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南京某城市污水厂污水和污泥中的酞酸酯类(PAEs)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E-GC-MS)和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USE-GC-MS)检测其中的优先控制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P),研究其在厌氧/好氧(A/O)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类PAEs在该污水厂的污水和污泥中均有检出,二级处理出水中4种酞酸酯类物质的浓度在0.151~2.419 μg/L。污水中4种酞酸酯的分布规律为MEHP>DBP>DMP>DEP,污泥中4种酞酸酯的分布规律为MEHP>DBP>DEP>DMP。该污水厂二级处理工艺对4种PAEs的去除效果较明显,去除效率DBP>DEP>DMP>MEHP。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很多地方都将曝气生物滤池用于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从保障再生水安全的角度出发,采用小试装置,对曝气生物滤池去除典型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采用厚度1 000 mm的石英砂做滤料,在滤速0.5 m/h的条件下,进水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在5~35μg/L范围内时...  相似文献   

3.
采集天津市4个采样点的大气 PM_(10)与降尘样品,利用CH_2Cl_2和超声对样品中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进行提取分离,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大气 PM_(10)样品中6种PAEs总质量浓度为2.371~24.201ng/m3,降尘样品中6种PAEs总质量浓度为222.310~1 184.503ng/g。对于6种PAEs,夏季浓度均高于冬季浓度,且DBP与DEHP是大气 PM_(10)与降尘样品中的主要污染物。6种PAEs总浓度、DBP浓度、DEHP浓度在大气 PM_(10)与降尘样品中存在相关关系,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0.881、0.905(双尾检验,在显著性水平0.01下)。回归分析表明,大气 PM_(10)与降尘样品中6种PAEs总浓度、DBP浓度、DEHP浓度具有一定的共变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嘉陵江源水的自来水厂滤后水为研究对象,在中试规模上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饮用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酯(又称为酞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的去除效果。选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目标物质。研...  相似文献   

5.
以南京某城市污水厂污水和污泥中的酞酸酯类(PAEs)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E—Gc.Ms)和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USE—GC—Ms)检测其中的优先控制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P),研究其在厌氧/好氧(A/O)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类PAEs在该污水厂的污水和污泥中均有检出,二级处理出水中4种酞酸酯类物质的浓度在0.151—2.419μg/L。污水中4种酞酸酯的分布规律为MEHP〉DBP〉DMP〉DEP,污泥中4种酞酸酯的分布规律为MEHP〉DBP〉DEP〉DMP。该污水厂二级处理工艺对4种PAEs的去除效果较明显,去除效率DBP〉DEP〉DMP〉MEHP.  相似文献   

6.
王龙  高旭  郭劲松  杜蓉 《环境工程学报》2010,4(12):2721-2726
研究了天然沸石、2种有机改性沸石及Mg/Al水滑石对水中痕量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等温吸附情况和吸附机理,并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均可以很好地描述天然沸石和Mg/Al水滑石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2种有机改性沸石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更符合Linear吸附等温方程。与活性炭相比,天然沸石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效果较差;2种有机改性沸石和Mg/Al水滑石对分子尺寸较小的邻苯二甲酸酯物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去除率较低,分别低31.8%、31.4%和19.8%,但对分子较大的邻苯二甲酸酯物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
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研究对象,以废水污泥和填埋场沥出液为接种物,在严格厌氧环境下,进行了苯二甲酸酯生物降解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DBP有较好的可降解性,去除率大于95%;而DEHP在填埋场沥出液培养样中去除率小于30%;但当接种物为消化污泥时,DEHP的去除率为89.7%。产甲烷的微生物群在邻苯二甲酸二酯的降解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天津市11个采样点的空气颗粒物和土壤样品进行采样调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样品中15种酞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含量。结果表明,11个采样点空气颗粒物样品中总酞酸酯类化合物(TPAEs)以体积计质量浓度为90.87~1355.70ng/m3,以质量计质量浓度为783.84~8712.37mg/kg;土壤中TPAEs质量浓度为0.53~2.53mg/k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空气颗粒物和土壤样品中的主要污染物。土壤与空气颗粒物中TPAEs和DBP存在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25和0.864(双尾检验,显著性水平0.01),且空气颗粒物中各种PAEs浓度为土壤PAEs浓度的数百至数万倍,说明空气沉降可能是土壤PAEs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了DL1210型纳滤膜去除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乐果和莠去津的影响因素,考察了温度、pH值、初始浓度、跨膜压力(TMP)和运行时间对膜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工艺是去除水中微量DBP、DEHP、乐果和莠去津的有效方法,初始pH值和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纳滤膜对DBP、DEHP、乐果和莠去津的截留率的降低,膜对DBP和DEHP的截留率随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TMP和运行时间不会对膜通量和目标污染物的截留率造成显著影响。当初始pH为5、初始浓度为5μg/L、温度为5℃、TMP为0.4 MPa时,纳滤工艺对DBP、DEHP、乐果和莠去津的截留率达到最佳,分别为91.8%、89.8%、98.02%和77.6%,出水中DBP、DEHP、乐果和莠去津浓度分别为0.41、0.49、0.099和1.12μg/L。  相似文献   

