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全面提高全市各部门、基层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大安市安监局于8月6日-7日举办了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大整改培训班,全市20个重点行业部门、18个乡镇、12个场站、5个街道办事处,共计78人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重点结合全市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大整改实际,着力解决"查什么,怎么查"的问题。按照《吉林省安全生产隐患大检  相似文献   

2.
正安检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发现许多设备安全隐患、不安全行为,促进基层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但是,许多检查人员只是为"检"而"捡",查出了问题,却没有将清除隐患的方法告知或没有完全告知,更别说帮助解决,使安全检查的效果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安检别为"检"而"捡",安检应将重点放在清除隐患上。安全隐患多种多样,由于基层条件有限,只能整改一些小的轻微隐患,有些复杂的隐患是无法快速解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技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您好:笔者所在单位在开展"走动式"安全检查活动中,要求基层自查自纠,并要求基层提交一份自查报告。基层在自查报告中,认为从未发生过事故,近期职工也没有出现过撞"红线"或严重违章违纪,便得出了"经自查,没有问题"的结论。"一根火线和一根零线直接插到插座上,这难道不是隐患嘛?时间一长的话,这就是隐患,必须进行整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4月15日,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裁决,将两名基层安监执法人员拉入了公众的视野。二人因为在对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时"不认真履行职责,未发现事故隐患,致企业发生一人死亡的安全事故"而被判犯有玩忽职守罪。近年来,遭遇此类"尴尬"的基层安监人员不止这两人。在安监执法的过程中,如何科学规范执法行为,"尽职免责"成了基层安监人员不能再含糊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安卫通——权威的安监移动执法终端专业的企业隐患自查利器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安监移动执法与隐患排查治理终端与系统(简称安卫通)是北京中安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总结各地安监执法和企业隐患排查经验以及中国安科院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安监执法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为基础,研发的一款专业、实用、高效、方便的移动执法、隐患排查治理设备及基于WEB端的整体操作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消除作业现场隐患是企业基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而消除隐患的前提则是查出隐患。但在基层实践中,有时却会由于人员能力有限、引入了新技术或新设备、作业环境及工艺复杂等原因,致使基层人员在作业现场查不出隐患。面对"现场查不出隐患"的问题,企业该如何应对,从何入手,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本期就让我们谈一谈如何处理"现场查不出隐患"。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建议可采用"请教法"和"分解法",解决现场"查不出隐患"的问题。图为某企业隐患整改现场。(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提供)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基层安监人员,特别是新上岗、转岗,经验欠缺的安监人员,有时会遇到因作业环境及工艺流程复杂而检查不出安全隐患的情况。对此,笔者建议可采用"请教法"和"分解法",解决现场"查不出隐患"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在基层安全生产实践中,有些人将辨识"风险"和排查"隐患",视为"捕风捉影"或没事找事。其实,对正常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未来结果或损失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判断或评估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是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防止冒险;对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缺陷进行排查,并加以防范、整治,是可以防止"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对于企业来说,隐患排查治理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认为,对于现阶段大多数企业来说,在具体实践中不如就从一个方面突破,即从严执法。图为某企业安全检查现场。(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对于如何看待基层安全管理"严"与"柔"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想到"严柔并济"这个成语。诚然,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处理方式,但是"严"与"柔"的尺度与比例,却非常不容易把握。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现阶段大多数企业来说,在具体实践中不如就从一个方面突破,即从严执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为切实解决基层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推动全省隐患大检查、大整改工作深入开展,吉林省安监局研究决定,近期在全省安全监管系统开展"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执法能力"活动。此项活动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重点解决安全监管业务素质不强、执法  相似文献   

11.
<正>在企业基层实践中,很多人认为,现场安全检查时,检查者对一些"小违章""小隐患"的纠正是小题大做,甚至认为是检查者"闲得没事"。对此,笔者认为,安全是一种秩序,需要有人来维护。如果对"小问题"放任不管,就很可能会导致秩序混乱,使其演化成"大问题"。比如,道路中的车辆与行人,一两个行人  相似文献   

