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聚丙烯酰胺作絮凝剂,研究了所含黏土类型、絮凝剂投加量等因素对煤泥水絮凝效果和絮凝体分形维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含高岭石的煤泥水絮凝剂最佳投加量为10.0 mg/L,所对应絮凝体的分形维数最大,为2.70. 投加量不足时分形维数降至1.55,投加量过量时分形维数降至1.95;含蒙脱石的煤泥水絮凝剂最佳投加量为15.0 mg/L,所对应絮凝体分形维数最大,为1.68. 投加量不足时分形维数降至1.01,投加量过量时分形维数降至1.51.   相似文献   

2.
淀粉改性阳离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以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为母体.加入阳离子化试剂,合成了阳离子型改性高分子絮凝剂FNQE。以高岭土悬浊液为处理体系,探讨了FNQE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FNQE投加量4mg/L时即有理想的絮凝除浊效果,处理水上清液剩余浊度可降至3.ZNTU.其性能明显优于均聚型丙烯酰胺。对城市污水及饮食业污水的絮凝实验表明.投加量6~10mg/L时.FNQE对浊度、色度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COD去除率也在75%~80%以上。  相似文献   

3.
煤的净化技术现在在日本受到重视,因为它能颇为有效地控制由于扩大煤利用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对细粉煤的处理,采用浮选法是很重要的。本文讨论了用浮选法对<150微米煤粉进行脱灰、脱硫的初步试验结果。结果如下;(1) 浮选脱灰精炭成品率为82.5%,灰分为14.5%,属矿灰分为86.6%,脱灰率为56.2%。(2) 在浮选之前进行磨碎可提高浮选  相似文献   

4.
针对淮南矿区矿井水净化处理药剂的投加量高、水处理水质不稳定等问题开展了矿井水净化处理药剂选择的静态试验研究,试验选取了其水质具有淮南矿区代表性的潘一矿矿井水作为原水,通过投加不同种类的净化处理药剂进行了混凝沉淀静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配合投加较为适合;当PAC和PAM投加量分别为40 mg/L和0.2 mg/L时,沉后水上清液浊度持续低于3.0 NTU,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X770.3 9601742火电厂灰场排水除氟与降pH的试验研究/李绍箕…(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环境工程/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一1995,13(6)一7~11 环信X一26 根据胡北荆门热电厂灰场排水水质情况采用硫酸铝一助凝剂的方法进行了除氟与降pH的试验研究。分别通过静态试验、实验室配水动态试验和现场动态试验,使灰场排水中的氟离子含量由18mg/L左右降至10mg/L以下,pH值由9左右降至8以一;,灰场排水处理量为每小时5t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降低水中氟离子含量并同时降低其pH值的药品成本费为每吨灰水。.05元左右,只降低pH的药成本费为每吨灰水。.03元以下。…  相似文献   

6.
火电厂灰场排水除氟与降pH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湖北荆门热电厂灰场排水水质情况采用硫酸铝-助凝剂的方法进行了除氟与降pH的试验研究.分别通过静态试验、实验室配水动态试验和现场动态试验,使灰场排水中的氟离子含量由18mg/L左右降至10mg/L以下,pH值由9左右降至8以下。灰场排水处理量为每小时5t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降低水中氟离子含量并同时降低其pH值的药品成本费为每吨灰火0.05元左右,只降低pH的药成本费为每吨灰水0.03元以下.  相似文献   

7.
混凝法预处理糖精钠废水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无机混凝剂硫酸铝,硫酸铁分别与有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配合使用处理糖精钠废水,并进行处理效果比较,结果表明,硫酸铝和聚丙烯酰胺配合使用的处理效果好,当硫酸铝投加量为3.2g/L,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8mg/L,pH为6时,废水CODcr可从41300mg/L减小到16800mg/L,去除率达61%;Cu^2+浓度从32.73mg/L降至3.17mg/L,去除率达90.3%,且提高了BOD5/CODcr值  相似文献   