10.
东莞地下水邻苯二甲酸酯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东东莞地区采集了59组地下水水样和9组地表水水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地下水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检出率为39.0%,6种PAEs的质量浓度在未检出~6.70 μg/L.其中,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检出率最高,为22.O%,最大值为6.20 μg/L;邻苯二甲酸二...  相似文献   

11.
卢利  刘文  崔锋  许楠  徐硕  倪晋仁 《环境工程学报》2012,6(7):2295-2302
探讨了采用实验室规模的生物处理组合工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曝气生物滤池+缺氧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UASB+BAF+ANO+MBR)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两种内分泌干扰物在各工艺段的去除效率和机理。测定结果表明,对于DBP和DEHP浓度分别为164.4μg/L和215.0μg/L的原水,总出水浓度分别降至11.8μg/L和10.4μg/L,去除率分别达到92.9%和95.2%,处理效果良好。其中DBP在处理工艺中逐级降解,主要是微生物的降解作用。MBR是DEHP的主要去除工艺段,去除比例达到56.6%,膜截留效果明显。采用生物处理组合工艺可实现对垃圾渗滤液中DBP和DEHP的同时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太子河水系印染行业重点污染河段-海城河三期水样的采集以及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分析,获取了48种有机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水平,其中浓度较高的是苯酚(28.18μg/L)、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22.30μg/L)和苯乙酮(8.818μg/L)。结合流域的实际污染状况,采用"改进潜在危害指数法",对海城河检测出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加权综合评分计算,按照综合分数值大小,对其进行排序,提出了44种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其中包括酯和酞酸酯类7种、含氮杂环类7种、胺及苯胺类5种、氯苯类6种、硝基苯类5种、苯酚类7种、苯及其他取代苯类5种、多环芳烃类2种,大部分污染物与印染行业废水排放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将慢滤池用于污水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并利用小试装置研究了慢滤池去除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效能。慢滤池采用粒径为0.4~0.6 mm,厚度为800 mm的石英砂做滤料并以0.1 m/h的恒定滤速运行。实验结果表明,慢滤池出水浊度、COD和色度远低于现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的相应数值。污水二级处理出水中DEHP浓度为6.1~62.8μg/L时,经过慢滤池过滤后,DEHP浓度降为1.7~7.3μg/L。当接纳282.8μg/L的DEHP冲击负荷时,慢滤池出水DEHP仍能低于10μg/L。实验证明,慢滤池内的生物膜吸附过滤和生物降解共同保证了慢滤池去除DEHP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4.
污水处理厂各工艺阶段多环芳烃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联用技术(SPE-GC/FID),对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不同工艺段水体中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进行了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原水中有13种PAHs检出,按浓度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萘、菲、芴、芘、艹屈、二氢苊、苊、蒽、苯并(a)蒽、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原水中PAHs的总量在477.1~3 067.7 ng/L之间,平均值为1 833.1 ng/L,同国内外报道的结果相比,可认为西安市生活污水中PAHs的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二级处理工艺对PAH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为79%,其中,生物处理单元的贡献最大,去除率达到68%。  相似文献   

15.
选择石砾、粗砂、细砂作为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基质在实验室内研究不同粒径的基质在不同的水力负荷和对不同浓度污水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根据实验结果选取基质应用于示范基地,利用人工湿地模型Subwet2.0对人工湿地示范基地进行模型模拟,为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系统的处理设计及模拟出水水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石砾、粗砂、细砂为基质对污染物去除率较好的水力负荷分别为小于0.9、0.6和0.3 m/d时;石砾基质对COD的最佳污染负荷为970 mg/L,粗砂、细砂基质为468~970 mg/L;粗砂和细砂基质对NH_4~+-N去除效果相似;在北方地区垂直流人工湿地主体基质建议使用粗砂或石砾以减少堵塞的风险;利用Subwet2.0模型模拟人工湿地示范基地的出水水质,根据当地条件在反应参数的取值范围内调整了相应的参数值,模拟的结果符合性很高。  相似文献   

