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ntroducti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expertsinmanycountriespayhighattentiontothedisposalofthewastewaterwithdyeorwithdeepchroma.Thoughatpresentbiodegradationisusedinthedisposalofthewastewater,theconcentrationandchromainthedisposedwaterarestillveryhighand…  相似文献   

2.
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酸性红B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偶联剂法在聚丙烯多面球表面负载化纳米TiO2,在高压汞灯照射下,以酸性红B染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催化氧化法进行降解处理;研究了溶液初始浓度、H2O2和Fe3+投加量、pH以及光照强度等因素对酸性红B染料降解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空心玻璃微球附载TiO2清除水面漂浮的油层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空心玻璃微球为载体,采用浸涂法制备出TiO2/beads光催化剂.研究了利用TiO2/beads光催化剂降解水面漂浮的正十二烷及甲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375W中压汞灯照射120min,正十二烷的光催化去除率达93.5%,光照80min时甲苯被完全光催化去除;通入空气有利于正二十烷及甲苯的光催化去除,外加微量的H2O2(5.0mmol/L)可大大提高光催化去除率,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Na+对正十二烷及甲苯的光催化去除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Fe3+掺杂TiO2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3+掺杂的TiO2薄膜光催化剂,进行甲醛的光催化实验,考察Fe3+掺杂量、薄膜焙烧温度及溶胶体系pH值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3+掺杂量为1.0%,焙烧温度500℃1h,加硝酸溶胶体系pH=4时,Fe3+掺杂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海藻酸钙将g-C3N4-P25和光合细菌进行共固定,合成了光催化-微生物复合材料,并进行了降解模拟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微生物复合材料的染料(活性艳红X-3B)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4%和84.7%,远远大于固定光催化剂与固定光合细菌.利用UV-Vis、FT-IR及GC-MS对反应残留物进行表征,根据结果可推测:由光催化产生的自由基和光合细菌共同破坏X-3B的偶氮结构,生成的苯胺类化合物经过一系列的水解、氧化还原作用生成多种具有苯环结构的化合物,然后自由基破坏苯环结构产生长链烷烃,减少芳香烃化合物的累积对光合细菌活性的影响.光合细菌及时利用光催化生成的长链烷烃,产生分子量较小的物质,最后矿化为CO2和H2O.  相似文献   

