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传统经济学的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主流经济学的推理、结构、方法和模式进行审视,认为经济学应当着重把公平与可持续性看作自己研究与解决的中心问题。论文阐述了生态经济系统观,指出了传统经济系统观的理论缺陷以及自然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中作用,认为,正确估价自然资本对经济产出作出的不可缺少的贡献,对自然资本进行再投资,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本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当代人与后代人共同占有整个地球,因此从理论上讲,解决代际公平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首要问题。从经济学角度讲。整个资本世界可以分为人力资本、人造资本、环境资本、社会资本等四个组成部分,分析表明,不同类型资本之间的替代与互补关系,对维持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应该大力培育人力资本与环境友好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和环境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经济、社会、环境体系中社会资本与环境资本对经济的影响,用可持续发展观点修正了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理论三项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10年间,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都取得重大进展。在这些进展当中,本文辨识出3个核心的概念:地球系统观、生态文明思想、低碳经济概念,对这3个看起来没有直接关联的概念分析了其中十分密切的理论联系。地球系统观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对自身和所处地球环境的认识,被称为"第二次哥白尼革命",从而强化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科学基础;生态文明思想从根本上颠覆了工业文明的思想基础,深化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哲学和伦理学内涵;低碳经济概念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提出的新的理念,以提高能效、减少排放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实践的具体化,并具有可操作性。3个概念都突出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同时也都强调了对地球表层这个自然与社会剧烈交互作用的生态圈和人类圈的理解必须运用全新的视角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深入理解这3个概念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是把握可持续发展理论10年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本理论及应用研究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的历程,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而倍受关注。本文在深入分析生态系统、自然资本和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三者相互作用的ENC大循环系统,提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全面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和促进ENC大循环良性运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态资本价值评估与定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资本是农韭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本文认为农业生态因资本的增值而改善,资本因农业生态的改善丽保证其受益的长期性和增值的整体性.论文从生态资本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农业生态资本是通过自然因素和人为投资双重作用而形成的农业资本,指出了农业生态资本具有既能充分体现自然属性,又能充分体现社会属性的功能价值、补偿价值和时间价值,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生态资本价值评估的边际机会成本法、补偿价值法、总经济价值法、租金或预期收益资本化法、净价格法、替代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等进行了有益地探讨,并借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农业生态资本价值的评估模型,为保持农业生态资本存量非减性,良性地运营农业生态资本,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7.
当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前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核心要素及约束条件变迁的考察,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是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拓宽了产业竞争力的视域,提出了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复杂系统动力学理论,探讨了产业核心资本变迁与产业可持续竞争力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文章得出结论,在资源环境成为经济发展根本约束条件的前提下,环境质量的改善可以内化于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过程中,途径就是增强产业对核心资本的使用程度。基于理论推导和实际数据的支持,本文最后从贯彻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运用循环经济相关理论优化生产经营行为、推进面向资源环境的生态创新、加强人力资源投资、提高产业核心资本构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赫尔曼·戴利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标、政策等有独到的研究,“目的-手段”框架是其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认为可持续发展应该聚焦最终目的——福利水平和最终手段——自然资本,为了能够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本来提升福利水平,现行的增长经济应该转型为稳态经济;经济增长具有生物物理属性,受到热力学定律、行星边界等制约,因此无限增长是不可能的;当边际环境和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经济收益,经济增长就会成为“非经济增长”,因此无限增长是不必要的。稳态经济是增长经济的替代,主张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内增进居民福祉,要求物质财富存量实现高效和公平合理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较好途径。该研究围绕可持续发展要求增长经济转型为稳态经济这条主线,有内在逻辑地就“经济生产的新视角”“无限增长的不可能性”“无限增长的不必要性”“稳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兼容”等戴利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要方面进行评述,深化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该研究提出戴利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可以从另一个视角为中国当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为研究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打开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动力、方式、调控四个方面,分析“天人合一”观巨大的道德指导价值,并从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出发,对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进行新的思考和定位。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积累型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人口数量较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发展中国家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 ,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 ,西方传统经济理论中过分强调物质资本的推动作用以及东南亚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小国”经验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国最丰富的资源是人力资源 ,加快人力资本积累 ,走人力资本积累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是中国推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明智选择。人力资本 :新的财富积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发展阶段 ,由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本和劳动人时数量的投入来获得 ,因此人力资源在传统经济…  相似文献   

