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氨法脱硫中气液比、吸收液pH值、吸收液浓度以及进口烟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实验台,以亚硫酸铵为吸收剂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气液比越小,脱硫效率越高;吸收液pH值越大,脱硫效果越好;脱硫效率随吸收液浓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中间存在最大值;而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不大.同时可根据此结果,气液比选择在0.2~0.25L/m3范围,pH值选择为6~7.5范围,吸收液浓度为5.5%左右时,可使脱硫效果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2.
邵申  孙在柏  万皓  江舒  顾晓婧 《环境工程》2011,29(5):71-74,104
采用亚硫酸铵作为吸收剂,对模拟烟气进行氨法烟气脱硫实验。考察了进口烟气温度、吸收液pH值、吸收液浓度、液气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对亚硫酸铵的氧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进口烟气温度与脱硫效率成反比关系;吸收液pH值、吸收液浓度与脱硫效率成正比关系;吸收液pH值大于6.3、浓度大于1%时,氨逃逸随着二者的增大而增多...  相似文献   

3.
影响钠碱法烟气脱硫效率的因素分析与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世华  罗凯 《能源环境保护》2011,25(1):41-44,47
通过对钠碱法烟气脱硫工艺过程的分析和运行实践,分析总结了吸收液pH值、液气比(L/G)、烟气温度、烟气中烟尘浓度以及氧化空气量等参数的变化对烟气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并从工艺过程控制、设备运行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方案,为钠碱法脱硫工艺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吸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氨法烟气脱硫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亚硫酸铵作为吸收剂进行氨法烟气脱硫模拟实验,主要考察了吸收液进塔pH值、液气比、吸收液浓度、进口SO2浓度、进口烟气温度等主要影响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出了适宜的操作条件范围。  相似文献   

5.
结合氨法脱硫SO2吸收传质的研究,通过耦合氨法脱硫液滴中多组分化学反应、液滴与气相间传质(双膜理论)、液滴蒸发相变等多个过程,采用CFD二次开发技术研究开发了可预测脱硫效果的CFD计算方法,利用基于该方法建立的三维氨法脱硫仿真模型模拟脱硫塔内的流场及烟气流速、pH值、液气比、雾化粒径、初始SO2浓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且二者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20%.同时,通过计算pH值和浆液粒径等关键参数对脱硫塔内竖直中心线上NH3和SO2浓度分布规律的影响,明确通过合理控制浆液pH值与浆液粒径来提高脱硫效率以及减少NH3逃逸.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氨法脱硫系统控制烟气流速为2~3m/s、浆液pH值为5~6,液气比2.5~3.5L/m3,雾化液滴粒径为0.8~1m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在内径200mm,高度1100mm的喷淋塔内,采用Na2CO3作为吸收剂进行SO2吸收实验,重点研究了液气比(L/G)、空塔气速、进口SO2质量浓度、吸收液pH及初始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该系统适宜操作条件:吸收液pH值在6.5~7.5之间,液气比在1~1.5之间,吸收液初始浓度5%,空塔气速1.6m/s,在此条件下,进口SO2质量浓度在3000mg/m3以内,脱硫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7.
氨法烟气脱硫工艺是一种资源回收型技术,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政策,能够实现经济循环发展.通过建立烟气脱硫装置,参照脱硫工艺运行参数,采用氨水作为吸收剂,在降膜式湿壁塔中对氨法烟气脱硫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吸收液进塔pH值、液气比、烟气流速、烟气进口SO2浓度、烟气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运行参数对脱硫...  相似文献   

