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湄公河委员会是湄公河流域唯一的从事水资源开发管理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但其机构的制度有效性一直备受质疑。尤其是2003年订立的《通知、事前磋商和达成协定规程》在老挝沙耶武里水电站、栋沙宏水电站和北本水电站上相继应用后,不仅未能调和成员国在水资源开发问题上的利益分歧与矛盾,且规程本身也引起较大争议。随着湄公河干流水电开发的加速推进,中国参与次区域水资源开发治理的客观环境发生变化,迫切需要加强相关理论基础与实践研究,促进流域开发合作和可持续发展。为此,论文主要梳理了湄委会事前磋商机制的制度框架、管理机构及操作流程,在总结三次实践进展基础上,客观分析了该机制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补充注释说明文件、制定受益补偿条款、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完善事前磋商流程等四个方面改进建议。同时探讨了事前磋商机制对中国参与全流域合作的影响及有效应对策略,可为澜湄合作新机制下中国水资源开发合作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中方愿与湄公河国家共同设立澜湄环境合作中心,加强技术合作、人才和信息交流,促进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倡议。作为落实倡议的具体举措,2017年11月15日,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圆桌对话系列会议在京举办。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代表、澜湄国家环境部门代表等出席会议,并在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圆桌对话上致辞并发言。澜湄国家驻华大使馆代表、环保部相关直属单位、研究机构、地方环保部门、国际组织、企业、媒体等百余人参  相似文献   

3.
跨境水资源合作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水权益保障意义重大。以166个国家为研究样本,选择1948—2008年全球跨境水资源合作事件为基础数据,提取合作关系并构建全球跨境水资源合作网络。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层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跨境水合作事件及其网络的时空复杂性,阐述了跨境水合作生成机制与合作类型。研究发现:水合作事件数量与频次呈波动增长,阶段特征显著;水合作网络结构的去中心化、多极化和区域化趋势明显,东西方阵营在冷战时代主导了全球水合作,后冷战时代的热点合作广泛产生在非洲、东欧地区和亚洲水塔周边地区;水合作对地理距离表现为高敏感性,同一流域内国家互动频繁,域外大国在不同时期介入热点流域水合作事务;国家行为体、区域合作关系和国际合作体系三个层次综合影响水合作关系的生成,各层次内部有着复杂的多因素互动,强制型、功利型、规范型和意识形态型水合作是四种主要跨境水合作类型。  相似文献   

4.
全球跨界水合作的时空结构:领域变迁与尺度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全球性淡水危机加剧、水冲突频发的背景下,跨界水合作成为化解水危机,实现国家间和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跨界水条约数据,基于网络视角,从全球尺度、区域尺度与国家尺度对跨界水合作的时空结构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1820—2017年全球跨界水合作持续增多,覆盖范围明显扩大,合作领域从边界与水量向联合管理与水质保护转变,合作目的由以规管性为主导向规管性、程序性和原生性并进转变。多边合作与跨界地下水合作是当前全球跨界水合作的发展趋势。(2)同一时期五大洲跨界水合作发展进程与侧重领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全球跨界水合作网络涵盖的流域与国家日益增多,但其流域覆盖率仍较低。(3)1820—2017年全球跨界水合作网络大致经历了“网络形成—网络扩张—网络分化”三个阶段;欧洲国家间的跨界水合作联系相对较强,亚洲国家在跨界水合作网络中也愈发活跃,区域性与全球性并存是当前跨界水合作网络的重要特征。伴随着亚洲国家日益增长的跨界水合作需求,中国应充分发挥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作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跨界水合作,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跨界水资源合作领域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倡导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关乎到北极的利用、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各方应在合作中建立起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机制。宽领域要求拓宽合作领域,应加强包括基建领域、能源领域、安全保障领域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等各领域的合作;全方位体现为中国既要密切与北极国家的合作,也要欢迎其他利益攸关方的参与;多层次表现为在加强双边、多边合作的同时提倡发挥国际论坛等交流平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环保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资金投入持续增长,政策约束更为严格,但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效率依旧偏低,流域水污染严重.其中,体制机制不健全是加剧我国水资源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困境的制度性出路,可能在于超越地方行政分割体制,探索并完善参与共治的治理新模式.参与共治,就是要从流域的共同利益出发,以不同地方政府问的合作形成的权威效力为主导和主干,构建起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等多层次利益主体关于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协商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制度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从制度角度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在分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现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认为:水资源问题的制度原因是传统的发展模式导致部门间水资源供需矛盾紧张;区域管理体制导致上下游地区间水资源冲突频繁;忽视和挤占环境用水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不透明的补贴方式扭曲价格信号和影响水资源需求;区域内分散的管理体制加剧了流域水资源问题。因此,从制度上解决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需要推行流域水、土地、森林资源统一管理,制定《石羊河流域管理条例》,改革现行资源管理体制,建立透明的补贴机制和合理的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07,(3B):45-45
3月22日,正在澳大利亚陪同曾培炎副总理访问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与澳大利亚环境和水利部长特恩布尔就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发展、加强水环境领域的合作达成了一致。双方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环保和水资源环境管理合作意向书。双方还决定,两国有关官员将尽早探讨两国在上述领域开展的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跨界流域污染问题在我国越发严重起来.从国外解决跨界流域污染的实践经验来看,各个地区采取合作治理污染物的方式防治跨界流域污染,是解决跨界流域污染问题比较经济可行的方式.从国内外众多研究来看,现有研究仅限于利用博弈理论分析完全合作情况下的收益分配问题,并没有对收益分配后,各合作者所形成的合作是否稳定、收益分配是否公平进行讨论与深入分析.论文以此为切入点,利用跨界流域污染合作治理思路,以河南省贾鲁河流域的4 个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博弈理论的角度详细地分析了各个地区进行合作防治跨界流域污染的思路、方式,并对各个地区之间进行合作治理污染物时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合作治理污染物时,不同地区的边际污染物减排成本差异是各个地区能否进行合作防治跨界流域污染的关键,并且不同的收益/成本分担机制对不同地区长期、稳定地开展合作治理污染物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国际河流水资源公平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 ,水资源竞争利用之矛盾解决的基本方法以及水资源的三种基本分配模式 ,通过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趋势与流域国间的用水矛盾以及现有的流域国间的合作程度、流域的管理机制条件的分析 ,认为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 ,进行全流域水资源全局分配是较为合理和切合实际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战略资源,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资源研究对于促进“一带一路”的科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世界银行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水资源数据库,从水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入手,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资源自然禀赋、利用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水资源开发潜力。结果表明:(1)从水资源禀赋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资源总量均以俄罗斯、中国、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相对较高,中亚、西亚等地区相对较低;人均水资源量则以中东欧、俄罗斯和东南亚地区较高,西亚、南亚地区较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来水依赖率整体表现为跨境河流下游高,上游及海岛国家低。(2)就水资源利用而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水量整体呈现“东多西少”的格局,人均用水量表现为“中亚最高,周边较低”的特点;用水结构亚洲国家多以农业用水为主,中东欧国家则多以工业用水为主。(3)水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发现,阿拉伯半岛地区各国水资源开发潜力很低,中东欧及东南亚地区水资源开发潜力很高。  相似文献   