6.
掺氮Ta2O5诱发可见光-类Fenton体系降解阿特拉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璐  邓一荣  杜瑛珣  傅翔 《环境科学》2012,33(4):1252-1259
通过制备具有强可见光吸收和活性的半导体掺氮Ta2O5,利用其可见光Fe3+还原活性,实现了可见光-类Fenton体系有效地降解阿特拉津.结果表明,氨气流量0.3 L.min-1、700℃氮化时间6 h制备出的掺氮Ta2O5在可见光下还原Fe3+的能力最佳;阿特拉津降解效果与各种操作条件———光强、催化剂投加量、Fe3+、H2O2、阿特拉津初始浓度及pH值有关,并通过H2O2的分解揭示影响的原因.在pH为2.6、[atrazine]0=18 mg.L-1、[H2O2]0=2.5 mmol.L-1、[Fe3+]0=0.5 mmol.L-1、掺氮Ta2O5投加量为0.6 g.L-1、500 W氙灯照射下,反应60 min时,阿特拉津的降解率为97%.该研究为可见光-类Fenton体系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混晶纳米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安平  杨静  汪淑廉  黄应平  杨勇 《环境科学》2010,31(12):2965-2972
以无定形TiO2沉淀为前驱体,在水热条件下得到了含板钛矿(121)相混晶纳米TiO2,考察了水热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含板钛矿型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XRD、TEM对制备的TiO2进行初步表征,并结合光催化(λ≤387 nm)降解有机染料的光活性探针反应.结果表明,水热温度为150℃,时间为24 h时,可制得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的纳米TiO2,其纳米尺寸为14.20 nm,板钛矿相含量63.6%,锐钛矿含量为36.4%.光催化实验中跟踪研究了其对染料酸性桃红(sulforhodmineB,SRB)的褪色及2,4-DCP的降解情况,并对降解中间产物H2 O2、.OH进行跟踪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板钛矿相混晶TiO2的光催化主要涉及.OH氧化历程,光照射9 h对SRB和2,4-DCP的矿化氧化分别达到89%和78%,循环5次光催化降解SRB实验,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催化性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稀土元素Ce3+掺杂Bi2WO6光催剂,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电镜扫描、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N2物理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合成材料的结构、形貌、光吸收等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并以染料废水中罗丹明B的降解考察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e3+掺杂量为0.05%时,其结晶度好、颗粒较均匀、具有较强的可见光吸收性能,且比表面积比纯Bi2WO6提高近10%以上,对罗丹明B的去除效果最好;催化剂用量越高、罗丹明B的初始浓度越低、反应溶液pH值越低、H2O2的浓度越高越有利于Ce/Bi2WO6对罗丹明B的吸附和降解;而阴阳离子的影响各不相同:NO3-、SO42-没有太大的影响; Na+、K+、Ca2+、Mg2+、Cl-的加入均促使的染料的去除;HCO3-抑制了罗丹明B的吸附,但是却促进了光降解.另外,经重复使用3次,光催化降解速率常数并没有降低,表明稀土Ce3+改性Bi2WO6是一种有效稳定的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流化床光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1种流化床光催化氧化中试处理系统,制备了一种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以高压汞灯为光源,选用难降解偶氮染料4BS和高分子化学浆料CMC配制的模拟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初始pH值、初始浓度以及光助催化剂H2O2浓度、Fe3+浓度对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有关的光催化反应动力学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工艺系统对配制的印染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光照74min色度去除率可超过80%,光照150min COD去除率可超过70%,BOD5/COD可提高至0.4以上.  相似文献   

10.
H_3PW_(12)O_(40)/TiO_2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光催化剂,然后浸渍法制备出H3PW12O40/TiO2复合型光催化剂,并运用XRD、SEM、FT-IR和DR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了可见光光照下H3PW12O40/TiO2对孔雀石绿降解的光催化活性,考察了浸渍量、催化剂用量、底物浓度、pH值对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pH=5条件下,H3PW12O40/TiO2催化剂用量为0.3g.L-1,浓度为10mg·mL-1的孔雀石绿溶液在2L·min-1曝气、300W可见光下光照4h后光催化降解率为78%,比TiO2光催化活性提高了24%.  相似文献   

11.
Nafion膜中嵌入Fe~(2+)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亚铁离子嵌入Nafion膜中利用Fe3+/Fe2+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脱色率达90%。研究探讨了降解亚甲基蓝时H 2O2以及pH值的影响。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氧化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表观速率常数为0.5689min-1。  相似文献   

12.
克百威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TiO2光催化技术对克百威的降解进行了研究,并系统地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溶液初始pH值,底物浓度,活性氧物种和各种阴阳离子对其降解动力学的影响.用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对克百威的光催化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克百威在弱碱性条件下降解速率最快,×OH对克百威降解贡献比约为93.4%,h+和其他ROSs的贡献则相对较小.而水溶液中的阴离子BrO3-和S2O82-对克百威的光催化降解有促进作用,I-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水溶液中的K+,Ca2+,Na+,Mg2+和Cu2+等金属阳离子对克百威的降解也均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铁离子掺杂TiO2薄膜光催化降解无水肼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Fe^3+掺杂的TiO2薄膜对无水脐废水光催化降解作用,考察了影响Fe^3+掺杂的TiO2薄膜光催化降解无水肼废水的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当Fe^3+掺杂TiO2薄膜的摩尔分数为0.5%,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3h,并且无水肼废水为中性或弱碱性,催化降解温度在30℃左右时,Fe^3+掺杂的TiO2薄膜的催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金属泡沫镍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甲醛和VOC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3种掺杂金属离子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并将其负载于泡沫镍板上,以室内空气典型污染物甲醛和VOCs为模型反应物,研究了对甲醛和VOCs气体的光催化作用并讨论了La3+的最佳掺杂比例以及环境因素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Ti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锐钛矿型结构;负载掺La 1.5%TiO2的泡沫镍板90min对甲醛和VOCs的降解率分别为94%和87%,远高于未掺:83%和72%,掺Fe  相似文献   

