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保部印发《关于改革调整上市环保核查工作制度的通知》(环发[2014]149号),标志着上市环保核查制度调整退出证券市场.通过回顾我国上市环保核查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该制度对推动证券市场绿色化进程的作用及影响,探讨该制度退出后如何促使上市公司履行环保责任、控制证券投资的环境风险和推动证券市场绿色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尽管目前我国进行环境绩效评估和相关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相当可观,可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对环境绩效评估和相关环境信息披露的意愿普遍淡薄,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尚未建立统一的环境绩效评估和相关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企业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环保工作乏善可陈,不愿自愿披露;市场效果不明显,对财务收益贡献低,影响了企业对环境绩效评估和相关环境信息披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绿色证券”政策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环保监督管理的三项基本制度框架,一是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二是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三是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制度。这三项制度对“两高一资”的企业从申请上市、上市后再融资直至上市后的环境行为公开等全过程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监督、约束机制,是有效遏制高耗能、重污染企业资本扩张,维护广大投资者和公众利益,保证证券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三驾马车”。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推动可持续发展投资,能够有效提高资本市场利益相关方对上市公司环保问题的重视,形成基于市场作用下的绿色环保长效机制,从而降低环境风险。在我国,可以通过完善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和信息披露制度、编制可持续发展指数、开发社会责任基金及相关金融产品等多种途径,在保证投融资长期收益的同时实现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市融资环保核查制度是中国环境经济政策和上市公司监管的重要创新,对遏制污染企业扩张和控制由污染引起的金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运用事件研究法,以2007年上市融资环保核查正式实施后的6年间的93件上市再融资环保核查结果公告为样本事件,通过对比事件前后上市公司股票的超额回报率变变化,分析了该环境事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部公布的事件结果对证券市场能够产生影响。特别是上市融资环保核查负面事件公告,在整个事件窗口期内共引起上司公司股票13.18%的负向平均累积超额回报率,公告前的第4天和公告后的第3天影响程度最大,且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按行业比较,事件结果公告对石化行业的影响最为显著。本研究证明了中国的证券市场在处理环境信息上的有效性,也为环保核查制度的开展和证券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最近向新闻界通报,环保总局经过一年试验,正式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一绿色证券的指导意见将以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为核心,遏制“双高”行业过度扩张,防范资本风险,并促进上市公司持续改进环境表现。潘岳说,绿色证券是继绿色信贷、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08,(5):7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2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新闻界通报,环保总局经过一年试验,正式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一绿色证券的指导意见将以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为核心,遏制“双高”行业过度扩张,防范资本风险,并促进上市公司持续改进环境表现。潘岳说,绿色证券是继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之后的第三项环境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重要指导方针。环境会计作为经济管理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工具,应为推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会计信息披露入手,分析了上海证券市场中有关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情况,比较了美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有关情况,揭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8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继绿色信贷、绿色保险政策推出后第三项环境经济政策。至此,信贷、证券、保险基本上涵盖了企业筹集资金的所有渠道。绿色证券的指导意见将以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为核心,遏制“双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度扩张,防范资本风险,并促进上市公司持续改进环境表现。  相似文献   

10.
刘莎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4):16-19,57
随着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公众知情意识的觉醒,人们对环境信息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不仅政府基于其环境监督管理的职能需要公开环境信息,企业基于对环境产生影响也需要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上市公司作为具有特殊地位的企业,其在环境信息披露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近年来屡屡发生的上市公司环境污染事件也一再提醒环境监管部门和广大社会公众,亟需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进行有力监管。本文试从环境保护监管部门的角度论述目前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在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上的不足和改进建议。期望能引起环境保护部门和上市公司相关部门的注意,从而推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上市公司环境行为日益受到关注,对上市公司的环境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上市公司应配备专业环境管理队伍,完善并实施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在日常环境管理中应注意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手续的办理,及时进行排污申报并办理排污许可证,制定并执行环境监测计划,保证环保设施稳定运行,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妥善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固废和危险废物,做好事故应急预案,避免出现环境污染事件,并根据相关要求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进行环境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上市环保核查制度的废止,亟需寻找针对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对策。通过对上市公司环境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分析,提出通过强化日常环境监管、环境信息公开、企业信用评价、第三方评估、以及公众参与等方式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益龙 《福建环境》2002,19(3):10-11
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法规和要求,以及环境信息披露应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所取200家上市公司的2006年年报进行分析,得出有近一半左右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环境信息披露,但是这些披露大多以定性描述为主,且描述的文字数量较少.本文还分析了影响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因素,如行业类型、上市年份以及所在地区等,对其影响都很小.最后提出了政府制定上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指南,强化对现有上市公司的监管,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促进上市企业环保披露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已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但是,由于缺乏对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尤其是我国还未建立与环保费用配套的会计指标体系,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要叙述了建立环境信息数字图书馆的意义及其在黑龙江省环境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叙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概况及基本技术体系,比较了国际和国内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结合环保行业自身的特点和目前环保信息化所处的阶段,论证了黑龙江省环境信息数字图书馆建立的可行性。概述了黑龙江省环境信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原则,总体目标,概括了黑龙江省环境信息数字图书馆的总体构成,并提出黑龙江省环境信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日起,我国对政府环境信息披露和企业环境信息进行公开.本文对2007年沪市造纸印刷业、金属非金属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环境信息披露现状与相关法规的全面实施和披露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最后,从上市公司外部和内部角度,对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是环境管理的重要辅助性手段,江苏省在环境公开信息方面先后制定了《江苏省环境保护政务公开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全省环保系统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江苏省环保厅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制度(试行)》等制度规定,并积极开展环境信息公开,在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有益经验。本文在对江苏省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现实分析基础上,指出了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对上市公司做出更严格的环保监管,对其他企业来说,具有更大的示范和引导意义。根据中国绿色证券制度实施状况,结合我中心对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上市公司开展了环保后督查工作,针对上市公司仍然存在的环保问题,建议从完善上市环保核查工作机制、强化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完善环保约束与激励机制、探索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机制、完善上市公司环保公众参与机制这五个方面加强对涉重金属上市公司的环保监管。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的出台,使得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公开引起广泛关注。上市公司公开环境信息不仅是其应担负的社会责任,更对保护公众环境利益有着重要意义。健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公开,必须在环境法下明确其应公开的环境信息内容。对《指南》的相关规定进行研讨,上市公司应杜绝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公开内容,以保护相关公众环境利益为宗旨,运用具有针对性的公开标准对信息内容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