12.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与水循环模拟模型WACM进行单向耦合,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和流域上中游主要控制水文站径流响应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区域气候预估表明,相对于现状(1980—2009年),A1B情景下未来(2010—2039年)流域年平均温度和降水均有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0.65 ℃和1.87%,但降水增加不明显;流域北部温度增幅比南部明显,而降水区域差异较大,变化较为复杂。径流模拟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清盛和琅勃拉邦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与天然情景相比均有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1.23%和3.69%,但变化不明显;未来径流年际变化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而温度变化对径流影响作用要强于降水;未来春季和夏季(3—6月)径流增减相对明显,局部区域有洪涝和水文干旱的风险,而其它月份径流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资源学术交流十年总结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军  左其亭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9):1488-1497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国家已将水资源列为与粮食、石油资源并列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因此,水资源研究已成为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学科领域。论文在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研究发展过程;介绍了近十年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主要学术交流情况,总结了近期我国水资源研究进展;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水资源学科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近期水资源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十年我国水资源学术交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跨国界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从早期的处理边界、航运及渔业问题,到近期更多地关注跨界水资源的水量分配、污染控制、洪水控制等,相关国际条约也不断在其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上取得完善和发展.我国涉及的跨界水资源利用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流域.目前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开展跨界水合作已成为重点议题.本文主要从国际条法、国际经验、中俄跨界水保护合作三方面分析了跨国界流域内上下游国家的权利和义务.主要研究结论和建议如下:第一,上游国家主要强调国家主权,下游国家则强调国际义务;第二,已有国际条约规定的跨国界流域内各国的权利和义务较多,但具体落实这些义务并不容易;第三,国际实践表明,跨国界流域上下游国家之间的具体合作模式要根据国家实力对比及利益博弈关系确定,并以国家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第四,我国没有签署有关跨界河流的多边条约,故不受其约束,但这些条约对于跨界水双边合作协定的制定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当前的水资源管理不当导致水资源危机发出,探讨将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管理的结合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概述,即维持从现在到未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福利而不破坏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赖以生存的水文循环或生态诉水资源管理,并进一步讨论了它的3个基本目标和4项原则,并初步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6.
资源地理与水土资源研究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地理与水土资源是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简称地理资源所)及其前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是中国资源地理与水土资源的主要研究机构之一,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经过几代科学家的辛勤努力,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在地理资源所建所70周年、综合科学考察55周年之际,对地理资源所在资源地理和水土资源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资纪念和鼓舞!  相似文献   

17.
几乎所有的水资源系统都是以多目标、多水源和多用户等为特征,因此其开发与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决策也都必须坚持这些原则。本文利用现代专家系统技术建立了一种水资源系统管理的专家系统决策模型。该水资源系统包含一个地面水库供水系统、两个城镇市政供水系统、3个农区灌溉系统以及一个沼泽生态系统。它最早源于英国70年代初所提出的灌溉系统对策仿真的设想,后经国外其他学者的不断完善,最后形成一种接近于现实的简单而综合的水资源系统管理原型,并以对策仿真的形式建立了其LOTUS模拟模型。该对策仿真模拟模型中的对策者是地面水源管理者(WAM)、市政供水管理者(PWSM)以及三组不同农户(FARMERS)。为了使该系统更趋完善且更符合我国国情,本文又另外引入了一个称之为系统总管的对策者(MANAGER)。他主要负责该系统的全面运行,解决系统中各对策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监控全系统的环境质量,尽可能使整个系统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这种对策仿真模拟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参加对策仿真的各位对策者,或者说水资源系统中的有关各方,即不同角色,更加熟悉一般水资源系统运行与管理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本文利用应用于微机的VP-专家系统外壳建立了这种对策仿  相似文献   

18.
在水资源短缺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水权交易成为解决水资源危机、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方法,水银行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而国内仍在起步阶段.梳理了水银行与水权交易的关系,指出水银行是水权交易的形式之一;归纳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包括水银行的概念界定、交易机制、实施基础、水银行的类型、交易定价,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重点.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综述,为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