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溢油处理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世界上处理海上溢油的方法主要有机械方法和药剂方法。象使用国油栏和收油器来回收油的方法是机械方法。但是在使用机械方法有困难的场合下,或是在回收遗漏的残油时,特别是在应急情况下,则只能用药剂的方法。这些用来处理溢油的化学试剂(Chemicals used to treat oil spills)称之为溢油处理剂。近年来溢油处理剂得到  相似文献   

2.
溢油事故发生后,责任鉴定工作往往进展缓慢。本文依据多时段采集和处理分析得到的雷达监测数据,基于ArcGIS二次开发技术,利用坐标转换、空间投影和空间对象动态生成方法,建立溢油漂移轨迹回放模型。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时计算溢油面积,动态还原事故现场情况,并且能够以较小的资源消耗,高效模拟溢油回放过程,为溢油事故起因鉴定和油膜漂移趋势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核磁共振谱指纹法鉴别海上溢油源的实验技术问题,数据的重现性和溢油在海上轻度风化规律等。解决了该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几项关键问题,如积分曲线的重复性,次甲基旋转边峰的消除,化学位移扩展图的应用等。并对几个Si参数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际应用考验。结果表明,该法可以作为海上溢油源鉴别的独立方法之一。引入“风化区域”概念,得到未风化油和轻度风化油在风化区域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寻找未风化溢油源提供了一个线索。  相似文献   

4.
张欣  施欣 《环境科学研究》2007,20(6):164-168
船舶溢油事故等级评估是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受到溢油量、事故发生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复杂的多属性分类问题.利用熵值法、关联度法和BP神经网络法3种目前常用的事故等级评估方法,对上海港1984─2003年发生的12起船舶溢油事故进行了危害等级判定,以期探索溢油事故等级合理量化评估技术方法.对比了3种方法在结果一致性、误差精度上的优劣性及实际适用性.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和关联度法适用性较好,熵值法必须结合专家打分才能得到较好的判定结果;同时BP神经网络法的评估结果一致性比率较高,误差率较低,但存在建模成本高和对噪声较敏感的缺点.   相似文献   

