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都说城市人精明,经济上能开源节流,开支上能掐会算。即使是收入颇丰的时候,还把钱袋子捂得紧紧的,该省的一个子儿也要省下来呢。当下榕城里的市民,除了口袋里装不下钱的,可以毫不犹豫地把私家车开回家里。还有相当多的人,他们收入也不错,能买得起车却暂时按兵不动,平时  相似文献   

2.
《安全与健康》2007,(10):55-55
阿根延人“打的”愿坐后排 在阿根廷“打的”,除非后排人坐满了,否则他们宁肯挤在后面也不肯前面就坐。这倒不是乘车者考虑安全因素,也不是同伴“打的”不愿付车费,而是他们觉得,坐在出租车司机旁边是件丢面子的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当下,"打的"是百姓生活出行的一道风景,那么唐、宋年间,也出现过像长安、开封、杭州等人口高达几十甚至上百万的城市,那时的市民是如何出行,他们是否也如现在一样,招手就能拦到的土呢?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第三产业的兴旺,让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北漂”、“南流”的称呼似乎可以用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大部分打工族身上,他们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职业的人,但他们却处在同一个消费水平上,在这样拥挤的城市空间里,那些收入微薄的打工族,将如何保证他们应有的休息权?环境恶劣的群租房就是城市对他们的回报吗?  相似文献   

5.
在生活富足的广州,有这样一群每天还在为吃饭和上厕所发愁的人——他们不是没钱吃饭而是没时间吃饭:为了尽量少上厕所,他们每天只能喝一瓶水。他们就是城市的公交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  相似文献   

6.
公交与手机     
手机有时也挺惹祸的,特别是在公交车上。 公交是运输工具,手机是通讯用品,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能扯到一块去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公交车载的是人,人在路上难免心中有所牵挂,手机便必然成为最佳的沟通手段。但是,有些乘客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还以为在公众面前打手机,是一种张扬自我,吸引别人眼球的方式。一旦上了公交,有事没事或煞有介事地扯个不完。  相似文献   

7.
《安全与健康》2006,(12S):45-45
你大概见过,农村人家在屋檐下放个人缸、汇集雨水日后使用;也可能听过Tivo的功能,电视节目可以录下来,存在硬盘里,以后随时观看。那么,能把电力存在家里.需要时为家用电器供电吗?现在可以了。  相似文献   

8.
从小生活在矿山的我,很早就知道了有一种职业叫矿工。当矿工在井下作业,他们的身躯在矿井里搏击,脊梁在岩石中磨砺,矿石在眼前飞扬的时候,危险也就与他们时时相伴。于是他们的安全就联系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他们的生命更牵动着干家万户的幸福和温暖。平安,成为了人们的祈盼!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从三明到福州参加同学聚会的小黄,下了火车坐公交车往约定的地点奔去。不料中途计划临时改变,换了聚会地点。这让人生地不熟的小黄怎么是好?好在他能急中生智,当机立断联系上一个附近的同学,让他到站去接他。小黄坐的是33路公交车。同学交代他见了“招呼站”就下车,不见不散。但下车后却怎么也见不到老同学,正当他满胆子恼火的时候,同学的电话猴急猴急挂了进来,说怎么等半天也见不到他的人影?  相似文献   

10.
在巴西的坎皮纳斯市,许多公交车上都喷上了“此车用生物柴油驱动”的字样.坎皮纳斯华人社团巴中联合会总干事宋天乐先生告诉我们,他们的工厂炼制的生物柴油,按一定比例与柴油配制成生物燃料,供当地的公交车使用,这些喷了字样的公交车就是用他们的生物燃料驱动的。  相似文献   

11.
相信吗?我当兵的时候,连队里还有一名缅印远征军老兵! 1978年底,抗战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但在我们的连队里,还有一名1938年加入孙立人部的老兵。老兵姓黄,河南人,已经脱下军装,是我们汽车连的随军职工,当时已经快六十岁了。连队一般不安排他出车,但如果运输任务重,人手不够的时候,他也时不时出趟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一种可以装在衣兜里或套在两臂上的防止触电报警器,在日本试制成功。 这种报警器重量轻、小巧灵活,安装使用很方便。它采用集成元件,可长期保持可靠性。当操作工人不慎走近高压线危险区域时,报警器发生电磁场变化,电极输出超过一定值时蜂鸣器便发出连续报警声,从而可以引起工人警惕,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它还有变位按钮,人到安全区就可切断蜂鸣声。报警距离也可以调节。防触电报警器@徐向图  相似文献   