12.
正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认为,企业安全检查要真正起到发现问题、整改隐患,提高安全工作水平的作用,就要做到"一个坚决、四个避免"。"一个坚决""一个坚决",即企业要坚决落实"有感领导"的各项要求。首先,领导干部要亲自带队开展检查。这样既能体现出安全检查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又能体现出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还能够从检查中直观地感受到基层现场的安全管理状况及主要工作的推动和落实情况,为进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期全国各地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的态势,8月28日,福建煤监局陈炎生局长立即组织研究部署4项紧急措施,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坚决遏制煤矿事故发生,确保全年事故控制指标顺利完成,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煤矿安全环境。一是在持续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力度不减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部署开展"百日煤矿安全隐患治理专项行动",做到生产和建设矿井100%排查一遍,重大隐患100%挂牌督办,一般隐患100%登记建档限期整改。省、市、县三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开展大执法行动,重点督查没有发现重大隐患或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矿井,一旦发现存在非法违规行为,一律立案查处。  相似文献   

14.
<正>无论是专职的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还是普通管理、技术人员,以及广大的基层员工,从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工作实际以及其他岗位、公共场所的安全状况出发,都拥有知晓隐患、发现隐患,以及自发整改或者监督整改隐患的权利。因此,对于是否应该对隐患排  相似文献   

15.
<正>一名基层安全员由于跟踪隐患整改不得力,受到领导批评,对此,这名安全员倒苦水:基层安全员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管松了领导给"白眼",管严了员工给"白眼"。之所以两头受气,细究起来应该还是安全员自身的工作不科学、不得力所至。避免员工给"白眼",应从五个方面着力一要通过班前会、班后会、班组宣传栏以及班组安全活动,向员工宣传安全与企业发展、个人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的关系,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深刻理解安全员严格管理的良苦用心,积极支持安全员大胆管理、从严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不断加强管控措施,把影响安全稳定的隐患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让浙江百姓吃下"安全"定心丸。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浙江公司)作为浙江省内最大的成品油销售企业,也是国内经营规模最大的成品油销售企业之一,公司多年来通过不断加强销售、运输和储存等环节的管控措施,多管齐下,把影响安全稳定的隐患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努力保障企业安全发展,让浙江百姓吃下"安全"定心丸。  相似文献   

17.
隐患排查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是发现安全隐患的基本手段和途径。隐患排查应基于一定的方法,在一定指导原则下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以更加精准高效地发现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遏制安全事故。在长期隐患排查和安全执法实践基础上,笔者尝试提出一种全新的隐患排查方法,即“I CARE”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法(以下简称“I CAR£”排查法),以期对隐患排查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工具,更好地发挥预防安全事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针对"风险"和"隐患"如何区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首先要认识"风险"的客观存在性。"风险"可定义为损失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客观存在于一切生产活动中,无法将其完全消除达到"零"风险的理想状态,只能加以控制。第二,理解"危险因素"和"隐患"之间的转化形式。"危险因素"可视作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条件,而"隐患"  相似文献   

19.
伍文彪  陈斌 《劳动保护》2014,(7):102-104
<正>广东省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各类小场所众多,给消防安全管理埋下许多隐患。为此,广东省自2012年开始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细化消防中的社会管理服务,取得良好效果。"老板,你这儿有个灭火器过期了,要赶紧更换啊,日常也要注意电线不要乱拉乱接啊。""靓女,这里是疏散通道,不能堆放东西的。"广东省中山市基层网格员小李正拿着手机终端,对自己网格内的单位  相似文献   

20.
正"风险"与"隐患"就犹如"老虎"与"虎笼"一样,食肉动物老虎是一种潜在"风险",虎笼即风险管控措施,而虎笼有瑕疵就是一种"隐患"。风险与隐患都存在事故的可能性,但有本质区别。风险是先天的,具有客观性,但事故依然是这个社会的小概率事件。这说明,有风险未必有事故,它考验的是人类辨识、预知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只要我们能够预知风险、有效管控,风险就会永远处于可控的状态,小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