8.
粉煤灰对脱硫用石灰石溶解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是我国广泛应用的脱硫技术,其中石灰石(CaCO3)活性对优化脱硫装置的设计,降低脱硫成本,提高脱硫效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验对CaCO,活性进行了研究,在固定pH值的条件下,采用酸滴定CaCO3浆液的方法,研究了不同pH值以及粉煤灰对CaCO3溶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测的pH值范围内,较低的pH值有利于CaCO3的溶解,pH值每降低0.5,CaCO3的溶解率增加8%左右。但为了保持吸收溶液的脱硫效果,一般选择pH值=5.0~5.5之间。粉煤灰对石灰石硫酸溶解的影响较小,初始2h内粉煤灰对CaCO3的溶解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h后变为微弱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FeCl3·6H2O、ZnCl2和环丁砜(TMS)复配形成的Fe/Zn-TMS体系脱除催化裂化(FCC)干气中的H2S,并用30%H2O2氧化再生Fe/Zn-TMS体系.同时,研究了各活性成分比例、吸收液体积浓度、吸收液pH值等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以及H2O2用量、吸收富液pH值对Fe2+氧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FeCl3·6H2O)∶n(ZnCl2)∶n(TMS)为0.45∶0.55∶1,吸收液pH为0.75,体积浓度(W)为50%的条件下能长时间高效脱硫,最高脱硫率达99.9%;在n(Fe2+)∶n(H2O2)为2∶1,吸收富液pH为0.65的条件下,Fe2+氧化率达96.7%.体系可循环使用3次,且能耗低、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0.
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旋流板塔为脱硫塔,实验研究了Na2CO3-Ca(OH)2双碱法脱硫工艺,试验了不同液气比L/G、Na^2 浓度、吸收液pH值和进气SO2浓度等主要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并考察了Na^ 的损失与操作条件的关系,分析了双碱法脱硫过程的传质反应过程机理以及不同pH值对脱硫率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本工艺适宜操作和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硫酸生产中污染物的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硫铁矿焙烧废渣制取纯度95%以上的硫酸亚铁,并利用硫酸亚铁净化低浓度二氧化硫制酸尾气和高砷烟气洗涤废水,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制酸尾气中SO2含量低于500ppm,且含有硫酸亚铁的吸收液中硫酸浓度达10%~20%;处理后的含砷废水,砷含量低于0.5mg/L;用此综合治理方法可得多种副产品,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以硫铁矿为原料的硫酸厂综合治理生产中的污染物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球团竖炉生产使用散煤作为燃料,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文通过实际案例的研究,探索一种清洁能源,根治彻底长期困扰球团竖炉的污染环境问题,同时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的发展走向良性循环清洁生产道路。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经过废硫酸改性处理后吸附能力大大提高,用改性粉煤灰对生化后的利福平废水进行了脱色试验,实验考察了废硫酸的投加量、pH值、粉煤灰的粒径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并对脱色机理进行了分析。粉煤灰改性后应用于利福平废水处理中达到以废治废,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内煤层中普遍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通过燃煤产生的烟气、煤灰渣等介质进入空气、土壤和水环境中。公众健康危害评价结果证明燃煤排放的放射性污染物通过吸入途径对人体的总危害危险大于二氧化硫、氨氧化物等一般污染物。鉴于我国近几年火电厂等煤炭消耗量大,并且不断增长的现状,指出对燃煤造成的放射性环境污染应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对印染污水的吸滤—焚烧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斌  李毅 《环境工程》1997,15(4):21-22
吸滤—焚烧法是一种“以废治废”,高效、经济、省时、节能的方法。它用高炉烧煤产生的煤渣、粉煤灰、烟尘吸滤印染污水中的染料、浆料、助剂、色质、异味等物质;用煤燃烧时产生的酸性气体(SO2、CO2、NO2等)中和印染污水中的碱性物质;焚烧吸滤处理印染污水后的煤渣、粉煤灰、烟尘及其吸附的有机物达到处理废物、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超低排放燃煤电站三氧化硫的迁移和排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毅  韩立鹏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1):3702-3708
采用美国环保署(USEPA)method 8推荐的方法,对典型超低排放燃煤电站满负荷工况下的燃煤、烟气、飞灰、渣进行三氧化硫监测.实验结果表明:燃煤电站超低排放环保设备对三氧化硫的总脱除率为71.86%,大气三氧化硫排放浓度为1.5 mg·m~(-3)(气体体积为标准大气压下的体积,下同).选择性脱硝催化剂(SCR)前烟气中三氧化硫生成量为二氧化硫的0.46%,在SCR催化剂SO_2/SO_3的转化率为0.58%,空气预热器内气态三氧化硫浓度显著降低.低温电除尘(LLT-ESP)内三氧化硫与飞灰结合得到脱除,LLT-ESP细灰中三氧化硫含量为粗灰的1.38倍.湿法脱硫系统(WFGD)对三氧化硫的脱除率为48.45%.超低排放燃煤电站大气三氧化硫排放因子EF_煤、EF_电分别为17.13 mg·kg~(-1)、4.41 mg·kW~(-1)·h~(-1).估算2018年我国燃煤电站三氧化硫大气排放总量约为3.99万t·a~(-1).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阴离子膜电解技术对烟气脱硫吸收液进行再生的机理。应用二室阴离子膜电解装置研究了电流密度、吸收富液的组成对脱硫吸收液再生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再生液的硫迁移比、硫酸浓缩倍率增大,电流效率降低。膜电解法可以有效地再生钠碱法脱除低浓度SO2燃煤烟气的含硫富液。  相似文献   

18.
选择我国4家电厂的6台煤粉锅炉,进行了烟气以及飞灰、底渣、脱硫石膏等燃煤副产物样品的采集和F(氟)含量分析,考察燃煤电厂F排放特征. 结果表明:经过烟气除尘、脱硫及脱硝装置后,烟气中氟化物浓度明显降低; 除尘器主要脱除烟气中颗粒态F,静电除尘器对烟气中氟化物的总脱除效率为19.50%~36.59%,布袋除尘器的脱除效率略高于静电除尘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可协同脱除烟气中94.19%的氟化物. 燃煤中的F经过燃烧和烟气净化装置后,有0.83%~3.37%由底渣排放;1.20%~2.00%转移到脱硫废水中;13.45%~33.80%转移到飞灰中;59.60%~79.66%转移到脱硫石膏中;只有2.04%~5.00%通过烟囱排入大气.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对煤系固体废弃物淋滤液污染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矸石和粉煤灰是煤矿区的两种主要废弃物,它们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同时也对矿区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分别接种氧化硫硫杆菌和解磷细菌于煤矸石和粉煤灰中,通过柱状淋滤试验研究微生物对两种固体废弃物淋滤液污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中添加氧化硫硫杆菌能显著脱除煤矸石中的硫,同时淋滤液中也生成了大量的H+和铁离子,使淋滤液中硫酸根和磷酸根离子浓度显著增大,超出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指标。粉煤灰中添加解磷菌能显著提高淋滤液中的磷含量和电导率,但对淋滤液的pH、SO42-和铁离子影响不明显。氧化硫硫杆菌和解磷细菌对煤矸石和粉煤灰混合工艺处理效果较好,粉煤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硫、磷和铁的污染性。  相似文献   

20.
电厂煤粉炉燃煤二氧化硫转化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10台电厂煤粉炉出口烟气二氧化硫排放量,并根据物料衡算,得到了燃煤中硫转化为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转化率,结果表明,平均转化率为93.8%。可见,电厂煤粉炉燃煤中硫转化为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选取90%是适宜的。同时,根据以上结果,得到了电厂煤粉炉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估算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