13.
2009年6月5日8时25分许,成都北三环川陕立交桥附近一辆9路公交车发生燃烧,致27人遇难72人受伤。此起公交车燃烧事故,暴露了公共交通管理中的积弊,击中了公共交通安全的软肋,点中了公交车设计存在缺陷与死穴,揭示出公交管理乃至制度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同时也暴露出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低下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于公交车上空间有限,在车上人多时,有些人会站在电视跟前,有些人则离得很远,为了把图像看清楚,眼睛的调节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还有人站在屏幕偏斜角度大的地方看,这样更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的人刚好坐在电视下面,会仰着头看电视,时间久了,除了对眼睛有伤害,颈部肌肉也会感到酸痛、劳累。  相似文献   

15.
6月5日,四川成都一辆9路公交车因人为故意纵火发生燃烧,短短几分钟内,造成27人死亡、70余人受伤的特大事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都“6.5”公交车火灾事故发生后,全国各大城市纷纷绷紧了公交安全这根弦,采取了增加逃生锤、改造空调车窗等措施。然而,关键时刻,逃生锤怎么用?怎样从公交车内逃生?怎样打开车门……这些,显然不是简单地添加几只逃生锤,改造一下车窗就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16.
奥特加与他的堵袋防护袜曾国平编译一个8人修理组在丹佛天然气管道上已经工作了16个小时了,离完工还有最后一步。他们得把一个气球状粗帆布袋从16英寸口径的总管道里取出来,它是为了工作时堵住天然气而事先填塞进去的。“下面的快点干!”43岁的组长丹·奥特加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九月份各学校的开学,中小学生上下学途中的交通安全问题又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本该淘汰的残疾车。焊个铁条,加几根木凳,成了接送小学生的“笼子车”:早已报废的面包车,稍加改装,就成了“黑校车”:还有改装的小货车,后车箱封死,加上扶手条凳,照样高速飞驰,接送孩子……几经演变,如今,校车队伍中又有了公交车。 对于公交车现身校车队伍,议论纷纷中,更有专业人士发出肯定的声音——这种作法可以提倡,因为公交车从车况到司机驾驶水平,都更专业。这未尝不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但是……  相似文献   

18.
王维生 《劳动保护》2001,(10):22-23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 1961年5月25日16时35分,某矿山爆破工丁某等6人,正在紧张地往炮眼装电引爆炸药和雷管,就在这时,工地材料员吴某也在收拾工地的工具,见其中一只簸箕泥土较多,便在离放炮点13米远的杆子上敲打簸箕,完后,见杆子上一电插头在晃动,以为是自己敲簸箕时震落的,随手把它插了上去,瞬时,“轰”的爆炸声,装炮处的6名工人,2人炸死,4人严重受伤。原来,该电插头是专门控制电引爆炸药的。看管人因有事暂时离开了。 当你正开动机器按钮或开关的时候,当你关停某一台设备或设备的某一部分的时候,你…  相似文献   

19.
福州的大街上,每天都有上千辆公交车往来穿行,不停地为市民提供出行便利。造型美观色彩各异的公交车,像一条条彩色的纽带,把城乡连接起来。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公交车就像一个流动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我都是主角,时刻上演着各种各样的节目,有美  相似文献   

20.
生命不能承受之“挤” “等一等,开门,师傅,开门,开门……”尽管刘女士声嘶力竭地叫喊着,但那早已不能承受之重的公交车除了迫于前面一辆公交车停站,速度稍微放慢了一点外,连车门都没开,就忽然又加快了速度,一溜烟“逃跑”了。而这已是刘女士第二次被拒之门外了。已是早上7:40分了,眼看就要迟到了,无奈的刘女士最终不得不选择了“打的”。刘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