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中常常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如果发生某些事件——不完全是不幸的事件,就会干扰他的“生物钟”节律和正常的生活规律,或者造成他的思想负担,从而降低对疾病的免疫能力或引起情绪波动,那么这个人就  相似文献   

2.
浏览报刊,曾看到这样一则事故案例:某客运公司驾驶员孙某在营运中,发现一辆个体客车总是超在他的车前面揽客。孙某虽然心里有气,但依然遵章守纪地安全行驶。然而,平常就爱吹“危险风”的妻子却忍不住了,她喋喋不休地奚落丈夫“无能”,是个连车也开不快的“笨猪”。在妻子“河东狮吼”般的詈骂中,孙某安全的天平失衡了。他挂上高速档,加大油门  相似文献   

3.
“许秘书长!……”5月27日我在枣庄市山家林煤矿访问枣庄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志明时这样称呼他。他笑着打断我的话自在地说:“今天咱们谈煤矿安全,你就叫我矿山安全监察员同志吧!”于是我们便从他兼作矿山安全监察员谈起。 “枣庄市煤炭工业是重点,而安全又是煤炭生产的重点。我分工协助市长抓工业。我想,抓了煤矿安全这个重点中的重点,就会推动全市的工业发展。今年山东省劳动局任命我为兼职的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员,我感到很光荣。”说着他拿出一个红本本,上面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监察证”。 许志明是煤矿出身的干部,曾做过柴里煤…  相似文献   

4.
有人做过这样的一个试验:把一只青蛙投进热水锅里,它一下子就蹦出锅!再把它放进凉水锅中,然后慢慢地在锅底加热,结果,青蛙在麻痹大意中“渐渐”失去了生命。由此,我想到有些司机也像青蛙一样,在开车中“渐渐”地违法是非常危险的。也许有人会说,司机是人,比青蛙聪明,临危时竭尽才智去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5.
醒(小小说)     
他万万没料到,多年吃喝不分的酒友,近日竟变得如同路人。 三天前,他把一瓶“杜康”■在宿舍的木桌上,如往常一样高喊一声:“哥儿几个,来!”然后眯起眼,等着酒友们在狂欢声中一拥而上,交杯痛饮。这次,酒友们却不识抬举,推三道四,最后一个个全借故溜掉了,他被晾在那里。 被侮辱的怒火使他“噌”地窜出屋子,冲进食堂,买回一只烧鸡,就着“杜康”痛饮至上班铃响。 屋里一片暗淡。 门“吱”地一声开了。 “别开灯,让他躺着吧!” 他听出是三个酒友的声音。 等三个酒友消失在深巷尽头的时候,他的手伸向床头小桌。桌上放着苹果、桔子,还有一瓶“杜康…  相似文献   

6.
有些基建单位的采暖通风工程师认为,把通风采暖工程设计出来,安装上去,就算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可是洛阳轴承厂修建处采暖通风工程师张祖良却不这样想。他说:“我们不能满足于这些,而应当经常走出办公室,看看我们的工作是否给职工带来了良好的劳动条件,是否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精神饱满地进行四化建设。”张祖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把搞好职工的劳动保护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利于安全生产的事他就问,有利于职工健康的事他就管,为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寒冬送暖 粉碎“四人帮”后的一个数九寒天,张祖良从滚子…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下基层采访,偶然中认识了一个年青人, 也看到了一出精彩的“戏剧”。那一天,我去所长办公室。而所长正要往外走,和他一同出来的是一位穿着警服的高大英俊的青年,他见所长主动与我打招呼,立即上前给我敬了个礼,并大大方方地问候一声:“您好!”同时自然而潇洒地伸  相似文献   

8.
鹅头岭煤矿开采公司总经理尤丁卯死了。他的死,有人说“活该”;有人说“可惜”。说“活该”的,差不多都是“公司”的人;说“可惜”的,差不多都不是“公司”的人。那么,尤丁卯或许在生前是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人,答案好象又不是。为什么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看法呢?话还得从头说起。一鹅头岭并没有什么高峰峻岭。它的外形就象平地凸起来的一个鹅凸包。草不多,树不大。远观象个鸭蛋,近看象个瘌痢头。但是就在鹅头岭的那一层黄土乱石下边,藏得有宝──煤! 这几年,荒山包给了个人。 53岁的尤丁卯经过三思,十多年前“深挖洞”时在鹅头岭地下发…  相似文献   

9.
贵嫂     
“我离婚了。”贵嫂对我说。眼直勾勾的 ,好像在宣判自己的死刑。20多年来 ,她服侍的丈夫是个双目失明的痴呆人 ,我心里涌出无限的苦涩。突然她紧紧地抱着我 ,单薄的身子像一片叶子簌簌地发抖 ,游戏般地耳语 :“别人会怎么说我?”我抚摸着她瘦骨伶仃的小手 ,肯定地对她说 :“不管别人 ,我支持你。”———20多年前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一 ,贵哥给怀孕的贵嫂下好了鸡蛋面 ,准备上班去。这天是修防空洞 ,可以提前回来带她到医院作产前检查。他刚出门 ,贵嫂就发现他忘了带安全帽 ,腆着个大肚子追到楼梯口把帽子递给他。他做着鬼脸 ,一下子将…  相似文献   

