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本文包括7个供城市规划研究者应用的程序,其中,趋势预测模型和人口模型用于人口研究;经济基础模型、转换分配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用于经济预测和规划研究;单约束重力模型和网纬选址模型可用于选址研究。程序用FORTRAN语言编写,在VAX—11/780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2.
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对Pb2+和Cd2+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对溶液中Pb2+和Cd2+吸附过程的特征,分别从动力学、热力学和吸附等温线三方面进行了实验,同时还研究了pH、温度、时间、重金属离子起始浓度和吸附剂用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等温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方程来描述。在实验设定条件下,棘孢曲霉对Pb2+和Cd2+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1.2 mg/g和59.8 mg/g;动力学实验数据很好的符合二级  相似文献   

3.
前言 由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部下达的“发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技术经济政策研究”,是国家“六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该项目分设下列内容的分课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经济政策现状和问题调查分析;2000年水量增长及污水处理厂发展趋势预测;处理厂规划建设方针和决策原则探讨;处理厂决策实例研究;处理厂建设、运行中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臭氧高级氧化处理高浓度苯乙烯有机废气,研究了进气苯乙烯浓度、臭氧浓度、停留时间、O3/C8H8摩尔比对苯乙烯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能有效净化苯乙烯有机废气,苯乙烯去除效率可达66.6%。适宜运行条件为:停留时间为3.6 s,O3/C8H8摩尔比为0.46。采用GC-MS分析臭氧氧化苯乙烯出口气样,研究结果表明,苯甲醛(C6H5CHO)和苯甲酸(C6H5COOH)为臭氧氧化苯乙烯的中间产物。臭氧高级氧化苯乙烯机制为苯乙烯气体被臭氧氧化为苯甲醛和苯甲酸,然后继续臭氧氧化为最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5.
用于水和废水处理的混凝剂和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分三部分论述了90年代以来国内外混凝剂和絮凝剂研究的主要进展:1)混凝、絮凝的微观机理及春行为的研究成果和实验研究手段;2)混凝剂和絮凝剂的开发;3)混凝和絮凝方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净化效率的提高、条件优化和在线监控等。  相似文献   

6.
网络版摘要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30(5):108-110
搅拌式翻堆污泥温室好氧堆肥的中试研究;投加水解铝盐的混凝体系中再稳现象的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土密度影响因素的室内试验研究;海水中SO2的吸收研究;贵阳市居民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由于还原剂甲烷价廉易得,甲烷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简称CH4-SCR)被认为是最有潜力替代NH3-SCR的催化还原技术。现有的CH4-SCR催化剂中,分子筛类催化剂因催化活性高而被广泛研究,但由于其水热稳定性不好,使得非分子筛负载的催化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主要包括固体超强酸和氧化物两大类。综述了这两类催化体系在催化活性、反应机理及掺杂改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各种催化剂的优缺点,并对CH4-SCR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Thomson Reuters公司Web of Science信息平台提供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Thomson Data Analyzer(TDA)和UCINET软件对1992年1月至2016年6月SCIE收录的修饰土吸附多环芳烃(PAHs)的研究论文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国际上关于修饰土吸附PAHs的研究分为起初发展期(1992—2002年)、快速发展期(2003—2009年)和稳步发展期(2010—2016年)3个阶段;关键词PAHs在不同阶段均保持较高频次,随着时间推进,biodegradation的词频基本保持不变;2003—2009年,中国大陆研究论文数量开始超过美国,成为研究的主要力量;3个阶段内,研究的热门方向从表面活性剂对地下水的修复逐渐向PAHs的生物降解、复配表面活性剂对PAHs在黏土上的吸附作用转变;目前研究的热点为PAHs的解吸和生物降解、对PAHs的沉积和固定作用、烃类复合污染的生物有效性,而研究区域之间的交叉研究是未来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9.
生物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轻质陶粒生物滴滤塔处理摸拟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试验研究,探讨生物法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因素及生物降解宏观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法能有效同时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效率分别可达99.9%和88.9%。为获得最佳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效果,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气负荷应分别<140 g/(m3·h)和20 g/(m3·h),循环液pH=7~8,空床停留时间为30.28 s,喷淋密度为8.81 L/(m3·h)。  相似文献   

10.
从氮素流失的途径、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等3个方面对非点源污染氮素流失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淋溶是氮素流失的3条主要途径;降雨、坡度、施肥、耕作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和管理模式等是影响氮素流失的关键因素;基于野外观测与模拟实验、查阅文献资料建立负荷估算模型是氮素流失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最后,还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某城市污水厂污水和污泥中的酞酸酯类(PAEs)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E-GC-MS)和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USE-GC-MS)检测其中的优先控制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P),研究其在厌氧/好氧(A/O)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类PAEs在该污水厂的污水和污泥中均有检出,二级处理出水中4种酞酸酯类物质的浓度在0.151~2.419 μg/L。污水中4种酞酸酯的分布规律为MEHP>DBP>DMP>DEP,污泥中4种酞酸酯的分布规律为MEHP>DBP>DEP>DMP。该污水厂二级处理工艺对4种PAEs的去除效果较明显,去除效率DBP>DEP>DMP>MEHP。  相似文献   

