状分布于交通干线附近,西北与西南部、东部沿海同类旅游景区密集分布,屏蔽效应显著,全省交通网络通达性一般。当前福建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需要解决旅游中心地培育与优化,降低旅游屏蔽与完善旅游空间网络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旅游网络信息是景区客流量预测研究的重要基础。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4A级以上国家公园类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百度指数获取并筛选2010—2016年案例景区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弹性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等指标和GIS反距离权重插值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案例景区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案例景区网络关注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呈现波动递减的态势;(2)从景区类别角度对比,风景名胜区关注度数值一直最高,2015年之后森林公园关注度增长速度转为最快;(3)网络关注度空间布局"核心—边缘"结构突出,总体呈现分散式集中的"多核"空间结构特征,分布特征年际变化较小,不平衡状态仍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3.
旅游收入是衡量区域旅游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区域旅游的研究热点。选取2003—2013年甘肃省旅游收入及相关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甘肃省旅游收入的11个相关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内A级及A级以上景区景点与该省旅游收入的关联度最大,其次为国内旅游人次及第三产业投资额,最小的是旅行社数量与人口基数。研究结论进一步证明了甘肃省开展大景区建设、大力加强宣传推介旅游、增加第三产业投资政策的正确性与前瞻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省2007—2018年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实现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旅游景区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①近十多年来,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逐年增加,空间分布重心一直在娄底市境内,呈自娄星区向涟源市迁移的趋势,集聚主核呈张家界市→长沙市→长株潭城市群转换的特征。②全省低等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增加趋势明显,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较少,分布不均衡性突出。③资源本底、交通条件等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的主要因素。基于研究结论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湖南省旅游景区空间格局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华  付磊  明庆忠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5):461-463,413,F0003
近年来漂流旅游逐步成为我国夏季旅游的新兴热点,在各地发展迅速。以我国漂流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基尼系数等计量地理学方法和ArcGIS分析软件对其在全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表明,我国610处漂流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呈集中和空间凝聚态势,且分布的均衡度很低;而在地势第三级台阶内的山地丘陵地区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凝聚,多位于降水充沛的季风性气候区。同时,漂流旅游景区的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耦合关系,体现出明显的城市指向。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星级宾馆的旅游通达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通达性研究是旅游交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量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通达度指数和β指数两个指标,从星级宾馆的旅游交通通达性新视角,将宾馆、交通口岸和景点一并纳入旅游目的地交通网络,定量研究旅游目的地内部的交通通达性,旨在提供一种更准确的评价旅游目的地内部旅游通达性的方法。通过对西安市63个星级宾馆的旅游通达性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西安市内部旅游通达性较高,通达性指数28.868km,β指数2.54;②西安市星级宾馆的旅游通达性差异显著,通达性指数最大差值10km;③位于西安市城墙内的星级宾馆旅游通达性较高,离开城墙越远,通达性越差。  相似文献   

17.
以2007年、2011年和2014年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A级旅游景区名单为研究样本,运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对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始终为凝聚型,且景区空间集聚范围在逐年扩大的同时,集聚程度也在增强,呈现出沿主要交通干线、河流、旅游中心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分布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以旅游资源非优区——湖南省祁东县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祁东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旅游景点间的交通通达性较差,旅游资源点的连接度不强,各旅游资源点的可达性有待提高,整体空间结构不合理。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构建“两心、两轴、两组团”的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结构,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增加旅游区域竞争力,加强区域协作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旅游流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表明:(1)理论与方法上,主要是依据旅游系统理论、流空间理论、关系经济地理学理论、空间结构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旅游动机理论。同时,一些复杂的空间计量统计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仿真模型等应用较多。(2)研究内容上,对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网络结构特征、影响因素、驱动机制、流动效应和空间网络6个方面的有关主题进行了系统研究。(3)实证研究上,重点关注全国尺度范围内、典型区域之间、重要省域、城市之间和微观景区内部游客流动的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交通是区域旅游地开发建设的必要条件,与旅游发展息息相关。安徽交通和旅游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安徽省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明显扩大,综合运输能力显著增强,技术装备水平日益提高,景区交通通达度得到改善,旅游专列和包机得到较大程度发展。同时,安徽省旅游交通发展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均衡、交通与旅游发展空间耦合程度不高、存量交通设施的旅游功能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