5.
溢油分散剂是当今国际上处理海上溢油的重要手段之一,几乎大小溢油事故都不同程度地依赖于分散剂,其主要原因是用分散剂处理溢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费用经济,只要分散剂选用合适、作业方法合理,总会得到一定的溢油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油膜波谱特征分析与遥感监测溢油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海洋溢油波谱特征的测试结果,提出遥感监 煤油、轻柴油、润滑油、重柴油和原油等最佳波段。并利用NOAA-AVHRR和TM资料,对几次海上溢油事故的油膜图象进行处理和解译,得到了较为清晰的溢油图象,并与事故现场调查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海上油气开发强度持续加大,海上溢油事故风险等级逐步提升,溢油事故的处置急需综合智能的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的支持。通过综合国内外溢油应急系统相关的最新技术,以溢油应急处置单位的实际业务需求为出发点,提出基于智能客户端技术,建立具有"决策者视野"的适用于多部门协作的可扩展的溢油应急辅助决策平台,并集成溢油预测模拟算法、GIS空间分析、资源调配和决策文档定制输出等多项功能示范性建立渤海溢油应急辅助决策系统,为综合智能的海上溢油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近海海域一个具体海面溢油事例的研究,提出了通过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技术进行海面溢油鉴别的方法。采用GC-FID对油样中的正构烷烃的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利用GC-MS对油中难降解的生物标记化合物:霍烷及其他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规则甾烷及重排甾烷类化合物、三芳甾类化合物、多环芳烃进行分析,计算相应的比值并采用“t-分布”方法进行溢油样品和可疑溢油源样的相关分析。结果如下:(1)从GC-FID色谱图可以看出,YY2679与KY0631、KY0632的色谱图极其相似,与其余四个可疑油源的色谱图差异较大。六个可疑油源的R值在0.04~1.95之间,只有KY0631和KY0632的R值小于0.1,KY0633~KY0636与YY2679的差异不是由风化引起的,可以排除,由此可以推断出YY2679溢油样品可能来源于KY0631或KY0632两个可疑溢油源。(2)采用21个生物标志物指标进行相关性判别,KY0631可疑溢油源在比值点的区间范围为95%和98%时,有多个点x或y误差棒均未跨过直线y=x。KY0632可疑溢油源在比值点的区间范围为95%时,各点的x或y误差棒均跨过直线y=x,由此推断YY2679溢油样品和可疑油源KY0632是同一油源。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渤海石油平台溢油清除技术落后的问题,运用专家系统的理论知识,结合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建立了相应的事实库、规则库和动态数据库,开发完成了渤海石油平台溢油清除专家系统.利用该系统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及推理机制,不仅能协助溢油应急人员进行现场作业,而且能够整理和保存溢油清除领域出现的新知识,在渤海石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域内船舶溢油发生次数概率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我国海域内船舶溢油历史纪录 ,利用概率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溢油量等级溢油事故发生次数的概率特点。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溢油量等级溢油事件在概率分布上的差异明显 ,且与定性分析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 ,这将有助于溢油事件发生特征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1.
传统生物技术修复溢油污染潮间带时,往往存在菌体易流失、反应启动速度慢、优势菌种浓度低、与土著竞争处于弱势及环境耐性差等问题。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溢油污染潮间带的修复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从固定化材料、固定化方法的选择及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溢油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几方面,对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溢油污染潮间带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归纳总结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强化潮间带溢油污染修复的作用机理。同时,对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开展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溢油污染潮间带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溢油应急处理的优化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溢油应急处理的优化决策方法,并运用优化理论建立评价模型来对技术决策结果进行最优化处理,从而使得各港口的溢油处理设备能够得到合理的调配,同时使溢油处理的费用降低到最低程度,而溢油处理的效果最佳,为区域合作计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海上溢油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等类处置技术及最新技术等方面对海上溢油处置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企业海上溢油处置进行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简要回顾了海上溢油污染概况,介绍了国内外溢油鉴别方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荧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指出了未来海上溢油指纹鉴别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油指纹快速分析辅助鉴别及油品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上溢油事故排查鉴别的需求,开发了一套油指纹数据管理和鉴别软件系统,系统包括综合信息数据库和数据分析鉴别两大组成部分。开发的数据库用来存储基础地理信息、油样空间信息、油样基本信息、油样二维谱图数据、油样特征指纹数据等。指纹分析鉴别模块实现了油样谱图的准确积分、特征指纹指标计算、油样比对鉴别、油样分类鉴别、油样检索排查等功能。系统开发完成后,在黄渤海多次溢油事故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具有高效性和可靠性,极大提高了溢油事故排查工作的效率,为海上溢油事故执法调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上溢油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技术凭借其大范围、周期性等特点已成为水上溢油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出现为准确提取水上溢油的细节信息、更好地指导溢油清污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随着微电子技术、探测器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地物高光谱测量、机载高光谱和星载高光谱领域都涌现出很多优秀传感器和先进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水上溢油的监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地物光谱测量、机载成像光谱仪和星载成像光谱仪的研究现状,论述了近些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上溢油监测中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高光谱遥感溢油监测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溢油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提出了研究输油管道溢油监测技术。利用紫外反射原理,研发了基于LED紫外光源的溢油监测预警设备,并对光源、油品种类、油膜厚度、监测高度和水流速度等因素进行了测试,获取了基于LED紫外光源的溢油监测预警设备性能参数,为进一步开展现场示范应用、提高管道溢油风险预警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世界及我国发生多次海上溢油事故,在处理海上溢油事故过程中,学习、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技术和经验。但是对海上冰区溢油应急处置研究较少,而我国北方海域在冰区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较高。冰区溢油的扩散与漂移和一般海上溢油有着众多不同之处,从而影响溢油的有效围控与回收。冰区溢油处于海面上的原油受水温的影响多为固态,扩散较为缓慢。溢油的漂移与冰区的特征有着重要关系。在浮冰区域,溢油会随浮冰一起漂移而不会与浮冰区域相分离,在大面积块状厚冰区域,溢油进入冰层下部后,扩散与漂移较为复杂,不利于溢油的围控与回收。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红外扫描方法在沿海港口首次对海面油污染进行热成象实验,效果良好。 实验装置与方法 我们利用森林探火仪的探测器进行改装。热象质量的关键在于探测器的灵敏度,改装后探测器的总体指标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庞大的能源需求促使了我国海上石油运输业和开采业的井喷式发展,也加剧了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一次严重的溢油事故往往会给海洋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给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开展海上溢油行为与归宿数值预测技术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海上溢油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海上溢油行为与归宿数值预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包括溢油物理扩展模型、溢油漂移与扩散模型、溢油风化模型以及溢油预测模型系统,为未来海上溢油应急响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