8.
混凝吸附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混凝吸附法对丹东某焦化厂的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助凝剂为聚丙烯酰胺,吸附剂为粉煤灰,当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0.4g/L,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为4mg/L,粉煤灰的投加量为0.9g/L时,采用混凝剂和吸附剂同时加入的方式,可使COD值降至41mg/L、色度为50倍,达到辽宁地方排放标准,处理成本仅为0.74元/t。  相似文献   

9.
设置了聚丙烯酰胺的投药量、搅拌速度、絮凝温度、p H 4个影响因素,研究了聚丙烯酰胺在污泥絮凝的过程中,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响应面分析试验,经过优化得到最优条件为投加量50.29mg/L、搅拌速度133.8r/min、p H 3.04、温度30.84℃。此时污泥比阻值为4.96×107s2/g。  相似文献   

10.
煤泥水的净化方法有多种多样,但对含高灰极细颗粒的煤泥水(如浓缩机溢流,部分矿井水等)的处理,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方法。1984年,中国矿院北京研究生部环境工程研究室在煤炭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进行了“加压溶气上浮技术净化煤泥水”的课题研究。经过大量的实验基础试验、中间性试验和  相似文献   

11.
铁盐和铝盐混凝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三氯化铁和硫酸铝为研究对象,探讨了2种混凝剂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特点.结果表明,低投量下,硫酸铝对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要好于三氯化铁,混凝剂投量高于15mg/L时,三氯化铁的效果较好.如混凝剂投量为10mg/L时,硫酸铝和三氯化铁处理水的TOC分别为4.19mg/L和9mg/L;当混凝剂投量为20mg/L时, TOC分别降至2.44mg/L和1.69mg/L.三氯化铁混凝后水的pH值降低幅度高于硫酸铝,形成的水解产物所带正电荷密度升高,水中有机物的质子化程度高,有利于对有机物的吸附去除.通过对UV254出和SUVA的考察可知,三氯化铁对共轭结构及不饱和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要高于硫酸铝.2种混凝剂对水中不同性质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同,三氯化铁对亲水性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对小分子量有机物去除高于硫酸铝,如混凝剂投量为20mg/L时,三氯化铁和硫酸铝对相对分子质量区间小于10 000的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16.4%和6.1%,而硫酸铝对大分子量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聚硅酸硫酸铝(PSAS)、淀粉改性絮凝剂(FSM),并将其复配使用处理含油废水。考察了不同淀粉与丙烯酰胺配比及不同加药顺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最佳配比为1∶2,PSAS、淀粉改性高分子絮凝剂先后投加处理含油废水时絮凝效果最好,含油量去除率达94%,达到回注水要求。  相似文献   

13.
污水厂二沉池出水化学除磷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水总磷较高的情况下,生物除磷已不能满足除磷要求。化学除磷作为生物除磷的重要补充显得非常重要。液体硫酸铝是一种很好的化学除磷药剂,在二沉池出水总磷大于2.00mg/L的情况下,60.00mg/L液体硫酸铝投加量可以使TP降至0.50mg/L以下,去除率达到80.00%以上。适宜的水动力条件是除磷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酰胺絮凝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均方根末端距做为聚丙烯酰胺(PAM)在水溶液中的形态参数,研究PAM达到最佳絮凝状态的形态条件,结果表明:采用PAM做絮凝剂处理水,可用形态参数均方根末端距做为控制条件,越大,PAM的絮凝效果越好,对确定的水中离子条件,可模拟出其,PAM投量0—1mg/L时能取得最佳效果,PAM的最佳水解度是54%。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混凝剂,助凝剂对低温低浊高色水的中浊度、色度、有机物及高锰酸盐指数等的去除效能,利用自制的聚硅酸铁(PSF)、聚硅酸铁锌(PSFZn)和购置的复合铝铁(PAFC)、硫酸铝(AS)、聚合氯化铝(APC)及氯化铁六种混凝剂和聚丙烯酰胺(PAM)进行烧杯混凝试验,反应条件:温度3℃,快搅1min,慢搅30min,沉淀30min。结果表明,PAFC为处理低温低浊高色水的最佳混凝剂,其最佳投量为2mg/L,出水浊度、色度、有机物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可分别达92.97%,82.69%,41.54%。此外,PAFC与PAM联合使用,比PAFC单独投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40 mg/L的乳化油水样为处理对象,分别采用4种常用絮凝剂进行破乳实验,确定了每种絮凝剂破乳可行投加量和沉降时间:硫酸铝浓度2.5 mg/L、沉降30 min;三氯化铁浓度3 mg/L、沉降60 min;聚合氯化铝浓度1.5 mg/L、沉降60 min;聚丙烯酰胺浓度0.5 mg/L、沉降90 min。在该条件下研究了pH对不同絮凝剂絮凝破乳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絮凝剂破乳效果均受pH影响,而无机絮凝剂破乳效果受pH影响显著。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在pH=7时乳化油去除率最大,分别为62%和80.7%,三氯化铁和聚丙烯酰胺在pH=8时乳化油去除率最大,分别为77.6%和85.2%。  相似文献   

