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厂乙二醇不锈钢蒸发器在检修过程中发现封头与筒体环焊缝处存在大量裂纹,失效原因为晶间应力腐蚀开裂。采用加内贴板补焊的措施来进行修复,焊接残余应力是影响贴补焊接头完整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贴补焊产生的残余应力进行分析,比较手工电弧焊(MAW)和钨极氩弧焊(TIG)两种方法对残余应力分布的优劣,得到贴补焊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状态。结果表明:钨极氩弧焊所产生的残余应力较小,有利于降低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性,提高贴补焊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在某电厂蒸汽管道所使用的流量装置发生裂爆事故后,对事故现场进行资料核查,并对事故流量计进行外观检查、金相分析、材料成分分析和微观形貌分析。焊缝宏观检查发现存在严重的焊缝不连续、未焊透、未熔合、夹渣、弧坑裂纹等缺陷,这些缺陷遍布整个焊缝。扫描电镜和金相分析发现破断焊缝断口上有典型的脆性沿晶开裂特征,并伴有沿晶次裂纹。对流量计与主蒸汽管道安装位置焊缝的金相分析发现此处焊缝微观组织合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核电给水除氧器系统管线不锈钢焊口批量开裂机理,取样进行了理化分析、裂纹形貌观察。分析表明,断口扩展区发现了疲劳辉纹,焊缝、热影响区塑性、韧性显著低于母材,为裂纹扩展提供了有利路径,交变载荷或在应力集中交互作用下提供了裂纹萌生条件和扩展动力,导致焊口早期开裂。根据开裂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一台反应器检验过程中,发现母材及焊缝开裂为例,针对该缺陷的产生部位及样貌进行分析,得出了该部位裂纹属于典型的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并简述了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防治方法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焊接残余应力是造成16MnR钢焊接接头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使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发了一个顺次耦合的热应力计算程序,对16MnR焊接接头焊缝区域补焊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补焊残余应力的分布位置及大小。结果表明,补焊后,残余应力值比焊态下残余应力值有所增加。为此,对实际补焊修复提出了建议,为优化补焊工艺、控制残余应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某热力公司分汽缸二次开裂泄漏事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事故是由于蒸汽管道在锅炉交替使用中低位大量积水,当积水被集中送入过热分汽缸时产生温差应力,使缸体产生疲劳裂纹所导致。针对事故原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及防范类似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某电厂高过出口联箱南侧疏水管焊缝开裂口圈,对开裂位置附近的母材和焊缝进行了化学金相、断口形貌等分析,认为疏水管支撑架从固定支架中滑落造成由联箱膨胀引起的疏水管移动受阻是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4万m~3制氢转化炉猪尾管断裂管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等多种检测手段进行组织、成分、断裂方式和断口形貌分析。结果表明:该猪尾管晶粒间析出碳化物(Fe,Cr)_(23)C_6,焊缝组织中含有过量铁素体,断裂方式为沿晶开裂。经分析认为焊接时工艺控制不当,在高温区停留过久造成焊缝附近晶间析出(Fe,Cr)_(23)C_6,导致晶界贫铬从而产生晶间腐蚀,最终造成沿晶开裂。  相似文献   

9.
某公司一段在用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采用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拉伸试验、显微组织分析及断口分析等方法,对油管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在弯管内壁焊缝根部处有一长度为103 mm的未焊透焊接缺陷,该区域最小有效壁厚为2.4 mm.裂纹起裂于未焊透应力集中处,在内、外载荷长期作用下,沿熔合线在焊缝内形成由内向外的韧性开裂,导致...  相似文献   

10.
对某电厂主蒸汽管道蒸汽采样管管座角焊缝裂纹原因进行了分析,开裂原因主要是因为焊接预热温度不够,焊接接头冷却速度过大,导致焊接应力及焊接结构约束过大造成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补焊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代号为02E-420精馏塔再沸器检验中发现的封头直边段的裂纹,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判断裂纹的开裂原因为沿晶应力腐蚀,并对避免该类裂纹的产生提出了建议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石化公司蒸汽管道发生管道泄漏,通过对失效样品进行断口形貌、组织结构和理化性能等测试分析,发现泄漏处为直管段环焊缝焊趾位置发生周向开裂,各层焊道靠近熔合线母材侧位置存在大量的再热裂纹、未熔合等缺陷,且大量的孔洞沿着粗大晶粒的边界呈链状分布。此外,焊缝韧性不足,也是导致失效的内在因素。结果表明管道安装质量问题比较突出,应在管道的现场环焊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工艺规范,提高环焊接头无损检测比例,并建议适当抽样进行理化性能验证。  相似文献   

