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福州市2000-2004年的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是近年发展的用于定量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文章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模型基础上,定量研究了福州市2000-2004年五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规律和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五年间福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2000年1.1729ha,2001年1.1395ha,2002年1.3510ha,2003年1.3821ha,2004年1.4806ha;人均生态承载力依次为2000年0.4009ha,2001年0.3973ha,2002年0.3957ha,2003年0.3904ha,2004年0.3882ha.生态赤字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00年的0.7720ha上升到2004的1.0924ha.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福州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新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颖上县小张庄被联合国评为“全球500佳”后,以生态农业建设的突出成就闻名于世.小张庄正是阜阳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的缩影和代表.作为拥有1200多万人口的农业地区,安徽省阜阳地区人多地少、农村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业发展后劲,阜阳地区1981年开始实施生态农业建设,结合传统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实行农、林、牧、副、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2003-2007年广州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近年发展的用于定量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模型基础上,定量研究了广州市2003年-2007年五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规律和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五年间广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2003年1.701 6 ha,2004年1.930 9 ha,2005年2.039 3 ha,2006年2.095 8 ha,2007年2.247 1 ha;人均生态承载力依次为2003年0.263 2ha,2004年0.259 1 ha,2005年0.253 9 ha,2006年0.238 7 ha,2007年0.216 2 ha;生态赤字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03年的1.438 4 ha上升到2007年的2.030 9 ha,根据计算得到的广州市生态赤字的现状值,分析了生态赤字的成因,为广州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承载力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利用包头市2005年统计数据,对包头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包头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5.202070ha,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327986ha,人均生态赤字为2.874084ha,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包头市生态足迹已超过了当地生态承载能力,区域经济社会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  相似文献   

5.
美国废弃深井煤矿的复垦工作已开展了十多年,不乏有许多成功经验。复垦工作开始于1976年,试验点选在伊利诺州斯汤顿附近某一废弃深井煤矿。该废弃矿井占地面积13.8ha,包括9.3ha破坏区,破坏区是受1904—1921年间井下开采及煤矿废物处理等作业的影响所致。矿区有一座陡坡矸石山,高25m,占地面积1.8ha,表面因长年受雨水及酸性迳流的冲刷,不长植物。另外,一些接受矸石山酸性水排放的区域也无植物生长。在矿井生产期间,采用拦腰筑坝蓄水方法:即在距近矸石山的低坳(酸性水长期侵蚀形成的)四周筑坝,以接受和贮存矸石山排放的大部分酸性水。当生产停止后,该贮水池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崂山区人口增长已使人均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占有量年均增长率为负值,见表1。由表可见,从1994年至1997年,人口密度由465人/km^2增加到483人/km^2,也就是人均土地面积由0.2151ha/人下降到0.2071ha/人,下降了3.72%,年均下降了1.24%。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的全新方法。在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生态足迹的模型与生态系统经济发展能力以及目前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1998年-2006年的《重庆市统计年鉴》的资料数据,对重庆市1997年-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从199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由1.096ha/cap增加到2005年底的1.635ha/cap,人均生态赤字由1997年的0.9000ha/cap增加到2005年的1.2742ha/cap,9年间的增幅为41,5%,平均每年为6.1%;通过人均GDP与发展能力的回归分析表明,生态系统的经济发展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反映重庆市经济系统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引言1987年是“欧洲环境年”,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环保部(Dept.ofEnvironment)在该年颁布了一系列和处理采矿废碴有关的法规。1984年进行的英国废弃土地调查表明:可复垦的废弃土地,有45000ha而其中比例最高的部分(29%)和煤矿开采有关。还有40000ha废弃土地直接影响城市环境,也需  相似文献   

9.
1992年3月25日,联合国环境署在肯尼亚内罗毕宣布了今年“全球500佳”奖获得者。在74位取得杰出环境成就的获奖者中,有中国辽宁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浙江鄞县上李家村和安徽颍上县小张庄张家顺。 1987年建立的全球500佳奖每年评选一次,表彰那些推动保护地球和持续发展的优秀个人和组织。  相似文献   

10.
芦苇湿地法处理污水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廷华 《环境保护》1992,(10):19-22
污水芦苇湿地处理法是一种低成本、易操作和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法.可用于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如:造纸废水、纺织废水、啤酒废水、炼油废水、养殖和饲料及食品加工废水的处理.基建投资,运转费用和能耗均为常规二级处理方法的1/3~1/5,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污水芦苇湿地处理示范工程于1989年建于北京昌平卫星城东,占地1.5公顷(ha),处理污水量500m~3/d.昌平城镇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除去率为:BOD_5=85.8%,SS=93.8%,T-N=64.6%,大肠杆菌=99.9%.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的全新方法。在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生态足迹的模型与生态系统经济发展能力以及目前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2006年重庆市统计年鉴》的资料数据,对重庆市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2005年底的生态足迹为1.5709 ha/cap,人均生态赤字为1.2442 ha/cap。  相似文献   

12.
晋城矿务局凤凰山矿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境内,是一座设计能力为年产原煤400万t、并配有设计能力为年入洗原煤400万t洗煤厂的大型矿井。井田面积32Km~2,矿区占地面积126ha,现有职工5300余人,拥有固定资产3.2亿元。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种植和养殖业对能量的流通,物质循环起着中心枢纽作用.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就是以调整种植和养殖业的结构为基础,来协凋农业系统内部各业之间的关系从而取得最佳效益.在“颍上县小张庄生态农村建设研究”中,我们进行了该村种植和养殖业结构调整方案的数学模拟及优化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南京钢铁厂高温氯化球团车间是1976年11月与日本签订合同,从日本东洋工程公司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引进的目的是为了综合利用我国每年废弃的硫酸渣.该车间的设计能力为年产30万吨炼铁球团,并回收一定数量的海绵铜,硫化铅和氩氧化锌,1976年11月签约,1977年9月冶金部批准了该项目的初步设计,1978年3月动工,1980年8月竣工,80年12月负荷试车成功,历时29个月.基建总投资为13164.4万元.  相似文献   