12.
金属络合吸收剂在湿法脱硝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湿法络合脱硝是联合脱硫脱硝的重要研究方向.从金属络合吸收剂的结构出发,分析了铁、钴等金属中心离子和氨基羧酸类或巯基类配体的配位化学;归纳了金属络合吸收剂在不同条件下(如温度和pH值等)的动力学参数;总结了生物法、还原法和电解法再生吸收液的方法.提出了研究抗氧化能力强的吸收剂和吸收产物变废为宝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CuO/γ-Al2O3的制备及其湿式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常温常压的废水双氧水催化氧化,采用浸渍法制备CuO/γ-Al2O3催化剂,利用比表面积、XRD手段表征了制备工艺对催化剂的影响,以模拟苯酚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焙烧温度和活性组分含量等显著影响催化剂的性能,催化剂对双氧水催化氧化苯酚溶液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环境激素具有类雌激素活性 ,能对生物和人体的内分泌机能造成影响 ;环境激素污染可导致各种生物的生殖功能下降和生殖器免疫力降低 ,并引起各种生理异常。本文对国内外环境重金属激素和有机激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总结了防治环境激素污染的主要技术手段 ;指出环境激素致毒生物化学机理研究、环境激素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 转化 积累的行为研究、环境激素容量分析以及环境激素物质的进一步筛选是国际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5.
新型转式垃圾焚烧过程中脱氯脱硫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有机垃圾焚烧过程钙基添加剂对HCl,SOx生成特性的影响,分别在自行设计的中空水冷转式垃圾焚烧炉和固定床加热炉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转式焚烧炉具有强化传热传质特性,能提高HCl、SOx的脱除率,可抑制有害气体的生成;同时也研究了 HCl,SO2气体同时存在时,钙基添加剂对脱氯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一株异养脱氮菌的脱氮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异养硝化过程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异养脱氮性能的菌株,经16S rRNA鉴定后为Providencia rettgeri菌属,命名为Providencia rettgeri strain YL。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探讨了不同碳氮源、温度、pH值、摇床转速和微量元素对Providencia rettgeri strain YL菌株脱氮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Providencia rettgeri strain YL菌株在葡萄糖和氯化铵为碳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温度为30℃、pH值为7、摇床转速为120 r/min时具有最佳的脱氮效果,微量元素Mg2+最有利于Providencia rettgeri strain YL菌株的生长和脱氮。  相似文献   

17.
以南昌市东湖区为研究区,用PMM8053B电磁辐射分析仪对研究区内155个监测点的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监测;应用统计学和风险概率计算法对研究区电磁辐射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该区域电磁辐射分布规律、来源及污染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电磁污染风险概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射频电场强度及功率密度、工频电场强度及磁感应强度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限值,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风险概率几乎为0;昼、夜射频电场强度与基站使用程度有关,昼、夜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主要与变电站及高压线布设相关;由于公众活动高峰时段不一致,导致同一点位昼、夜电磁辐射水平也有差异;若电磁辐射以年均8%的速度递增,研究区电磁辐射水平将在57.07a后超过GB 8702—2014的限值。  相似文献   

18.
铝业碱性赤泥的悬浮碳化法脱碱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琪  李津  赵颖  栾兆坤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2):2275-2280
研究探讨了碱性废弃物赤泥的常压悬浮碳化法脱碱绿色环保新工艺。详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以及CO2通气量4个因素对赤泥脱碱效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和技术条件。研究表明,在温控60℃,反应时间1.5 h,液固比为10,CO2通气量为0.8 L/min的反应条件下,赤泥脱碱率(以Na2O计)达到85%以上,同时得到含3%~5%碳酸盐的碱性溶液。与传统生石灰脱碱工艺相比,悬浮碳化法具有操作简便、脱碱率高、所得碱纯度高,无废弃物排放等优点,并可实现双废物(CO2废气和赤泥废弃物)的可持续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9.
退化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修复及其评价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也是修复生态学、流域生态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河流滨岸带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掌握滨岸带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基础上。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和驱动机制研究是进行滨岸带生态修复工作的前提;生态系统修复是滨岸带研究的重点和关键,必须遵循自然法则,以修复生态功能为最终目标;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的修复过程和效果应该建立适宜的评价方法和管理策略来确定。加强河流滨岸带退化机制的理论研究及3S技术的应用,从景观和流域尺度开展滨岸带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着重进行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滨岸带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等将是中国今后相关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掺钇纳米TiO2催化活性的研究;污泥与煤混合成浆特性初探;UV/Fenton法处理化纤废水反应条件的优化研究;改性高岭土复合光催化剂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