13.
某光热电站熔盐蒸发器入口侧管板封口焊缝发生泄漏,通过表面检测和观察,发现裂纹是从封口焊缝根部发展,并从根部向外扩展的。根据裂纹扩展方向和运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熔盐蒸发器在未正确操作下导致在极短时间内管板下部表面升温过快,造成封口焊缝局部热应力过大。在焊缝残余应力、工作应力和热应力共同作用下,管板下部封口焊缝根部产生裂纹并扩展至焊缝表面,形成贯穿性裂纹,造成蒸发器管板泄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底部弯管处爆管原因进行失效分析,通过对爆管管段进行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分析、腐蚀产物分析、金相分析以及运行期间水质化验记录调查,表明锅炉水质p H偏高时在密相区弯管处向火侧内壁发生碱浓缩引起碱腐蚀,弯管处存在的残余应力在强碱性环境下引起碱应力腐蚀,两者共同作用导致了本次爆管的发生。加强水质监控和消应力处理可有效防止碱腐蚀和碱应力腐蚀。  相似文献   

15.
对某石化制氢转化炉开裂炉管进行取样,通过化学成分、断口形貌、金相及扫描电镜等分析。发现开裂炉管成分合格,未见减薄,但材料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下降明显;裂纹断口形貌呈不连续开裂,金相观察可见裂纹由许多孔洞连接而成,扫描电镜下孔洞表面呈液相凝固时形成的结晶面和凝固收缩形貌。结果表明,炉管铸造时形成的微观缺陷,在高温环境长期服役过程中形成蠕变孔洞,逐渐形成裂纹,最终导致开裂。  相似文献   

16.
在某火力发电厂660MW超临界机组在役锅炉检修过程中,发现左侧水冷壁上集箱筒体外壁存在一条长达1520mm的纵向裂纹。通过光谱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显微组织试验和应力分析等方法结合筒体的成型工艺,对裂纹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箱筒体原材料管坯经热加工成型后,在外壁形成与金属锻造流线方向一致的分层缺欠是引发裂纹的原因。集箱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经高温、高应力工作环境服役后引起分层缺欠处夹杂物剥落和组织发生变化而形成裂纹源,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裂纹不断扩展,由开始的沿晶开裂特征,慢慢演变成穿晶开裂特性。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些用户在 KZL 2-8型卧式快装锅炉进水管与锅筒的焊接部位发现裂纹,经多次补焊,仍有渗漏现象。这种裂纹为环向裂缝,它自焊缝根部开始向两侧发展,并沿焊缝方向及热影响区扩展,延伸到锅筒母材上,最后形成贯穿性裂纹(见图1)。 这种锅炉进水管的结构如图2所示。锅筒的材质为16Mng,厚度为12毫米,采用氧-乙炔气切割圆孔。进水管的材质为 20号钢,其外径为 63.5× 13毫米,长度为260毫米。焊接形式为不开坡口的双面填角焊,采用 T507碱性低氢型药皮的低合金钢焊条。经查阅原始资料和取样化验,进水管、锅筒以及焊条 的材料都符合要求。 经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宏观检查、金相显微观察、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X射线能谱仪检测等手段,对送检的DN350大拉杆补偿器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其失效模式主要为应力腐蚀开裂,开裂位置处于补偿器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波纹管部分,裂纹呈分叉状,开裂的断面呈沿晶断裂和撕裂韧窝的组合形貌特征,裂纹周围的泥纹状腐蚀产物中含有外来腐蚀介质氯元素。进一步揭示腐蚀、应力腐蚀、疲劳开裂等失效模式的特征和机理,对不锈钢补偿器几种典型失效模式进行归纳,并从设计、制造、安装、试压和服役使用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失效预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武钢-400m~3氧气球罐在1994、1995、1996年逐年进行了检验。通过1994及1995年的检验发现了大量焊缝表面裂纹,通过硬度试验、金相检验及声发射监测,发现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容器制造时焊接工艺控制不当。严格按正确的焊接工艺补焊之后消除了隐患。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1000MW超超临界锅炉运行约36000h后,高温再热器再入口段管排与固定连接板处焊缝拉裂泄漏失效情况进行分析。利用SEM及金相检验观察分析了12Cr1MoV合金高温断口失效形式。分析结果表明:原始及长周期运行后微观组织均为F+P+B,组织形貌完全相同老化程度不明显。电镜扫描断口呈现为明显的韧窝形貌塑性断裂,裂纹是在较大应力下扩展,段管排与固定连接板焊缝区域拉裂、撕伤管子的现象,在运行过程中连接板处膨胀受阻导致拘束应力过大焊缝拉裂。从分析管排膨胀机理、释放拘束应力、更换受损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减少锅炉高温受热面管排拘束应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