15.
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沉积物汞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晓静  王起超  邵志国 《环境科学》2007,28(5):1062-1066
将1973、1976、1983、1991年和本次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第二松花江中下游表层沉积物汞含量的时间变化规律.1976年以前汞含量处于增加趋势;1976~1982年汞含量有所下降;1982年汞污染源被切断,汞含量骤降;随后,汞污染浓度处于缓慢净化时期.将本次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分为3个粒度等级,最后以63 μm粒级的沉积物汞含量为代表分析了汞的水平变化规律,总体趋势是,排污口处汞含量最高;哨口至朝阳桥断面汞含量增加;朝阳桥至五家站断面,汞含量骤降,在五家站断面汞含量达到最小值;五家站至泔水缸断面汞含量又略有增加.并给出了本次研究中各断面沉积物汞的垂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We carried out a one year (2002) study of phosphorus (P) loss from soil to water in three nested grassland catchments with known P input in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animal liquid slurry applications. Chemical fertilizer was applied to the grasslands between March and September and animal slurry was applied over the twelve months. The annual chemical P fertilizer applications for the 17 and 211 ha catchments were 16.4 and 23.7 kg P/ha respectively and the annual slurry applications were 10.7 and 14.0 kg P/ha,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total phosphorus (TP) export in stream-flow was 2.61, 2.48 and 1.61 kg P/ha for the 17, 211 and 1524 ha catchment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a maximum permissible (by regulation) annual export of ca. 0.35 kg P/ha. The export rate (ratio of P export to P in land applications) was 9.6% and 6.6% from the 17 and 211 ha catchments, respectively. On average, 70% of stream flow and 85% of the P export occurred during the five wet months (October to February) indicating that when precipitation is much greater than evaporation, th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re most favourable for P export. However the soil quality and land use history may vary the results. Particulate P made up 22%, 43% and 37% of the TP export at the 17, 211 and 1524 ha catchment areas, respectively. As the chemical fertilizer was spread during the grass growth months (March to September), it has less immediate impact on stream water quality than the slurry applications. We also show that as the catchment scale increases, the P concentrations and P export decrease, confirming dilution due to increasing rural catchment size. In the longer term, the excess P from fertilizer maintains high soil P levels, an antecedent condition favourable to P loss from soil to water. This study confirms the significant negative water quality impact of excess P applications, particularly liquid animal slurry applications in wet winter month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stricted P application in wet months can largely reduce the P losses from soil to water.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藏和西德巴伐利亚州鱼体内有机氯化合物的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藏位于喜马拉雅山北侧,为海拔3000—5000米以上的高原.该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长期以来为国内外环境科学工作者所关注.中国科学院湖北水生生物研究所于1974—1976年在西藏考察期间,采集了一批鱼样.1980年西德辐射与环境中心生态化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土壤环境变化及植物群落结构对修复初期河口湿地碳汇格局的影响,本文运用方差分解方法测算了群落尺度辽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区碳、氮储量分配格局,并定量阐明了盐度、含水率、高程等环境因子对碳、氮储量的影响贡献率。结果表明:(1)春、秋季,土壤碳储量分别为41.93 t/ha和44.72 t/ha,氮储量分别为8.65 t/ha和8.80 t/ha;植物碳储量分别为8.97 kg/ha和180.48 kg/ha,氮储量分别为0.61 kg/ha和16.27 kg/ha。(2)植物碳氮储量与株高、盖度呈显著对数函数关系,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氮的周转速率呈显著负相关性。(3)土壤含水率、群落盖度和高程是影响碳、氮储量的最主要因子,地形高程和含水率能解释幼苗期碳、氮储量分异的45.6%以及成熟期碳、氮储量分异的54.5%。研究结果证明了微地形改造、生态补水等措施对湿地碳汇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供给模型的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供给模型是定量计算地区生态承载力的有效工具。对黑龙江省鹤岗市、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以及四川省泸州市规划实施前后的人均生态足迹供给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鹤岗市与奈曼旗生态足迹供给水平较高,人均生态足迹供给在2.5ha左右,均高于1.5ha的国内生态足迹和2.2ha的全球生态足迹平均水平。泸州市生态足迹供给约为0.508ha,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属弱可持续。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存在较大差异,还需要针对各地具体情况开展基础研究工作,才能使生态足迹供给模型更有效、更科学地利用到生态承载能力评价当中。  相似文献   

20.
<正> 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分析了上海、北京二市1974—1976年饮水硬度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系。北京城郊饮用硬水(水质硬度为21—21.9度)的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率比上海一般饮用软水(水质硬度为6.9—8.6度)为高,心血管病死亡率与水质硬度成正比,二组死亡率(标化)差异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有显著意义。其中:1.脑血管疾病,北京城郊人群死亡率为102.49—117.50/十万人,上海市区软水组人群脑血管病死亡率为69.10—73.5l/十万人;2.冠心病,北京城郊人群死亡率为36.85—39.35/十万人,上海市区人群死亡率为9.22一lO.55/十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