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山市交通网络优化及区域旅游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山市为例,从区际与区内两个角度构建黄山市区际、区内旅游交通网络无向图,并采用拓扑分析的方法,测定了区际的徽杭高速公路以及区内的宏儒公路建成前后黄山市旅游交通网络通达度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①黄山市交通网络的优化大大提高了整个黄山市的旅游可进入性,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客流量的增加;②宏儒公路等区内交通建设,有利于推进"两山一湖"整体发展和发挥黄山风景区的旅游辐射带动功能,但同时宏村与西递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深入剖析,对大区域背景下县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最邻近距离指数R、基尼系数、通达度指数、β指数、γ指数、平均径路长等方法,对河南省新县旅游资源中3A级以上景区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空间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县3A级以上景区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状态,均匀度相对较低;景点间移动的难度较小,可进入性较高;南部各景点与县城之间的空间联系较弱。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和加快构建新县区域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度水平,整合和优化空间结构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辽宁省干线公路网络和14个地市、21个主要县市为研究对象,以最短距离原则为基础,选取距离、时间和通达性系数来衡量城市通达性水平的高低;以行车速度为指标,得到不同速度下通达性水平的空间格局;在100km/h的行车速度下,计算一个城市在1h、2h、3h、5h内连接的城市数目,并对通达性水平的特点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5个城市的通达性水平呈现出"同心圈"结构,"核心—外围"模式明显。以沈阳和鞍山为核心,由核心向外围通达性水平逐步降低,且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通达性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通达水平的提高,在未来的几年里辽宁省将逐渐形成5个交通圈,同时实现"一个工作日,全省通达"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利用Stephen Smith总结和提出的旅游区域研究方法,以2007年江苏省旅游资源普查的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AreGIS空间分析的相关工具,对宁镇扬地区的优良级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作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扬州、镇江具有较典型的金字塔形旅游资源等级结构;宁镇扬3个城市的优良级旅游资源分布都属于集聚型分布,尤以南京的集聚程度最高。在阐述传统通达度计算方法缺陷的基础上,通过权距离修正和扩大网络范围修正之后的通达度分析结果显示,宁镇扬地区是江苏省旅游交通最为发达的区域,尤以南京的通达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皖南旅游区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和2013年公路交通网络和旅游经济发展数据,用最短时间距离建立交通通达性指数模型,利用引力模型对皖南旅游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皖南6市旅游交通可达性有所改善,区域空间格局相对稳定;2皖南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提升,合铜黄高速和沿江高速构成皖南旅游区主要旅游交通线;3皖南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不断强化,6市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增幅明显,由马鞍山、芜湖和池州组成的皖江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愈趋紧密。整体来看,皖南旅游交通可达性提升,旅游经济联系加强,表明区域交通网络建设与旅游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研究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并开展量化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前提。海螺沟景区是我国西部的典型景区之一,探讨其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并为景区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我国西部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对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参数(连接度、通达度与紧密度)计算结果表明,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连接度β指数为1.0、平均回路数为9、γ指数为0.4,整体连接度较差;旅游资源的平均通达度指数为46.9,节点平均径路长为3.8,通达度较差;旅游资源的紧密度为0.72,整体为中等。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优化对策,可为海螺沟景区乃至我国西部其他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南岳旅游圈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和整合大南岳旅游圈旅游资源,以研究区域内47个旅游景区为样本,运用图表法、空间计量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南岳旅游圈的资源类型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大南岳旅游圈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现均匀分布特征,在距离衡山10—12.5km处出现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现象,旅游交通网络不完善、区域内旅游交通通达度和可达性较差、各旅游景区间联系强度较弱。针对大南岳旅游圈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高铁是旅游地域系统要素中重要的一部分。选取2010年与2016年两个典型年份,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研究吉林省9个地级市(州)交通通达性的变化;运用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和旅游赫芬达尔指数三个指标分析了高铁对吉林省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高铁的开通提高了吉林省旅游地域系统整体交通水平,沿线城市交通改善率明显高于非沿线城市,拓展了沿线城市"一日交流圈"的辐射范围,产生了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对旅游者出游意愿、客源市场格局、旅游吸引力产生影响,进而削弱了核心区域极化效应,使空间结构形态逐渐趋于均衡,对吉林省旅游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依托,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取得了研究所需的数据。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影响西安入境旅游的驱力因素,推—拉力和阻力,最终确定出3个推力因子:“能力和情感”、“逃逸和放松”、“求知和猎奇”;3个拉力因子:“人文环境”、“通达性”和“旅游资源”;2个阻力因子:“沟通服务”和“空间距离”。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对西安市深化拓展国际旅游市场、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0.
将四川省作为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人数为指标,运用季节性强度指数、季节指数以及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分析了四川省入境游客流与国内游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主要从年际变化特征与月变化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依据四川省主要旅游景点季节性强度指数的时间变化特征,从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三方面分别探讨了游客流时间变化的成因,重点研究了旅游客体类型、知名度、区位等因素对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