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值评价指标的新拓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剖析阐述了国际现行能值可持续指标(ESI)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拓展构建了新的综合指标(SDI)评价系统可持续发展,实现了能值分析与经济分析和物质分析的耦合.以我国著名的基塘农业生态工程模式——珠江三角洲瓜菜基鱼塘模式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新拓展的SDI能更全面、更明晰地度量被评价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指示其能物流及经济流各自的运营状况,为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X820 .22(X) 303427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值评价指标的新拓展/陆宏芳(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X)3,24(3)一150一154 环图X一5 剖析阐述了国际现行能值可持续指标(ESI)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拓展构建了新的综合指标(sDI)评价系统可持续发展,实现了能值分析与经济分析和物质分析的祸合。以我国著名的基塘农业生态工程模式一珠江三角洲瓜菜基鱼塘模式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新拓展的SDI能更全面、更明晰地度量被评价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指示其能物流及经济流各自的运营状况,为系统的进二步优化指…  相似文献   

3.
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复合体系发展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这条线索为基准 ,从起源、发展、应用等多个方面将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进行了方法学的比较 ;对二者复合体系以环境生态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动态 ,通过基塘系统、缫丝厂废水治理、污染净化生物栅技术、蚯蚓生物滤池以及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基塘系统: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塘系统是一种具有独特创造性的低洼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中国小农经济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基塘系统逐渐受到学界重视,并曾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当前系统梳理和总结基塘系统研究进展,对我国相关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意义。论文基于基塘系统主要公开文献,从基塘系统的概念内涵、起源演变、结构功能、推广应用、动态保护等方面介绍国内外研究进展。资料分析显示:相对太湖流域基塘系统,针对珠江三角洲基塘系统的研究更为丰富;有关太湖流域桑基鱼塘起源的论证还存在分歧;基塘系统的经济功能衰退,其生态服务功能和遗产文化价值研究急需加强;传统基塘农业保护与创新发展还需加强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研究的支持。未来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有:1)加强对基塘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基塘系统的综合效益;2)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视角,开展基塘系统的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研究;3)多学科深入研究基塘系统的作用机理,更好地总结与比较太湖流域与珠江三角洲基塘系统结构功能的异同;4)深入论证基塘系统的起源与演变过程,明确它在中国和全球农业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态工程及其组合系统除藻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由水平流碎石床湿地、下行流湿地、上行流湿地、好氧塘和兼性塘等不同生态工程单元组合而成的5组8套小型处理系统对藻类的去除效率及其变化趋势,并根据适宜水力负荷下各系统除藻效率的季节变化研究了各种组合形式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8m3/(m2·d)时,各处理单元对藻类生物量的去除效率均达到最高;好氧塘+下行流湿地系统和水平流碎石床系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水力冲击负荷能力;各生态工程组合系统的除藻效率在夏季最高,对藻类的去除率均超过94%;冬季最低,藻类去除率变动范围为34%~90%.不同类型生态工程的组合方式决定了系统的除藻效率,下行流-上行流湿地的组合对藻类去除效果优于其它组合,季节变化对其运行效果影响不大;水平流碎石床湿地系统对藻类去除效果略逊于其它组合且受季节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X740.39403302凤眼莲生态工程在炼油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唐述虞(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一l/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环委会一1994,14(l)一98一103 环情X一9 在炼油废水氧化塘中建设凤眼莲生态工程。该工程较显著地提高出水水质及透明度,对其中污染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去除能力。在炼油废水氧化塘中实施凤眼莲生态工程的最佳运行控制条件为:65mg/L《COD《13lmg/L,最高临界coD为263mg/L,故凤眼莲生态工程适用于 一23一炼油废水的深度处理。对凤眼莲去除炼油废水中污染物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图5表4参14X7403 9403303炼厂含油污水浮选剂的研…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农业,吸收传统有益的生产方式和结构模式,引入先进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耕地,优化结构,利用生物多样性互利互补,以最低的资源消耗和能耗形成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实现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农业经济、农业发展与环境相统一.可持续发展农业依靠完善的农业生态工程作为基础.1 农业生态工程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生态工程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相对独立、对持续发展农业起着特殊功能和保护作用的工程,对可持续发展农业具有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苯酚类化合物光解量子产率与结构性质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量子化学PM3算法计算得到的苯酚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应用偏最小二乘(PLS)算法,建立了能预测苯酚类化合物光解量子产率(Y)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影响苯酚类化合物光解量子产率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Ehomo)和分子生成热(HOF),logY值随着Ehomo的增大而增大,随着HOF的增大而减小.分子的电负性和(Ehomo-Ehomo)2对logY值也有一定的影响,电负性和(Ehomo-Ehomo)2较小的分子,其logY值也较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一些传统的综合农业技术在对它们的潜力作出合理评价之前就消失了。粤南基-塘系统的有机农业和废料循环已实践了数百年,至今仍为当地人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和多种收获。就单位面积的产值而言,这种系统是世界最高产的,基在-塘系统内,营养物的流失和化学品的使用降到了最低点。对基-塘概念进行研究,有助于发现简便的方法以减少食物生产对环境的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太湖流域源头溪流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和生态拦截净化较弱的问题,采用生态工程措施于南苕溪人青山湖水库河口处对河道进行恢复.综合考虑山溪性河流水文水动力特征,通过构建、稳定和保护河口与滨岸带生态系统实现河道恢复目标.所采用关键技术包括:合金钢网石兜抛石技术、深潭-浅滩/塘-洼地组合净化技术、分流沙嘴技术、T-型乱石抛筑透水坝技术、河岸侵蚀面防侵蚀的浅滩沙洲场技术、植被缓冲带技术、水生植物恢复技术等.对河口生态工程区进行连续9个月的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区上段浅滩及分流沙嘴区能有效复氧,提升pH值并降低电导率,同时对总磷、活性磷和悬浮颗粒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中段深潭区通过强化的微生物活性能有效去除铵态氮与亚硝态氮;下游T-型坝能较好地拦截并沉积河口冲刷物质,但需对其定期清理以防引发二次污染.河口生态工程运行初期较好地改善了河道结构并提升了河流自净能力,对河流生态恢复最具指示作用的水质指标溶解氧饱和度、铵态氮去除率在工程实施后较工程实施前平均分别提高了14.5%、1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