16.
以复合人工湿地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连续5个月内对低浓度有机污染物的深度处理效果,采用简化的Monod动力学模型对研究湿地进行模拟并验证,讨论了污染负荷与去除率的相关性以及BOD/COD比值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系数的影响。研究湿地总面积为5 000 m2,进水水量为860~1 560 m3/d,水力停留时间为1.48~2.69 d,水力负荷为0.17~0.31 m/d,进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较低(BOD53.0~25.6 mg/L;COD 22.9~89.8 mg/L)。结果表明,复合湿地组合形式对BOD5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介于37.9%~79.0%和41.0%~68.7%之间,简化的Monod模型对湿地中BOD5和COD去除的预测值与实验观测值吻合程度较好;BOD5、COD的去除率分别随着进水BOD5和COD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增长趋势逐渐变缓,当有机污染负荷低时,模型的K值较小;低浓度有机污染物在VSF、FWS和HSF湿地中的去除效率与有机物是否容易或者缓慢被微生物降解的性质相关性较差,这可能与人工湿地中存在的其他因素促进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有关。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ABR-VSFCW)、复合厌氧反应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AR-HSFCW)、膨胀颗粒污泥床-人工快速渗滤系统(EGSB-CRI)3种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0~29℃,进水COD为325.3~386.5 mg/L的条件下,3种组合工艺对COD均有较高的处理效果,当厌氧段HRT大于16 h时,3种组合工艺出水COD浓度均达到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EGSB-CRI、HAR-HSFCW对TP的去除效果较好,出水TP浓度均达到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且显著优于ABR-VSFCW,ABR-VSFCW出水TP浓度达到了二级标准;ABR-VSFCW、HAR-HSFCW、EGSB-CRI出水NH+4-N浓度分别为25.24~42.20、29.59~41.60和9.80~15.35 mg/L,其出水NH+4-N浓度达到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标准;3种组合工艺对TN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差异,去除率仅为23.9%~46.4%。因此,EGSB-CRI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最好,HAR-HSFCW次之,ABR-VSFCW较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新型多级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除磷效果,分别对系统中COD、NH_4~+-N、TP的浓度和去除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终出水COD、NH_4~+-N、TP浓度分别低于30、4.1和0.17 mg·L~(-1),去除率最高达到70.40%、71.0%和95.5%。工艺由前置系统、多级复合流湿地系统、后置氧化塘系统组成,每部分TP的去除率约占系统总去除率的6%、79%和15%,多级复合流湿地系统每级TP的去除率在15%~20%。出水中各类污染指标长期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TP最低出水浓度为0.075 mg·L~(-1),工艺除磷效果好。新型多级复合人工湿地布水均匀、不易堵塞,灵活度高,投资少,运行稳定、管理简单,可作为农村生活污水除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龙  高旭  郭劲松  杜蓉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1):2537-2541
研究了Mg/A1水滑石对水中痕量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2一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3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均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DMP、DEHP和DnOP分别在600、200和200min基本达到吸附平衡;3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等温线基本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在283~308K范围,pH=6.36,3种邻苯二甲酸酯初始浓度均为50μg/L时,吸附过程△H为负值且绝对值为5~12kJ/mol,表明吸附为放热过程,以表面物理吸附为主,邻苯二甲酸酯在Mg/Al水滑石上的吸附是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和氢键力等多种作用力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一种再生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测定方法——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了相关再生水标准中涉及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两类物质。在质量浓度为20~1 000μg/L时,两类物质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是0.060、0.002μg/L,DBP、DEHP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1%~7.4%、5.1%~6.1%。利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预处理,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6%、89.6%。检测了北京市4座再生水厂出水中DBP和DEHP含量,其中,DBP在1.74~5.59μg/L,低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规定的限值(不超过0.1mg/L),但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GB/T 19772—2005)规定的限值(不超过3μg/L);DEHP在0.42~4.93μg/L,满足GB/T 19772—2005要求(不超过8μ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