10.
闽通长运泰宁分公司有位驾龄23年的老司机,他名叫詹宗让,但人们亲切地称呼他“忍让师傅”,因为他开车至今从未跟人红过一次脸,更无发生过一起事故,是该县有名的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你要问他的秘诀何在?他只会憨笑地说出两个字:“忍”与“让”,久而久之,“忍让”就成了人们对他的尊称。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个朋友,多年前就有买车的打算,但总觉得如果现在买车,价格上肯定要吃亏。心里很矛盾,这个“心结”折磨了他好多年。车子降价不象别的,一降就是大几千,甚至上万。或许等不了一年,甚至几个月车价就会往下降,还是再等等吧。于是,他一等就是五年。等得人家都有了自己的车,他还在披星戴月挤“公交”。终于,他今年春节后下了决心,义无返顾地买了一辆“东风标致”。在体验了驾驶的乐趣后,他后悔地说:“买车等啊等,误了我青春!”  相似文献   

12.
闽通长运泰宁分公司有位驾龄23年的老司机,他名叫詹宗让,但人们亲切地称呼他“忍让师傅”,因为他开车至今从未跟人红过一次脸,更无发生过一起事故.是该县有名的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你要问他的秘诀何在?他只会憨笑地说出两个字:“忍”与“让”,久而久之,“忍让”就成了人们对他的尊称。  相似文献   

13.
司机“过劳死”,是指司机过于劳累而导致突然间死亡。如果“过劳死”不在驾车过程中发生,问题不算太大,死的是他一个人;如果是在驾车过程中“过劳死”,那就可怕了,恐怕要涉及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司机“过劳死”,是指司机过于劳累而导致突然间死亡。如果“过劳死”不在驾车过程中发生,问题不算太大,死的是他一个人;如果是在驾车过程中“过劳死”,那就可怕了,恐怕要涉及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辆汽车停在街区,一个星期都无人问津。试验人用锤子把这辆丰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等提出了“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建筑物窗户上的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就会给人造成一种可以为所欲为的感觉,而去打烂更多的玻璃。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生产工作中,违章的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而违章者本人却往往不愿去预想一下可能发生的恶果。有人作了个这样的比喻:违章者的背后往往就站着死神,一个新鲜活泼的生命随时都可能被死神的利爪攫去。如果不信,请看下面两个发生不久、真实而悲惨的故事。 (一) 去年5月的一天,湖北沙市市某单位新建的住宅楼已经拔地而起,工地上一片繁忙。此时,18岁的小莫正操作着卷扬机,钢缆牵引着吊笼运送红砖、砂浆,上上下下地忙个不停。 小莫可是个机灵的小伙子,他以前就操作过卷扬机,虽说后来改学泥工,但现在临时“重操旧业”,应该说不是生手。” 转…  相似文献   

17.
声音     
《现代职业安全》2008,(9):12-12
“最好罚他一个月三分之一的工资,这样就没有人敢再违章了。”;“超时加班是为了职工好,让他们多挣些钱。”;“安全是安全者的通行证,违章是违章者的墓志铭。”  相似文献   

18.
毅杰 《安全与健康》2004,(22):25-25
帮助老人,甚至还把老人接到家里,很多人都感到实在不可思义……可他只是笑呵呵地对人们说:“谁又不会老呢?”他就是鼓楼区个体司机林新,而他所开的车.乃是一部货运龙马车。但他就是用这辆车.为老人服务了十几载。他说,只要有心,开什么车都一样,都能实现他为老人服务的情怀。他之所以有着这样的敬老情怀,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似乎是在人们头脑中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存在,但是价值观会影响行为,只要有行为就会带来结果。笔者想起一个小故事:一个人想去他的邻居家借醋,在借醋的路上他想起上次去邻居家借面,邻居竟然没有借给他,而邻居上次来他家借米他都给了,想到这里他越想越生气,于是走到邻居家门口他砰的一下踢开了邻居家的门,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才不借你们家醋呢!大家试想一下,邻居有没有借醋给他?显然没有!结合这个小故事,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的行为受自己的观念、意识所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仙游最边远的游洋山区,如果要打听林金国这个人,没几个人会知道。可是,只要大家一道出“马车国”的名字来,那可是妇孺皆知。这是因为有了26年驾龄的他,14岁就在宁化开生产队里的手扶拖拉机,是当时村中唯一的一位司机。1979年冬,他与家人回到祖籍地——仙游县兴山村。这个闭塞的山村,连一条公路也没有,在外面开过车的他,就与哥商量买了一辆人力独轮车。不久随着他对当地山路的不断熟悉,头脑活络的他,花了1000元钱买了一匹马回来,成为当地第一个不用人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