15.
TiO2纤维光催化降解X-3B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溶胶-凝胶法及水蒸汽活化热处理工艺制备了15%(质量分数)SiO2掺杂的TiO2纤维,并利用SEM、XRD和HR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以活性艳红X-3B染料水溶液为降解对象,研究了热处理温度、溶液pH值、紫外光源、溶液浓度等因素对TiO2纤维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TiO2纤维为锐钛矿相,直径约为5~10μm;其最佳热处理温度为700℃,且在强酸(pH=2)或强碱(pH=14)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并对不同浓度的X-3B溶液都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同时TiO2纤维也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6.
酸性大红GR的Fe~(2+)促进超声化学降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超声波降解偶氮染料模拟废水酸性大红GR溶液,考察了反应时间、溶液温度、pH值、Fe2+浓度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法能有效去除酸性大红GR,低温、酸性有利于酸性大红GR的降解;外加Fe2+和超声过程中产生的H2O2反应生成的·OH强化了酸性大红GR的声化学脱色和降解过程,脱色过程符合一级反应。5mmol/L的Fe2+促进超声反应6h,酸性大红GR脱色率达90.5%,COD去除率为65.2%。  相似文献   

17.
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制备的TiO2进行结构表征。详细考察了照射时间、废水初始浓度、TiO2用量、pH、光源种类、H2O2、H2O2/Fe2+对实际印染废水的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3h时,印染废水COD去除率为95.9%,脱色率达100%;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与印染废水的初始浓度成反比关系;TiO2光催化剂最佳用量为80mg/L;印染废水最佳降解的pH为6.0。当添加辅助氧化剂H2O2用量为600mg/L时,能进一步提高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特别是H2O2和Fe2+共同作用下,COD去除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18.
Fe(Ⅱ)强化声化学降解偶氮染料酸性红B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50kHz超声降解偶氮染料酸性红B(ARB),考察了溶液pH和Fe(Ⅱ)浓度对ARB声化学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有利于ARB的脱色过程.超声过程中H2O2的浓度随时间线性增加.Fe(Ⅱ)和H2O2反应生成·OH,强化了ARB的声化学脱色速率和降解过程.当Fe(Ⅱ)浓度为1.43 mg/L和2.85 mg/L时,ARB的脱色速率(在515 nm处)分别提高了1.17倍和1.75倍.同时,ARB在322 nm和254 nm处的紫外吸收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悬浮态TiO_2光催化降解苯系物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 ,在TiO2 粉末悬浮体系内 ,系统地研究了光照时间、光照距离、催化剂用量、苯系物浓度和溶液pH、空气流量、H2 O2 浓度、Fe3+ 浓度等因素对模拟水样中苯系物的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当光照时间为 2 0min、光照距离为 6cm ,TiO2 用量为 4 0 0mg L、pH =7、苯系物浓度为 10 0mg L ,空气流量为 4 0 0mL min,苯系物降解率可达 93% ,添加H2 O2 与Fe3+ 能增加苯系物的降解率 ,当H2 O2 浓度为 6mmol L ,Fe3+ 浓度为 0 2mmol L ,苯系物可完全降解。实验测定精密度RSD为 0 5 %。  相似文献   

20.
Photo-degradation of Acid-red 3B dye catalyzed by TiO2 nanotub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 A s one kind of novel functional m aterial, TiO 2 nanotube has been fou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solar cell (B arbe et al., 1997), sem iconductor device (V inodgopal et al., 1993) and catalyst supports (Idakiev et al., 2005) etc. Since K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