17.
运用磁种混凝技术处理校园生活污水,通过分析原水水质,磁种(Fe3O4)、混凝剂PAC(聚合氯化铝)或PAS(聚合硫酸铝)、助凝剂PAM(聚丙烯酰胺)投加方式及投加量考察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磁种的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对水处理起到关键性作用。先添加磁粉0.3g/L,再添加PAC 0.3g/L,PAM 0.002g/L混合搅拌出水COD去除率为78.90%,处理后COD含量43.60mg/L,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流动电流、絮凝脉动颗粒检测技术、分子量分布及XAD树脂分类技术对高锰酸盐复合剂强化混凝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盐复合剂提高了硫酸铝的混凝效果,投加0.75 mg/L高锰酸盐复合剂后,较单独投加硫酸铝对天然有机物的去除率可提高13个百分点.流动电流(SC)检测结果表明,高锰酸盐复合剂使有机物表面所带的负电性减弱,稳定性降低.如单独投加60 mg/L硫酸铝时SC值为55.2,而投加0.50、 0.75和1.0 mg/L的高锰酸盐复合剂预氧化处理后,SC值分别升高至61.4、 69.6和87.0.投加高锰酸盐复合剂后,絮凝指数增加,表明高锰酸盐复合剂及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对混凝起到了强化作用.分子质量分布及XAD树脂分类结果表明,高锰酸盐复合剂提高了混凝过程对小分子质量和亲水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如硫酸铝混凝后亲水性有机物的含量为1.90 mg/L,而投加高锰酸盐复合剂后,可使其含量降至1.32 mg/L.  相似文献   

19.
通过絮凝-沉淀法对采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类比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合硫酸铝(PAS)、聚合硫酸铝铁(PAFS)、复合高分子絮凝剂(KD-11C)和生物絮凝剂6种絮凝剂对采油废水中含油量和悬浮固体(SS)含量的去除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絮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温度、pH值和沉淀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影响程度的次序及最佳絮凝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效果最好;影响絮凝效果各因素的次序为温度pH值絮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沉淀时间;最佳絮凝处理条件是絮凝剂KD-11C投加量为50mg/L、助凝剂PAM投加量为3mg/L、温度为60℃、pH值为7.5、沉淀时间为30min。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研究了投加石灰法、投加氯化钙法、石灰-氯化钙联合法、石灰-盐酸联合法4种化学沉淀法对除氟吸附剂再生尾液的处理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静置沉淀90min后,使用投加石灰法处理pH值为12、含氟浓度为2 000mg/L的除氟吸附剂再生尾液,处理后残余氟离子浓度大于50mg/L,使用投加氯化钙法,处理后残余氟离子浓度小于20mg/L,使用石灰-氯化钙联合法和石灰-盐酸联合法,处理后残余氟离子浓度均小于10mg/L;4种方法的最佳搅拌强度为150r/min,最佳反应pH值为12左右,最佳静置时间为90min;其中,采用石灰-盐酸联合法处理pH值为12、含氟浓度为2 000mg/L的高氟再生尾液,在石灰投加量超过理论量60%(即为6.231 6g/L),加入65.4mL/L 2M的HCl时,出水可以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一级标准,且pH值在7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