11.
从可持续发展看两大部类生产理论丰富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两大部类生产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它的潜在假定之一是人类的经济活动没有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在分析传统两大部类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生产环境资源的第0部类,从而构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部类生产理论。在社会总资本重新划分的基础上,对三大部类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以及不同生产条件下的三大部类的生产状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测度可持续发展的资本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人地关系协调分析法与经济分析法,特别是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结合,提出了可持续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概念,探讨了发展中人文资本、自然资本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的关系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度可持续发展的资本指标系统。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然资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最为集中与深刻的区域,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自然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体系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识别城市系统的关键自然资本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分析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结果表明绿色空间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资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保护与投资于绿色空间两种途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测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水平的社会资本是生态、社会与经济职责和谐过程的先决条件,社会资本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作用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资本测量作为理解其作用机制的前提与基础,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测量工具,对于社会资本结构性成分系统解耦、社会资本在地区间比较、社会资本精确理解等都存在困难。本文从确定社会资本的基本维度出发,分析了社会资本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当前主要从社会资本的网络、信任及规范三个基本成分、个体与集体两个分析层次出发寻求替代指标对社会资本进行测量,存在测量工具缺乏系统性、替代指标缺乏普适性、分析尺度转换缺乏有效性、社会资本成分与其影响结果的测量混淆等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资本及其作用机制,本文提出应从确认社会资本的主要维度开始,建立系统的测量框架、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选择功能等同的测量工具等入手进行社会资本测量。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本的分类测度和分区管理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议题。文章基于改进后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2008—2017年宁夏及其各地级市自然资本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揭示了自然资本利用演变的驱动机制,旨在为生态脆弱区自然资本的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结果显示:①10年来宁夏人均生态足迹以年均5.01%的速率从3.146 hm2增至4.564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相对稳定,人均生态赤字由2.462 hm2扩大至3.839 hm2,自然资本的供需矛盾愈加尖锐;市域尺度上,除固原市外其他各市生态赤字明显,总体上呈由南向北递增趋势。②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表明流量资本已无法满足需求,对存量资本的消耗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常态;市域尺度上,足迹深度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而足迹广度的空间分布与其相反,二者存在显著的地域互补性。③从地类组分构成来看,林地、草地和水域是全区存量资本消耗的主要方式,耕地尚处于流量资本占用状态,建筑用地已过渡为存量资本;市域尺度上,自然资本利用的可持续性呈“南强北弱”格局,各地类间自然资本利用差异显著。④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揭示能源消耗、社会消费、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条件是影响宁夏自然资本利用的显著因素,而人口规模、对外贸易、生态建设、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演化对自然资本利用的影响程度较轻;市域尺度上自然资本利用的驱动力差异显著。最后,基于自然资本利用空间分异特征,从供需视角提出了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challeng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ustainability triangle to conceptual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looking at how weak sustainability can be obtained via the reinforcing increase in social capital and natural capi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often visualised as a triangle consisting of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spects.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conceive a flattened system, with diminishing economic resources or without refilling financial resources? The possibility involves mutual reinforcement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natural capital.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diminishing economic dimension relates to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without economic growth, such as degrowth, zero-growth, and sustainable growth, that has been revived in the face of the recent economic crisis. Several countries have imposed extreme budget cuts in development collaboration and in other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When the economic resource is not at a satisfactory level, can we rely on the reinforcement between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for sustainability? Although it is not new to acknowledge the contribution of social capital to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research has long ignored the reinforc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dimension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prototype model to demonstrate how social capital and natural capital can reinforce each other. The prototype is studied and verified at the community level using a comparative method. This article concludes wit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that may encourage sustainability with merely the reinforcement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natural capital.  相似文献   

17.
层次分析法在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一般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浊和社会五个子系统组成。本文从四个方面(人对资源环境的需求;资源环境的需求;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5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用于评价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程度,结果表明: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26个指标中,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居民对水物满意程度(P13)  相似文献   

18.
论熵增最小化经济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系统不断的优化演变,但同时也给生态系统带来了过多的环境问题。文章从资源熵、负熵资本与资源利用的关联性入手,运用生态经济系统熵变模型,从熵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污染问题,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界过快的熵增超出了自然界消除熵的能力,以至于自然界没有太多排放熵的空间是造成环境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改变当前人类利用资源的方式是缓解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而发展熵增最小化经济为缓解环境危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